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邙山陵墓群
邙山陵墓群是中国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加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今天学习啦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河南邙山陵墓群,欢迎大家阅读。
河南邙山陵墓群
邙山陵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东西长近5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邙山上。包括了孟津和偃师以及市区的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等5个区,涵盖了20多个乡镇。陵墓群西至孟津县常袋乡酒流凹村—洛阳市郊红山乡杨冢村一线,东至偃师山化乡南游殿村—山化乡忠义村一线,大致呈东西向长条形分布。邙山陵墓群面积为756平方公里,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
陵墓群已经探明的帝陵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是中国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加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邙山陵墓群是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邙山陵墓群博物馆
1984年,在邙山冢头村的北魏景陵旁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并发掘开放了邙山上迄今为止唯一科学发掘的帝王陵墓-北魏景陵地宫。
邙山陵墓群可分为4个区:西段(北魏陵区)、中段(东周、东汉、后唐陵区)、东段(西晋、曹魏陵区)和夹河段(东汉、西晋墓群)。
邙山陵墓群各个陵区
东汉陵区
东汉定都洛阳,历11帝,有10帝葬于洛阳,5帝葬于邙山,分别是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顺帝的宪陵、冲帝的怀陵、灵帝的文陵。原陵坐落在邙山之北的黄河滩上,位于今孟津县铁谢村西南。此陵有5绝;一是帝王选陵,不是背山而河,而是枕河蹬山,为全国独一无二;二是一园千柏,国内仅有。原陵共存隋唐古柏1500余株;三是汉陵晓烟,风光奇妙;四是鼓掌“啾啾”,柏树鸟鸣;五是众柏成像,光武仰卧。恭陵、宪陵、怀陵、文陵皆在邙山以南。在今孟津三十里铺村一带,有3陵排列,各立一通石碑,为清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所立,分别书“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在今孟津护驾庄西南,是灵帝的文陵。
曹魏陵区
曹魏共历5帝46年。其中开国皇帝文帝丕、明帝睿、高贵乡公曹髦死后葬洛阳。文帝曹丕倡导俭葬,他依山为陵(即沿山挖洞),葬于邙山首阳山,故称首阳陵。明帝曹睿的陵墓称高平陵。高贵乡公曹髦称帝后,不甘为大司马昭手中玩物,于公元260年5月,率300多个太监、侍卫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部将成济一戟刺死,甚为悲壮惨烈。他后被以王礼安葬。
西晋陵区
西晋共历4帝52年。其中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崩于洛阳,葬于首阳山。公元265年,司马炎登上皇位,分别追尊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为宣帝、景帝和文帝,所以,西晋陵区共有5座皇陵,分别为高原陵、峻平陵、崇阳陵、峻阳陵、太阳陵。
北魏陵区
北魏都洛阳共历8帝41年。现已确认埋葬在洛阳邙山的有4帝,即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其陵分别为长陵、景陵、定陵、静陵。北魏为北方鲜卑人政权,其民族善于骑射,剽悍凶猛。但孝文帝远见卓识,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成就了中华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他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北还。于是北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他自己则身体力行,死后葬今孟津官庄村南的长陵。长陵,高35米,直径60米,当地人称“大冢”。景陵,是宣武帝元恪的陵墓,位于长陵之南、今冢头村东。《资治通鉴》说,唐武德四年,李世民曾登魏宣武帝陵察看王世充军情,足见景陵地势高峻。
另外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徽陵及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陵、以及蜀汉后主孝怀皇帝刘禅、南唐后主李煜、后蜀后主孟昶、明恭宗朱常洵(福王)熙陵等陵墓也均在邙山陵墓区内。
河南邙山陵墓群相关文章:
1.邙山晋帝陵的趣闻
2.洛阳自驾游攻略
5.语文成人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