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婚嫁习俗
做为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羌族”,在当地的婚嫁习俗都有什么讲究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羌族婚嫁习俗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羌族婚嫁习俗
羌族简介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主要以游牧为主。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少部分西迁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藏族、羌族等。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四川西南,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宝鸡市凤县部分地区,甘肃南部、云南、现有人口约309,576人左右。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部分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具有部分炎帝部落的血统。
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等、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其它省市。现有人口约309,576人(2010年)。羌族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
羌族婚嫁习俗讲究
依照羌族的保守风气,只需有人结亲,族人和邻人乡村提早三天,别离住在新郎、新娘家帮手。整个寨子也都笼盖在红红火火的高兴中。加入婚礼的大要有好几百人。是吃流水席,院落里权且搭起了土灶和案板。灶内的柴火很旺,锅里热水沸腾,前来帮手的人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没有请厨师,就是兄弟嫂子,左邻右舍,全数都来加入帮手。
成婚的头一天,由女方办“花月酒”,新郎和他的平辈的亲友、引见人一齐到女方家去赴宴,并抬开花轿到女方家接亲。此日早晨,新娘约请全寨的姑娘“话夜”,通宵唱歌跳锅庄舞。拂晓时分,男方接亲的人催新娘上轿,新娘与家人润泪,并由兄长背上轿去。新娘到了新郎家,新郎的兄弟或表弟把新郎背进新房,随后即拜堂。成婚三天后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并带去酒肉等礼物。往后新娘便留在娘家,到昔时的腊月二十七八日,新娘才回归夫家。
羌族人的婚姻由伐柯人——热心的红爷穿针引线,男后代子双方的怙恃行动许愿了亲事,“许口酒”便成了人们的饭桌上的话题。于是,红爷会继续往返奔走,比及小伙子姑娘相互颔首,“小订酒”、“大订酒”的酒香便会漂泊在羌寨里。“送日子”之后,两家就投入昌大冗杂的婚礼准备中,等候着撵走嫁娶的日子──女方家花夜、男方家正宴。不论是“花夜”,仍是“正宴”,嫁娶的两个寨子都要闹腾腾地庆贺几天。
受封建婚姻制度的影响,羌族婚姻也奉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羌族人自己说的“穷找穷,富找富”,要求婚姻双方经济条件对等。并在具体的婚姻缔结程序中反映出了以下的婚姻形式:
