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故事>

全面小康事迹故事

春芳分享

小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民心中美好的愿景。如今我们终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这样的成功离不开为此付出的每一个人。今天小编整理了全面小康事迹故事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获取更多“全面小康”相关内容↓↓↓

★★小康社会是什么★★

全面小康的随笔:何为小康

★★小康社会是谁提出来的★★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的故事★★

全面小康事迹故事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精致小康绘就“幸福威海”同心圆

金秋十月,依山傍海的威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就在十一长假前,全新、立体的上海路“大转盘”在威海经区全线通车,转盘内的圆形四季风景绿地也惊艳了路人,不少市民还跑到附近的高栋建筑上一睹这个“彩色齿轮”的“芳容”。这个地方是经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前因为车流日益增多成了不少上班族的“每日一堵”,如今,“大转盘”彻底转动了往来车流。

近年来,威海坚持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以全面小康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圆心,以精致城市发展要求为半径,正在绘就“幸福威海”同心圆。

临近中午,威海荣成上庄镇大李庄村的28位80岁以上老人陆续出门,来到“暖心食堂”免费就餐。记者看到,老人们利用餐前一刻钟和同村的老伙计拉一拉家常、听一听党的好政策、讲一讲身边的好人好事。

“到了午饭的点,一分钱不花的两菜一汤热乎饭就上了老人们的桌。平时家里有啥难事,跟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打个电话唠叨两句,一准给解决。”上庄镇党委书记董昭胜说。

推进海岸线修复、山体修复、河道治理、河库绿化等三年行动计划,让老百姓推门见绿,人居环境逐步改善。走进环翠区嵩山街道五家疃村,一面断壁前的石窝剧场质朴却新潮,村民们在这里散步、纳凉、跳广场舞。

“去年改造前,这里一直是无人看管的废弃采石场,可以说是村庄的‘环境伤疤’。”嵩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文萍说,如今,石窝剧场不但成了村民喜爱的场所、网民热衷打卡的网红景点,还带动乡村旅游越来越旺,促进农民增收。

停车难、行路难、垃圾处置难、历史遗留问题……与城市发展进程相生相伴。威海围绕解决办理不动产权证难、处置闲置项目和半拉子工程、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和解决城市管理服务中不精致、不文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解决精致城市建设中的短板与问题。

截至目前,威海累计盘活125处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10.4万套房屋达到分户办证条件。今年,威海市成立中心城区低效用地规划整治工作专项小组,启动中心城区低效用地规划整治工作,摸排出40个地块低效用地,并制订出三年整治计划。

路不平、灯不亮、草不绿、狗不拴……别看都是小事情,但却让百姓幸福感大打折扣。为了让这些不文明、群众不满意的小事情有着落、有人管,威海打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网格化平台、城管平台,热线事项同时派发镇街和部门,快速高效解决群众诉求。

在威海,一部“市民通”App可以随手拍、随时传,哪里不精致由市民“点单”来整改。上线以来,13大类234小类城市管理问题实现了“秒上传”和“秒解决”。在全国261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威海市稳居全国第一。一位威海基层干部说,在这里,人人都可以成为城市管理的“啄木鸟”志愿者。

威海市委书记张海波表示,老百姓满不满意,生活方不方便,能否吃得放心、出行顺畅、居住惬意、有病无惧、老来无忧,是威海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精致城市的最重要衡量标准。

如今,对于280万威海市民而言,小康生活,就在家门口“长”出的130余个口袋公园、42处城市书房里;小康生活,就在7213个为市民错时开放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里;小康生活,就在30余个社区食堂、395个老年餐桌的饭菜飘香里……2019年,威海人均GDP达到104615元、约为全国的1.5倍,交出了一份精致小康的高品质答卷。

全面小康事迹故事2

【决胜全面小康·小家看小康】村里有个树莓经纪人

“做好吃苦准备了吗?不然这活儿可干不下来!”

