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古迹>陵墓>

康熙皇帝陵墓

莉莉分享

  景陵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今天学习啦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康熙皇帝陵墓,欢迎大家阅读!

  康熙皇帝陵墓 简介

  景陵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始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二十年(1681年)二月营建告成。康熙皇帝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的先例。

  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一同奉安入景陵地宫,地宫门未关闭;

  康熙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孝懿皇后奉安入景陵地宫,地宫门未关闭;

  《皇朝文献通考》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殡天,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奉安于景陵地宫,掩闭地宫。

  《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二》:景陵在昌瑞山,孝东陵之东。孝诚仁皇后合葬,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雍正元年追封皇贵妃,连升两级)从葬。

  康熙皇帝陵墓 主要景观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以一条宽9.70米的神路贯穿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该神路南与孝陵神路衔接,北端直达宝城,弯环如龙,盘曲有情。

  景陵奉安神位

  《皇朝文献通考》:

  礼部议:隆恩殿中一间寝室奉安圣祖仁皇帝神位居中,孝诚仁皇后神位居左、孝昭仁皇后神位居右、孝懿仁皇后神位居左次、孝恭仁皇后神位居右次,敬敏皇贵妃神位居右一间,均南向。每年清明、孟秋、望冬至岁暮,行大飨礼,恭请帝后神位南向,敬敏皇贵妃神位东向,祭献行礼均与孝陵礼同。

  《昌瑞山万年统志》:

  隆恩殿内均设宝座,供案前设五供香几,两旁设反坫,又设满堂红灯十二盏,宝座后设寝阁三间,各悬冲天帐,中阁内设神龕宝窗,悬帷幔,设衾枕,中设香龕,奉安帝后神位。如皇贵妃同殿,其神位供奉于西暖阁内,宝座供案设于西旁,东向。

  景陵东暖阁内尊藏:陵图二轴(盛用楠木匣)、玉碗五件(一系白玉底刻乾隆年制,又刻一中字,青玉四件,底均刻刻乾隆年制,又各刻诚昭懿恭各一字,均用铁镀金套盛)、五本灵芝二匣(系雍正六年、十年,景陵宝山所产)、三本灵芝一匣(系雍正八年,景陵宝山所产)、独木灵芝一匣(系雍正七年,神路两仪树行内所产),共灵芝四匣,均刻木为山,植枝其上,缀以金草叶,盛以金花洋漆匣。

  康熙皇帝陵墓历经风雨

  火灾

  景陵发生过两次重大火灾,分别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1952年。光绪年间的那场大火烧毁了隆恩殿,直至宣统年间才完成重建,着火原因至今未知,怀疑是由于守陵大臣玩忽职守,误使火种进入以木制为主的宫殿而引起的。而1952年的那次则是由于接触雷电引起的。另外还有多次火灾由于损失较上述两次较少故不一一列举。

  景陵盗墓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中国仍是动荡不安,清东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继1928年7月孙殿英之后的第二次盗掘清东陵文物的狂潮。同年9月当地一个姓张的人纠集约300余人对景陵展开了大规模的盗掘,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后一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东陵 景陵被雷火烧毁的大碑楼 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工作人员,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但是对地宫里面没有做任何清理

  1995年到1996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景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使景陵的地面建筑基本上已经恢复历史原貌。


康熙皇帝陵墓相关文章:

1.康熙陵墓里的48个后妃

2.康熙为什么要为朱元璋扫墓

3.清朝皇陵简介

4.大清十三陵墓

5.清东陵是谁的陵墓

    上一篇:居鲁士陵墓

    下一篇:骊山秦始皇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