说 亲 各寨婚姻礼节大体相同,订婚婚俗习俗有“开口酒、小定酒、大定酒”三个程序。一般这三个习俗程序都分别在一年中的各个农闲阶段的时间里举行。
小定酒、大定酒、和过财礼都需要由男方家带礼物和食物到女方家谢客。
开口酒 羌语为“斯果尔额布”。请家族内亲参加。小定酒羌语为“俄西”。请家族亲人和寨老人参加,大定酒羌语为“龙果尔格”。
成亲习俗 成婚羌语称为“舍得布”。在羌族的人生习俗中,婚姻被视为头等大事。其婚俗从说媒到结婚须经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迎 亲 男方接亲男女共8人前往。此时,新娘的母亲、长辈妇人在卧室哭唱嫁女歌。等女家客人到齐,在开席前,男方来压礼先生(男方的长辈)在女方家的神龛上点燃神灯、香蜡。向家神、家族内亲长辈依次拜礼,拜别亲人。堂屋中,迎亲姑娘当众打开箱子,清点男家带来的礼物,新娘所用的簪子、耳环、头盖、手镯、戒指、针包包、头帕、褂子、衣裤鞋袜、围腰、腰带是否齐备,要到女方家人满意为止。
花 夜 婚礼前,男女两家都要张罗在神龛上挂神衣,即木刻板印的红、蓝莲花图案,在门上张贴新婚对联,大红喜字,意为办喜事了,以祈吉祥如意(羌语为纳吉纳禄),由男女双方各家在婚礼前的一天晚上分别举行男女花夜。在男方家举行男花夜挂红仪式,称“开挂”,即给新郎挂羌红,由老少母舅先挂,然后老少姑孃、家门亲戚依次再挂。挂羌红时要吹奏唢呐,吹奏羌笛。
花 夜——坐歌堂 在当夜12时前,接亲姑娘还要给新娘开脸、梳头结发,插花踩斗。姑娘出嫁前夕还要坐“歌堂”。新娘在歌堂坐定,不少姑娘或青年妇女围桌而坐,不留空隙。然后由新娘和“引姑姑”分别起歌头,歌随花转,依次轮唱,歌声不断。
羌族婚嫁习俗步骤
1、说亲,送头道“手情”
现在羌族社会大都流行自由恋爱,然后将结果告诉父母,由父母操办,男方父母找时机通过闲聊从侧面向女方试探有无结亲之意,若女方没有表示异议就有结亲的可能,男方就请二“红爷”带头道一“手情”去女方提亲,一般带点心2份、饼子10个、挂面4把等,若女方没有退回礼物就表示有商量的余地。
2、“吃小酒一”,送第二道“手情”、定婚
送完第一道“手情”后过一段时间,男方就叫“红爷”带第二道“手情”(较丰盛,有猪肉、挂面、酒、饼子、点心等)去女方说亲并索要女方的生辰八字。男方的父母请端公占卜,一旦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就可定亲。此时女方不请外人,只有本家和“红爷”商量“吃小酒”(订婚)的日子。到了“吃小酒”这一天,男方要按女方房族的多少备礼,一般为每家20斤肉、20斤酒,敬神用的点心、挂面10斤、饼子等,送给女方的老辈子即女方房族、姑爷、姑妈、母舅、姨妈姨夫等亲戚,也就是在婚礼中该送礼的亲友全都请到,男方一般请“红爷”、叔伯、母亲带儿子去,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一般不去。“红爷”要在吃酒前亲自烧香、敬神、祭祖,向女方神灵、祖先察告两家结为亲家之事,并致古规“说亲词”,以后逢年过节男方都要去女方家探望并送礼,一般拿2坛酒、6把挂面、2份点心、10个饼子、10斤肉为礼物。
3、“吃大酒”,定婚期
若男方认为男女双方的年龄足够大,男方已经做好了一切物质上的准备,该办喜事了,就请“红爷”带上礼物去转告女方,商定婚期,叫“吃大酒”。届时男方拿酒、肉、鱼、鸡等礼物,越多越好,另外要给女方买全穿戴之物,除头饰、耳坠、手镯、金箍子、银坠子等,还要给女方买4套外衣,长衣、短衣各2套,裤子2条,鞋袜各2双,全要双份,财礼视各地规矩而定,反正要让女方满意才行。以前从“吃大酒”到接亲要间隔几个月到几年才能完成,例如龙小琼(女)和文定清从“吃大酒”到结婚时的间隔是2年,杨登富和龙树兰(女)从“吃大酒”到结婚时的间隔是3年,王友诚和周月明(女)从“吃大酒”到结婚时的间隔是2年,这为男方的准备工作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4、接亲
