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饲养管理
对于畜禽,我们应该怎样饲养管理好它们。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畜禽饲养管理,一起来看看。
畜禽饲养管理
一、对饲养管理的认识
1、饲养管理是一个过程:是指整个养殖链,包括养殖过程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加强饲养管理也就是指加强整个养殖链的监控。
2、饲养管理是两件事情:一是指饲养,主要是喂料、喂水、喂药和疫苗接种。二是指管理,主要是环境控制,包括场址的选择、畜禽舍建筑、消毒、隔离、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卫生、垫料等的控制。
3、饲养管理是具体做法:科学的、实用的、细化的、针对性的措施与方案。比如:鸡苗的选择、开食、通风的措施、垫料更新、免疫接种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指标。
4、饲养管理是程序:也就是指具体工作的先后问题。比如消毒程序,彻底清扫---高压冲刷---2—3%火碱喷洒---双链季氨盐类消毒剂喷洒---甲醛熏蒸---空栏干燥等;饲喂程序,先水后料(开食)、先料后水(日常)、断料—断水—饮疫苗—供料—供水等;注射疫苗,先强后弱、最后病残。
5、饲养管理是细节:把每一项工作细化,细致入微。育雏控温时要把温度表的水银球或酒精球放在和雏鸡同样的高度;点眼、滴鼻时要等疫苗散开或吸入才把雏鸡慢慢地放下;
及时发现病弱鸡早隔离、早用药;注意观察鸡群精神、饮食、粪便的变化并作好记录,及早采取措施;母猪临产前的处理措施等。
6、饲养管理是坚持:就是持之以恒,不马虎、不松懈、不走样。杜绝随意性和任意性,克服侥幸,树立科学养殖观念,打持久战。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作养殖记录、坚持看天气预报、坚持程序化管理、坚持正确的免疫、坚持饲养优质苗、坚持网上养殖、坚持全方位的生物安全措施等
7、饲养管理是创新:在养殖过程中针对性地发现、发明和创造一些新的、有效的、好的做法。如;推广中温育雏、不断改进网架结构、推广分离式供暖、推广间歇性暗光制等。
8、饲养管理是科学:科学是必须坚持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养殖是成功的唯一出路。优质鸡苗、良种猪苗、高品质饲料、良好的环境、正确的疫苗接种等都是科学。要逐步引导用户去认识、接受、实施并从中获得效益。
9、饲养管理是技术:饲养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这种要求和 标准就是技术,技术首先具备科学性,其次具备实用性,是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如;畜禽舍建筑技术、畜禽舍改造技术、网上养殖技术、疫苗接种技术、饲喂技术、诊断技术、抗体检测技术等。
10、饲养管理是效益:科学的、精细化的养殖是确保养殖效果的根本,有了好的养殖效果才有好的经济效益,靠行情吃饭是危险的,是不长久的。向管理要效益的精髓就是认认真真地搞好饲养管理。
11、加强饲养管理是用户成长的必经之路。广大用户在饲养管理中尚存在很多错误的、不到位的、不够严谨(科学)的做法,即使优秀用户其优秀也是相对的,还有许多值得改善和改进的地方。加强包括严格、细致、具体、到位,也包括改错、改善、改进和创新。
二、饲养管理的主要内容
给家畜和家禽提供适合于不同日龄、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新鲜、洁净和营养平衡的日粮和符合饮用标准的生活用水、相关的符合畜禽需要的饲喂和饮水器具、相关的饲喂饮水程序和方法---这是饲养的主要内容。
创造适合于家畜和家禽生活、生长、生产的环境条件则是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环境控制技术
由于开放式养殖和环境恶化导致养殖失败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惨!
