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乐器>

关于箜篌典故

蓝俊分享

  箜篌,作为一种乐器在悠久的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典故,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箜篌典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于箜篌典故

  在印度悠久的历史上,维纳(Vina)这一词语用以表示各种形制完全不同的乐器:如凤首箜篌和所有的弦乐器。根据图象资料看,最古老的形制是凤首箜篌。据史料看,该乐器由梵天的儿子那罗陀发明。那罗陀,这位神与人之间的使者,被尊为德瓦乾闼婆(天神)或乾闼婆拉甲(天乐之王)。有关维纳琴的最早文献资料出自中吠陀时代(公元前6世纪),主要源出自《梵书》。《耶摩尼梵书》是这样描述维纳琴的:它有七根琴弦、一个琴颈、一条背带、一个蒙有兽皮的琴身,上有音孔数个,另有一个拨子。这儿的两个术语“琴颈”和“琴身”指弯曲的弦柱和展开并凿空的、充作共鸣体的尾部。因为该乐器要用10个手指来演奏,所以,E·尼耶胡伊斯(在1976年)认为,这是一种凤首箜篌。该观点为其他研究家所承认。在中吠陀时代的文献中,除了维纳这一词语外,还有一种乐器名称,叫“瓦纳”。这两个概念无疑具有极为近似的含义。萨雅纳在其对《爱达罗氏阿兰若书》所作的注解中证实了这一点。他解释说:“人们用瓦纳来称呼大型的凤首箜篌。”

  《乐舞论》对弦鸣乐器作有较为细致的论述。其中提到四种不同的木制弦乐器:两种是主要的,即九根弦的维帕西(vipanci,大多用拨子演奏)和七根弦的西特拉(citra,用手指弹拨);还有两种是“从属的”,即卡恰皮(kacchapi)和戈萨卡(ghosaka),它们可能只起伴奏作用,所以被列为二等乐器。

  维帕西维纳琴和西特拉维纳琴大概是凤首箜篌。《乐舞论》对这种凤首箜篌的演奏技巧还作有精彩的描述。其中提到十种不同的指法:用小指和拇指弹拨一根弦,称作“普斯帕”(pusa),同时触及第二根弦,称作“卡拉”(kala);如果左手按住一弦,右手弹拨之称作“塔拉”(tala);“尼斯科蒂塔”(niskotita)意为用左手拇指拨弦;“温姆尔斯塔”(unmrsta)意为用左手食指勾弦;如果所有手指都拨一根弦,称作“雷帕”(reloha),如果在进行“塔拉”动作时,再击奏该弦的下部,称作“阿努斯瓦尼塔”(anusvanita)。如果某弦在一个长音节时奏响,称作“宾杜”(bindu);由右手小指和拇指作下行运动并击弦三次构成的。

  指法称作“阿瓦姆尔斯塔”(avamrsta);最后一种,断开或连着作上述击奏,称作“阿努班达”(anubandha)。这十种指法足以说明,凤首箜篌在印度古代就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演奏技巧。

  古印度的这种凤首箜篌的存在年限至少能够回溯到吠陀时代,甚至可以回溯到印度河文化时代。可以再一次把这种凤首箜篌与公元前3000纪苏美尔(古代南巴比伦)的和埃及的相应乐器联系起来。从公元前2世纪的印度雕刻中经常出现这种凤首箜篌,但是到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人们已不在使用这种凤首箜篌此后,但此后,它却出现在后印度地区。譬如吴哥的浮雕上有它的形象,在缅甸,直到近期还被演奏。从其外形上看,古印度的凤首箜篌使人想到一把平弓,该弓的反面嵌入船形的共鸣体内。各种图�笙允玖烁�竖琴有各种形制,它的位置也说明有各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大部分是坐着演奏。在列队行进时,演奏者用皮带系住竖琴,并挎在胸前。根据现有的图象得知,凤首箜篌的琴弦为五根、七根、九根、十根,甚至更多。大部分图象都不很清楚,以致无法从中找出确实可靠的证明资料。我们只能推测,所张弦数多者用拨子演奏,弦数少者(七弦或五弦)主要用手指弹拨。为防止绕在琴颈上的弦滑脱,古埃及的弓形竖箜篌上常常有一种弦柱栓,而古印度的却没有。

  箜篌的特点

  箜篌按十二平均律七声音阶降C大调定弦——虽然七声音阶弦列跨度较大,在弹奏音高变化大的旋律时可能比五声音阶弦列微微费时,单手最大音程也小一些,不如五声音阶弦列在表现五声音阶旋律时流畅,但在七声音阶弦列上可以单手直接弹出五声音阶旋律,而在五声音阶弦列上要弹出七声音阶旋律必须有左手的配合,更会大大限制灵快。七声音阶旋律毕竟要比五声音阶旋律多得多。

  音域方面,大型的专业用箜篌超过六个八度,甚至达到七个八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仍然是五个八度。

  把箜篌和竖琴的音色对比一下:竖琴的声音好像是从水下发出的,整块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较清纯、柔和、稳定;箜篌的声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动,比较清亮、浮泛、飘忽。把箜篌和古筝的音色对比一下:古筝更醇厚幽远,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绿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灵,更鲜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声。

  在技法方面,箜篌是以竖琴为根本,以古筝等民族乐器为辅助,再加以发展的。

  箜篌与竖琴在技术上的区别主要是:箜篌多了压颤技法(古筝),带来更多的韵味变化;有左右同度的双排弦,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更方便,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

  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增强了和声与复调;揉弦区和拨弦区互为一体,在揉弦拨弦手法之间转换非常便捷,和声色彩更丰富,甚或可在两只手不同的手指同时拨动不同音高的弦后用对应手指相互施展揉弦手法,由于两只手不像单手的两根手指那样互相牵制而是各自独立,双手同时施展的揉弦手法能有较大的组合可能;左右两排弦把共鸣箱完全围住了,少了一般的竖琴的那种手在共鸣箱上拍一拍的技法;弦列在雁柱下方有一片无调区,比一般的竖琴多了个“码下刮奏”。

    上一篇:关于箜篌的诗句

    下一篇:关于箜篌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