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书笔记>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5篇心得体会_春上村树作品

若滢2分享

  期待了很久的村上春树的新作,又是一部截然不同的小说作品。我很喜欢村上的笔触,从刚开始的部分,我就被深深带进他所营造的世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5篇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一

  周末窝在被窝里,把《刺杀骑士团长》看完了,这本书看得是真的很慢。书和人一样:反复拿起,反复放下,零零散散,最后就索然无味了。所幸书是没有脾气的,它可以任你随意摆弄。

  这本书一开始看得是有点云里雾里,画中的人物通过理念形体化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和你对话,引领你走入另一个世界,慢慢的剥开历史的纱幔,倾听一位风烛残年老人内心最真实的孤独与呐喊。

  小说的魔力就是这样,高潮未到之时,总是谍影重重,所以在真相迸发,情感喷薄浩浩汤汤之际,小溪汇入海洋,继而惊涛骇浪,那种震撼,是无法想象的。

  我在文中两处有泪目。

  一处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细节描写,一双冰冷的手感觉硬拉着你让你亲眼目睹一个处于政治道德情感漩涡之中纠结徘徊的青年拿起军刀砍下一颗颗鲜血淋漓无辜者受难者的头颅,一切只能旁观,只能那样做而已。

  另一处是“我”在雨田具彦病房内举起了尖刀,垂老的雨田具彦挣扎着,愤怒着,看着我刺杀了“骑士团长”,仿佛穿越了将近百年,为老人完成了最终的夙愿,“骑士团长”是什么?纳粹吗?战争吗?与爱人的分离吗?死亡的恐惧吗?

  可能是吧,也可能都不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有很多,关于婚姻中灵与肉的抉择,关于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关于历史战争中人性的拷问,很多很多。

  人人心中有场雨,你可以伫立,无人来扰,心情无比静谧,这场雨,永远不会止息。有些事,相信为好。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二

  本书分为上下两大本,又厚又长。上本叫显露的意意念,下本名为改变的隐喻,副标题涉及剧透。

  村上春树名声在外,但他的作品我读的很少,印象中只有高中读过挪威森林,而当时不一定全看懂。本书由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被右翼打压,但根据斑马跟日本友人的了解,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日本年轻人对当年的历史兴趣也没那么大。而书里涉及这方面内容的也就寥寥几笔,这多少是国内媒体宣传的时候带有一些商业或者政治的倾向,毕竟这书是要出中文版的。

  作者的文字运用水平还是相当高的,文章文笔优美,虽然对我来说非母语,但也能看得出一些,但翻译过来能不能维持着水准也不好说。故事本身并不复杂,说是本格推理十分牵强,不如轻小说更合适一点,对纳粹的批判也没有深入,作为一个长篇来说这个结构稍显单调了。

  最想吐槽的就是作者实在太啰嗦。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一些动画片,比如高达。每一集的开头,就会把之前的剧情做一个简短的介绍,然后过个几集,会有一整集来对剧情做一个总的描述。没错,这书就是这样,每过一章,就会把前面的故事做一个简单的重复介绍,真是让人烦不胜烦。还有对美术方面的描写又太过专业,由于主人公是个画家,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画画的专业知识,对我这种不懂画画的人简直是如同嚼蜡。

  这部又臭又长的小说算是看完了,优缺点都一样明显的一本书,若非宣传的春秋笔法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关注度的。现在上册有民翻的中文版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下。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三

  终于看完了,在现实和虚幻之间徘徊,坦白说,村上大叔的这本书看的云里雾里,刚好看到微博上他的一句话“这世上肯定有某个角落,存在着能完全领会我想表达意思的人”,我有一种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大叔,我们一定没有对上眼”。单纯从我所领受的角度,1.人生像一个环,打开了,就必定要关上;2.看上去我好像具有自由意志什么的如此活着,然而归根结底,重要事项我本人也许什么都没选择;3.书中总是提到“意念、暗喻”,这些朦胧的字眼,原来我以为是悬疑小说,后来发现又有些虚幻,这是虚拟的世界。

  对于日本文化,我了解甚少,从小的爱国情怀让我对日本人并无好感,但多年的教育又告诉我,尽管这个国家曾经伤害我们多少的同胞,但对于现代的日本人,他并没有参与,不能因此来断定他们,并且这个民族有让我们学习的,比如高度自律性。这个民族给我感觉是神秘的,他们礼貌却也让我们有距离感,当然这些只是我道听途说,所编排的,我并未真正接触过。从当前统计的数据,日本中年人压力大,自杀率高,也似乎可以看到这些自律的背后,似乎压抑着很多情绪,或者内心的孤独。书中描述的各种虚拟世界的暗语,意念,或者等等,是不是多重人格,免色,剧中的人物,外表不管多么光鲜亮丽,但你能感受到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无意义的虚无,所以他羡慕男主角充满人间烟火的生活,而男主,思绪都飘着,为什么结婚,为什么离婚,为什么工作,一切都迷茫,也就迷茫过着。特别清晰的是当他从那个虚拟世界,从那个洞出来后,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开始规划,开始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再浑浑噩噩。