明明多发展一个种植户,就能多一份收入。可作为树莓经纪人的纪淑华,面对前来“加盟”的同村年轻人,总是先把“丑话”说在前头。有人说她傻,不先考虑个人收益。但纪淑华却更愿意替树莓种植户多考虑,“树莓金贵,需要起早贪黑侍弄。收果子时,要赶在太阳完全升起前把熟了的果子全部收完,不然,熟过了就卖不上价了。”

新入行

42岁的纪淑华,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常安镇长兴村村民;丈夫张钧是村医,开了家小诊所。

与树莓的缘分,还得从六七年前的一天说起。晚饭时,张钧跟纪淑华聊起了他的发现:“你注意到了没,咱爸这两天老往县城跑。他一个庄稼人,过去一年也去不了几次县城,是不是遇到啥事儿?咱咋一点儿也不知道啊。”

夫妻俩急忙问了父母。原来,老两口见夫妻俩靠着小诊所生活,孩子出生后日子越过越紧巴。张钧父亲张国文听说一家公司在搞千亩有机蔬果种植基地,便多次到县城打听,想试着种植树莓,拓展收入来源。瞒着纪淑华夫妻俩,也是怕他们担心。

“咱们虽然祖祖辈辈都在种地,可树莓从没种过,会不会太冒险了?”

“公司给培训到位!而且听说还有个农村经纪人的活儿,从农户那儿收树莓,每斤有几毛钱的服务费。”

“农村经纪人,是干啥的?靠谱吗?”

“公司说,就是带动农户加入树莓种植的人,另外还要把公司和农户的信息对接好、沟通好。”

听着“农村经纪人”这个新鲜词,纪淑华夫妻俩有点半信半疑。

第二年春天,张国文在自家地里种上了树莓,同时,作为经纪人,他还动员十里八乡的村民种树莓。

一年过去了,收入很不错。眼瞅着经纪人的生意越来越好,光靠张国文一个人张罗不开了。考虑到张钧忙着小诊所,虽然纪淑华文化程度不高,但账头清,于是全家人一致决定,让纪淑华加入进来帮忙经营。

一顶遮阳棚,一张小方桌,一杆秤。树莓丰收季,就在这方寸之地,张国文和纪淑华一忙就是一整天,有时收完果筐,已是凌晨时分。

挑大梁

纪淑华做事仔细,上手也快。2016年,张国文放心地把经纪人的活儿全部交给了她。种好树莓不容易,但更难的是收购时围绕树莓评定级别。

纪淑华全面接手树莓经营那一年,正是同村的老朱第一年种树莓。几箱树莓送到服务点,纪淑华仔细一看,果子摘得碎,杂质也不少,坏果虽然不多,但按规定只能定成二等果了。

“朱叔,下次送果的时候,您看能不能再挑一挑?这样等级上去了,您也能多挣点儿。”

“这果还摘得不好?咋的,姑娘,自己当家了,这是故意卡你叔呢?”

“朱叔,您可别误会!这样吧,这次给您算一等果,下次您多帮我的忙!”

午饭时间,纪淑华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替老朱把坏果一颗颗挑了出来。为这事儿,纪淑华整整忙活了两天。“农户送到公司是几等果,我们的服务费是不变的。但果子等级差一级,一斤就能差2毛钱。我总想着,能让乡亲多挣一点是一点。”纪淑华忙活的身影,前来送果的农户们看在眼里,都称赞她厚道。

隔了两天,老朱又来送果子了。“侄儿媳妇,你看我今天的果儿咋样,不用你再挑了吧!”

纪淑华一看,嗨,一筐筐果子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她和老朱都笑了。

奔小康

做树莓经纪人几年下来,纪淑华对自己的要求从不放松。每年冬春季,公司组织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培训,她期期都参加,认认真真学;老种植户那里,纪淑华也经常去请教,把经验总结成精确的数字标准:“1亩地最多种1200棵树莓苗,隔1米挖1个坑,隔2垄栽1垄,1个坑里最多4棵苗。”

这些经验,如何传递给新加入的农户?纪淑华用了个笨办法,一得空,她就到地里帮着整理树莓苗,手把手教新农户提升种植水平。慢慢地,致富效应越来越明显,新的种植户越来越多。

收购季,有的农户拿不出钱给请来的帮手发工资,纪淑华就主动掏钱借给大家,不收利息。在收购点将鲜果装车,原本是经纪人的活儿,大家看她忙不过来,纷纷主动搭把手。今年最后一批树莓下了枝头,纪淑华一拢账,光是服务费就挣了近6万元。

如今纪淑华一家,在村里盖了8间新房,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又在县城买了楼房。“日子能过得现在这样好,之前咋能想到呢?更带劲儿的是,我们不但自己富了,乡亲们也能一起赚到钱。”

当上农村经纪人以来,纪淑华已经发展了80多户村民种植树莓;有的自己干得好,还和她一样成为经纪人。近年来,宾县加快优化种植结构,村村都有像纪淑华这样的农村经纪人,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仅纪淑华所在公司的经纪人,就带动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

