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的历史来源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箜篌的历史来源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箜篌的历史来源
箜篌,是一种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对于箜篌的起源,好像颇多模糊。现今学者专家的研究大都主要依靠箜篌的二手资料。对于它的许多问题,如起源与消亡等,古今中外的学者众说纷纭,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一种说法是,汉武帝令乐人侯调始造空侯。《风俗通》、《通典》说是侯调所作。因为制器的人姓侯,而其声坎坎,所以叫坎侯。箜篌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箜篌后来变形非常多,但在中国古文献中只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在春秋楚国时就有箜篌记载。《史记.封神书》:“於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关于竖箜篌,有说法是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
唐代是箜篌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演奏技艺达到极高的水平。李贺《李凭箜篌引》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代诗人岑参、顾况、元稹、张祜、李商隐等,都有描写箜篌的诗作,完美地表达了箜篌的演奏技巧和美妙音响。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
从宋代起,箜篌逐渐在民间失传,成为宫廷独占的宠物,长期处于被禁锢之中,使发展受到限制,演奏技艺逐渐退化,失去了生命力。箜篌从十四世纪明后期不再流行,箜篌乐器和乐手已是凤毛鳞角。清代箜篌消声匿迹,最终绝响达300年之久。(明代渐少,清代绝响)。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最典型的应数敦煌壁画中的箜篌。现代的箜篌是重新仿制。为了使这消失多年的乐器重现舞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们根据古书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的图形,设计试制了几种类型的箜篌,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新型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来。它的结构比较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因而被推广用于音乐实践。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箜篌简介
箜篌(kōng hóu)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史记·封禅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史记·孝武本纪》:“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此属琴瑟类的卧箜篌。从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砖书看,其面板上没有品柱。竖箜篌,汉代自波斯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
据考证,箜篌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并且在《孔雀东南飞》中曾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中提及箜篌。
箜篌特点
箜篌按十二平均律七声音阶降C大调定弦——虽然七声音阶弦列跨度较大,在弹奏音高变化大的旋律时可能比五声音阶弦列微微费时,单手最大音程也小一些,不如五声音阶弦列在表现五声音阶旋律时流畅,但在七声音阶弦列上可以单手直接弹出五声音阶旋律,而在五声音阶弦列上要弹出七声音阶旋律必须有左手的配合,更会大大限制灵快。七声音阶旋律毕竟要比五声音阶旋律多得多。
音域方面,大型的专业用箜篌超过六个八度,甚至达到七个八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仍然是五个八度。
把箜篌和竖琴的音色对比一下:竖琴的声音好像是从水下发出的,整块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较清纯、柔和、稳定;箜篌的声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动,比较清亮、浮泛、飘忽。把箜篌和古筝的音色对比一下:古筝更醇厚幽远,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绿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灵,更鲜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声。
在技法方面,箜篌是以竖琴为根本,以古筝等民族乐器为辅助,再加以发展的。
箜篌与竖琴在技术上的区别主要是:箜篌多了压颤技法(古筝),带来更多的韵味变化;有左右同度的双排弦,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更方便,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
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增强了和声与复调;揉弦区和拨弦区互为一体,在揉弦拨弦手法之间转换非常便捷,和声色彩更丰富,甚或可在两只手不同的手指同时拨动不同音高的弦后用对应手指相互施展揉弦手法,由于两只手不像单手的两根手指那样互相牵制而是各自独立,双手同时施展的揉弦手法能有较大的组合可能;左右两排弦把共鸣箱完全围住了,少了一般的竖琴的那种手在共鸣箱上拍一拍的技法;弦列在雁柱下方有一片无调区,比一般的竖琴多了个“码下刮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