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预习教案

素雯分享

  语文教学案例设计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做好预习教案。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预习教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预习教案篇一

  一、拓展

  师:是啊,同是中国人,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台湾,祖国饱受磨难的孩子,曾先后被荷兰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者侵占,而今,一些顽固分子还要坚持台湾独立,企图分裂我们的祖国。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生自由表达。

  师:(在《回家》的乐曲声中)是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维护祖国团结和统一,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相信台湾人民的心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爱中国!

  点评:结合时事,进行拓展,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后反思

  本次设计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学生通过充分地朗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预习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学会给课文添加小标题。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乃至世界上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

  文章的作者是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字典。

  教师提示:

  (1)读准“悼”“冠”“咳”“嗽”等字的读音;

  (2)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冠”上头没有点;“嗽”的中间部分是‘束’,右边是‘欠’。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以分为几段?

  3.小组讨论,归纳段落大意。

  教师在提问引导的基础上,整理总结

  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段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述了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给每段加上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

  (1)根据段落大意概括小标题;(2)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提醒大家拟小标题的一个原则就是简洁概括。

  5.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如何添加小标题。

  6.教师适时总结:如谈《水浒传》;谈碰壁;谈救车夫;女佣回忆。

  三、课文小结

  再次朗读课文,想想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预习教案篇三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到底是什么令作者如此难忘呢?(生汇报)同学们,你们真会学习,能够自己通过读书解决一些问题。有理还要有据,你们从哪里看出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了,从哪里看出作者被感动了。请认真读书,老师相信,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一定会更深刻,更准确。拿出笔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还可以做上批注,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点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实实在在地读书,读出自己独的感受。

  二、学生自读,自悟

  三、汇报交流,读中感悟

  1、明确要求:

  别人在发言时,其他同学要仔细听,认真思考,及时补充。

  2、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子,并引导点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句子1: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⑴ 指名学生交流,互相补充:

  (教师的语言评价:“你很有见地,老师和你有同感。”“你听得真认真!”)

  ⑵ 点拨指导,结合文章背景理解“吃力”,“一笔一画”。

  ⑶ 谁能读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的语言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写字吃力的教师。”“你的声音真好听!”)

  通过交流,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这位教师也是刚刚开始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尽管不太熟练,但教得非常认真。

  句子1: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⑴ 指名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教师的语言评价:“你找的句子的确饱含着台湾师生浓厚的爱国情谊。”“你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孩子。”)

  ⑵ 同学们理解得很好,下面请你们读一读,把你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师的语言评价:“你不仅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被感动了。”)

  师:是啊!整整五十年了,台湾人民多么渴望能说自己祖国的语言,多么渴望能学自己祖国的文化,他们盼这一天已经太久了,怎能不用心去读呢?请再读读这句话。

  通过交流,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师生们怀着真挚的感情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过渡:看着这些饱含爱国情意的师生,听着这些饱含爱国情意的话语,作为一个热血沸腾的中国人,假如此时,你就站在窗外,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也会走进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大声地读。)

  师:是的,在那种爱国情意的感染下,我想,任何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会被感动,被吸引。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吧!

  (生读书中的语句: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相机出示句子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一名小学生,你会怎么读这句话?

  指名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一起读。在读中体会师生浓浓的爱国情意。

  句子4: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教师读,故意漏掉“自己”两个字。

  (生:老师漏掉了两个字。)

  师: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加上“自己”更能读出自豪感。)

  师:你不仅听得认真,而且说得很有道理。下次,老师一定认真读书,因为漏掉两个字,表达的感情就不一样了。我们也来读一读这句话,把这种自豪之情读出来。

  指名读。

  师:此时此刻,听着老师骄傲地介绍,看着中国的历代伟人像,作者感动地热泪盈眶。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不是作者不够坚强,这是什么样的泪?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骄傲的泪,因为墙上画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幸福的泪,因为经过了五十年,台湾终于“光复”了。这是感动的泪,因为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深深打动了我……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均给予肯定。)

  再读句子,进一步感悟。

  师:是啊!正是被这种浓厚的爱国情意感动着,震撼着,此刻,作者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句话。

  (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加上自己的动作,再来。

  (生再一次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这仅仅是作者的心声吗?

  (生:不是,这也是台湾人民的心声,是全中国人民的心声。)

  师:让我们带着共同的心声,再读。

  师生一起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点评:读,是语文学习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让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进行平等对话。


看了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预习教案的人还看: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白桦教学设计

3.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课预习教案

4.2017年六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

5.六年级语文上册《稻草人》教案带原文

6.六年级上册美术第一课作品图片

    24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