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威敏分享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篇一

  一、运用生活物品,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第一个环节,其导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的展开.为此,教师必须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就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中,调动学习兴趣.这时,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借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物品来导入新课.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5节“升华与凝华”知识的时候,笔者将一旧白炽灯泡带入教室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思考“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变成黑色?”而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升华与凝华的概念,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如讲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回想凸透镜出现的两种现象:一放大物体;二在太阳下可以聚集光燃烧纸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凸透镜于不同情况下,其成像是不同的,到底是为什么?其中有什么规律吗?”问题抛出来后,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大大的激发,探究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上课态度也异常认真了.

  二、自制生活道具,活跃氛围

  就初中生而言,学习物理的时间并不长,对物理现象多半会比较好奇.这时,教师若能调动其兴趣,学生势必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整个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生活中,一个纸杯、一张纸、一块磁铁,均能变成物理实验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开展物理实验,演示物理现象,学生会感到更亲切,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从而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遥不可及的,并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主动参与物理课堂.如学习“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的时候,笔者就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乒乓球向学生演示物理的沉浮条件.学生普遍都知道若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它就会浮起来的.但是,在此次实验中,笔者带了三个兵乓球:一个原装的,用于演示物体上浮到漂浮;一个注入了适量水之后,再将其封闭,用于演示悬浮情况;而第三个则注入足量的水,用于演示下沉实验.这一过程中,学生亲眼见到了乒乓球的沉与浮,既眼见为实,又非常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掂量兵乓球的重量,进而引出“物体沉浮,是由物体所承受的浮力与物体所受重力所决定的”的知识点.

  三、展开生活实践,掌握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来掌握新知.如“练习电能表读数”实验时,为了更贴近生活,笔者就组织学生设计一表格,并利用双休时间,从8:00~21:00点,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自家电能表计数,进而算出其每小时的耗电量,后绘制出一张有关耗电量时间变化图.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了电表读数的方法,还训练了学生画图、实验与操作的能力.又如练习“测量物体质量”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预估一下一个文具盒、一本物理课文的质量,后引导学生利用天平准确测量,从而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天平,又培养了学生的预估能力.想必,这些实验的进行,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其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也吻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程教学理念.

  四、深入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课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大千世界的奇妙多彩,而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集合了哲学、科学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其知识不仅源于生活,而且又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在学习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与价值,才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如学习苏教版八(下)第八章第3节内容“摩擦力”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解说生活中关于摩擦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该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购买鞋子的时候,注意鞋底的波纹,了解其鞋底是否有较高的摩擦力;是否能够在下雨天、下雪天不滑倒等.又如,将学生比较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自行车运行中的摩擦力是个怎样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中巩固新知.

  五、总结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紧密贴合生活实际,而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物理源于生活的道理,进而在立足课文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灵活选用生活素材,制作生活道具,并将其用到课堂实践探究活动中,以此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学以致用,逐步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最终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篇二

  一、新授课中的文化挖掘

  就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我们在新授课中非常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验与积累,在整个过程和方法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建构和提升.而新授课中的文化价值不会影响学生的解题和应试,所以很多教师经常置之不理,而如果真的把文化价值置之不理的话,学生不会发现物理学习的内在价值和物理学科的内在魅力,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兴趣再生和可持续发展.而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习成绩上的提升,还会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更远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并通过我们教学行为的开展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并促使学生的兴趣再生.比如,在苏科版教材的《声音的特性》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渗透很多的文化素材,我们在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我国古人发明的二胡来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还可以借助视频给学生呈现我们古代的编钟,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人的智慧与才华.类似素材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比如光现象《墨经》中的小孔成像、磁现象《梦溪笔谈》中的地磁场等等,而这一切文化素材都需要教师不断的挖掘,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还有挖掘教参中的、物理学史上的,并筛选适合的内容进行教学和渗透.

  二、习题课中的文化渗透

  目前初中物理习题课中对文化素养的渗透更是少之又少,现状决定着很多物理教师在习题课堂上一味的讲题,总结习题中的重点和难点,或是进行变式和再训练,以此促使学生对习题中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促使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而教师如果一味的进行习题训练和变式训练,学生很容易对现状产生厌倦,如果教师在习题情境中渗透一些文化元素,学生首先会对题目中的文化元素产生好感和好奇,从而提升学生对文化素养中所含物理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此时的物理习题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习题的解决,而是通过解题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所在,提升物理教学的价值.而这些需要教师注重文化的有效的渗透.比如,我们要给学生的训练“密度的测量”时,可以把测量的对象和情境设置成对一石器的测量,测量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这一石器的文物价值和文化底蕴,带着这样的研究目的去测量一个石器的密度,我们习题的价值不仅仅是提升学生对密度的理解深度,还可以渗透学生对密度价值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使内在学习的动力.这个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付出很多,教师不仅要分析如何提高习题教学的策略,还有注重习题教学过程中文化价值的渲染和渗透,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如此付出的价值也是非常客观和理想的.

