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宪法>立法>

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

俏霞分享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希望大家喜欢!

  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

  《决定》起草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决定》起草过程

  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决定。

  成立由同志任组长,张德江同志、王岐山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两位省里的领导同志参加的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会领导下进行文件起草工作。

  1月27日

  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

  2月12日

  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2月18日至25日

  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4个省区市进行调研。

  余下数月

  文件起草组在成立以来的8个多月时间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反复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全会决定。

  8月初

  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在此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对全会决定作出重要修改。

  说明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

  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对这一点,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要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全面推依法治国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这个总目标,一是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要切实在宪法实施和监督上下功夫。

  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完善立法体制

  在中国,法律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严格。党是先锋队,对党员的要求应该更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政府是执法主体,对执法领域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老百姓深恶痛绝,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提高司法公信力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曾经引用过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

  近年来,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大量案件涌入最高人民法院,导致审判接访压力增大,息诉罢访难度增加。

  全会决定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这样做,有利于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有利于最高人民法院本部集中精力制定司法政策、审理对统一法律适用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案件。

  探索设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

  全会决定提出,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这有利于排除对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的干扰、保障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有利于构建普通案件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特殊案件在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的诉讼格局。

  探索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些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侵害或者有侵害危险的案件,如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

  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也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推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的是促使办案人员树立办案必须经得起法律检验的理念,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项改革有利于促使办案人员增强责任意识,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有效防范冤假错案产生。

  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

  坚持党对依法治省的领导,首先要确保党中央依法治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在我省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要对我省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与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不符合的,凡是与四中全会精神不符合的,都要进行修改或废止。

  坚持党的领导,要确保党的政策主张贯彻到依法治省全过程。全省各级党组织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全面小康、富民强省的伟大使命。要通过政治、思想、组织、工作领导和立法领导,使各级党委的重大思路、重点政策、重要工作和人事安排通过法定程序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坚持党的领导,要在依法治省工作中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健全党委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依法治省的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各级党委要定期听取人大、政府、政法机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依法治省的重大问题。立法、执法、司法机关要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凡是涉及重大政策、重要事项、重点工作,都要主动向同级党委汇报。

  坚持党的领导,要不断提高依法治省的能力和水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党员干部要着力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支持政法部门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全过程,我们就一定能完成好执政使命,建设好法治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