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孩子的论文

威敏分享

  让孩子拥有一个玩乐的幸福童年还是给他一个有可能美好的未来 呢?这正是当今家长们烦恼不已的问题.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孩子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庭教育孩子的论文篇一

  摘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不可能造就良好学校教育的,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与基础。而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素质的提高和家庭教育艺术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家长素质;家庭教育;家长;孩子

  一、家长素质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由于家长的素质各异,家庭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通过对周围家长的总结和查阅资料,我发现影响家庭教育的家长素质主要有:

  (一)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长的道德水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从而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方法以及家长教育质量的高低。另一方面,家长文化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的职业、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决定着家庭的生活方式与心理氛围,从而使置身于相应家庭环境之中的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家长的道德素质。家长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只有家长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同时,家长的道德素质通过家长的行为表现出来,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三)家长的心理素质。家长心理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专家认为好的家长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正确的分析能力,要有健康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要有广泛的兴趣和开朗的性格。只有具备了这些积极的心理素质,家长才能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迅速调节自己,避免家长把负面情绪带到与孩子的相处中,从而影响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以及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许有的人会说,有的家长素质不高,但他们教出来的子女却非常优秀。的确,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因为家长素质只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教育艺术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艺术能够给孩子的成功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的形势,愈来愈多的教育家投身于家庭教育艺术的研究与探讨。

  二、家庭教育艺术之让孩子自由发展

  法国思想家卢梭主张自然主义教育,他在自己的著作《爱弥儿》中曾说:“孩子生下来是完整的,教育者的任务在于今后一直保持儿童的这种完美特质,顺乎自然,促进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的自由独立,尊重他们的个性,研究他们的特性,创造必要的条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行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孩子的六大解放,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教育。第一,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第二,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第三,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第四,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第五,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第六,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们考试,不合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做的事情。但让孩子自由发展,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的自由发展是在法律道德范围内的发展,是在家长正确指导下的发展。给孩子自由,让他们自由发展不失为一种好的家庭教育艺术。

  三、家庭教育艺术之赏识激励

  有人曾说,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更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愈来愈坏。赏识是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我们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尊重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对孩子的赏识与激励犹如是孩子们的营养剂。只要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并且嘴边经常挂着一些由衷的赞美之词,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不求上进的孩子乐于求知;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而责罚与报怨只会让孩子更加沮丧自责。周宏老师认为,教育孩子不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而是专找孩子的优点。然后将这些星星之火,通过家长的“小题大做”,使其形成燎原之势。因为通过对孩子的激励,可以增强孩子的想象力,能开发孩子的创造力,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以及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要怎样来赏识激励孩子呢?其一,可以用激将法,当孩子们将别人与自己比较时,我们可以激励他们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他们。其二,可以多方赞美,对于孩子,只要他们有可取之处,家长都应该肯定他。其三,可以带孩子去做户外活动,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赏识激励,这样不仅可以舒缓压力,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四、家庭教育艺术之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提倡孩子要听从家长的意见,不能做违背家长意愿的事情。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现在我们更强调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的与孩子相处。孩子希望,家长和我们平等相处的时候能够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意愿与权力。作为家庭的一员,家长在讨论家庭事情的时候,应该让他参与,讲出自己的想法,做决定的时候,多问问他的意愿。

  (二)尊重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每一份兴趣,每一份爱好都有被尊重的权利。或许有一天,我们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成就我们的一番事业。

  (三)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少说多听。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希望家长能够先停下来听他讲明事情的缘由,而不是见到他就指责。

  (四)不将孩子与别人做比较。很多家长喜欢将自家孩子与邻家孩子进行比较,从而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优点,但是很多家长却恰恰相反,将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打击他的信心和自尊心。

  五、家庭教育艺术之做好孩子的榜样

  《庄子•天道》曰:“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也,不可以言传也”,又有《论语.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些古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古人已经意识到了要教育好孩子,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榜样的作用是强大的,孩子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从而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在班杜拉的理论中,他强调了榜样对他人的示范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言行,好的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尊重他人从说话做起。作为与孩子最亲的人,父母始终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不论何时何地,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孩子,甚至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以及与父母的关系。身为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对配偶的说话方式,如果经常发牢骚、指责甚至辱骂对方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如果能随时看到对方的优点并且赞美对方,孩子也会成为心中充满爱的人。

  (二)父母适当的亲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很多家长认为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亲密,怕孩子“学坏”。其实爱人之间的适当的亲密可以很早就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不是他们一个人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养成盲目强势霸道的坏习惯,可以给孩子提供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也学会爱人,也可以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六、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陷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溺爱现在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也都比较好,很多家长都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让孩子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加之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溺爱,让他们娇生惯养,甚至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狭隘的偏见,对幼儿错误的思想行为,仍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对孩子所犯错误置之不理,甚至找理由为孩子开脱。殊不知,这样过度的宠爱最后可能断送了孩子美好的未来。

