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端午节养生吃什么
上海过端午节有自己独特的习俗,除了吃粽子外,还有很多端午节美食。具体上海端午节吃什么菜,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端午节吧。
上海端午节养生食物
1、粽子
过端午,吃粽子这个重头戏自然少不了。过端午吃粽子是我国各地都很流行的一种风俗。端午节吃粽子的起源与屈原有关。
屈原一片丹心却报国无望,于五月初五这天含恨投汩罗江而死。当地百姓奋力救捞,还是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他们就用糯米包成的粽子扔到江中去喂鱼虾,以防屈原的尸体被鱼吃。这就形成了后来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2、五黄
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端午节里为何要吃“五黄”?这是江南一带的习俗,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色,五月麦熟,也是丰收景象,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杀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中邪气的作用。所以说,吃“五黄”的目的是驱邪毒、求吉祥。
3、三白一红
端午还有个说法,叫做:“五月五,五黄三白过端午。”五月又称五黄月,所以端午节要吃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和咸鸭蛋黄;还要吃茭白、咸鸭蛋蛋白、白切肉。另外,“一红”指的是汗菜(加大蒜炒熟后菜汤红色)。
端午节时,阳气才开始抬升,百虫开始活动,邪气很盛,古人及采取一些方法健身、辟邪、驱虫、蛇、蝎,吃三白就是其中方法。
4、菖蒲酒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上海端午节的习俗
龙舟赛是人们对端午节印象较深的习俗之一。上海也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因此每逢端午,水上活动几乎必不可少。有的还把小船用彩旗装扮起来,做得很漂亮,然后摇到水面上,船上还有人唱歌、对歌,最后由众人评定,哪条船装点得最好看、谁的歌唱得最好听。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以前上海和许多地方一样,还有佩饰的习俗。所佩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这些东西可插在妇女发髻上,也可用以馈送。儿童前额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像老虎额上的“王”字纹,也称画额,寓借雄黄驱毒和借猛虎镇邪。
上海人称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它们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多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除了香袋,还有许多上海人,儿时都在胸前挂过用玻璃丝带钩织成的小网兜,里边正好装一只鸡蛋,用五彩丝线缠绕,或是涂上彩色,也是驱邪求吉祥的意思。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佩饰物、挂香袋等习俗,端午节还有很多流传下来的其他习俗。如一般端午节期间,很多人家都会将艾草插在门窗上,再挂上两把菖蒲。除了大门外,在房间里面的门上,有的人家还要挂大蒜,女孩子的闺房门上也会挂,人们多认为这些散发着浓烈味道的大蒜,也自有驱邪作用,所以有的地方挂大蒜也成为端午习俗之一。
端午的多个名称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猜你感兴趣:
1.端午节如何养生
4.端午节吃什么好
6.上海冬至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