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书笔记>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5篇范文汇总_村上春树作品

若滢2分享

  日本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妖神,但是就算持有万物有灵的观点的人,也无法想象理念作为一个神灵这样的东西出现的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5篇范文汇总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一

  这本村上春树新出的小说从一开始就知道了,正好群里有人分享,于是就拿来看了。村上春树的作品看的不多,除了《1Q84》和《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还有《挪威的森林》,就不再了解了。其中《挪威的森林》是非常早期看的,在我心中属于认识他的第一本书。然而当时太小,感觉和看韩寒的《三重门》时一样,雁过无痕。

  印象深刻的是《1Q84》,有三部,非常长,我好像至今没看完,但是看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想继续看下去的。大概下本就继续看完它吧。说回这本小说。

  我知道有超级多村上春树粉,我一直都不是很能理解。抱着这样的心情去看他的作品,得到的也无非是,大概是他的文笔独一无二吧。可他的文笔,无非也是译文译出来的,不是还有两大译文的簇拥粉么。

  这本小说从情节上来说,也是挺简单的。别看这么长,啰啰嗦嗦一大堆,讲来讲去其实几句话也就能概括了。看很多豆瓣评论说对这部小说很失望,可能是因为自己长大了。我也这么认为,非常没有烟火气,全程飘在天上,和现实差距很大。不过这不就是小说的一种嘛。跟网文爽文也差不多吧。我觉得村上春树最厉害的是能渲染勾勒出一种气氛,他那事无巨细的文笔让你很容易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非常地有代入感。这个才是村上春树的秘密吧。

  至于小说情节嘛,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全程那故弄玄虚的设定,我也并不想去猜测有什么指代。看完一遍就不需要再看了,情节没意义,结局没意义,就这样。最后,连书名也无法理解,骑士团长究竟他妈的是谁?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二

  尽管有着无可辩驳的衰退迹象,尽管行文越来越啰嗦,我还是几乎一口气读完了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

  熟悉的意象都在,作家用惯了的各种具有现实指代性的非现实元素几乎都在,只是这次的故事更加简单,故事水面下的冰山露出的部分更少,而非现实世界的构建几乎没有,作者只在情节最关键的部分设置了几条通向非现实的小路,小到几乎难以自圆其说,读者越来越难以捕捉作家到底想表达的意思。

  而且,村上春树应该是学习了绘画。

  文中对于绘画知识和创作过程的描绘,如果不经过系统学习,是很难写出来的。而且,村上用了文学创作的眼光来看待绘画艺术,比如无论是白色斯巴鲁男子的肖像画还是秋川真理惠的肖像画,比起已经画完的部分,作者对未画出的内容更加耿耿于怀。是艺术之间的相通性也好,是作者别具一格的理解也罢,文中的绘画都有了优秀文学作品一般的美感。

  我不妨猜测一下,作者在对绘画艺术的探索过程中,一定是感受到了某种“非现实因素”,而这种非现实因素作者无法很清晰地把握住(毕竟是一个新的领域),所以无法在上面构建一个类似《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那样的非现实世界,有其自己运行规律的世界。

  在书中,“我”在画家雨田具彦家里的阁楼上发现了一幅名为《刺杀骑士团长》的画,是画家没有公之于众的作品。无论是画家将画隐藏的原因,还是画家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画中人物的具体含义,都具有向内探索的意义。而自从发现画以后,各种奇怪的人物和事情就屡屡出现:住在对面山上豪华别墅中的免色先生,13岁的少女秋川真理惠及其姑妈秋川景子,树林中的铃声,石头下面的地洞及古铃,以及只以意念状态存在的骑士团长。这些因素同时出现,但这次没有对“我”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只是目睹了一名少女的成长,以及与早前出轨的妻子复合了。

  可以联想情节有些相似的《奇鸟行状录》,其中的“我”需要下到井底,需要与不具现实状态的“恶”搏斗而夺回妻子。而《刺杀骑士团长》要温和许多,少女的成长有惊无险,“我”与妻子的复合也顺理成章。至于孩子,一定是“我”的,那个的梦,妻子一定也感受到了,而且明白,“我”通过意念中的交合使妻子怀了孕。这种隔空sex的写法也不是第一次用了,《1Q84》里面天吾和青豆就是在不同的空间完成的交合而使青豆怀孕。作者对于意念中发生的事情似乎乐此不疲。

  而本书的最后,“我”重新走上了肖像画家的道路,而放弃了非现实主义绘画的探索工作。其间,“我”画了四幅画:免色先生的肖像画、秋川真理惠www.simayi.net的肖像画(未完成)、林间地洞的画以及白色斯巴鲁男子的肖像画(未完成)。这四幅画表面上是写实的风格,但作者表示,那都不是简单的写实,而是在形式上有新的探索,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画中人,又不是简单地看出来,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把握,其中有类似“精神”的东西存在的。

