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

老人如何健康的心理养生

健烽分享

  老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也慢慢变得虚弱,但与其同时,不光要注重身体上的,还要注意心理方面的养生。那么,老人如何正确的养生心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老人的心理养生,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人的心理养生

  1、淡泊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人生的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也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更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

  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不战而退。

  2、善良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轻松。

  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

  3、宽容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质量。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状态。

  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4、乐观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能,帮你解决矛盾,逾越困难。

  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陷入悲伤、烦恼、痛苦之中,让人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其实老年人更需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因为只有这样子才能够让自己可以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自然而然也就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了。

  老人的心理护理

  1、退休老人首先要树立“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的思想,克服“无为无聊”的自卑心态,积极向上,精神充实,努力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夕阳出漫天晚霞。

  2、其次,退休老人们要从各自的年龄、特长、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出发,自我设计,将退休生活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

  3、在健身锻炼方面,早可选择跑步、气功、拳剑舞操等项目。晚可选择散步,到大自然中去吸取新鲜空气,持之以恒,于身心健康必有好处。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可避开节假日高峰,结伴出门旅游,饱览祖国名山大川,陶冶情操,充实自我。

  4、除体育锻炼以外,老年人亦可适当从事家务劳动,或学习烹饪;或种花养草;或逗养宠物;从中获得乐趣。探亲访友,谈天闲聊,回顾往事,亦可延缓衰老。

  5、文化水平较高的退休老人,可舞文弄墨,向报纸、杂志投稿,讴歌美好人生。

  老人心理问题的原因

  1、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养成的吸烟、嗜酒、过食甜食、荤食或饮食过咸等,可导致体内环境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减退而引发疾病。

  2、身体衰退

  身心是一个统一整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开始逐渐衰退,身体上的变化必然对心理有所影响,如在心理上可表现为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思维速度变慢等。

  3、疾病损害

  躯体疾病如不积极治疗,对心理可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脑动脉硬化,脑组织缺血可导致大脑功能减退。在心理上,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晚期可发展为脑萎缩而导致痴呆。

  4、家庭环境与生活事件

  离退休后的老年人以家庭活动为中心。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老年人心身健康影响甚大,如子女结婚,婚后婆媳、妯娌间的纠葛;以及老年夫妇之间的感情;离异、丧偶,子女分散等一系列生活事件接踵而来,都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冲突而影响老年人的情绪。

  猜你喜欢:

1.关于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2.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3.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4.人际交往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5.老人怕死心理有哪些

    385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