采用人工的或自动化的手段,通过相关的设施和设备对养殖环境要素进行必要的控制和改善,使其尽量符合畜禽的需要,避免由于大环境的变化对养殖造成不必要的危害,这种系列化的技术就是环境控制技术。
1、温度
最适温度是最理想的温度:例如分娩母猪17℃、出生仔猪29 ℃、乳用奶牛10-15 ℃、乳用犊牛17 ℃、产蛋鸡13-20 ℃、肉鸡24 ℃等等,但由于最适温度往往很难维持,很多时候会根据需要给出一个相对宽的温度范围---适宜温度适宜温度:例如分娩母猪15-20℃、出生仔猪27-32℃、乳用奶牛5-21℃、乳用犊牛10-24℃、产蛋鸡10-24℃、肉鸡21-27℃等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的校正、悬挂的位置、平均值与温度的均匀性。感受温度---当畜禽舍内的湿度和风速不一样的情况下,即使在同样的温度下,家畜和家禽所感受到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往往认为温度正常,而动物感受可能是冷或者是热。
等热区---又称舒适区,是指恒温动物主要借助物理调节(散热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临界温度---当气温下降散热增加时,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这开始提高代谢率的外界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过高温度---如果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代谢率也因而提高,这种因高温开始而引起代谢率升高的温度就是过高温度。
中温育雏---家禽中温育雏效果要好一些。例如:肉鸡育雏建议采用中温育雏法,第一天33℃左右,以后每周降低2-3℃直到出栏在21-23℃为宜,肉鸡后期舍温高于25℃或低于18℃都将影响其生长发育(高温育雏不利于早期淘汰病弱雏且容易引起雏鸡脱水,低温育雏则不利于卵黄的吸收)采暖方式有暖风炉、地炉、舍内炉,舍内炉最常见但却不利,育雏舍内生炉子势必会导致缺氧,粉尘和烟比较多,容易诱发呼吸道病,还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建议在舍外生炉舍内取暖。7天内的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对温度变化敏感,在育雏时一定要掌握好舍温,不能忽冷忽热,每天温差波动不宜突破±1℃,建议农户育雏实行夫妻轮班制,一人值白班,一人值夜班。(由于大多数夫妻都是同作息,鸭舍内的温度在清晨往往是最低的、而空气质量往往也是最差的,中医上讲后半夜是阴中之阴、加上管理不善,难怪晚上伤亡多。要正确理解1+1=0的含义)。尤其要注意发病期间的温度调整。
2、湿度
绝对湿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比重、百分数
相对湿度---富有温度的概念,空气中的含水量相对于该温度条件下达到空气中水气饱和情况下的含水量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畜禽舍内水气的来源:外界空气中的水分、畜禽排除的水分(出汗、呼吸、粪便、尿液)饮水滴漏或蒸发、地面和墙壁的渗出等等。
湿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畜禽的健康,一般情况下我们用湿度计检测舍内的相对湿度。对各种畜禽而言空气的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最高不要超过75%,幼小的畜禽要求相对高一点。湿度过低---舍内相对干燥,容易引起呼吸道黏膜受伤,咳嗽、呼吸道感染;脱水等。
湿度过高---舍内相对潮湿,容易导致设备腐蚀、垫料霉变、病原滋生、鸡蛋品质下降、阴冷、闷热等。
湿度调节---当湿度过低的时候需要加湿,比较好的设备是加湿器,当湿度过高的时候需要通风,排掉多余的水气。但通风若是同时带走必要的热量而引起温度下降的话,可以考虑通风和加热两种措施来解决湿度问题。]肉鸡对湿度的要求:由于大多数农户对湿度的计量不准或根本无法测算。对舍内湿度的掌握可参照以下要求去做:
①.育雏前期:当舍内温度在30℃以上时,需加湿可用干净的湿布片挂在舍内蒸发加湿,也可以喷雾加湿,以免雏鸡脱水。
②.舍温在26℃-30℃之间时,舍内湿度一般符合要求。