  三、复习课中的文化建构

  复习课是初中物理常态课中的一种,除了常规的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等,最为重要的就是初三中考总复习,这个总复习一般持续三个月以上,包括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等.而复习课的效率和达成度不仅取决于复习内容的执行策略,还取决于复习内容呈现的形式,让学生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与技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而且还能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内在魅力、文化价值等等,比如江苏省特级教师滕玉英老师上次在《机械能和内能的复习》过程中,并没有简单的通过知识的罗列、习题的训练、重难点的点评和延伸来达成复习,而是以神舟号为情境原型,通过介绍神舟号的大体结构,到神舟号的升空、变轨、回收等多个运动情境,不仅把整个机械能与内能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还延伸至蛟龙号的情境内容.到这个环节,教师已经达成三个效果:(1)复习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构建知识框架.(2)在情境中对相应的内容得以训练和巩固,并暴露学生在本章中存在的问题.(3)通过对蛟龙号的延伸达成变式、延伸、提升的效果.到此为此,滕老师的课已经达到很高的知识、技能目标,而且还通过神舟号、蛟龙号达成较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价值.滕老师还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引入当地为神舟号、蛟龙号作出巨大贡献的两名高级工程师,这个人物的引入让学生大吃一惊,兴趣大增,再次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开展让学生对现在的学习内容产生更大兴趣,并让学生因为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提升对物理的兴趣,促使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提升.复习课中除了类似滕老师呈现的蛟龙号、神舟号等物理情境,还有很多的素材,比如辽宁号、南极考察船“雪龙”号等等,这些素材不仅可以挖掘大量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还能渗透其中的文化价值,促使学生的情感价值的达成.而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建构这些文化价值,让我们的复习达成多维教学目标.

  四、总结

  如果说物理教学是为了促使学生的智商提升的话,那么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情商,并通过物理教学的巧妙渗透,达成以情促智的效果,真正实现我们教学行为的素质化之旅.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篇三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这充分体现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只有对物理这门学科充满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教学的学习中来.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大都只重视物理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忽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由于单一的物理教学模式和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知识学习状态,无法发挥自身学习的能动性,所以学习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另外,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所以他们更喜欢实验教学形式.由于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小型、灵活、生动的物理生活实验,如果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验引入课堂教学,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且具有创新、新颖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解“大气压强”的时候,教师如果单纯地通过口述的方式来对大气压强进行直白地描述,由于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大气压强这个概念,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变魔术的方式为学生演示“瓶吞裸蛋”的实验,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将准备好的去皮熟鸡蛋盖住广口瓶的瓶口,然后让学生猜测在不借助人为外力的情况下可否使鸡蛋进行广口瓶中.在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教师先向广口瓶中倒入一定量热水,然后晃动,接着将瓶中热水倒掉,并立即用鸡蛋堵住广口瓶的瓶口,这时候学生发现鸡蛋会缓慢地向瓶中移动,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实验所吸引,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均得到有效激发,此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导入大气压强这一概念,从而深化学生对于大气压强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二、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抽象性物理知识.虽然很多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地联系,但是仅凭学生现有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很难理解和掌握.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深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知识的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物理生活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例如,讲解“功”这部分物理知识时,由于学生大都容易混淆功、功率和机械功率这三个概念,所以为了使学生明确三个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比赛的生活实验.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采取抱砖上楼的形式,让他们测一测自己做的功、功率以及机械效率,然后从全班同学中评选出做功、功率和效率最大的同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明确各物理概念的含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算,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实验活动中掌握有关物理知识.又如,讲解“声波”部分内容的时候,教材中是通过类比水波来进行知识的阐述,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学生理解有难度.这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小型的实验来辅助课堂教学:在装有水的水槽边缘固定一个电动机,通过电动机转动使弯金属杆拍打水面,从而产生水波,然后借助投影仪将实验的现象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物理知识.

  三、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部分学校由于教学条件较差,实验仪器比较缺乏,所以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大都只进行传统物理知识灌输和讲解,而很少开展实验,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被动地听讲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当前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器具构建一些小型实验,将那些可以实现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实地的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物理思维和素养,提高动手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讲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声音有关的小物品,比如“土电话”等.学生根据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是振动以及固体传播声音等知识,结合教材中“土电话”的制作过程,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土电话”,在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进行“通话”后,他们会深深感受成功的乐趣.又如,学习“光的折射”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同学布置一个课下动手实践任务,让学生借助光的折射原理制作出人工彩虹.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有的同学会用三棱镜折射出彩虹,也有的同学用装有水的杯子折射阳光等等.通过这些简单的生活实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实施新课标,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按部就班式地教学方式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但是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因此,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学完一定物理知识后要求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制作.学生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所接触到的东西和所学到的知识是课堂物理教学无法传授给学生的,这需要学生自身在课外试验中自行体会、学习和感悟.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例如,讲解“光的传播”部分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小孔成像”这个实验,许多同学回家后,将易拉罐底部挖成小孔,并用气球套住易拉罐的顶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易的“小孔成像”实验器材.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器具观察蜡烛通过小孔后的成像结果,不同的实验现象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讨问题,并通过研究发现,成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小孔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学习奠定基础,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猜你感兴趣: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2.初中物理实验论文

3.关于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4.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5.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

6.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精选

7.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301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