一旦定好婚期,一就要准备接亲了,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女双方各自请寨中的家门、房族、邻居喝“开笼酒’,,即正式邀请各家帮忙。商定每个人负责的事项,并给自家神完换新衣,彻底清扫房屋,雇佣406个琐呐手。接亲这天,男方由20多个人组成接亲队,主要由新郎的老辈子(叔辈)、同辈、小辈组成,一个父母双全的男孩子背“手情”(模、肉、酒、蜡、布等),一路琐呐吹奏。到女方家后,女方家人在门上堵着要钱,男方要给钱,叫“拿钱”,女方一次一次地要,男方一次一次地给,等女方满意了就打开门让男方进去,古时候男方要给女方12两银子。进门后女方唱欢喜歌,男方给钱,再唱再给,直至女方满意为止。另外冬男方要给女方送1个太阳摸、摸上挂有1条白布、1条红布、1根羊毛线、镶有1颗珊瑚珠。男方把礼品放在堂屋的神盒前的桌子上,红爷致“接亲词群用羌语说:
“世间万事有来由,羌人婚配从头说。
理不讲来人不知,须将此事晓众人。
自古男女皆婚配,此制本是木姐兴,
所有规矩她制定,后人不敢有增减。
一代一代传下来,羌人古规须遵守……”。
女方答词:
“贵客辛苦到我家,迎亲之日上门来。
开天辟地到如今,男女婚配木姐定
此次婚事按古规,女家东西很齐备。
主家接待如不周,敬请贵客多原谅。”
答谢完毕,女方准备酒席宴请众人。
5、举办男女“花夜”
羌族结婚,“花夜”最为隆重,一般在娶嫁的前一天晚上举行,其实就是为新人开个娱乐晚会,男方办的叫“男花夜”女方办的叫“女花夜”,男的庆祝娶妻,女的欢送出嫁。晚上,新娘堂屋里灯火通明,中间摆着2张并拢的八仙桌,周围摆设条凳,桌上放有顺酒和12盘“干盘子”,即花生、核桃、红枣、柿子、苹果、桔子、糖果等,饱含圆满、吉祥、喜庆之气。另外还有一些菜肴,十分丰盛。晚上七、八点钟,花夜开始,新娘要坐上席,姐妹们依次入席,男方接亲的人也在座,新娘入席时要哭,倾诉父母养育之恩,姐妹们开始唱歌,主要有以下3种:
“花儿纳吉”,如:
今晚姐妹坐得全(哟,花儿纳吉),
齐家一首唱起来(哟,吉吉儿来)。
唱歌不要银钱买(哟,花儿纳吉),
只要心中有肚才(哟,吉吉儿来)。
“盘歌”。
女方伴娘问:
这首盘歌你来解(哟,花儿纳吉),
什么弯弯(儿吉来,哟唉)天边转(哟,吉吉儿来)?
接亲姑娘答:
这首盘歌我来解(哟,花儿纳吉),
月亮弯弯(儿吉来,哟唉)天边转(哟,吉吉儿来)……。
“格妹哟呀”。
女方伴娘问:
(格妹哟呀)新人包的呀什么帕呀(格妹哟呀)?
接亲姑娘答:
(格妹哟呀)新人包的呀钢青帕呀(格妹哟呀)。
问:(格妹哟呀)新人穿的呀什么衣呀(格妹哟呀)?
答:(格妹哟呀)新人穿的是葱白衫呀(格妹哟呀)……。
就这样一问一答,一直要唱到午夜十二点还不罢休。最后,女方的亲戚就要给新娘给“压箱子钱”,意味着姑娘要出嫁了,给她点过日子的基金。接亲人也要演唱“花儿纳吉”助兴,这是一首《唱亲家》的歌词:
唱起来呀,唱起来,
唱一唱我们的亲家,我们两家是大亲旧戚。
今天在我家里是火塘的上方和下方,
没有鹰皮和豹皮铺上来接待你;
没有九年的陈猪膘煮起来招待你;
没有九年的陈顺酒抱上来招待你。
我的宝贝嫁到你家里望你好好地教育她,
望你好好地招待她……
《唱姑娘》是叙述父母留恋女儿,却又不得不把女儿嫁出去的矛盾的心情:
我的人,我的肝,
今天晚上假若你能变成男子,
就能把人家一的人带到我家来,
就能把别家的魂带到我家来……
但你是个女子,
就成了别家的人,成了别家的魂……
女方的伴娘会对迎亲客进行讽刺和嘲笑戏谑,例如:
“听啦,迎亲客头目讲话了,
出口的话象一阵大风,
是刮来金银还是几片树叶?