  误区二: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父母也就不需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不会先敲门,没有得到孩子的允许就随便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牵涉到子女的决定也不会先和子女商谈,甚至有的家长怕孩子早恋,经常偷偷查看孩子的笔记本或手机短信等等。家长这样的做法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误区三: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现在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一切表现的指针,而忽视了孩子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个性的发展等。这种唯成绩论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厌倦学习,更可能扼杀孩子某方面的天赋,磨平孩子的个性,培养出没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孩子。

  总之,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在家庭教育,一方面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家长要正确选择家庭教育的艺术,防止自己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九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周明星,曾令国.《家庭教育新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吴奇程,袁元.《家庭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家庭教育孩子的论文篇二

  摘要:家庭教育本应在子女就读大学期间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却基本上处于缺失或无效状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认真分析造成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各种原因,并以此为根据,找出解决措施,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教育缺失

  家庭是每个人终身生活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学校教育起着有力的辅助作用。大学生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中父母或年长者在子女就读大学期间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大学期间,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本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遗憾的是,当子女进入大学以后,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冲击力却明显降低,在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整体上来看是处于“缺失”的状态。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

  就与父母联系的次数而言,“间或性”突出地表现出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特征。子女进入大学以后,和父母之间由朝夕相处变成了几个月甚至是一学期一次的相见。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与大学生子女主要是依靠电子通讯设备保持联系,父母对子女在校情况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子女汇报的单一方式。事实上很多情况下,父母对子女在校信息的掌握是片面和不足的,父母很难及时有效地把握合适的时间和事件对大学生子女进行家庭教育,使得大学生家庭教育显得苍白和不足,这是客观情况使然。但同时,子女进入大学以后,一方面父母对自己的约束减弱,自我的独立性得到加强,追求个性和自由,对父母所进行的“老三篇”教育存在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对充满新鲜和趣味的周围环境,大学生往往更愿意把精力和时间投注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所以从主观上排斥和拒绝与父母交流。调查显示,8%的大学生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43%的大学生很长时间才与父母联系一次。空间距离的拉远,大学生子女偶然间或性地与父母联系,使得大学生家庭教育呈现缺失性的特征。就与父母联系的方式而言,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呈现出“间接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幼小的家庭成员多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起来,在这一成长过程中,其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多是以面对面直接的方式进行。除此之外,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呈现出情感性的特点,正如俗话所说“知子莫过父”———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以及长期共同生活的天然优势,使得父母对子女的生活习惯、性格品质都十分了解,在教育过程中更能采取“因材施教”和“对症下药”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家庭教育相比其他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然而随着子女进入大学,家庭教育所独具的“直接性”和“针对性”特征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教育方式所具有的“间接性”和“广泛性”的特征。父母和子女之间由于客观物理距离的拉大,对大学生子女所进行的家庭教育不得已变成了一种远程教育。在这种情况下,80%的大学生依靠电话与父母保持联系,8%的大学生选择依靠书信与父母保持联系。父母通过间接的方式获知子女的情况,对子女日常的所思所想并不能真正完全地把握,从而选择了泛泛地关注子女的成长和学习,对具体的事情不能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就与父母交流的内容而言,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呈现出“偏导性”的特征。所谓“偏导性”就是指父母对大学生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程度上,对子女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爱好、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关注不够。父母和大学生子女由于生活的空间距离拉大,对子女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愈发地缺乏了解。因此父母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多地以“嘘寒问暖”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多地是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子女的需要,如父母在与子女通信聊天时,经常询问子女学习成绩是否进步,而对子女由于高中和大学所表现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困惑甚至是不适应缺少关心;经常询问子女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内容,而对子女在人际关系、参与集体活动等方面缺少关心;经常询问子女以后的工作规划和工作前景,而对子女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树立缺少关心,更有甚者,对子女所表现出来学习兴趣不高、道德信仰缺失、法制观念不强、生命意识淡薄等严重情况居然一无所知。总的来说,父母在对大学生子女精神教育方面出现了“缺位”。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现状的原因分析

  1.社会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视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上对知识分子普遍存在崇拜现象,人们习惯把大学生放在“天之骄子”的高度,从主观认识上过分夸大大学生的能力,认为大学生可以处理好一切问题。很多家长都认为子女在就读高校期间,如果还要依靠家庭的帮助,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由此,社会上形成了忽视对大学生进行再继续的家庭教育的风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代际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减弱。以往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而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QQ、微信、微博出现低龄化的现象,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知识更新更加迅速,不再把家长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与家长之间代沟不断加剧,相互之间的认同和交流更加困难,这一客观事实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局面。