③.在育雏后期,舍温低于26℃时在不断水的情况下,要求相对干燥了鸡更好养一些,这也是许多养殖户多年的经验之谈。肉鸭是水禽对湿度的要求相对肉鸡来讲要宽松一些。
3、密度
所谓密度就是单位面积的养殖数量。
小密度养殖的特点:利于养殖环境的控制和畜禽的生活、生长和生产。疾病少、药费低、养殖效果和小单位效益会好一些。但是由于小密度养殖导致了舍用率降低,还有很多固定费用和成本分摊在小单位上的增加(电费、人工、燃料、折旧等),小密度养殖会很开心,但总体效益不是很理想。为什么散养会向规模养殖发展?这是必然。为什么规模养殖会向现代养殖发展?这是大密度养殖对环境的要求,只有现代养殖的自动化可以解决大规模高密度养殖的难题。
高密度养殖的特点:风险大、难!加强环境控制,保证养殖效益,饲养管理的针线很密。
如何确定适宜的密度?密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季节与气候、疫情、行情。
评价密度的尺度,单位面积的产量很重要,在最高产量的目标下追求最小养殖成本,这是未来养殖必须要弄明白的。这是一个经验公式,就象饲料配方,在追求质量的同时要控制成本,是很多变量在发挥作用。要分清主成本和副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等。
建议肉鸡养殖的密度:
①.据不同条件,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要求。在目前养殖条件下,按农户的一般水平,要求出拦时密度为:(只/平方米)
春 夏 秋 冬 现代化养殖场可
地面平养 9 8 9 7 以适当控制在12-
网上平养 11 10 11 9 15只/平方米
按养殖面积计算进鸡数再加3-5%即可。
②.要求肉鸡从小到大,都要保证其充足的饮食槽位,不能存在“排队”的饮食现象,抢食会影响到肉鸡的生长发育和整齐度,同时会造成饲料的浪费使料肉比增高。
③从育雏到满圈要逐渐降低饲养密度,逐步扩群。分群时要适当控食以避免大的应激。只要不受温度的限制、要一次性扩群到位。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着舍内小气候,密度大了,相应的设施和设备都要配套,产热量增加,氧气消耗也在增加,一旦发生烈性传染病,特别是接触性传染病,蔓延速度是很快的。
饲养密度也会直接影响着动物的行为,大密度会增加动物抢食、争食、追逐、打架、啄羽、嘶咬等的机会,从而加大活动量并导致体能消耗增加。
所以说当我们设计养殖密度的时候,必须考虑密度与环境的平衡和环境条件的承载能力。
4、通风
在自然条件下,空气的流动是由于温度的不一致造成的,热空气由于比重小而上升,留下的空间由周围的冷空气来填充,这就是形成了空气的流动---气流。封闭舍中的气流除了因温度不一致而导致外,还可能是因为:门窗的开启、通风管、口的作用、外界气流的侵入、机械运转的影响、人和动物的走动等。
气流有利于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气流也具有推动气体交换的作用。
贼风---不怕狂风一片、只怕贼风一线。所谓贼风就是一股温度低而流速大的气流。
对肉鸡的实验:在气温21.1-35 ℃时,气流自每秒0.1米增加到2.5米,可使小鸡的增重提高38%;在24-32.7 ℃、湿度为47-62%的舍内,风速由1.1米/秒提高到1.6米/秒,蛋鸡的产蛋率提高1.3-18.5%.
夏季应该适当提高舍内空气流动速度,加大通风量,机械通风就是必要的了。提高风速能改善动物的采食和增重效果。
冬季动物体周围的气流速度在0.1-0.25米/秒是适宜的,否则会导致环境条件的连锁改变反应。
]机械通风:
①.通风的主要目的是换气,把舍内污浊的空气排除去,把舍内新鲜的空气吸进来,补充足够的氧气,在适宜的条件下,健康的鸡苗+优质的饲料+足够的氧气=毛鸡(效益)。
②.通风的第二个目的是降温,在夏季当舍内在30℃以上时,即使空气质量不差,但为了排除热量也需要加强通风。若换气扇配合湿帘或喷雾降温效果会更好。
③.通风的第三个目的是除湿,当阴雨连绵时,舍内会比较潮湿,通过加强通风可降低舍内的空气湿度。
5、光照
光照对于动物的生理机能有重大的调节作用,舍内保持一定的光照强度,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动物的生理机能外,对动物的活动和人的操作提供了方便。
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
光照强度的单位是LX(勒克斯),40W的白炽灯泡悬挂在2米高度,15.2米处的光照强度是10LX。