全面小康事迹故事3

下陶村有个好支部

粉色和白色的紫荆花,金色、紫色、黄色和蓝色的九品香莲,白色和黑色的土鸡,绿壳的鸡蛋……走进广西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下陶村,所见所闻都和色彩有关。“这正是我们村的发展特色。近年来,我们发展彩色产业,壮大美丽经济,下陶村也被大家称为‘彩虹村’。”下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敏说。

“下陶村三面环山,虽然距市中心仅20公里,但曾经因为交通不便发展落后。”柳州市时鲜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覃向鲜说,下陶村过去还有个名字叫作“山坳村”。

“从‘山坳村’到‘彩虹村’,多亏有个好支部。”覃向鲜说。今年9月底,村党支部成为党总支。

以前在外村种植九品香莲的覃向鲜,是在村党组织的力邀之下回村的。“那时下陶村虽有种植苗木的传统,但规模小,不成片,更谈不上产业。”下陶村党总支副书记梁秀珍说,2015年,下陶村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动员本村的致富能人回村带动脱贫产业发展。

当时,覃向鲜与人合伙种植九品香莲,事业刚刚起步。“听说村里希望我回村发展,我婉拒了。”覃向鲜说,“那时村里的基础条件不好,只有一条连通镇上的路是水泥路,其他全是泥巴路,有的地方连手机信号都没有。”

当时,村党支部派人耐心细致地给覃向鲜做思想工作。“正是基础不好才更需要你回去,你是老党员,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路会修,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加强,如果产业发展有问题,支部出面协助解决,支部是你的坚强后盾。”覃向鲜说,至今还记得梁秀珍对她说的这番话。

回村后,村里帮助她流转土地,建起了20多亩九品香莲种植基地。2016年,村党支部又帮助覃向鲜申请了250万元项目资金,修通到基地的产业路。

“支部积极推动,下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下陶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韦霁琛说,近两年,村里修建道路超过20公里,实现了屯屯通硬化路;修建三面光水渠10多公里,加强了田间水渠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打牢了,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覃向鲜成立的柳州市时鲜种养专业合作社,按“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流转村民土地近80亩,扩大九品香莲种植基地和加工厂房,产品远销海外,带动下陶村30多户农户就业致富,其中包括7户贫困户。

“村里把党员覃向鲜发展成了致富带头人,又把致富带头人秦世冬培养成了党员。”石碑坪镇党委组织委员莫燕君说,党建引领乡村发展,需要不断壮大党组织有生力量,培养产业能手。

秦世冬是村里生态养殖场的负责人,专门养殖五黑鸡,日产绿壳鸡蛋2000枚。“我2015年返乡创业,当时十分看好生态养殖市场,但苦于没有技术。”秦世冬说,正当他苦恼之时,村党支部选送他到养殖公司学技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后来村里又协助流转土地、申请修建产业路等。“党员干部帮我很多,也教我很多。”秦世冬说,受到他们的影响,2017年他申请入党,2019年成为预备党员。

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下,下陶村2017年实现了全村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全村村民的收入都有了较大提升。

为了给乡村振兴培育一支能打能拼的人才队伍,2018年开始,柳北区为下陶村选派一名副科级党建书记,同时按照事业单位待遇招聘了一名大学本科党务助理,配强一名区级和一名镇级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员。

2018年7月,从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韦霁琛,通过定向选调生考试来到柳北区委组织部工作,后被派驻到下陶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到村后的两个月,她几乎天天下村入户,两个月后,她的努力赢得了村民的认可,笑称她“小肩膀有大力量”。

如今的下陶村党总支更有战斗力了。今年春天,受疫情影响,下陶村村民的部分农产品滞销。党员干部牵头,在3月20日正式搭建起“党建+扶贫生态农产品”销售平台,开展线上线下销售。截至目前,村民通过该平台销售农特产品近3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九品香莲、五黑鸡蛋等产品为主,打造规模化、产业化及信息化的特色种养产业园。”韦霁琛说。

全面小康事迹故事4

奋斗靠双手 日子有奔头

“挂稳一点!注意安全!”整齐码放的装配式建筑预制件中间,一名一米八高的工人,指导身边的徒弟挂好挂钩。只见他轻按遥控器,巨大的龙门吊开始缓缓移动,伴随着嘀嘀声,一块巨大的墙体预制件慢慢离开了地面,在空中不摇不晃,稳稳转移到大货车上。

“师傅就是师傅!”“95后”徒弟陈坚很佩服,“每块预制件都有几吨重,如果技术不牢靠,预制件就会在空中摇晃,很危险。”

师傅名叫石保,今年33岁,是中建三局绿投公司汉南厂成品线班长。他所在的工厂,专门为装配式建筑生产预制件。今年因新冠疫情疫情,停工了两个多月,工厂一复工,石保就赶回来上班了。对于复工,石保格外积极。为啥?一来,“班长不冲在前谁冲在前?”二来,石保也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家里刚刚脱了贫,干劲足!