  2.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教育的忽视。主观上,家长对大学生子女的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些家长觉得子女在步入大学校园以后,就应该能够独立生活,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已经尽到,开始对孩子听之任之。还有些家长奉行“苦难”教育,单纯地认同“自古英雄多磨难”的教育理论,认为子女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少了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更能得到锻炼,更能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因此家长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普遍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客观上,家长对大学生子女的教育存在现实的障碍。现在大学生多是在远离家乡几千里以外的地方求学,家庭教育被迫成为远程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靠几周一次的短时间通话进行;家长的知识水平不高,不能理解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要求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对,很多家长仍然采用硬性的灌输和说教,这种教育方法难免会让已是大学生的子女产生逆反情绪,实际教育效果很小;还有些家长为生活不得不四处奔波,金钱和时间上都不具有重视大学生子女教育的条件。

  3.学校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高校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学校园与学生的家庭所在地相去甚远,与学生家长联系起来存在很多障碍,造成如今高校与学生家长合作意识淡薄;此外,高校认为自己拥有非常丰富的智力资源,单方面就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完备的德育和智育教育,不需要家庭教育的辅助就可以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按照规定,高校应以1:150的比例配备一名学生管理干部,但由于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在数量上达不到这一标准,甚至有的一个院系500多名学生只配一个辅导员。管理人员的不足使学校不得不将重点放在处理扩招后倍增的日常事务上,而要做好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的这项工作,高校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很多学校客观上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对策

  1.社会应形成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良好风气。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与恶劣事件问题,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特殊的人口政策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将责任推给某个人或某个家庭,同时也不能任由这种问题发展下去,而应在社会上形成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良好风气。首先,社会应该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有正确的认识,夸大他们的能力或贬低他们的实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其次,社会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或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大学生子女进行继续教育的意识,鼓励他们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社会可以成立一个有相对空闲的家长组成的网络在线平台,这个平台专门用来加强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和大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匿名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各自的意见,尽可能实现代际之间差距的不断缩小,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在子女大学期间的教育作用。

  2.家长应在大学生家庭教育中起积极作用。家庭作为一个人生活的终身场所,其教育也应该具有终身性。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①子女进入大学以后,开始接触社会,在其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更不能终止对大学生子女进行家庭教育,而是应该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效果的基础上,与学校教育相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促使子女生理和心理成熟健康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到,由于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有别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家长就应该首先从认识上改变自己已有的教育观念,对自己在子女教育过程中有个正确的定位,不能对大学生子女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而是努力形成家庭教育新的开端。有些话题或内容不方便在电话里直接进行交流,家长可以多选择书信的表达方式,因为书信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情感性更加强烈,在远程教育中其作用往往胜于电话。也就是说,家长应该更多把书信作为对大学生子女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有意识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确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方法上,要避免“家长制”“一言堂”的出现,采用平等、交流的沟通方式,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使家庭教育产生实际的效果;对于那些忙于生计的家长,也要想办法多与孩子联系,避免家庭教育的缺失。

  3.学校教育应与家长教育相结合。高等教育已经出现普及的趋势,仅凭学校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面对新的矛盾与挑战,学校必须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保持应有的重视,提高与家长合作的意识,改变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缺位的现象,努力寻求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发展。高校虽然不具备像初中、高中那样定期召开家长会的条件,但可以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与家长取得联系,如在校园网页上设立家长专栏,及时公布学校的各种信息,方便家长对孩子的大学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尽可能地增加辅导员数量,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顾及每个学生的心理、生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实现辅导员与每位家长一对一的联系,辅导员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同时,家长也真正获得子女在校表现的信息,有利于家庭教育针对性的发挥。解决好大学生的教育问题,才有可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

  注释

  ①[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参考文献

  [1]高中建.当代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2]魏曼华.当代社会问题与青少年成长[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张剑峰.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8(6).

  家庭教育孩子的论文篇三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觉悟也逐步提高,尤其是对教育问题,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大人们开始为孩子铺设美好的前程,有的从孩子出生到成家立业就开始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05-01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觉悟也逐步提高,尤其是对教育问题,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大人们开始为孩子铺设美好的前程,有的从孩子出生到成家立业就开始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他们从孩子进入幼儿园起,就花钱让孩子学习舞蹈、绘画、手工制作、电子琴等,再长大了,除了参加所学的科目外还增添了课外辅导班,把孩子简直弄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这也验证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句话。尽管大人们煞费苦心的培养自己的孩子,可常听家长们说的一句话是:“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不愁吃,不愁吃,不缺钱花,可就是不听话。”但是家长同志们,你们有没有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吗?他们最需要的是被理解,被尊重。因为家长总习惯用长辈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动不动你必须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有时是强迫孩子去做。长期下去,孩子就形成这样的认识,原来大人也蛮不讲理。