  剧中男主角的妻子柚说:“我活着的时候固然是我的人生,但这期间发生的几乎所有一切都可能是在与我无关的场所被擅自决定,擅自推进的。就是说,看上去我好像具有自由意志什么的如此活着,然而归根结底,重要事项我本人也许什么都没选择;“这个道理是我这段时间明白的,或者说曾经我知道这个道理,却不明白,而在经历了这些事后,我深刻的明白。如果大叔有听闻福音,也许会早点明白这个道理。我是个基督徒,我知道生命的主权在于上帝,曾经努力想争取的,以为可以靠着自己,却不知若上帝要行事,我干涉不了,唯有顺服,原来人是这样的无力,所有的骄傲在这刻彻底被打败,是的,我们的神是恩典怜悯的神,我也相信他必负责到底,我不需要拼命抓住什么,而我需要回到神的计划当中。谢谢天父,在我年轻的时候跌倒,因为他终将破碎我们的老我,更在往后的人生中靠主得胜。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四

  《刺杀骑士团长》,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最新长篇小说。2017年2月24日在东京印行。上下两部,1048页。第一部“显形理念篇”,第二部“流变隐喻篇”。就篇幅而言,《刺杀骑士团长》明显长于《海边的卡夫卡》,约略短于《1Q84》,而同《奇鸟行状录》不相上下。印行间隔时间均为七年。常言说十年磨一剑,村上则七年磨一剑。

  小说处理的是日本题材。而日本从古至今并无骑士,自然不存在骑士团长——书名何以非是“刺杀骑士团长”不可?据《朝日新闻》2017年4月2日报道,村上在接受该报采访时首先谈了这点。“刺杀骑士团长这个书名一开始就有了。”骑士团长是莫扎特歌剧《唐璜》中的出场人物,“每次品听都心想骑士团长是怎么回事呢?我为其发音给我的奇妙感触吸引住了。随即涌起好奇心:如果有一本名为‘刺杀骑士团长’的小说,那将成为怎样的小说呢?”这么着,骑士团长不仅成了书名,而且成了小说中的关键词、关键性出场人物。

  因妻子有外遇而离家出走的三十六岁的“我”,在别墅阁楼里发现一幅题为《刺杀骑士团长》的日本画。画的是年轻男子将一把长剑深深刺入年老男子的胸口。旁边站着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和一名侍者模样的男人。画显然取材于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浪荡公子唐璜欲对美貌女子非礼,女子的父亲骑士团长赶来相救而被唐璜当场刺杀。令主人公“我”费解的是,为何画家雨田具彦把画这幅堪称杰作的画藏在阁楼而不公诸于世?为何画中人物身穿一千五百年前日本飞鸟时期的服装?尤其是,画家想通过这幅画诉求什么?于是,主人公“孤独而静谧”的生活至此终结,小说的情节由此变得波谲云诡扑朔迷离。

  但《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始终占据核心位置:画家雨田具彦的身世,画的创作起因,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及南京大屠杀。甚至,骑士团长自称“理念”从画中走下来介入“我”的生活、“我”周围人的生活……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五

  期待了很久的村上春树的新作,又是一部截然不同的小说作品。我很喜欢村上的笔触,从刚开始的部分,我就被深深带进他所营造的世界。这次他是以男主的视角进行讲述,以一条线索进行展开。形式上更为简单了,但传达的深意要为深厚。故事说起来也简单。男主因为老婆要跟他离婚,净身出户,借住在朋友父亲的房子。他是个画家,之前为了生活总是给人画肖像画,后来生活失去了动力,开始重新找回自己当初所追求的绘画艺术。认识了免色,秋川真理惠,以理念存在的骑士团长,经历几次与众不同的绘画创作,渐渐找回自己的心。在去营救真理惠的历险中,作为理念的团长被“我”刺杀,暗喻作为洪流一直干扰心智,这部分描写我不是很明白,应该和日本语法有关。最后带着这段时间的奇特经历,他还是选择与妻子重归于好,虽然妻子怀孕,但他确信是在某个时刻将他的理念与妻子交合。书的最后,他和女儿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原本以为是一本关于二战的书,因为光看这书名就觉得很厉害,仔细看下来原来还是讲述现代人在浮华尘世的自我审视。村上喜欢把人性的丑陋直接展示出来,对性方面描写更是直白,但这不是小说的核心,只作为陪衬。以画家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与生活,有时候生活可以很简单也富有情趣,做饭时放一曲古典音乐应当是一种享受。中间男主在寻找铃音的过程,我还以为村上要写成一般魔幻小说了都,团长被释放出来,告诉男主理念的存在,又让人觉得合乎情理。看着书中的描述,真想看看《刺杀骑士团长》《白色普鲁斯男人》《树林》《免色肖像》《真理惠肖像》这些画仿佛真实存在,画上的细节清清楚楚,村上应当是懂绘画的。现实中并不存在只有部分人只能看到的形体,但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总是会有他人无法窥见的事物,村上正是把这具象化,这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16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