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种植>

大棚草莓的种植方法和技术_草莓种植知识

思行分享

  你吃过草莓吗?吃过草莓的你有了解草莓的大棚种植方法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大棚草莓种植方法与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大棚草莓种植方法

  1、大棚草莓种植大田准备

  (1)田块选择 选择多年没有种过草莓的田块作为大棚草莓的生产本田。

  (2)基肥 大田施足有机基肥,定植前一个月左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商品化有机肥1500~2000千克或500千克微生物菌剂作底肥,并多次耕耙。

  (3)作畦 定植前10天左右选择晴好天气,在土壤可耕性较好的情况下做畦头。筑前增施硫酸钾100千克和磷酸二铵100千克作底肥,并每667平方米施辛硫磷颗粒剂10千克,用以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 畦为南北向(与大棚方间平行)每只大棚作7畦,中间5畦每畦面宽度为40~45厘米,每畦定植2行,旁边2畦面宽度为15~20厘米,每垄高度为30~35厘米,畦垄沟深度为30~35厘米左右每畦定植1行。

  2、大棚草莓种植定植

  (1)定植期 9月中旬为适期,最迟不能超过10月初。

  (2)起苗 在挖苗前一天育苗圃绕一次透水,以有利于带好土团,尽量减少伤根,依秧苗大小进行分棚定植,若采用营养钵育苗,则种植时随手脱去塑料钵,则成活率较高。

  (3)定植密度 "丰香"品种大棚栽培株距20厘米左右,每棚种植1800~2000株,每667平方米6000~7000株。

  (4)定向种植 为便于管理采用"定向种植",且能减少病害,提高果实品质。中间5畦每畦种植2行,尽量靠两旁种(行间距控制在30厘米左右),并且认清楚草莓苗的苗弓背向畦外侧定植。大棚两边的2畦则进行单行种植。

  (5)定植深度 定植深度必须适度。新茎基部必需入土,以利于发生新根,但苗子心部(外叶托叶稍部分)不能埋入土中,特别要注意弱小的秧苗种植不能成活,否则容易造成死苗现象。

  3、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立即浇水稳根,约10天左右成活,结合除草在株间进行松土,壅根,且经常摘除枯、老、病叶,及时做好补苗工作。

  (1)铺设黑地膜 铺设黑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孳生,还可降低大棚内的空气温度,隔绝草莓果实与土壤的接触减少病害,保持果实色泽鲜艳、清洁卫生。 黑地膜的铺设时间一般为10月中下旬,此时草莓已基本上全部活棵,且已初步完成除草松土及培根、补苗工作,铺设方法为将黑地膜覆在垄面植株上,摸到苗株地方将地膜撕开一小孔,然后小心地掏出叶片,注意一定要把苗株的中心叶片露出,四周老叶在地膜上压住地膜孔的边缘,使其紧贴地面。

  (2)薄膜覆盖 大棚覆盖塑料薄膜后为保温开始,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开始覆膜保温。当气温继续下降至夜间低于5度时,在大棚内应加扣套棚。当夜间最低气温进一步降低至0度以下时,应在草莓垄上加盖小环棚。

  (3)温度、湿度调控 草莓生长发育各时期对气温有不同的要求,大棚增温后应尽可能予以满足。 由于大棚栽培草莓开花结果连续不断、交叉进行,故在显蕾后一般白天保持24度~28度,夜间6度~8度,高于30度或低于5度都不利于草莓的开花结果。 大棚内空气湿度甚高,特别是清晨至上午或阴雨天气,相对湿度可达95~100%,有碍开花授粉,容易孳生病害,灰霉病烂果严重,故除垄畦覆盖黑地膜外,在垄沟底还应加铺稻草,用以阻止水分蒸发,晴天9时左右应进行背风向单面裙带通风,使棚内湿度下降至75%以下。

  草莓果实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5~18℃,力争棚内白天温度达到25~28℃,夜间5℃以上,最低温度0℃以上。如出现32℃以上高温时,要及时通风降温。棚内相对湿度以保持70%~80%为宜,过大过小均会影响革莓根系活力和果实正常的生长发育。

  大棚草莓种植具体温度可参照如下:

  现蕾前:白天25~30℃,晚上15℃,相对湿度80 %:

  现蕾至开花期间:白天22~28℃,晚上10℃,相对湿度70%;

  开花后:白天20~25℃,晚上5℃,相对湿度70%;

  结果后:白天15~25℃,晚上3~8℃,相对湿度80%。

  光照管理 光照的强弱、时间长短,对大棚草莓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除了需要经常擦洗大棚膜外,还要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在不影响温度的前提下,草苫等覆盖物要尽量早揭晚盖。如果遇到阴雪天气,要在大棚内采取增光措施,如安装电灯等来补充光照。

