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古迹>陵墓>

孝静成皇后陵墓的介绍

莉莉分享

  孝静成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详,清朝刑部员外郎花良阿的女儿,她虽然身前未成为皇后,但死后被咸丰帝追封为皇后,现在,随学习啦小编来看看静成皇后陵墓的信息吧!

  孝静成皇后陵墓:后陵奇观

  孝静皇后死后,葬于清西陵道光帝慕陵的东面的妃园寝,改称慕东陵。

  按清朝规制,皇后先于皇帝驾崩的与皇帝合葬,后于皇帝驾崩的则另建陵寝。但是慕东陵却异反常规,既非帝、后合葬,也非另建陵寝,而是皇后和皇妃埋葬在一个陵寝之中。因孝静既不是“正牌皇后”,也不是“母以子贵“,道光生前只承认其“妾室”身份,并于生前亲定位次,授意康慈葬于慕陵妃园寝不能更改。还有一点,从慕东陵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出,静妃在成为太后之后,竟然仍然和琳贵妃并排,可以想见,道光生前的安排上,慕妃园寝得第一排为此二人并排而葬。如果一排是单数,一般以中间的为尊,一排要是只有两个人,一般认为地位相当。静妃被安排和一个出身低下,份位也不及的晚年宠妃并排入葬,足见道光对其感情十分有限。

  康慈去世时,为尊父命,又敬养母,咸丰帝谕令诸军机大臣:“将来大行皇太后奉安,即拟以慕陵妃园寝做为山陵,惟宝城城后,必须筑墙一道,……至围墙亦有顺路可通。”宝城内葬孝静皇后,宝城外至中间葬十六个嫔妃,使整个妃园寝形成了以孝静皇后为中心的大园套小园的形状。这样既不违反道光帝的旨意,又突出了孝静皇后的位置。为进一步表示孝敬,咸丰帝又决定将原妃陵的绿琉璃瓦改为黄琉璃瓦,陵前加建神厨库,妃园寝改为后陵——慕东陵。

  孝静成皇后陵墓:慕东陵介绍

  为道光帝孝静成皇后的陵寝,位于慕陵东北方的双峰岫,原本是慕陵妃园寝。最南端是神道旁两座下马碑,左侧有神厨库和井亭(原来均无,后添建),神道全为砖墁,没有皇后陵神道的中心石和两侧牙石,三座五孔平桥,都是妃园寝留下的痕迹。

  陵墓规模

  东西朝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原为布瓦),布瓦东西班房各三间、隆恩门面阔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原为绿琉璃瓦,后全改为黄色)。门内燎炉两座,东西配殿面阔三间(原无),隆恩殿面阔三间,前出月台,但无栏板、铜鼎鹿鹤。殿后为面阔墙一道,中门有门楼,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正面额枋上为青白石匾额,上书满蒙汉“慕东陵”字样,中门两侧开角门。墙北是石五供,北为月台,上建圆形宝顶一座,无方城和明楼。宝顶东侧并列建有宝顶一座,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孝静成皇后介绍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锦氏,曾生皇2子顺郡王奕纲、皇3子慧郡王奕继,均不足三岁即夭折。道光12年11月21日生皇6子恭亲王奕欣,封静贵妃。孝全成皇后去世后,静贵妃代为抚养其子咸丰帝。咸丰继位后,尊其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颇受恩养。但当她去世后,其子恭亲王奕忻请求咸丰授予她皇后封号入葬,咸丰未置可否,仅以“哦,哦”两声作罢,但奕忻以军机大臣身份的便利,让军机处恭办“皇太后”封号事宜,迫使咸丰帝接受既成事实。对此咸丰极为不满和愤怒,虽未取消皇后封号,但在丧葬礼仪上加以减杀,并且在谥号上不加道光帝的“成”字,并找借口罢免了恭亲王的军机大臣职务。咸丰去世后,恭亲王联合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除掉了咸丰八个顾命大臣,重掌军机处,封议政王,将其母神牌升入太庙,加谥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锦氏既非道光生前所立皇后,其子也未继位为帝,竟然得到皇后头衔入葬并配享太庙,实为清朝绝无仅有的孤例。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生皇7子醇亲王奕譞、皇8子钟郡王奕詥、皇9子孚郡王譓,封琳贵妃。同治5年去世。

  孝静成皇后宝顶北部,分散建有宝顶三排,葬15人,计贵妃3位,妃4位,嫔4位,贵人4位,分别是:

  南起第一行葬5位,从东往西分别是恬嫔富察氏(道光25年卒)、和妃那拉氏(生皇长子隐郡王奕纬,道光16年卒)、常妃赫舍里氏(咸丰10年,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居圆明园,惊吓而死)、祥妃钮祜禄氏(生皇5子敦亲王奕誴,咸丰11年卒)、顺嫔(同治7年卒)。

  往北第二行葬5位,从东往西分别是平贵人(道光3年卒)、定贵人(道光22年卒)、李贵人、彤贵妃舒穆鲁氏(初为贵妃,道光后期降为贵人,同治年间升为皇祖贵妃,光绪3年卒),佳贵妃郭佳氏(初为嫔,道光年间降为贵人,同治年间升为皇祖贵妃,光绪16年卒)。

  往北第三行葬5位,从东往西分别是那贵人(道光时期为答应,咸丰时升为皇考常在,同治年间升为皇祖贵人,卒年不详)、恒嫔蔡佳氏(光绪2年卒)、珍妃赫舍里氏、成贵妃钮祜禄氏(初为嫔,道光年间降为贵人,同治年间升为皇祖贵妃,光绪14年卒)、豫嫔尚佳氏(道光时期为答应,咸丰时升为皇考常在,同治年间升为皇祖豫嫔,光绪年间卒)。


猜你喜欢:

1.中国最大的皇陵

2.世界上最大的陵墓排名

3.康熙陵墓里的48个后妃

4.世上唯一两个皇帝的合葬是哪两个

5.嘉庆皇帝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