肉鸡在0.14LX下就能获得良好的增重和成活率;猪在弱光条件下能使饲料利用率提高3%、增重提高4%;产蛋鸡在0.1LX下就能正常产蛋、0.2LX就可以使产蛋增多、2.0LX使产蛋量达到很高水平。
由于很多教科书和技术材料上光照强度的单位写的都是LX,而只有照度计才能准确检测,养殖户只是知道灯泡的功率,所以光照的管理几乎都是不到位的,鸡舍内安装电灯泡总的要求是瓦数小、灯泡多、灯距短,以达到光线均匀。照射水料槽,应将灯泡设置在两列笼间的走道上,灯距3米。如安装两排以上的灯泡,各排灯泡要交叉排列,可使地面获得比较均匀的光线。灯高2~2.4米为宜,灯泡用白炽灯较好,灯头上要设置灯罩,使聚集的光线朝下,尽可能不让光线直接照射到上层鸡笼。1平方米面积配2.7瓦,可提供大约10勒克斯的光照。多层笼养蛋鸡舍,为顾及下层鸡笼的照度,每平方米应达到3.5瓦。 1~2周龄内的雏鸡由于视力较差,光照强度要求适当强些,为10~20勒克斯;育成阶段5勒克斯;产蛋阶段10勒克斯。这在平养情况下很容易做到,但在笼养条件下,特别是重叠式、阶梯式笼架,因为上下层鸡笼间高低差距大,光照强度要达到一致相当困难。 光照强度可用照度计测量,但一般的鸡场与养殖户没有,因此可用简便的公式I=k·W/(H·H);;进行计算。式中I表示为光照强度(勒克斯),k=0.9(常数),W为用于人工光照的白炽电灯泡瓦数,H为灯泡至鸡体的距离(米)。根据此公式可测算出在鸡舍各部位的鸡所获得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可通过改变灯泡的瓦数或数量来调节控制。 弱光能提高肉鸡的增重并降低料肉比,相对强光能促进蛋鸡多产蛋。
光照管理注意的几个问题:1、强度尽量均匀,避免某些部位过强或过暗。2、灯上设置灯罩,反光和保洁。3、注意灯的高度,鸡2.5-3.5米。4、经常擦拭灯泡。5、设置可调变压器,在开关时让动物逐渐适应。6、日光灯的发光效率一般是白炽等的3-4倍。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换算不同类型的灯泡的使用比例。
肉鸡的光照方案:比较适合肉鸡生长的是间歇性弱光制。建议农户选用3瓦或5瓦的节能灯,0.3瓦/米2即可。1-3天 24小时光照;4-7天 23小时光照 ,晚上关灯1小时让鸡适应黑暗;8-25天 晚上开灯2小时(喂料、饮水),关灯3小时(休息),交替进行;26天-出栏晚上开灯2小时(喂料、饮水),关灯2小时(休息),交替进行。 间歇光照能提高肉鸡出栏重40-80克/只,经济效益提高7%左右。
蛋鸡的光照方案:建议农户选用7瓦或9瓦的节能灯,0.8瓦/米2 即可。1-3天 24小时光照;4-7天 23小时光照 ,晚上关灯1小时让鸡适应黑暗;8-25天 晚上开灯2小时(喂料、饮水),关灯4小时(休息),交替进行;26天-42晚上开灯2小时(喂料、饮水);7-17周自然光照;18周14小时;19周14.5小时;20周15小时;21周15.5小时;22-55周16小时;56-72周16.5小时,1-1.2瓦/平方米节能灯,确保无光照死角。
6、饲喂要求:
1、肉鸡饲喂基本要求
①.不同的生长阶段,应喂给相应营养水平的饲料。21天内喂510#2斤左右、22-出栏前7天喂511#4斤左右、出栏前要求饲喂513#4斤左右
②.要求按顿喂,自由采食能增加饲养期的饲料消耗。
③.足够的采食槽位,同步采食。
④.育雏前期少喂勤添,避免饲料积压,中后期每天喂4-6次。
⑤.为帮助肉鸡有效地消化饲料,从第二周开始,每周每100只肉鸡喂2斤粗砂或贝壳粒。
⑥.夏季应提早供料,早晨多喂,以减少热应激与死亡,当舍温在32度以上时不喂料只供水。
⑦.宰前与转群前要适当控料,避斤、549#5.5斤、549F7.5斤;小鸭:548#2斤、549#3斤、549F3.5斤。
②要求按顿喂,自由采食能增加饲养期内的饲料消耗。
③足够的槽位,同步采食。
④少喂勤添,避免饲料积压,1-2周内每1.5-2小时喂一次,中后期每天喂4-6次。
⑤为帮助肉鸭更有效地消化饲料,从第二周开始每周每100只鸭喂给1公斤的粗沙或贝壳砾。
⑥夏季应提早喂料,早晨多喂,中午少喂,以减少热应激与死亡。
⑦宰前与转群时应适当控料避免途中死亡。
3、蛋鸡饲喂要求:
①.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应喂给相应营养水平的饲料。前3天 喂开口料;4-49天育雏料;8-17 周育成料;18-21周预产料;22-55产蛋前期料、56-72周产蛋后期料
②.要求按顿喂,自由采食能增加饲养期的饲料消耗。
③.足够的采食槽位,同步采食。