  水分管理 大棚内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应及时灌水。前期外界气温高,灌水应在傍晚进行;后期内外气温均较低,灌水在上午进行。灌水后先提高室温,而后加大放风量,降低湿度。浇水不能过勤,每次应灌透。开花前1周左右要停止浇水,开花后15天左右结合施肥浇水1次。

  二氧化碳的使用,在大棚内施放二氧化碳,可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此项措施可使草莓提前8-10天采收,提高草莓果实品质,产量可增10%以上,达到增产增收效果。具体办法:用小苏打(做馒头用的碱面)兑成水溶液,加入同等量的磷酸二氢钾,小苏打与磷酸二氢钾在水溶液中反映,产生二氧化碳。

  (4)植株整理 大棚草莓保温后植株生长加速,萌发大量分蘖及匍匐茎,要及时摘除,可增大主茎叶面积,促进顶花芽及时萌发、抽生健壮的顶花序,开花早结果良好。一般一株草莓最多保留1~2个较健壮的分蘖。及时摘除老、衰、病叶。

  (5)激素的处理 一般在大棚覆盖薄膜后7天左右(天气晴好情况下)进行。喷洒赤霉素等激素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草莓植株生长势较弱,呈匍匐状、矮化,叶较小、叶柄短、花序梗短等现象。以"丰香"品种为例,浓度一般掌握在7PPM左右,用药量为每一标准棚用10~12千克溶液,喷洒时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如果喷施后植株生长状况尚不得到明显可改善在显蕾期再喷施一次。

  (6)疏蕾、疏花 草莓为繁伞花序,花很多,这些花的发育、开放过程会消耗很多养分,尤其是级次较高的花,即使座果,也是果小质差,无经济价值,故应尽早疏蕾、疏花。一般这项工作在开花后即可进行。以留下1、2、3级花为主,先疏去4、5级花蕾、黑花(受冻花)及畸形严重的果都要疏去。一般每株草莓的顶花序留果6~7只,以后各花序的留果量视生长及采收情况而定。总之前后大小果实同时着生不宜超过15只。 结合疏蕾、疏花工作随时摘除老叶及收摘完了的花序梗。

  (7)追肥 大棚草莓追肥一般在定植活棵后至覆盖黑地膜前后施2~3次。大棚草莓结果期长,为防止脱叶早衰,要重施基肥,中后期多次喷肥,以满足其营养要求。在施肥品种上要掌握适氮增磷、钾。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从上棚至现蕾,可10天左右冲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浇1次水;开花前1周左右,要停止浇水;开花后,可15 天左右冲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浇1次水。开花结果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硼酸水溶液,以提高授粉坐果率。中后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丰莓水溶肥料或磷酸二氢钾,以提高果重及含糖量,使果味更鲜美,商品价值高。

  (8)黑花的防止 受低温冻害后会形成黑花。如在开花前7~8天的花蕾遇零下2度低温雄蕊即能受害,开花前3天至花后一周的雌蕊遇零下2度低温也会受冻形成黑花,因此在严寒来临之前要准备好内层套棚及小环棚,加强保温工作。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保持在3度~5度,能有效地减少黑花的形成。

  (9)畸形果的防止 畸形果的发生主要由气温、湿度、风力、喷药不当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总的来说是授粉不良所致。因此,通过加强冬季大棚的保温、降湿,尽可能地避免在各花序1~2级次花盛开时喷药,在棚内投养蜜蜂授粉,能明显地降低畸形果的形成。

  (10)病虫害防治 大棚草莓的主要病虫害有蛴螬、灰霉病、蚜虫、叶螨、鼠害等。 灰霉病为害果实最为严重,该病的发生与天气及棚内温湿度有关,低温高湿是诱发该病的主要环境因子,因此做好保温、降湿及通风工作是防治灰霉病发生的关键,药剂防治可采用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交替使用。 若发现有虫害或鼠害发生,则可采用相应的杀虫剂或灭鼠药进行防治。

  灰霉病

  1、症状。该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生育期都可发病,尤以采收后发生普遍,果实成熟期发病症状最明显。叶片受侵染后,形成褐色病斑,潮湿情况下形成一层淡灰色的分生孢子。叶柄、果柄受侵染后,病斑环绕叶柄变褐,最后萎蔫干枯。幼果受侵染后,开始形成单个褐斑,后使果实腐烂,果肉组织变软,呈水渍状,失去香味和色泽,后期病部密生灰色霉状分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和水传播到其它植株上再侵染。

