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文化大全>

古代饮食习惯

蓝俊分享

  古代的饮食习惯和我们有着很大的差别,具体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饮食习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饮食习惯

  东方西方,饮食习惯皆一日三餐,不知是何时从菇毛饮血逐渐进化到养生这一文明习俗。不过,中国的三餐习惯,从庄子的“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语句中,可以证实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中国人已有一日三餐的习惯,南宋的大诗人陆放翁有诗曰:“疾行逾白步,健饭每三餐。”也可以说明,千百年来,一日三餐的习惯,非常普通,至于疾行逾白步之说,则相当于今日的体育锻炼。恰如民谚所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饱食之后散散步,助肠胃消化,对身体有好处,看来自古皆以为然。

  不过,佛教中有一派的戒律,每日只吃一餐,过午即不食,因佛说日午食,后乞他食,吃了也不是自己分内的,所以,《五灯会元》把此条奉为佛律,即过了中午就不吃晚饭。

  宋大诗人黄庭坚(山谷)信佛,早晨吃粥,中午吃饭,过午即不食。唐白居易《长庆集体》十九《龙华寺主家小尼》诗:“夜静双林怕,春深一食饥。”却是对佛门弟子衷心悲悯的诗句。只是,古人认为过午不食也是长寿和保身养体的秘诀,并以为夜食过饱容易致病,宋人长年诀有这样几句顺口溜:“夜卧不蒙首,晚饭少数口。”意思就是晚上睡觉,最好不要蒙头大睡,蒙上了被子睡觉,空气不流通,对人健康不利。而吃饭呢,即使不遵守佛律——过年不食,但只要在吃饭时,不贪饱,少吃几口饭,也是好的。

  宋民间避瘅口诀又说:“稍饮卯前酒。莫吃申后饭。”这卯时系指清晨五至七点之间,申时则指下午五至七点之间。早晨五至七点,一般人都是刚刚起床。一起床就喝酒,乍然听来,似乎不是中国人的习惯。但读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庆集》,发现白居易恰恰就是一个最爱喝卯时酒的人,他有一首诗叫《卯饮》,歌颂在清晨喝一盅酒,快活似神仙,诗句云:“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看来他是在早晨五至七点种喝一杯酒再睡一觉的。其另一首《卯时酒》的诗,也盛赞“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醉吟》一诗更有这样的诗句:“耳底斋钟初过后,心头卯酒未消时。”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唐人起床据史载特别早,朝廷上朝大约都在早晨六点,他却在早晨吃杯酒睡觉,到了中午寺庙都打钟了,心头那卯时喝的酒仍然酒意未消,由此看来,大约要拖到下午才上班了(白居易当时任杭州太守)。

  唐人起床特别早的事,有笔记书札记载,当时的人请客人吃饭,客人都是在早晨天还不亮时,即动身上路赴宴,走在路上,斜月尚明。这虽然可以解释作当时交通不便,赴宴要在路上走许多时间,但也可说明唐朝人的宴会。大都在午前,请客人吃的是午餐。宋苏坡却不是个起早床的,从他的诗《答黄庭坚见寄二首》之一“定应笑我劳生在,卯睡闻呼衣为颠:两句诗来看,早上五至七点人家叫他起床,他把衣服都穿反了。另外,书生秀才也大都睡懒觉,宋王炎的“双溪诗”中有一首就对诸先辈的“书生卯饭动及午,姜掺菜丝烦自煮”,大作同情语。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在答东野诗中也说:“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形容了诗人东野的贫困和懒。而如果秀才诗人通宵达旦地吟诗读书,到了早晨的五至七点卯时才睡觉,民间避瘅诀的“稍饮卯前酒。莫吃申后饭”,,又一点也不足为怪,卯前酒肯定也并非一起床就喝的酒了。

  现代医学证明:早餐所食系一日消耗精力所需,而晚餐过饱,食必不消化,故新的保养口诀是为:“早餐吃得好(指营养),午餐要吃饱,晚餐吃可少。”这是精确计算了卡里路与能量的关系作出的结论,与中国古人的饮食习惯,不无巧合地大致相同。可惜海外华人虽明知如此,一般的饮食习惯却恰恰是“朝餐动及午”,晚餐是下班回家后,大煮大烧,吃得非常好又非常饱,这就既不符佛律,又并非养生之道了。

  古代饮食特色

  一、中国饮食文化三字经

  涮北京、包天津、甜上海、烫重庆、鲜广东、麻四川、辣湖南、美云南、酸贵州、酥西藏、奶内蒙、荤青海、壮宁夏、醋山西、泡陕西、葱山东、拉甘肃、炖东北、稀河南、烙河北、罐江西、馊湖北、汃福建、爽江苏、浓浙江、香安徽、嫩广西、淡海南、烤新疆。

  二、我国八大菜系的特点

  鲁菜的特点: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内地以咸鲜为主,沿海以鲜咸为特色,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善于以葱香调味。烹制海鲜有独到之处。

  川菜的特点: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著称。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

  苏菜的特点: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熏;追求本味,清鲜平和;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

  浙菜的特点:菜式小巧玲珑,清俊逸秀,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运用香糟调味。常用烹调技法有30多种,注重煨、焖、烩、炖等。

  粤菜的特点:用料广泛,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口味上以爽、脆、鲜、嫩为特色。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脆嫩不生,油而不腻。

  湘菜的特点:讲究菜肴内涵的精当和外形的美观,重视原料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酸辣。烹饪技法:湘菜早在西汉初期就有羹、炙、脍、濯、熬、腊、濡、脯、菹等多种技艺,现在技艺更精湛的则是煨。

  闽菜的特点: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为主;刀工巧妙,一切服从于味;汤菜考究,变化无穷;烹调细腻,特别注意调味。

  徽菜的特点:清雅纯朴、原汁原味、酥嫩香鲜、浓淡适宜,选料严谨、火工独到、讲究食补、注重本味、菜式多样。烹饪技法: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三、影响我国饮食文化的因素

  (一)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地域因素的影响

  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人们嗜食鱼虾,且尚生猛;而西北地区与海无缘,当地居民基本不吃海产鱼虾;中北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长江中下游地区则是“饭稻羹鱼”、时鲜蔬果、精细点心、风味小炒。一般地域相邻地区的饮食文化差异相对较小。当然这要以自然地理不出现巨大反差以至造成物修差异过大为限。例如,西藏高原毗;连四川盆地,但地理物修的不同是十分显明的,以至饮食文化形成巨大的反差。

  (二)政治经济与饮食科技因素的影响

  1、城市的区位往往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该地的饮食文化,例如北京,自古为中国北主重镇和著名都城,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文荟萃,各地著名风味和名厨高手云集京城,各民族的饮食风尚也在这里相互影响和融合。

  2、经济的发展,对饮食文化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在古代是一个以采集——渔猎和游牧文化为主的地区。然而随着大批汉人的不断徒入和垦殖、开发,中原农业文化渐渐普及于白山黑水之间,尽管其文化特征与中国传统的农业文化不尽相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农业文化。其饮食文化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点。

  (三)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因素

  我国民族众多,宗教信仰也不尽相同,这也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我国的饮食文化。如回族不吃猪肉,而其他民族则以猪肉为主要肉食;蒙古、维吾尔和哈萨克等典型的游牧民族,其饮食具有鲜明的食肉饮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