④.育雏前期少喂勤添,避免饲料积压,产蛋期每天喂2-3次。
⑤.为帮助鸡有效地消化饲料,从第二周开始,每周每100只鸡喂1斤粗砂或贝壳粒。
⑥.夏季应提早供料,早晨多喂,以减少热应激与死亡,当舍温在32度以上时不喂料只供水。
⑦.转群前要适当控料,避免中途死亡。
7、饮水要求
1、基本要求
①.前7天最好饮凉开水,有条件时可延长凉开水的时间,凉开水是真正的“消毒水”、活性水。
②.饮水槽位充足,乳头饮水更好(6只鸡1个乳头)。
③.夏天供清凉的饮水,水中添加VC ,有助于缓解热应激,增加采食量。
④.冬天供给温水有助于节省饲料,降低料肉比。
⑤.饮水要经过消毒或用没有污染的深井水,但不能给鸡喝消毒剂。
⑥.在阴冷潮湿季节适当控水,有助于改善舍内环境。
2、自来水是最好的养殖饮用水,但是能喝上自来水的畜禽中恐怕也只有奶牛了!那么养殖用水如何控制呢?选择没有污染的深井水,普通井水必须经过沉淀和消毒处理(漂白粉);在养殖中要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酸碱度、硬度、大肠杆菌污染指数、重金属离子等是主要的检测指标。这也是未来现代养殖和绿色养殖所必须的。养殖要关注水储备的问题,否则一旦有特殊情况,危险性就很大,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饮水系统的清洗很重要。
8、预防性投药
所谓预防性投药就是在畜禽没有发病的时候给其投服药物,目的是什么?机会怎么去把握?这是中国特色,外国人是不理解的。
预防性用药是否是错了?也不尽然,因为我们的环境确实存在问题(因为有小偷所以才锁门;因为有老虎所以不能随便上山等等),另一方面国内种畜禽场养殖基地和孵化厂的净化也确实有不到位的地方,垂直感染和早期感染的病还是存在的。
规范预防性用药必须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1、开口药,在畜禽出生后就给服药物防治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的早期感染(当养殖环境非常干净、种苗来源非常放心的时候,开口药就没有了市场)。
2、环境变化引起的用药冲动,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为了预防某些感染,干脆用上药就放心了!
3、在养殖过程中对以前常见多发病的发病日龄前2-3天投药防控的效果还是很有效的。
饮水给药\拌料给药\注射用药\喷雾给药\药量与疗程
9、治疗方案的设计
当畜禽发病的时候治疗是必要的,确诊是用药的前提(除了传统的望闻问切之外,临床检查、剖检、实验室诊断等),确诊的目的是查找病因,然后分析感染的类型和程度(原发、继发、伴发、混合、单发等),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辅助治疗与康复保健等。
药物的选择、用量、疗程等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所谓治疗方案都是综合性的,不仅仅是用药的问题,更要注重环境的改善!这是根除病根的基础。
10、控制应激
应激:是指一切不利于肉鸡生长的,自然的、人为的因素。避免应激是保证肉鸡健康生长发育的前提。
①.温度不能忽高忽低。
②.密度不宜过大。
③. 舍内不能太干或太潮。
④.舍内不能有太大的氨臭味,确保有充足的氧气。
⑤.不能有生人入舍,饲喂人员衣服要一致(白色或天蓝色为宜)。
⑥.不能有贼风入舍(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⑦.光线不宜太强(会诱发啄癖)。
⑧.鼠鸟不能入舍(偷吃饲料,传播疾病)。
⑨.不能有太大的声音惊扰鸡群(惊群,炸群,猝死增多)。
⑩.经常看天气预报,避免因气候突变而措手不及。等等。
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条件:相对简陋、设施设备不配套
形式:散、杂乱
规模:中等以上规模
管理:不规范
环境:脏、乱、差
技术:不到位
检疫:走过场(产地、道路、海关等)
防疫:不科学(病越来越多、药费越来越高)
品质:参差不齐、安全性差(病残、药残普遍)
效益:不均衡
管理不到位---非专业的人在干专业的事,没有标准、缺乏规范---漏洞百出
管理错位---把经历当成经验、把经验当成标准、用错误理论指导行动。
畜禽饲养管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