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精选征文3篇
一二九运动精选征文篇一:勿忘国耻 血铸中华
永远铭记五星红旗的颜色代表的是什么?是先烈们用鲜血、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换来了我们能“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的幸福。
永远不能忘记75年前的国耻是什么?是国难、是国恨、是外来侵略者对无数中国人精神的蹂躏。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人何去何从?是忍辱负重、苟且偷生,还是拼死搏斗,雪洗国耻?在这个时期,青年大学生发出了他们最嘹亮的呼声:生命可以灭亡,但却绝对不能被蹂躏,任何外来侵略者都将会受到我们伟大祖国最有力的打击与惩罚,不管你是妇,还是儒,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身为站立在由英勇无畏的反抗外来侵略者们用热血铸造的光辉路途中的新时代青年,“一二?九”爱国运动所体现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深刻铭记,勇敢践行
曾经亲身经历过那场伟大爱国运动的邓兰儒老人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是的,想想那些与我们有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身躯,却有着不同的遭遇,不同的行为的前辈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一起振臂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散发抗日救国的传单。想想与我们有同样血液,同为炎黄子孙的革命先驱,高声呼喊:中国青年是最优秀的青年!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从不会屈服,正如有句话所说的:输了,并不代表永远认输!退一步,并不代表屈服! 头可断,血可流,民族气节不能丢。
把时间追溯到77前,也许他们是文弱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的襁褓之下,可是当岁月的指针指向这一刻时,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都澎湃了,他们放下书本,握紧拳头,喊出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收复东北失地!”,“打倒汉奸卖国贼!”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在国防线边缘的北平,他们是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他们面对的是手执大刀、木棍的警察,但他们是不畏强暴的中华儿女,面对日寇毫不畏缩的勇士。在天津河北有这样一群青年女教师,她们看不起国民党政府不但不抵抗,反而向侵略者献媚讨好的行为,她们柔弱的心面对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波澜不止,她们异常地悲愤和苦闷,她们感叹长夜漫漫,希望在何方?同样在那个冬天,这些青年女教师听到游行示威的口号声毅然号召学生。
每当想到中国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想到列强将庞大的中国踩在脚下,把中国人民当作不敢反抗也不会反抗的动物来看,想到我们在自己的领土上受其他人的统治,想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贫苦日子,我们炽热的心沸腾了,仿佛回到当时。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和胜利,就必须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因为它是成功和胜利的保证,也只有这样,青春才会永驻。
我们现在在处在和平的年代,在安静舒适的教室里,在自由平等的制度下,我辈当好好学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继承先烈们的优良传统,发挥中国人不可战胜的精神,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奋斗,扬我华夏国威。虽然时代不同,但相同的是“强国梦 ”,相同的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东方、屹立于世界的梦想,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必须接过的接力棒。
透视历史,莘莘学子不仅仅要掌握牢固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一腔热血,一份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之心。面对现在拥有的,回忆曾经经历的,我们要努力奋斗,实现我们的价值,才不枉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不要忘了自己应该怎么去做。做我们该做的,是最实惠的,是最实际的。把国耻留在心头,让12?9爱国运动的精神永垂不朽,血铸中华
一二九运动精选征文篇:弘扬爱国精神,谱写青春之歌
1935年12月9日,一个令人痛心,但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在北平爆发了,当北平的爱国学生在听到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后,他们像雄狮一样怒吼起来,把“九一八”以来郁积在心头的仇恨和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愤懑都并发出来,开展了抗日救亡斗争,掀起了“一二九”运动.
回溯历史,今年12月9日是伟大的“一二九”运动77周年77年前,中国局势已是万分危机,东北沦陷,华北告急,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北方五省危在旦夕,日本侵略者到处烧杀抢掠,千百万中国人民被杀害,成百上千的村镇被胰为废墟,一座又一座城市被狂轰烂炸.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北平市学生联合会率领北平市6000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学生的示威游行得到了北平市民众和各界人士的支持,示威游行的队伍不断扩大.国民党政府出动了大批的军警进行镇压,打伤和逮捕了许多学生.
1935年12月10日,北平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全市学生举行总罢课,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斗争,12月16日,北平市学生和市民及各界人士一万多人再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北平市学生和市民及各界人的示威游行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和援助,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杭州等地相继举行了示威游行.天津学生又组成了南下扩大宣传团,开赴当时的国府—南京.一场举国上下,波澜壮阔,声势浩大,得到全国人民,各党派,各界人士的支持的抗日救国学生运动席卷中华大地,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掀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的序幕.
“一二九”运动是“五四”以来又一次爱国学生首先行动起来,并得到全国人民响应的运动,至今已整整77周年了.今天,我们在此聚会纪念,面对他们“我真横刀向天吴,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爱国情操;面对他们“爱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热情;面对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我们的心能平静吗?我们能无动于衷?当然不能!我们要学习和发扬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及忧国忧民的光荣传统.