他一张巧嘴能将坏的也说成好。
石包说成银子,山泉说成顺酒,
我们有眼也有耳,
人有好名声令四方传闻,过分的夸奖我们不听,
只要他对阿妹有好心,这就行了,这就行了,
迎亲客你不要将嘴变成吹火筒,我们不信我们不听。”
大约到午夜两点左右,凑热闹的人逐渐散去,人们抢吃“千盘子”后,花夜告终。男方也办花夜,内容与新娘相似,所不同的是新郎要由母舅来升冠,挂红。冠是形似清朝官帽的红穗圆形双层帽,上面插一对红色喜牌。舅舅给新郎升冠,赋予新郎以新的社会角色,预示他已经由少年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就要成家立业、另立门户了。成年礼在此与婚礼结合在一起,成为婚礼的一部分。与前面在《成年礼研究》一节中所论述的情况所不同的是主持完成这一仪式的人从端公变成了新郎的舅舅,仪式的载体也由羊毛线和猪油变成了礼冠,从中可以看出,羌族对舅家的重视程度和对汉文化的直接引用。为什么只能是舅舅来代替端公而不是其他亲戚呢?这是有着深刻的宗教原因的,舅舅是外甥的至亲者,羌族谚语有“天上的雷公,地上的母舅”的说法,母舅可以和羌族崇敬的雷公并列,可见母舅在羌族社会中权利之大,因此母舅不同于其他的亲戚,他还具有和雷公一样的神力,是天神的代言人,所以用舅舅来代替具有神人中介作用的端公来主持新郎的成人仪式是合情合理的。而给新郎升冠则明显是对汉文化的借用,新郎戴冠是汉族古老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汉族新郎己经不再戴冠了,而羌族人从汉族人中借用来的这种礼仪却长久地流传了下来,这正验证了“播化学派”的文化传播的观点。另外,升冠与升官谐音,含有升官发财的汉族传统思想,羌族人不但借用了汉族升冠这一仪式,而且接受了汉族的思想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最好例证。
接着舅舅给新郎挂第一道红,并致辞:
“一对金花亮堂堂,今天拿来贺新郎,
左插一支生贵子,右插一支状元郎,
儿子儿孙入朝堂。”
接着母舅家的人依长幼排序依次给新郎挂红,然后由新郎家门房族中的人依长幼排序给新郎挂红,最后由新郎的父母挂红,即“收拜”。每人都要说一段祝福的话,祝新郎娶回一个如意娘子,日子和美。新郎全身被红丝绸包裹,尽显喜庆之气。
6、出嫁和迎娶
“花夜”的第二天是出嫁的日子,女方做一对太阳、月亮膜,装在一个新竹篓里,选派一个父母双全的男童随新娘背到男方家去,摸上刻有日月、松柏图案,象征一对新人与日月同寿,似松柏常青。发亲时间一到,哎呐奏起《离娘调》和《留念调》,新娘在闺房里哭,母亲、姑嫂也陪着哭,男方接亲队里的女人劝新娘停止哭泣,一对父母双全的姑娘扶新娘到神完前,新娘边哭边向神完中供奉的神灵、母舅、父母一一拜别,众母舅向新娘撒米,祝愿她一生吃不完用不尽。同时,端公高唱祝词:
今日非同寻常日,主家姑娘出远门。
将到外地人家去,特此敬拜诸神灵。
此女出门非为别,成家落业务农耕。
治田置地勤劳动,养儿育女延祖根。
祝愿神灵保佑她,吉祥如意万事顺!