求 医

石保年轻体壮,之前怎么会成了贫困户?

那是2014年的寒冬,他4岁的儿子突然上吐下泻,哭闹不止。从老家随州市随县到武汉,从小医院到大医院,石保和妻子抱着儿子一家一家地跑,得到的答复都是:这是一种罕见病,治不了。

怎么办?去北京再试试吧。“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坐在火车上,媳妇哭了一路。”石保面色沉重。

到了北京,他们换了多家医院,后来找到了北京儿童医院。挂谁的号?下一步怎么办?石保和妻子在医院走廊里,焦急地商量着。

没想到,就在这时,一名路过的医生主动走上前来说:“我听孩子的病情,医院的黄医生能治,你们跟我来!”后来才知道,这名医生姓陈。在素不相识的陈医生指引下,石保孩子的治疗,终于有了希望。

在医院住院1个多月,孩子病情有所好转,春节前出院了。但黄医生说:“孩子还太小,不能做手术根治,你们回去还要随时观察复查。”

没过多久,孩子的病又复发了。算算为孩子治病花去的20多万元,和孩子生病前买房欠下的10多万元,他们前后背上了30多万元的债。虽然很艰难,但石保对媳妇说,“钱没了可以再挣,孩子的病一定要治好!”

再一次,石保和媳妇带着孩子踏上去北京的路。

转 机

在黄医生等大夫的精心治疗下,2015年上半年,石保的孩子终于痊愈了。离开医院的前一天,夫妻俩激动得睡不着觉。

“我还年轻,奋斗几年肯定能脱贫!”石保打算多打几份工。

就在石保找工作的时候,他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儿啊!村支书来家里了,说咱家可以申请贫困户帮扶,大家一起帮咱们,你回来商量商量。”

听到电话,石保第一反应是“不愿意”,戴上“贫困帽”,他心里很不甘。

那段时间,石保老家佛山村的村支书刘金美,几乎天天往他家跑,苦口婆心地劝他:“你家是因病致贫,你又年轻又有脱贫的强烈愿望,国家现在政策好,能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拉你一把。只要你肯干,渡过难关就可以摘帽了。”

石保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得益于政策,孩子的医药费多报销了一些、上学还有补助,家里生活稍微宽裕了一点。

实 干

“石保,又装反了!重装!”这一幕发生在2018年,在中建三局绿投公司的新岗位上,石保正跟一名老师傅学习“拆模组装内胆”,就是拆装预制飘窗的模具。

这几年石保铆足了劲。干过大理石切割、抛光,开过吊车……石保每月挣的工资,只留一点供自己日常开支,八成都寄给家里还债。2018年,石保应聘来到中建三局绿投公司搞吊装。

没想到,虽然有驾驶吊车的基础,他还是屡屡犯错,经常把师傅气得不行。“本以为这活儿跟搭积木一样很容易,哪知道经常出错。一旦装反,就要重装,耽误工期。”石保说。

经历几次教训后,石保下决心要提高自己。师傅操作时,他就在后面仔细观察,把要点记在小本上。回到宿舍,再翻看小本,复习巩固。他默默花了近一周时间,将各种型号的内胆组装流程全部梳理了一遍,小本记得满满的。再上手,师傅立马发现了他的进步:“不错,有悟性,有前途!”

