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习俗>

莆田婚嫁习俗

晓明分享

  中国几千年来儿女婚嫁之事多由父母、媒妁之言,莆田亦不例外。婚娶均有古代"六礼'的痕迹。有些特殊的是明代莆田士大夫提倡的冠礼。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莆田婚嫁习俗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莆田婚嫁习俗

  说媒儿女长大之后,父母托媒人为其物色对象,有个别在婴孩时期的或有所谓"指腹为婚'的。一般是由媒人从中说合。媒人为了赚取媒礼[莆田俗例是田3园4冰人5]。千方百计、花言巧语"玉成其事'。由此也酿成姻婚悲剧且多。[1]

  相亲媒人说亲之后,其父遇"门当户对'的,即可代儿女登门相亲[一般提男方到女家相女儿],对方要煮线面或鸡蛋当点心招待,倘相中了,才吃了对方煮的线面.鸡蛋,如不中意,就不能动点心的.[1]

  送庚帖男女双方如果同意亲事,就通过媒人互送年庚八字{出生年月日时---庚帖],男方却把这女的庚帖放在灶头箸笼里,经过三日三夜,若家里没发生什么事故就认为此女能够服家.尔后,双方各请算命先生推算合婚,看男女俩有无冲克,合婚的吉凶等.[1] 以上说媒,相亲,送庚帖属于议婚阶段总称"说亲情',符合古代"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吉'仪式。[1]

  订聘断过"八字'合婚之后,如双方满意,就由媒人从中商定聘金,嫁妆,再择吉日订聘,俗称放定.男家选定"双日',请亲戚中认为命运好把聘金的一部分和一些金银首饰,送到女家,把戒指,手镯套在姑娘手上,把项链,金银锁[也有封红包]挂在姑娘脖子上,俗称'挂豆'.女家放鞭炮,把糕饼果品分赠亲人,邻居,表示女儿已许配于人.然后备办酒菜招待男方客人,并给每人一封红包.这一礼俗与古代"六礼'中的"定盟'相合.(莆田“定婚”习俗古往今来,莆田城乡各地男女成婚之前要经过“定婚”仪式。农村的男女成婚一般由媒人作介绍撮合双方成亲。尽管是由他人作媒,双方都要求门当户对、婚姻美满。每每先是由男方大人在媒人的引荐之下,到女方家去看,其衡量标准大致为思想、品貌、健康状况以及家庭遗传等情况。同时,亦要视其家庭地位、社会关系等等。觉得心满意足了,然后再由媒人带领女方的大人到男方家看男儿,除有相同的衡量标准之外,还要看其家庭的经济情况、住房条件以及职业发展等等,如满意,双方在媒人的“力劝”下,还要各自了解双方的细节问题,慎重其事。过了一段时间,双方如无异议,由媒人出面带领男方父母亲到女方家商定聘金、嫁妆或礼物等,做到两厢情愿,初步已成“定婚”,女方家收下一定量的聘金,俗称“放手定”。又过了一段时间,双方愿婚愿嫁,择定一个较佳日子,正式举行“定婚”仪式,俗称“放定”。

  “放定”这天,男方家要准备有男人6至10人,女人6至10个对等,成员中一定要生过男儿的,以愿早生贵子,添丁增福。成员中男的穿蓝衣黑裤,女的穿红衣黑裤,头戴红花,手持雨伞,浩浩荡荡,精神抖擞,兴高采烈奔赴女方家“放定”(一般是不坐车的,太远的要坐车)。女方家要以鞭炮迎接“放定”队伍入门,双方在媒人的再三作证下,摆出具体条件(如聘金、嫁妆、礼物等),恐口说无凭,用红纸写上具体内容,双方各执1份为据。片刻,主人端来“点心”(线面),每人一碗,但点心不能吃完,否则失礼。午间,主人要举办酒席,奉请男方前来“放定”的宾客,还要请族内的伯叔爷们、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好不热闹。席毕鸣炮,男方父母要拿出过半的聘金、金戒指一对(各个地方的聘金不同),在大庭广众面前以示向女方家正式定亲。尽管是“放手定”或“放定”,都意味着亲事已经成为雏形了,不能变更。如果是男方变卦,其聘金和礼物是不能讨回的,并要红布“挂红”(以示不被侮辱),如果是女方变卦,已收下的聘金和礼物全部退还给男方,此种情况俗称“反亲”。男方要举办正式结婚典礼,在前一个月内,须到女方家询问女儿的具体生辰情况,俗称“开日子”(现在有的人家“开日子”与“放定”一同进行)。男方父母就得准备花蓝一担,装上线面、猪肉及猪脚等礼品上门。女方家线面只能收下一半,猪肉收一点,猪脚不能收,意为互相往来。中午,女方家要举办酒席宴请对方。席间,女方父母便用红纸写上女儿的出生时间、时辰、生肖等内容,恭恭敬敬地递给男方父母亲手中。回家后,男方父母亲便到神佛面前去占卜,择定何日正式举行结婚典礼。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青年男女婚姻亦大破传统习俗,开始自由恋爱,对旧的传统定婚办法过程,简而约之,新事新办,蔚然成风。)[1]

  定日俗称"看日子',古代"六礼'中称为"请期'.男方请择日馆择选结婚佳期以红贴转告女方,女方回以允期红帖.之后,男女双方根据议定的婚期,各自择日为未来的新郎新娘"裁衣'[制作婚装].[1]

  送嫁姑娘临嫁,女家亲友赠送衣饰布料,红花,香粉等物,表示祝贺,称为"送嫁',俗称"捧花粉'.女家备办酒菜招待送嫁的客人.[1]

  纳吉份纳吉份莆田人变音叫"担试粉'.婚期到时男方把未交足的聘金礼物装入红漆礼盘把猪肉,线面,红团,菜丸[特大的用豆腐包菜馅外以薯粉染成大红包]等食物装入红漆"担盘',共十个盘,分两组合为一担,故俗称"担盘'.有的农村,用竹面篮[面阮]装十多担.如姑娘的祖父母健在,则须另备一担奉敬,俗称"妈盘'.各种盘担及时送到女家,纳吉份这项礼俗系由古代"六礼'中的纳吉.纳征两项演变而成的.[1]

  结婚结婚莆田人称"成人',取儿女长大成人之意.结婚日称"成人日',成人日前要做好许多准备工作,有许多礼仪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