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端午节的养生习俗
大多数人过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苏州人却是为了祭祀伍子胥。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享苏州端午节的习俗。
苏州端午节的习俗
1、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苏州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节前夕,在苏州小巷深处,朱门半掩,厅堂里妯娌婆媳团团围坐,或者就在弹石路边,小藤椅几张围拢来,满目青绿的箬叶,糯米的晶莹,傍晚,就飘来了香气,还有要好乡邻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艺,味道咸淡,卖相如何,这是现代人生活里难得的悠远古风,是苏州人津津乐道的佐餐美食。
2、摆“五黄宴”
在端午民间习俗除了吃粽子外,就数吃“五黄宴”了。吃“五黄”是江浙一带民间的习俗。端午节最大的风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苏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黄,为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
3、斗草游戏
端午时,苏州民间还有斗草的游戏,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有“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之句,可见宋代斗草之盛。所谓斗草,一种是互答花草名,《红楼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如此循环比答,谁能答到最后为胜。另一种是到野外采集茎草,二人草草相绞,断者为败。
4、佩戴长命缕
苏州民间有端午节佩戴长命缕的习俗。长命缕由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线编织而成,这种长命缕通常都会编织得很长,以表达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同时五色也代表了五方之神,也有向神灵祈福的意愿在内。
5、伍子胥公祭活动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可苏州的端午却有所不同,是祭祀早于屈原200多年的伍子胥。如今,伍子胥公祭活动已成为苏州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伍氏后人都会在端午聚集苏州。
6、悬挂菖蒲
苏州人家端午节在家门口一般都要挂艾草、菖蒲、大蒜,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许多家庭还要将这些有消毒作用的草药和大蒜让孩子随身携带。苏州人用菖蒲、艾草、蒜头来去除各种毒害,是有科学根据的。艾草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杀虫。
端午节的文化功效
入夏保健功能
过罢端午节就进入夏季, 苗族民间十分注重入夏保健。过节这天清晨, 受道教文化影响的苗家农妇在自家大门口挂菖蒲, 插艾叶, 边挂边念“五月五日午, 天师骑艾虎; 手持菖蒲剑, 蛇虫归地府” 等道家咒语。《名医别录》载:“艾叶味苦, 微温, 无毒, 主疗百病。” 菖蒲、艾叶的芳香气味有驱蚊蝇虫蚁、清洁空气、净化环境的作用; 道士家庭常 将雄黄酒洒于住房四周, 以避虫蛇入室, 在小孩的额部、脸上、手脚处搽雄黄酒可避百虫叮咬, 民间仿之。雄黄具有驱邪避蛇的功效,《 白蛇传》里修道千年的蛇精误饮雄黄酒后, 即现出原形, 足以证明雄黄酒的威力。大部分农家按照道士的说法都将室内外彻底打扫一次, 上山采回菖蒲、艾叶、金银花藤叶、蛇不过、九里光等草药煎煮成药汤, 全家人用草药汤洗脸、洗澡。据苗区的道家说,用药水洗澡可驱五毒(蝎子、蜈蚣、虫蛇、野蜂、毒蚁), 入夏不生疔疮, 又可避邪气侵体。2000多年来, 民间将端午节作为防疫疾病、避瘟驱邪、祈求健康的节日, 人们通过多种民俗活动, 寄寓平安和顺的美好心愿、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寄托。虽然苗区端午节掺有道教文化元素, 但实际上苗区传统的端午节实为民间的“入夏保健节”。
凝聚民心功能
端午文化的重心主要是纪念屈原。 2000多年来,人们吟诵屈原的《离骚》、《天问》等旷世之作, 从中吸取营养,崇尚他爱国忧民的品质、团结奋勇的民族精神。屈原投江后, 人们纷纷向水中投入饭团喂食河神与水怪, 不让蛟龙、鱼虾等水中怪物伤害侵食屈原的尸体, 后演变成户户吃粽子之俗。江边渔夫们驾飞舟争相救助, 于是衍生出龙舟竞赛活动; 屈原殁后, 人们燃香点烛, 摆上三牲供果, 念诵祭文, 怀念其亡灵, 于是派生出隆重的民间祭祀-----端午祭。以上种种民俗表现出全体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信仰与文化认同。这种端午文化激励着历代民众的忧患意识, 对于促进全民族的凝聚力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食健身
端午节既忙碌又休闲, 人们完成了卫生防疫手段后, “食文化”成为节日的中心议题,包制粽子是端午文化的重要内容。苗族民间的粽子形状五花八门, 常见的有秤砣棕、羊角粽、尖角粽、枕头粽等形状; 馅心多为蜜枣、花生仁、红豆、绿豆等, 口感极佳。主菜有鸡、鸭、鹅、米粉肉、药酒等。苗族民间有在五月十五(有的在五月十四日)过“大端午”之俗, 并将己出嫁的女儿全家接回娘家过节, 故又称“女儿节”,“大端午”的节日气氛往住比“小端午”(五月初五日) 还浓郁。
有河流的地方, 民间必定开展自娱自乐的龙舟竞赛,划龙船、抢鸭子成为端午节的健身活动; 有些山区则组织登山活动, 人们将“食文化”与休闲文化(健身) 结合起来, 使端午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猜你感兴趣:
5.端午节的礼仪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