经过不断积累,石保很快也成了公司里的“师傅”。2019年11月,石保参加湖北省首届装配式技能大赛,一举夺得构件吊装组第一名,代表湖北省前往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大赛。“这次去北京,是争荣誉,不是带孩子看病了。”石保说。

赛场上,两吨多重的预制内墙板被石保轻轻吊起,稳稳地固定在指定位置,赢得一片喝彩。这次,石保团队获得了吊装组第四名的好成绩,荣获“技术能手”称号。

当上了班长,先后带了20多名徒弟,获得装配式吊装转运中级技能认定,每月增加了技能补贴,还有机会晋升为企业管理人员……如今,石保的生活蒸蒸日上。“我现在月薪已过万元,家里的债早就还清了,媳妇也在老家找到了工作,我们还琢磨着要买辆车!”奋斗的石保,对未来很有信心。

全面小康事迹故事5

赤胆忠魂写初心

旌旗猎猎,战鼓催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的冲锋。黄文秀、姜仕坤、张秀代……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以生命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树立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丰碑,印证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入骨血的信仰。

读懂脱贫攻坚中的共产党员,就能读懂中国反贫困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密码。

定格:生命的绝响

“这些同志肩负重任,同当地基层干部并肩战斗,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诠释了扶贫干部的担当和情怀。”

2019年6月16日,周日,广西田阳。

预报有雨。叮嘱二次手术后的父亲“按时吃药”,黄文秀便起身向乐业县百坭村赶去。身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她,担心大雨将至,村里会受灾。

车子行驶在通往乐业县的山路上,轰隆隆的雷声不时响起,车窗上雨刮高频扫动,扑面而来的大雨让人看不清前路。

那一天,手机微信的工作群里,记录着同事们的担心和劝阻。然而,谁也没能阻止这个年轻姑娘向着她关心的群众奔去。

雨夜凌晨,山洪袭来,滚滚的洪水从黄文秀的眼前涌过……

年轻的黄文秀,将最美的年华献给她倾尽心血的扶贫事业。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把青春和希望洒在一个个曾经的贫困村,其中,120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用生命兑现党旗下的誓言。

他们当中,生命的定格也是绝响,有的人倒下得悲壮,有的人走得静穆。

2016年3月8日,贵州省晴隆县县委书记姜仕坤(左三)在大田乡走访贫困户。 新华社发

2016年4月12日,贵州省晴隆县县委书记姜仕坤在睡梦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姜书记是累死的”,晴隆的老百姓含泪说。

从2010年年初调任贵州省晴隆县县长,到2016年在县委书记任上去世,6年时间里,他行程60万公里,鞋底磨穿了,头发跑白了;6年时间里,他带领晴隆县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贫困发生率从52.2%降至25.1%。

在生命的最后一周,日程满满当当,身体透支严重,姜仕坤好几次靠着速效救心丸顶过最难受的时候。

在姜仕坤看来,带领群众寻找出路、摆脱贫困,是他的责任和使命,也正因此,他将自己生命的发动机旋转到最后一刻。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承受这世界的残忍,我不愿眼泪陪你到永恒……”

这是“95后”干部樊贞子生前最喜欢的歌,仿佛再现了那段伴着绵延山路、聚少离多却又无比坚贞的“扶贫爱情”。

樊贞子和丈夫吴应谱都是江西省修水县扶贫干部。2018年12月16日,新婚第40天,夫妻二人到距县城近3小时车程的船舱村入户调研。

赣北山区,崎岖险峻。在返回县城的途中,一场意外的车祸带走了这对年轻夫妻的生命,也带走了樊贞子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子。

一帧帧生命定格的瞬间,熔铸出一段段注定不平凡的扶贫故事: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黄花乡党委书记马新娟临终前半个月的一天,突然跟丈夫说“想去乡镇和县城看看”。

车子开动了,窗外的风景一幅幅掠过,那是她熟悉的山川、河流、村庄……

——山西省五台县沟南乡马家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建山为了让老乡屋里更暖和一些,爬上房顶修整烟囱,却不慎跌落。

他关心家家户户的冷暖,唯独忘了自己。

——贵州省毕节市扶贫干部耿展宇,在骑摩托车核实贫困户信息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遇难。

第二年清明节,老朋友胡海涛专门给他写了一封特别的信,告诉他村里贫困户的近况,倾诉朋友们对他的思念。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挂职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的蓝标河临终前还在整理扶贫材料。

他的微信名叫“向人民报告”,寄托着众多像他一样的扶贫干部身上朴素真挚的为民情怀。

奋斗:人民的嘱托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2014年夏日的一天,正午骄阳正烈。

四川岳池县马家村(现名羊山湖村)的土路上,一个佝偻着背的老汉手拿着卷尺量来量去,在本子上写写划划,豆大的汗珠砸在土里。

这个老汉,正是马家村党支部书记张秀代。

马家村四面环山,中间凹陷,犹如“锅底”。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锅底”,村里的农产品拉不出去,离开村里的人更不会回来。