  2、防治方法。(1)深沟高畦,实行地膜满畦覆盖。一般沟深30-40厘米,同时把地膜盖在畦面上到近沟底处,以减少果实与土壤接触发病,加快排水,减轻危害。(2)增施有机肥,适施氮、磷、钾。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同时要合理密植,每亩控制在8000株以内,以利通风透光。(3)适量补充微肥,提高抗病力。在幼叶开始生长时和蕾期喷施丰莓水溶肥料等。(4)早春及时清除枯叶,减少越冬病菌。⑸药剂防治,抓好早期预防,选用嘧霉胺、速克灵、异菌脲、代森锰锌等喷雾,从现蕾开始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

  白斑病:俗称"蛇眼病"

  1、症状。受害叶片出现圆形病斑,直径2-4毫米,中间灰白色,边缘紫红色,似蛇眼。匍匐茎、果柄、花萼也能受害。

  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春季撤除防寒物时,将病枯茎、叶,清除干净;适当降低种植密度,雨后及时排水,中耕除草,保证通风透光良好。开花结果期,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防止蔓延,病害重的地块,采果后全园割叶,集中烧毁。(2)药剂防治:在花序显露至开花前,喷保护剂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大生M-45 等。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4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效果良好。

  叶枯病

  1、症状易与白斑病相混。叶枯病发病部位是叶片的边缘,呈椭圆型或"V"字型,初为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型小斑点,后扩大成有轮纹的大病斑,病斑中心为褐色,边缘紫红色。

  2、防治方法。同白斑病。

  白粉病

  1、症状。草莓的地上部分都能感病。叶片受害后,初期呈现暗色病斑,大小不一,继而在叶背病斑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片萎缩,干枯。幼果受害后停止生长发育,在果实上密布一层白粉。该病在温室内发生较严重。

  2、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培育壮苗。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嘧菌酯、醚菌酯、戊唑多菌灵,或退菌特喷雾进行防治。

  枯萎病

  1、症状。发病初期叶片生长缓慢,3片小叶中有1-2片变褐,全株枯萎而死。剖开病株的根冠、叶柄、果柄维管束变为褐色。

  2、防治方法。(1)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避免连作。(2)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拔除并烧毁病株以及病残体。(3)用太阳热消毒法进行土壤处理。具体作法是:草莓果实采收结束后,将地里植株全部拔除,然后翻耕土壤、整畦、浇水,用塑料布覆盖一个月左右,依靠太阳能使土壤温度达到50℃左右,进行高温消毒。(4)药剂防治可用恶霉灵或敌克松等进行苗床消毒或灌根。

  病毒病

  1、症状。常见的草莓病毒病主要有以下五种症状:(1)斑驳型:叶面不规则退绿、黄化,呈现斑驳。(2)褐边型:叶片边缘呈黄褐色。(3)枯斑型:叶面有坏死枯斑,枯斑呈不规则圆形。(4)脉暗型:在苗期,叶正面脉呈现黑色,叶反面脉呈黄褐色。⑸皱缩型:叶片皱缩,叶面不平整或匙状。多数一株一症,少数一株多症。夏季气温较高时,病株矮小,症状不明显或消失,但产量和质量明显降低。

  2、防治方法。和其他农作物病毒病一样,除农业防治措施外,还应特别注意传毒媒介的防治。该病的传毒昆虫为蚜虫,用吡虫啉、或速灭杀丁等菊脂类农药防治蚜虫,每隔10-15天喷一次,喷2-3次,在防治虫害的时候可加入防治病毒病的辛菌胺或吗啉胍三氮唑进行预防,发病初期也可用这两种病毒病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炭疽病

  1、症状 草莓炭疽病主要分布在的温暖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发生较多,叶片、叶柄、托叶、匍匐茎、花瓣、尊片和浆果都可受害。造成局部病斑或全株萎蔫枯死。茎叶上病斑一般长3~7毫米,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病斑包围叶柄或匍匐茎1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湿润条件下病斑上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 堆,有时叶和叶柄上产生污斑状病斑。植株凋萎症状,除在假植苗上发生外,还发生在母株上,开始1~2片嫩叶失去活力下垂, 傍晚恢复正常,进一步发展植株很快枯死。有时心叶叶柄受害,心叶死亡,但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切开枯死病株茎基部或根部观察,从外侧向内部变褐,而维管束并不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褪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团。

  2、防治方法 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0%福?福锌(炭疽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40%多?福?溴菌(炭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多氧清水剂300倍液,或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溴菌腈(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大棚草莓种植技术