  其中,地洞是一切非现实的起点,而斯巴鲁男子和真理惠的肖像画都有其不能完成的原因。画的未画部分到底是什么,作者没有说明。但是可以肯定,斯巴鲁男子的肖像没有画完的原因,和雨田具彦没有公布《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的原因应该是一致的,应该是防止一些“恶”被释放出来。而真理惠的画没有完成,应该是为少女人生的留白,未完成的内容代表了人生捉摸不定的可能性吧。

  公平地讲,本书无法与村上巅峰时期的几部长篇小说相比。期待着村上构建一个迷人的非现实世界的读者可能会很失望,毕竟这是村上小说的杀手锏,我们早就习惯于在那种世界里徜徉,然后明确感受到作者藏在每一个意象里要说的话。

  而这部作品中,我可以明确感受到作者隐藏了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就像书中的雨田具彦,对自己在奥地利惊心动魄的经历绝口不提,只画了一幅与自己以往作品风格迥异的画,藏在阁楼里。作者恐怕也是有更多直白的表达,却把它们藏在长篇累牍的描写里。至于文中提到的让中国人激动不已的几句作者的战争观,可以理解为作者为了吸引读者而故意放上了自己的看法(想想如果整本书都是指代不明的情节,那该有多枯燥)。本书的重点并不在那里,因为村上并不是那种喜欢到处宣扬自己政治立场的历史观的作家,他感兴趣的是非现实,非现实!

  因此我不愿意承认这部作品是作者的衰退,而愿意把它看成作者在全新的艺术领域的探索,走到了非现实的门口,敲了敲门就离开了。就像“我”重回肖像画的创作——毕竟无论怎么解读,肖像画都应属于不能再现实的艺术形式——作者没有在绘画能够提供的解读空间里走太远,而选择了留白。可惜固然可惜,但是绘画这个作者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我们得以领略作者对它的解读和尝试,对于我等脑残粉读者来说,也是幸事一件了。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三

  终于看完了,在现实和虚幻之间徘徊,坦白说,村上大叔的这本书看的云里雾里,刚好看到微博上他的一句话“这世上肯定有某个角落,存在着能完全领会我想表达意思的人”,我有一种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大叔,我们一定没有对上眼”。单纯从我所领受的角度,1.人生像一个环,打开了,就必定要关上;2.看上去我好像具有自由意志什么的如此活着,然而归根结底,重要事项我本人也许什么都没选择;3.书中总是提到“意念、暗喻”,这些朦胧的字眼,原来我以为是悬疑小说,后来发现又有些虚幻,这是虚拟的世界。

  对于日本文化,我了解甚少,从小的爱国情怀让我对日本人并无好感,但多年的教育又告诉我,尽管这个国家曾经伤害我们多少的同胞,但对于现代的日本人,他并没有参与,不能因此来断定他们,并且这个民族有让我们学习的,比如高度自律性。这个民族给我感觉是神秘的,他们礼貌却也让我们有距离感,当然这些只是我道听途说,所编排的,我并未真正接触过。从当前统计的数据,日本中年人压力大,自杀率高,也似乎可以看到这些自律的背后,似乎压抑着很多情绪,或者内心的孤独。书中描述的各种虚拟世界的暗语,意念,或者等等,是不是多重人格,免色,剧中的人物,外表不管多么光鲜亮丽,但你能感受到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无意义的虚无,所以他羡慕男主角充满人间烟火的生活,而男主,思绪都飘着,为什么结婚,为什么离婚,为什么工作,一切都迷茫,也就迷茫过着。特别清晰的是当他从那个虚拟世界,从那个洞出来后,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开始规划,开始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再浑浑噩噩。

  剧中男主角的妻子柚说:“我活着的时候固然是我的人生,但这期间发生的几乎所有一切都可能是在与我无关的场所被擅自决定,擅自推进的。就是说,看上去我好像具有自由意志什么的如此活着,然而归根结底,重要事项我本人也许什么都没选择;“这个道理是我这段时间明白的,或者说曾经我知道这个道理,却不明白,而在经历了这些事后,我深刻的明白。如果大叔有听闻福音,也许会早点明白这个道理。我是个基督徒,我知道生命的主权在于上帝,曾经努力想争取的,以为可以靠着自己,却不知若上帝要行事,我干涉不了,唯有顺服,原来人是这样的无力,所有的骄傲在这刻彻底被打败,是的,我们的神是恩典怜悯的神,我也相信他必负责到底,我不需要拼命抓住什么,而我需要回到神的计划当中。谢谢天父,在我年轻的时候跌倒,因为他终将破碎我们的老我,更在往后的人生中靠主得胜。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四

  早在《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还未在中国出版的时候,就有听说关于其中“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如村上春树这样的日本知名作家能够在作品中对这一事件进行承认和反省,必然是极好的。然而这本书并非是一本考察历史的书籍,就如作者所说的,并不深究屠杀40万与屠杀10万这样数字上的区别,但屠杀的恶的本质是不会改变。