拜毕转向大门,这时年老的妇女就反复叮泞新娘:“千万不要回头看,规规矩矩走出去”。同时,端公高举一个插有白色小旗的模站在门边,新娘从模下走出门,紧接着是新娘的伴娘,数目从两个到十几个不等,必须是双数,最后是迎亲客。伴娘代替新娘的父母唱哭嫁歌,队伍就浩浩荡荡地向新郎家走去。迎亲和送亲的队伍快到男家时,早有新郎的姑婆、姑母、姨婆、姨娘等一帮妇女在大门外等候,她们一手执香,一手端酒,给送亲的人敬酒,紧接着端公做法事,口云:“天地开张一,新人到此,大吉大昌……”,“东方一朵青云起,南方一朵紫云开,两朵腾云接成彩,新人下轿迎进来”。新郎在楼上或大门里用生米打新娘,新娘由两名姑娘扶着踩烂一个倒扣在门槛上的碗后进门,以示退煞。一对新人在男方神盒前一拜祖宗创业恩,二拜父母养育恩,三拜夫妻偕百老,四拜子孙个个强。再拜来客、帮众,最后夫妻对拜,新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双方抢入洞房。伴郎伴娘将糖果、花生撒向一四赤一众人抢乞一接着开始宴请宾客,依次请送亲的女方近亲、男方母舅、家门长辈、远客、邻居、新郎家中近亲,一轮一轮往下吃。饭毕年轻人跳“莎朗”,唱“赞新郎新娘歌”如:
“我家妹子十八岁,她本天仙女下凡。
人品好来又能干,内外料理都周全。
头发乌黑巧梳妆,穿戴样样好上好。
银牌耳环已备足,圈子替子也齐全。”
从赞词中充分反映出羌族人落落大方的民族性格,一点都不拘泥,赞美新人时就实话实说,娘家人还唱:
“我家姑娘到您家,今夜须把她来夸。
好比一棵千年树,开始一芽发九芽。
犹如一堆万年火,初时一堆变九堆。
又象一株火葱苗,由一株来发九丛。”
这是对羌族妇女生殖能力的由衷赞美。然后新人跪下,撩起围腰,众人撒米、麦、青裸、花生、红枣,祝福新人。笔者认为,男女双方的“赞美歌”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显示了羌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他们向往真、善、美,期盼每个家庭美满幸福,同时也是对本民族青年男女的关心、爱护、颂扬,体现了羌族人民的谦虚、坦诚的民族性格。最后是青年男女簇拥着新郎新娘“抢房”,就是谁先进入了新房谁就当家。不过这只是为了一时的欢乐,图个热闹罢了,一般都是新娘让着新郎,那怕是新娘先到了门口也要让新郎先进去。笔者认为这是父系社会战胜母系社会的象征。
7、回门
第二天是谢客,客人吃过早饭陆续离去,送亲的人当天返回女家,新郎新娘要回女家,叫“回门”,带1个大蟆、1个刀头、1坛酒及敬神之物。娘家人迎接到家,新郎新娘拜女方神灵,再拜众母舅、门房长辈、相帮兄弟,最后新娘父母收拜,为二人挂红。女家也大宴宾客,新郎新娘留宿一夜,次日早上返回男家,到此整个婚礼方告结束。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羌族婚礼的程序十分复杂,婚礼的过程很长,往往要持续半年到几年不等,男女双方家族为了达到婚姻关系的认同感,展开了漫长繁琐的渲染和接触过程。从女方父母的认可,到女方亲族的赞同,可见这种婚姻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双方亲家的交往中逐步做到的相互了解并建立了一定感情,这对于子女婚姻的成熟、婚后和睦打下了基础。充分显示出羌族对血缘传承的重视。另外,在整个订婚过程中,男方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曾多次到女方家送礼厂显示了女方家族的身价和在婚姻关系中的社会地位。“女花夜”是女方家族主持的最隆重的一次盛会,是给新嫁娘挣面子的最好机会。表现了羌族生活中十分重视母亲家族的血缘和素质。这一方面说明羌族对婚礼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羌族对人生礼仪的投入之大和受民族宗教的影响之深。通过婚礼仪式,使羌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提炼、升华、发展,从而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