“路修不好,我砍下自己脑袋!”当年年底的村民大会上,张秀代红着眼拍着胸立下这道“军令状”。

村里泥路多、断头路多,怎么办?他一有空就拿一把卷尺去量,硬是用一个月把7公里的路量完。

修路需要钱,一个贫困村哪能拿得出来?铁打的汉子硬是每天蹲在镇政府门口求人要钱。

路修通了,村容村貌大变了样,易地扶贫搬迁顺利推进,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又是一个夏天,经他手亲自挑选的几千只扶贫鸡正茁壮成长,莲藕正在池塘里汲取着养分,藤椒树上果实累累颗粒饱满,血橙再过两年也可以挂果了……

但是,长期过度劳累的张秀代在这时被病魔击垮了,每吸一口气,胸口就痛如刀割,一顿连一碗稀饭都喝不完,整夜整夜地失眠。

一查,肺癌晚期。

送别他的那天,雷声隆隆,天降大雨。入夜,全村男女老少打着火把,一路哭着陪他在生前铺就的水泥路上再走一遭,火光照亮整个山沟……

当年只有24岁的青方华背着炸药,上山修路。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在江油小坝村,为老百姓脱贫耗尽了青春和心血,这是记者翻拍的青方华旧照。 新华社记者 谢佼/摄

修路,是脱贫攻坚的“先手棋”。

在无数个像马家村这样的深山村里,多少个扶贫干部为了通向山外的那条路耗尽一生心血。

四川江油轿子顶山下的小坝村是距离江油城区最远的村子。无尽的山路、千钧的背篓消磨了许多村民的一生。

1992年,乡里筹资修路,24岁的青方华带头站了出来。

钢钎凿洞,雷管炸山!9名后生签下生死状、背起雷管炸药,发誓要改了被这群山困扰了千年万年的命。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之时,头脑灵光的青方华调研后发现,与小坝村物产相似、气候相近的邻省村子,纷纷通过种植木耳香菇脱了贫致了富。而小坝村大山上最不缺的,正是适合培育菌菇的栎树!

一天都没有等,他走上了取“经”之路。

整整半年,他隔三岔五就去堵种植大户的门,嘴皮子没少磨,鞋子都跑烂了两双;赶不回家里,他就睡在山洞里以树叶为盖,整夜看着星星,心里算着脱贫账……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的一天,当他再次登门时,种植大户心软了。

一通百通,小坝村的致富路就此打开,可常年的劳累却拖垮了壮汉的身体。

2013年,青方华突发脑溢血,因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左手却没有了知觉,但这没有耽搁他奔走乡间的脚步。

2016年,小坝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成为乡里首个人均收入过万元的村。

就在这年的12月20日,在走访贫困户途中,青方华父子的车意外坠崖。儿子重伤,而48岁的青方华,最终止步于山路上。

“党员就要为民谋福利。我当一天干部,小坝村的百姓就一天不背背篼子!”

入夜,广西百色大山里月光皎洁。

2018年,不满30岁的黄文秀来到深度贫困村百坭村任第一书记。困难比她想象中要大:百坭村全村472户中有195户贫困户,11个自然屯很分散,最远的屯距村部13公里,好几个屯都在10公里以上。

看到这个穿着裙子、一口普通话的年轻女娃娃,村民们议论纷纷。好不容易搭上两句话,村民便不愿多说了。黄文秀着急,直哭鼻子,晚上回到房间整夜睡不着觉。

既然选择了奋斗的人生,就不能做临阵脱逃的懦夫。

贫困户黄邦旋想申请低保,因不符合纳入低保的条件,未能如愿,硬是不给上门做扶贫工作的黄文秀开门。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上门:“国家扶贫政策多得很,何必就盯着低保政策?靠低保只能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要脱贫还得加油干,不等不靠自己干出来才光荣。”讲通了道理,黄邦旋脸上有了笑容。黄文秀帮助他争取到7000元产业奖补资金种水果,老黄一家靠种植经济作物顺利脱贫。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我们从黄文秀的入党申请书中找到了答案:“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黄文秀牺牲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信仰:时代的丰碑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

革命老区山西省左权县,有一位叫巨彦军的普通乡镇干部,他用燃烧的生命把奋斗与信仰书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

巨彦军从小出身贫寒,靠爷爷奶奶拉扯长大。

大学毕业后,他通过参加省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招考,回到家乡左权县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2016年,巨彦军因工作出色当选为羊角乡乡长。在这个偏远乡镇,他上任一个月就跑遍全乡15个村,走访了1000多家贫困户。多次调研论证,他和同事们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

