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是一个教学难点,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物质的量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物质的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涉及第二节第一部分物质的量。本课时内容排在高中教材如此靠前的位置,足见其重要地位。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承上启下,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整个教学,它属于“工具性”概念, 学生在今后几乎每一节课的学习都会不断频繁使用,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学习,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所以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难懂,具有很高的知识陌生性,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类比推理、归纳推理,辩证逻辑思维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2)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使用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出现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培养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到宏观和微观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摩尔,以及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运算关系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二、说学情
本节课学习合作伙伴是我校高一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自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让学生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讲练结合: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法、合作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穿插我对重难点的处理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教学内容的实施;3.深入引导,总结提高;4.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节课概念多,理解难度大,学生认知水平又比较低,所以教师应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加强直观性教学。所以,创设情景,非常重要。
情景1:走进生活中的计量。
一双筷子 一打铅笔 一箱啤酒
接着引出对于外观越小的物质比如说大米和大头针,我们就很少说买多少粒大米,我们一般说买多少斤大米,再比如我们很少说买一个大头针,我们一般都说买一盒大头针。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总结出外观越小的物质,用集团来计量较方便。为学生建构微观粒子的集合作铺垫。
情景2: 逐步抽象,揭示本质。越小的物质,小到极致,就是我们的微观粒子。设问一滴水中到底有多少个水分子呢?给出学生一个数据并生动的描述它的大小。
设计意图:水大家很熟悉,这一情景的创设与原有的旧知识经验相联系,这样新知识最容易被同化,理解和接受。学生自然会感觉到描述微观粒子采用集团计量,势在必行,问题继续推进:多少个作为一个集团合适呢?一个集团又应该称为什么呢?继续推进, 我们必须引入一个能够代表微粒“集团”的物理量,引入今天的课题,物质的量。
2、教学内容的实施
(1)物质的量概念的讲解: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它包括物质的量概念的由来,七种基本物理量放在一起类比,物质的量的含义及其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新引进的物理量与所熟悉的物理量时间、长度、质量及其单位放在一起产生类比,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降低了心理难度。
(2)摩尔作为物质的量单位的讲解:包括简称,符号,由来。通过对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来引出摩尔的标准。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老师给出一个c原子的质量学生自己计算出1mol粒子大约含有的个数。在使用摩尔为单位时所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
1.自己计算出问0.012k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规定和数据的印象。
2.让学生感觉到:其实每一个物理量或数据的出现,都是为了方便,人为规定的。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讲解:由来,符号,单位,近似值,总结其与1mol粒子的粒子数 与0.012Kg12C中所含原子数的关系。自然地感受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大小。
教学意图:讲述阿伏加德罗这位学者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了解化学史,激发他们潜在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4)最后来一组简单的计算探究题,学生做完后,自己推出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粒子数N之间的运算关系。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推导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粒子数N之间的运算关系,增加学生学的成就感和信心。
3、深入引导,总结提高
小结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本节课介绍了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物质的量、概念及相互关系。知道了物质的量是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的基本物理量。对本节内容作一个简要回顾。重温一下三个名词,一个公式,并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使知识条理清晰。)
4、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基本概念的构建基本完成。趁热打铁,来几组针对性的课堂练习。练习的难度要控制得简单、直接、明了。题目中所涉及到对重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和计算公式都有所考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按照概念的学习过程来完成的。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以前研究物质量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重新构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来讨论化学变化中的量变关系的知识网络。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符号为 n
2.注意:是一个物理量,专用名词,不能增减
二、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简称 摩,符号 mol
1.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 12C(原子核里含 6个质子和 6个中子)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2.注意点:(1)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来说明宏观物质
1mol小米( 错 )
(2)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名称或化学式
1mol氢( 错 )
三、阿伏伽德罗常数: 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
符号: NA;单位是:mol-1; 近似值:6.02×1023
四、物质的量== 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N/NA
物质的量是表示微粒的集体,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质量 (宏观) 物质的量 粒子数(微观)
0.012Kg12C 约为6.02×1023个C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是一个教学难点,其概念抽象、陌生,学生在接受中往往屡遇困难,灵活运用更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练。但如何上好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成为老师们竞相讨论的课题。
必修1物质的量,重点在于知识概念的构建,如何将陌生难懂的物理量引入,使学生们觉得如其他基本物理量一样耳熟能详,应用起来得心应手是教学的难点。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桥梁,是将微粒个数集合化的概念。围绕这两个特征,我设计从计算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个数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分子和原子的体积和质量是如此的小,而生活中的宏观物质居然含有如此多的分子个数,这些数字很庞大,表示和应用起来都有诸多不便,于是一个新的物理量用来表示微粒的个数就呼之欲出了。在计算分子个数之前,我先请同学设计实验测量一滴水的质量和体积,事实上在宏观世界中即使对象是一滴水,也很难单独测量,此时就需用到集合的概念。在两个实验之后,同学们基本上认同了分子和原子的个数太多,需要一个新的表示一定数目微粒集合的物理量。接下来通过回忆其他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联系生活中表示物质数目的一些集合,引出这节课的主题“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此时同学们都很好奇,摩尔这个集合到底有多大?于是1摩尔微粒个数的介绍,微粒个数、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关系的介绍也就顺理成章了,最后辅以少量难度由浅及深的习题。课程的最后,我请同学们根据开始时测量和计算的一滴水的有关数据,计算了1摩尔水的质量,为下节课介绍摩尔质量做了铺垫。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物质的量概念及其单位的引出是一个焦点,如何能够将这个集合很顺利的介绍给同学,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从中体会到只有将抽象的物质的量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类比的方法,由熟悉的事物学习陌生的概念,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做文章,才能快速建立物质的量的框架。高一新生的物质的量的学习在学生能力培养四阶段中应处于较浅的概念知识掌握阶段,教师应注重概念的形成,在引入和介绍上下功夫,让学生了解引入新概念的意义,帮助学生做好思维的转换,引导学生学会逐步用物质的量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计算简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教学一体机,成功将电脑屏幕和传统黑板、实物投影相结合应用。物质的量强调学生认知过程的不断进展,需要师生互动,而传统ppt授课中,教师通常只能演示准备好的课件,学生活动的穿插受到一定阻碍,实物投影仪则是一个沟通的好渠道。实物投影仪中,上课材料可以随时从资料中调出,使得课程更加灵活多变,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乐趣。
猜你感兴趣的:
5.高二化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