  其实,大人要学会倾听,要听听孩子的心声,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耐心的去和他们交谈,正确地去引导他们。这样孩子才会信任你,才愿意和你交流。如果即使孩子有千万个理由,你也不静下心来听听,就当头泼了一盆水,那孩子即便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苦,也不再会向你说,而是自己封闭自己,因为他们觉得大人不理解,不尊重他们。久而久之致使他们的性格也会愈来愈坏,最终不可思议。

  其实,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留一定的时间,陪孩子聊天,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上网。有时当面交谈觉得不合适,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交流。因为有些话,当面说会使孩子难堪,但通过书信的方式,就便于沟通。可是不管你用何种方式,你要始终记住,你的孩子很普通,你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你的孩子。因为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一个伟人。我们大人不要老习惯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因为你的孩子不是天才。我们大人最重要的责任是教给孩子做人的原则,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哪怕是一点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去鼓励,去表扬。

  现在的许多家长口口声声称自己关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生活,却从来不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只知道赚许多钱,供孩子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却不知道孩子需要比钱更重要的东西――理解与尊重。其实,大人们不妨换个心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对待每件事,因为别忘了我们也曾经是小孩,我们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你如果一味地去说教,只会使孩子越来越烦,你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因为孩子每天听你挂在嘴边的话,“好好念书,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不然你连重点高中也上不了,更别说上好大学。你看人家某某,学习多好,多懂事等”一些老掉牙的话,只会使孩子对你越来越反感。你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给孩子定一个符合实际的目标,一个可以稍加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这样大目标具体化,使孩子意识到成功的快乐,就能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最终去实现远大的理想。

  有句话说:“先学做人,后学成才。”其实,这句话既告诉我们,不管你准备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才,但做人才是最重要的。常见一些家长领着自己的孩子在老师面前无奈的哭诉,“自己的孩子看起来和善,可老作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到了学校,不是和同学打架,就是和老师顶撞,有的老师和家长训斥,头扬的高高的,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从这些家长的眼里,我们看到了家长的无奈和无助。可是大人们你们想到了吗?最终的根源在哪里,在你们家里,因为问题孩子,出现在问题家庭。

  某校四年级有一学生,平时少言寡语,看起来也文静。可班上同学老告他的状,说他在宿舍老拿别人的东西,班上又不合群。同学们见了都喊他“贼”,且没有人愿意和他来往。班主任叫来这孩子谈话,孩子诉说了家里的情况。母亲常年在外,和爸爸关系很糟,爸妈对他和姐姐不闻不问,他们有爸妈和没爸妈是一样的。唉!像这样的家长对你的孩子太不负责任了,既然你不好好管理你的孩子,当初不如不生,因为你们这样做苦的是孩子。

  我们,大人也别总看孩子不顺眼。孩子自身有毛病,有问题那得一点一点解决。但是,这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问题总是有一个复杂的家庭背景。一个家庭如果通情达理,你的孩子也会通情达理。一个孩子性格古里古怪的,就说明这个家庭教育一定有问题。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残杀四名同学。然而记者寻访他的人生履历时,没想到他给人的印象却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师生面前的好学生,村民眼里的好青年。

  可案发后,人们经过调查发现马加爵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马加爵15岁时,听见父母争吵,他居然就想把父亲杀死!从这个事例中,我们看到孩子有自身的问题。但有些父母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将沉重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更大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片面追求财富,地位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生活中最根本的东西――爱与宽容。所以好学生不一定心理素质好。

  好多孩子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为什么?比如,孩子上次数学考了90分,这一次考了80分,其实上次在班上排名第十名,而这次排名第八。但是家长不懂,不了解情况,他本来进步了,需要得到肯定时,你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一顿臭骂。孩子能和你没距离吗?

  说实在的,当个好家长并不容易,我们许多人,带领一个单位,带领一个公司,干的潇洒,干的超凡,干的出类拔萃,可是自己的孩子却管理不好,原因何在?值得每个家长思考。总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心灵的依靠。不要看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而是交流的大门被关上。我觉得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孩子小时候那么讨你喜欢,为什么突然间不和你说话了?你应该想想。但最关键的,我认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适心理,比督促他们做作业,或辅导他们重要的多,我也相信只要我们善于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善于和孩子开通心灵直通车,便可做一个好家长。
猜你感兴趣:

1.浅谈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有关家庭教育优秀论文

3.浅谈家庭教育的毕业论文

4.浅谈家庭教育的论文

5.关于家庭教育论文

6.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3篇

7.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301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