如今,作为我们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当远访国外参加演出的同学为了中国的主权毅然放弃时,我们不禁要对他们的行为肃然起敬;但我们的学生闻听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上街游行以示抗威时,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再一次从他们的身上感到了流淌着的爱国热血;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它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它不是与生俱来,但它是后激勃发;它不是上帝,但它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它不是利剑,但它永远是对外最有利的武器.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面对中国入世,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和平与发展的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的不再是战争的洗礼,而是就业的竞争.我们的报国之举也不再是抛头颅、洒热血,而是学知识、建家乡.其实,无论是战争还是竞争,我们都需要一颗爱国之心,只有高尚的爱国情操才能架起我们心中的一杆利益之称,是“人不为己,天株地灭”呢?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
记得古罗马哲学家维吉尔曾经说过“命运始终厚爱勇敢的人”.让我们在文化学习中,勇做一个汲峭攀登的人;在业余生活中,敢做时间的主宰者;在社会实践中,争当一个活雷锋.同学们,让我们勇敢地站起来!
“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下的一次伟大的抗日救国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学生爱国运动.它永垂青史,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
同学们, “一二九”运动已经过去75年了,今天,我们纪念它不仅是缅怀过去,追念先人.更是为了让我们永远铭记“一二九”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日子,牢记国耻,永远不忘日本对中华民族的侵略.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国家已非昔日的贫穷与落后的中国,我们已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日渐繁荣的,团结进步的,具有着强大的国防力量和经济基础的,具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努力建设我们伟大的国家.
一二九运动精选征文篇三:国家兴亡,青年有责
人们喜欢把青年人比作清晨的太阳,因为他们的蓬勃朝气如太阳般揭示着生命的希望。而我们青年人则喜欢把自己比作星夜的火把,因为我们的热忱具有撕破黑暗,凝聚希望的力量。76年前,正是如星夜火把般的热血青年,为打破百年来华夏的黑暗与沉寂,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富强而涌上街头,用他们的智慧和鲜血怒吼抗争!
让我们回到那个写满屈辱、历尽磨难的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了包括东三省、内蒙在内的关外地区,千百万东北民众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东北大学学生也难逃次劫,走上了抗日流亡的道路。1934年开始,日寇又将魔掌伸向了华北地区,企图将华北纳入伪满版图,进而吞并整个中国。然而,腐朽的国民党统治者居然寄希望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呵护与怜悯,在民族存亡系于一发的时刻发动“反华北自治运动”,眼睁睁的任凭侵略者霸占我们的大好河山!
国难当头,作为时代先锋的中国青年决不会坐以待毙。忧患国难的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了,大、中学校学生6000余人涌上北平街头,齐聚新华门前请愿。东北大学学生奋起参加,成为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响彻云霄,游行的青年们顶着凛冽的寒风,打破了沉寂已久的北平天空。
面对前来镇压的军警,我们的青年们没有丝毫的退缩,他们用血肉之躯内争民生,外争国权!12月16日,东北大学又参加了全市大游行并作为领队学校。12月31日,张学良校长派代表——军法处处长、原东北大学法律系教授赵翰九——携款1000元到北平慰问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学生。1936年1月底,宋黎作为东北大学学生代表去西安向张学良校长汇报东北大学学生运动情况。1936年2月下旬,东北大学43名学生被国民党北平当局逮捕,关进监狱。
张学良校长在西安闻讯后,即派宋黎以其秘书的身份带着他的亲笔信,去北平营救被捕学生。经过多方营救,北平当局被迫将柳文等被捕学生无罪释放。“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至九一八,惨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张学良校长的这几句题词不仅刻在学校的基石上,更刻在东大师生的心底。1936年“一二九”运动一周年那天,东大学生冒着“格杀勿论”的危险,参加了西安青年学生大游行并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千难万险,青年们在抗日救国精神的感召下联合了广大的工人和农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万语千言,青年们在生与死的考验下岿然不动,用理想和生命谱写了全面抗战的壮丽诗篇!
历史将会铭记,人民将会铭记,祖国将会铭记!“一二九”运动带给国人的绝不仅仅是一次青年运动,它宣传了我党抗日救亡的革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拉开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序幕,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抗战丰碑!
76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置身于东北大学的“一二九”花园,面对花园内那栩栩如生的群雕肃然起敬时,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看到了那些奔走呼号的爱国学生。汉卿会堂的校使馆里记载了的爱国主义精神已在我们的骨髓中沉淀。此刻,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写的《纪念刘和珍君》,一二九运动中,有多少像刘和珍君一样的青年学生,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富强,死于敌人的刺刀之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我们离那段历史本不遥远,作为新世纪青年的我们更不应将它忘记。国家兴亡,青年有责,“一二九”运动及其代表的革命抗争精神必将被中国的有志青年传至千秋万代,永葆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