巨彦军上任一年间,羊角乡与河北兴达集团达成了旱鸭养殖协议;与银河证券公司达成了投资1000万元成立羊角产业扶贫开发公司的协议;与华能集团达成了总投资4.5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注册系列农产品“羊角跑山”品牌……

在去世前一个多月,长期被头痛困扰的巨彦军在妻子周艳“胁迫”下终于去医院做了检查,却查出患有高血压、轻微脑梗和颈部斑块等多种疾病,但他悄悄藏起了体检报告,瞒住了所有人。

周艳担心他的身体,几番催促他复查,可他只说一句“不行,根本不行,顾不上”,依旧在生命最后一个月里,脚不点地忙着跑项目、谈投资、修公路的事儿。

巨彦军到羊角乡工作的近两年时间,在家没超过30天。

2017年11月22日,是巨彦军到羊角乡工作的第562天,前一天工作到很晚,他跟周艳打电话说“头疼得特别厉害”。按计划,第二天一大早他要和“羊角跑山”品牌的开发企业商讨销售事宜,但这一天,年仅37岁的他却再也没有从睡梦中醒来。

他把最后的力气留给扶贫事业,把最大的不舍献给生养的土地……

2017年2月26日,湖南省石门县殡仪馆。

上万人聚集在这里,悼念从河北来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驻村义务扶贫的退伍老兵王新法。

60岁,本是颐养天年的年岁,王新法却带着一生的信念和半生积蓄,志愿来到薛家村,把军人的战场转到扶贫的战场。

在这里,王新法的起床手机铃声永远设置成冲锋号,清晨5时47分准时响起。

在这里,他每一天都如同不停旋转的陀螺:一天只吃两顿饭,常常是带着一壶水、两个馒头就上山修路;修路中炸山是常事,每次炸药爆破后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排险,这事谁也抢不过他;一年时间里,他和扶贫干部们带领乡亲修了5座桥……

三年多的时间里,随着王新法一次次冲锋,全村年人均收入也从2000元增加到6000元。

心里装着群众的人,群众的心底里一定会有他。一个农历小年,100多名村民自发地自制锦旗,带上自家的过年猪肉、土鸡蛋、新鲜蔬菜来给“荣誉村长”拜年。

乡亲们是他心之所系,他把一切都献给了乡亲们。2017年2月23日,王新法因劳累过度,在其借住的薛家村村民简发成家中突发心肌梗死,牺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2月26日这天,是王新法“回家”的日子。从石门县城到南北镇薛家村,全程150多公里路上,途经10个乡镇100多个村庄,处处都站着自发前来送别王新法的乡镇干部、村民、学生。一曲《送战友》,让在场群众泪目。

2014年,王新法(前)在湖南省石门县薛家村考察。 新华社发

“请帮我爸爸换上迷彩服吧,这是他最喜欢的衣服。”送别现场,女儿王婷向乡亲们提出了唯一要求。

有一种信仰,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

这是大山一般的信仰,坚实而巍峨。脱贫攻坚战场,处处都见信仰之山!

王新法魂归大山后,人们在他给妻子的信中,找到了他不远千里倾尽家产扶贫的答案:“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共产主义更值得信仰的信仰。”村里的老人们对他念念不忘:“你为乡亲们做的这些事,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山啊!”

力量:初心的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舟曲县博峪镇,位于甘肃省最南端。起伏的绿色山脊间,卧欧诺村犹如绿布上绽放的纹党花。养蜂、割蜜、种纹党花,是这里山民们赖以为生的活计。

39岁的舟曲县博峪镇卧欧诺村党支部书记薛代花是兄弟姐妹中的“三姑娘”。从小父亲就带她去山里养蜂。

人们世世代代进山“割蜜”,却从未想过有一天它们会变成流淌的“黄金”。

薛代花就是那个点“蜜”成金的人。她在村子里第一个建起养蜂合作社,把博峪纹党花蜂蜜打出了名声,卖到了大山外。在她的带动下,蜂蜜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然而说起自己的奋斗经历,她心中总是泛起丝丝苦涩的思念。三姑娘至今无法相信,曾帮助她勇敢走到今天的小娟妹妹已经“走了”。

2015年,薛代花在甘南州农村互助社培训班上,认识了时任舟曲县曲瓦乡副乡长的张小娟。

2018年4月,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右二)在下乡时向群众了解情况。 新华社发

相比北京名校毕业的张小娟,薛代花有些自卑。可张小娟却来主动帮忙:薛代花发言稿写得不好,她就帮着改;薛代花怕生慢热,张小娟就主动拉着她一起吃饭聊天。

渐渐地,心门打开了,心中的苦闷也吐露了出来:“小娟,我成立了养蜂合作社,但只有16户加入,能搞得起来吗?”

