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重要纪念日>抗日战争纪念日>

抗日战争给当代青年的启示论文

丽霞分享

  当代青年在描写抗日战争论文的时候,可以抓住这场战役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给当代青年的启示论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抗日战争给当代青年的启示论文

  抗日战争对当下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追忆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教训,用民族过去的失败和成功来指导今后的生活。抗日战争到今天已过去60余年,但因为日本政府的百般抵赖使得两国摩擦不断。日本政客屡屡参拜靖国神社伤害东亚人民的感情,篡改教科书污曲历史。今天我们再来回顾这场战争,表明了我们不忘教训的态度,也能让我们的青少年知道祖辈的付出,更珍惜当下的生活。 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日军武装入侵中国东北。并向关内进军由于东北义勇军的牵制日军主要精力指向关外,与国民党签订不平等条约为全面侵华赢得了时间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准备)。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一般将这场战争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般称其为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战争时间约为八年,故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标志着局部抗日战争的爆发。此后,不到一年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于1932年3月成立伪满洲政权,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中方的史料表明,在抗日战争中,保守估计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对外宣布向盟军投降,同时下令所有日本军人停止一切战争行为。中国因此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持续八年,双方投入兵力数百万,前后共进行上千次大大小小的厮杀。贸然谈论不免以小失大,今天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些我的浅薄陋见,这些也是我作为90后大学生对自己民族命运的最直接思考。

  第一是国民党的功过问题。众所周知,抗战时期国民党是民国政权的执政者,也是抗战的主要组织者。但其在抗战初期的绥靖政策几乎陷全民族于死地,甚至有资料显示其政权核心蒋介石靠着出卖民族在东北的利益换来日本人的支持,在军阀战争中得以上位。蒋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更是试图同胞残杀,妄想转移国内压力,打击共产党领导下的正义抗战力量,幸而最终蒋在西安自食恶果,被爱国将领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并在共产党帮助下建立涵盖全国各民族与阶层的抗战统一战线。抛开起抗战目的不说,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的付出与功绩是巨大的,有资料显示------可见国民党领导下的军队是抗战的主力军,是正面战场上的主要抗日者,我们应当肯定其功绩。令人心寒的是国民党老兵在新中国成立后并未受到公正的待遇,许多老兵没有办理军人凭证,在建国后屡遭批斗和打击,甚至于沦落到讨饭的地步。这对于我们青少年的爱国教育是大为不利的,跑开政治立场不说,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都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与优待。

  第二是抗日战争对当下时局的影响。当下的中国要想崛起,中日关系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中国要想获得优良的外界崛起环境,中日关系必须要实现正常化,如今中日的交往正如日本的国情--“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中日文化渊源深厚,相互经济贸易量巨大,且分别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但两国却有着极不稳定极不成熟的政治互动。我们可以看到自两国关系恢复正常来不断有双方领导人的融冰之旅,暖春之旅一类,但两国关系始终晴雨不定,时常受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等岛屿争端影响。这对于中国的崛起是极为不利的,中国对于日本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战争,而是以绝对的实力优势去征服。若中日开战,那必定是与他人有益,且两国之间将再无宁日,增添更多无益的历史仇恨。这很考验我们的当政者对于人民情感的引导以及国际博弈的手腕与技巧,源于中日间巨大的历史仇恨,中日关系的走向也是接下来我们时代最值得关注,受人重视的焦点问题。

  第三点是我们的国民对于日本的态度与中日关系的思考。每逢两国摩擦期间国人必以打砸日货,抵制日货为发泄。中日两国民间互相敌视着对方,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很难对日本有正确的认识,这对于接下来我国对于日本问题的经营是极为不利的。民众太敏感反倒会限制当政者的操作空间。日本是一个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发达国家,其国家体制与运作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参考的地方,对于日本我们应该抱着的态度是这样的,首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事实上我们也忘不掉历史。其次我们应当正视现实,中国与日本在21世纪这样一个高度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是很不可能开战的,中国真正的对手是美国而不是日本,争取了日本,我们与美国的博弈反而更有胜算。这就带给我们的教育者一个问题,怎样向我们的年轻人讲述历史。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首先要加强抗日遗物遗迹的保护,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能方便我们的年轻人了解历史真相,第二要加强对抗日神剧一类抹污抗日史实的作品的限制,给与我们的大众更多了解历史的优秀窗口。第三要立足当下,明确告诉我们的青少年中日两国必然要有和谐的未来,要尊重历史更要珍惜当下。

  以上主要谈了三点,总体来说我的思路是这样,记忆与总结历史都是为了尊重过去和活好当下,我们对于过去的精力应当多花在整理遗物与记录事实上。对于当下则当抱着更理智的态度去生活。希望中日两国的关系能更成熟和稳定,我们的民族也能获得更优良的发展环境。

  抗日战争给当代青年的启示论文

  抗日战争胜利的启示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5年。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飘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从卢沟桥头

  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正如一位青年评论家所指出的:“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 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73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满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趾高气扬的日本,已掩饰不住要彻底奴役中国的野心。

  上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枪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

  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国防大学徐焰教授认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中日两国之间为什么会开战?这背后的根源在哪里?一个岛国为什么能一步步地侵吞国土面积数十倍于它的大国?历史学家的评论一针见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其军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的结果。

  战争是两国实力的对抗

  战争是精神的较量,更是物质的对抗。“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然而,虚弱的国力,有国无防的现实,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民心士气,让西方的观察家们在惊讶于中国人顽强战斗意志的同时,也预言中国人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前景黯淡。

  让我们来看一看开战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猜你感兴趣:

1.中国抗日战争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2.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毛概论文3000字

3.有关抗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关于抗日战争的毛概论文

5.形势与政策有关抗战的论文2000字

    3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