  一、培育壮苗

  8月上中旬,选择草莓匍匐茎上前期生长的健壮小苗,移植到露地苗床或塑料钵中进行育苗,要求育苗床土或钵土保水性、透气性好,草莓移植后需覆盖遮阳网降温。

  二、合理定植

  定植前对定植大棚内土壤进行耕翻。同时亩施腐熟厩肥3000~ 4000kg ,复合肥50~ 60kg 作基地,然后作畦,畦宽(连沟) 1米 , 6米 宽标准大棚可作6畦,畦沟深25~ 30cm 。9月中下旬选择新叶正常开展,小叶对称,叶色浓绿叶柄粗,叶片大,长势健壮,丰产性好的幼苗进行定植。

  三、温湿度控制

  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5 -28℃ 之间,不要超过30度,晚上以7度为宜。初花期保持25度,成花期掌握在23度。十二月下旬到一月底之间,棚温低于5度时,应在大棚内设小拱棚复扣膜,极端低温时应采用三层膜保温。棚内湿度开花前控制在80%以下,开花至果实膨大控制在60%为宜。为防止高温高湿发病,喷洒“新高脂膜”乳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一次,共2次。到翌年4月份,气温明显回升可拆除大棚两边的围膜,加大通风量,起到降温降湿作用,延长果实的采摘期。

  四、肥水管理

  根据草莓生长情况及时补充磷钾肥及多元微量元素。整个生长过程中要有充足的水分,开花期土壤水分可稍干些,在草莓生长旺盛期和浆果膨大期需水较多。灌水可结合施肥进行,将肥溶于水中配成1000倍左右溶液施用。第二年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生产速度加快,为避免草莓果实酸化,应增施钾肥,每亩施0.3%硫酸钾 5公斤 左右。另外,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0.3%-0.5%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液,株施尿素0.1 -0.2公斤 ,补充果实生长所需养分,提高灌浆质量。

  五、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有蚜虫、叶螨、灰霉病、白粉病及芽枯病等。对蚜虫、红蜘蛛可喷10%吡虫啉4000-6000倍、2000-2500倍螨死净。灰霉病在高温高湿以及草莓生长旺盛期最易发生,可用50%速克灵800倍防治,效果很好。对芽枯病,摘老叶、通风透光,每隔一周喷一次1000倍多氧霉素或600倍敌菌丹水溶液。

  大棚草莓种植知识

  培育壮苗

  8月上中旬,选择草莓匍匐茎上前期生长的健壮小苗,移植到露地苗床或塑料钵中进行育苗,要求育苗床土或钵土保水性、透气性好,草莓移植后需覆盖遮阳网降温。草莓活棵后适当控制肥水,到9月份,及时除去遮阳网以防徒长。

  整地定植

  定植前。对定植大棚内土壤进行耕翻。同时亩施腐熟厩杂肥3000~4000kg,复合肥50~60kg作基地,然后作畦,畦宽(连沟)1米,6米宽标准大棚可作6畦,畦沟深25~30cm。9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前在畦面上铺地膜,在地膜上打孔栽植。每畦栽

  2行,行株距为25cm×20cm,每亩栽7000株左右,定植时,要使花序朝向沟也,栽深以根颈与土面平为准,不能将苗心埋入土中。

  田间管理

  1、控温。于10月中旬开始扣膜保温。采用双膜覆盖,定植初期,要求白天25~30℃,夜间不低于12℃,结果期白天20~23℃,夜间不低于5℃。

  2、控湿。相对湿度维持在50%左右。

  3、浇水。果实膨大期。草莓需水增大,可采用滴灌的方式浇水,使7~8cm以上土层呈湿润状态。

  4、追肥。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定植活棵后,浇施0.5%复合肥液,采收后20天左右,再追肥1次,可根据具体情况用0.2%磷酸二氢钾加0.4%尿素溶液进行根外追肥。

  5、植株调整。草莓生长期须及时摘除匍匐茎、老叶、病叶及采果后的残留花萼;每株草莓选留2~3个健壮分蘖,及时抹去其余分蘖;去掉低级位小花。

  6、人工授粉。草莓开花期间,于每天上午8~9时用毛笔涂抹花朵,可明显提高产量和好果率。最好在棚内放蜂。完成授粉。

  7、防治病虫害。低温多雨天气,草莓易发生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对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此外,还要注意及时防治蚜虫。

  8、喷激素。于草莓第一心叶生长及开花时分别喷施10×10-6赤毒素溶液,不仅增产效果明显,而且可提高果实品质。

  9、补光。寒冬季节,在小棚内每隔1.5米设置1个60瓦的灯炮进行加温补光,可使小棚内最低气温维持在5℃左右,采收期提前20天左右。

  病虫害防治

  虽然采用大棚种植草莓优点很多,但也有不足之处,因棚内高温多湿,易为病虫害发生创造极有利的环境条件。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治早、治小、治了”,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实现大棚草莓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

123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