“慢慢来,只要肯用心干,你一定能成事。”

薛代花心里没底。在自己眼里,小娟是那么能干、优秀。但是自己担着这个村支书的职位,却是推也不敢推、当也不敢当,生怕搞砸了。

2016年,养蜂合作社出产的散装蜂蜜刚闯出名头,就遭遇冒牌假货的打击。薛代花不能让跟着做的乡亲们赔钱,只好自己贷款,给大家分红,货全部压在家里,送都送不出去。“给谁谁不要,大家都说博峪的蜂蜜是假蜂蜜!”

已是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张小娟听说后,赶紧建议薛代花注册商标,又帮她张罗申请地理标志、找设计公司。

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小娟鼓励薛代花创立食品公司,带动博峪乃至整个舟曲县的蜂蜜产业发展。薛代花贷款300万元开始建厂,结果到了2018年,贷的款花完了,厂还没建起来,项目陷入停工的窘境。

万念俱灰的薛代花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冒出了许多白发。张小娟听说此事后,又四处奔走,最终对接了外省援助舟曲的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让现代化的生产线顺利落成……

“对我来说,小娟就像天使,每次我有过不去的坎儿,她都恰好出现,帮我渡过难关。”

4年过去,惺惺相惜的两个人成为挚友,也见证彼此成长:一个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致富带头人,一个因熟练掌握扶贫政策,被誉为舟曲扶贫“移动数据库”和“活字典”。

但就在2019年10月7日,在扶贫下乡返程途中,张小娟乘坐的车辆坠入白龙江。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接力冲锋的党员干部正带领群众向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发起冲刺——

广西百色,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疫情一度让德保县敬德镇驮信村的鹌鹑养殖陷入困境。

驮信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梅愁得睡不着觉。从村里到县里来回奔波,联系超市、菜市场、小区团购商贩,拓展销售市场……度过了最艰难的2月,市场终于在3月迎来转机,鹌鹑蛋价格开始回升,李梅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我害怕让群众失望。”这个北京大学毕业生朴实地说。

脱下潮牌服装、远离城市的喧嚣、“逆行”山乡……有一大批像李梅这样的“80后”、“90后”青年干部,以黄文秀等牺牲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为榜样,继续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群山上的纹党花开了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又到了甘南纹党花开的时节。

大山里的花,开得羞涩、开得质朴,在深壑峭壁之间悄然绽放,供蜜蜂采花酿蜜,随后结出纹党参来供山民们采挖。

在舟曲博峪,新冠疫情疫情来袭,这里的纹党花蜂蜜却逆势增长。薛代花一边抗击疫情,一边成立了养蜂联合社,带动了13个合作社、310户农户,还有18个村的集体经济,累计分红520多万元。

只是,薛代花亲手酿造的蜂蜜酒,再也等不到那个“下次一定要来尝尝”的人。

她宁愿相信,小娟妹妹早就化作了漫山的纹党花,盼着乡亲们的日子能越过越甜、越过越顺当。

在四川江油,小坝村村支书青方华走了,他的儿子青杨在车祸康复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夏至刚过。

在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区的百坭村山坳里,连片种植的砂糖橘已长出青嫩的果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等待着新一季的丰收;

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传统苗寨焕发生机,村小学的新校舍里书声琅琅;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阿土列尔村,住进县城新家的84户贫困户谋划着告别藤梯、钢梯后的新生活……

生机背后,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在农村广袤大地上留下来、干起来,一个又一个村庄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豪迈而坚定。

从大兴安岭南麓到滇西边境,从大别山区到新疆南疆四地州,连绵的群山见证扶贫一线牺牲者的奉献,见证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

全面小康事迹故事相关文章:

2020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优秀事迹范文5篇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的故事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故事演讲稿范文

绽放抗疫青春决胜全面小康作文十篇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500字作文精选5篇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优秀作文600字5篇

关于追梦2020共奔小康作文优秀范文5篇

全面小康美丽家乡书信大赛作文一等奖5篇

全面小康美丽家乡600字书信作文五篇

2020脱贫攻坚个人典型事迹范文5篇

    310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