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端午日课文的预习习题

素雯分享

  一说到端午,相信同学们都会想到粽子和龙船,那么端午节还有什么是大家不知道的吗?同学们可以提前预习一下这篇课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端午日课文的预习习题,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日课文的预习习题第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6分)

  茶峒    缠裹    蘸酒    翘起    老鹳河    潭水

  2.辨字组词。(5分)

  燥      戊      竟       桨

  躁      戍      竞       浆

  噪      戌

  3.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写出你所知道的端午节的来历。(4分)

  4.端午节的习俗很多,除了文中写到的赛龙舟、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外,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习俗。(4分)

  5.回答问题:(4分)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句在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

  6、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作用。(6分)

  (1)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2)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端午日课文的预习习题第二部分

  (一)

  (a)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b)船只的形式,和平常的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上朱红颜色长线。(c)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d)桨手每人  ①  (a.握 b.拿 c.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e)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  ②  (a.握 b.拿 c.持)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选退。(f)擅鼓打锣的,多  ③  (a.蹲 b.坐 c.站)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  ④  (a.指挥 b.调节 c.调理)下桨节拍。(g)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7、给文中①②③④处选上合适的动词。(4分)

  ①(  ) ②(  ) ③(  ) ④(  )

  8、“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这句话应放在文中      句之前。(3分)

  9、给上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4分)

  10、文中加点的“划”能否换成“撑”,“挥动”能否换成“摇动”?(4分)

  11、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船上赛手的配置及他们的分工情况?(4分)

  (二)

  [甲]端阳诗

  端阳时节碌忙人,剥粽蘸糖当早茶。

  苋菜落油和片粉,面筋捣蒜拌黄瓜。

  一方白肉连皮啖,两尾黄鱼带鳔叉。

  烧酒醉来无物解,平桥脚下买枇杷。

  [乙]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2、甲乙两首都是关于端午节的诗,甲诗侧重于写      ,表达作者      之情。乙诗侧重于写     ,表达作者       之情。(4分)

  (三)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冷不丁发现自己上了经验的当。

  比如说,我们在大昭寺门前采访几位磕长头的老太大之前,认定这些老人满脑子装的都是佛经、信仰方面的事情,可是,当我们和她们进行了一番交谈后,突然发现她们根本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她们是实实在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烦恼也有快乐,她们关心的问题就像我们俗人一样具体。她们跟我们发牢骚:打一针要花多少钱,可兜里钱太少,没钱看病。惊讶之余,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犯了经验错误,忘记她们是容易患病的老人。

  又比如,在哲蚌寺我们见到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喇嘛,我们认定到这里做喇嘛的人,都会整日泡在经文里,不会关心世俗世界的事情,这个孩予也会如此。可当我们问这小喇嘛喜欢什么的时候,他告诉我们喜欢看电影。我们又问他最喜欢看什么电影,他说他最喜欢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们听了很吃惊,因为他的回答不是最喜欢读经,而是像所有孩子一样喜欢看电影。经验让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他是个孩子!

  再比如,羊驮盐一幕是藏北历史上延续下来的古老运输习俗,牧民们从盐湖里捞盐,装在盐袋里,驮在羊背上,然后,赶着驮盐的羊群到日喀则农区交换青稞。长途跋涉,历尽艰险,死人的事是常有的。九十年代随着汽车运输以及县粮店的建立,这一古老习俗消失了。在藏北西部草原,当我们采访那些曾有过如此经历的牧民时,我们以为他们会因为不再长途跋涉、不再受苦而感到快乐幸福。我们希望他们谈谈感受,他们的回答却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不愉快,不乐意,而对那时长途跋涉的生活他们竟非常留恋。

  不知怎么回事儿,采访过程中每当听到这有悖于我们主观臆断的真实表白,我都会感到震惊,都会从内心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这时,我才意识到,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是返璞归真。

  13.我们为什么会“认定这些老人满脑子装的都是佛经、信仰方面的事情”?(4分)

  14.小喇嘛为什么最喜欢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3分)

  15.不再羊驮盐了,藏北牧民为什么不愉快,不乐意?(4分)

  16.面对真实表白,我为什么“会感到震惊,”“会从内心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感动”?(4分)

  17.说说本文的主旨。(3分)


端午日课文的预习习题相关文章:

1.初一语文课文端午日预习学案

2.初一上册语文《端午日》练习试题及答案

3.初一上册语文《端午日》期末练习试题

4.初一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预习学案

5.初一上册语文《端午日》期末复习试题

    234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