  也许艺术家与疯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接近的: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我,去描述一个近似一个玄幻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热爱抽象画的的画家,却因为生活所迫而画肖像画谋生,所幸精湛的技艺使他业界颇具名声。然而,毫无征兆的,妻子向他提出了了离婚(也许只是他神经大条未发现征兆)。六年始终如一的平静的规律的生活被打破,也许是生活上的不幸,但是也成为自己在追求自己理想的一个契机。在一段漫长的漫无目的自驾游旅行之后,他推掉了肖像画的工作,寄居在美大时候一位朋友父亲,著名日本画画家雨田具彦家里,位于偏僻的山上。彼时,雨田具彦因为年老痴呆,住进了疗养院。

  一副画引发了“血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房间的阁楼上发现了雨田具彦的画,如本书的题目,雨田命名为《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的不可思议之处,引起了主人公的好奇,他开始试图了解这幅画的创作历史,和雨田具彦的平生。而以一个社交关系很少的画家,这无论如何都是极为困难的,这时候,出现了这本书的第二号人物,有奇特姓氏的免色先生。免色通过某种途径,花费足以使他动心的报酬,让他给自己画肖像画,于此同时,这位富有,偏执,而且同样充满好奇心和规划的人,开始使故事变得复杂起来。

  在这之前的故事还算是正常,直到在为免色画肖像画的某一天夜里,在某一固定的时刻,山上小庙的后面石头底下总会有铃声响起,这使得主人公深感困惑,在免色的帮助下,他们挖开了石堆,底下是一个高约3m的圆形石室,里面只有一个古铃。这之后,一个自称理念的东西,显现为骑士团长的模样,出现了。从这里开始,故事变得玄幻了起来。

  日本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妖神,但是就算持有万物有灵的观点的人,也无法想象理念作为一个神灵这样的东西出现的吧,而这个自称理念的东西,有究竟是什么样的理念,他是否是主人公在转变画风风格的时候,出现在其大脑中的一种东西,通过精神病人的视野,将其描述出来呢,未可知。

  雨田的经历不断被免色发掘出来——纳粹德国时候在维也纳留学的经历,弟弟在侵华战争时服兵役,退役后自杀的家族往事,似乎这幅画的背景渐渐清晰。而在这一线索的背后,另一条线索也在暗自发展。免色的计划,或者说他从未承认这是计划正在进行。免色委托了他第二幅画,画一个疑似自己女儿的13岁小姑娘秋川真理惠的画。总之免色也是一个有着怪异思维的人。

  故事发展到第二篇流变隐喻篇,几乎没有看懂。主人公在痴呆的雨田具彦面前表演了杀死骑士团长,之后进入了另一维空间,在这个抽象的世界里躲过隐喻的吞噬,重新回到人间。隐喻是抽象画锁具有的特征,是否意味着作者杀死了自己新的理念,放弃抽象画的理想,对人生价值有了重新的认识?通过这一旅程的而考验,救了溜进免色家的小姑娘。这段经历要说明什么,与找到失踪的秋川真理惠又是怎样联系的,总觉得不可思议。

  故事最后,经历过这些的主人公与妻子重修旧好,又开始画肖像画。而免色似乎也达成了什么计划,秋川真理惠过着一如既往的生活。那幅刺杀骑士团长的画,与自己的白色斯巴鲁男子的画,在一场火灾中失去。

  在这本小说中,同样看到了作者奇异的生活理念: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妻女友,通过情念让远方妻子受孕的想法,与1q84极为相似。

  故事在某方面来说是稀奇古怪的,但作者总能通过节制的表达,使得句子变得十分有意味而不显得哗众取宠,在这一点上,令人敬佩。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五

  期待了很久的村上春树的新作,又是一部截然不同的小说作品。我很喜欢村上的笔触,从刚开始的部分,我就被深深带进他所营造的世界。这次他是以男主的视角进行讲述,以一条线索进行展开。形式上更为简单了,但传达的深意要为深厚。故事说起来也简单。男主因为老婆要跟他离婚,净身出户,借住在朋友父亲的房子。他是个画家,之前为了生活总是给人画肖像画,后来生活失去了动力,开始重新找回自己当初所追求的绘画艺术。认识了免色,秋川真理惠,以理念存在的骑士团长,经历几次与众不同的绘画创作,渐渐找回自己的心。在去营救真理惠的历险中,作为理念的团长被“我”刺杀,暗喻作为洪流一直干扰心智,这部分描写我不是很明白,应该和日本语法有关。最后带着这段时间的奇特经历,他还是选择与妻子重归于好,虽然妻子怀孕,但他确信是在某个时刻将他的理念与妻子交合。书的最后,他和女儿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原本以为是一本关于二战的书,因为光看这书名就觉得很厉害,仔细看下来原来还是讲述现代人在浮华尘世的自我审视。村上喜欢把人性的丑陋直接展示出来,对性方面描写更是直白,但这不是小说的核心,只作为陪衬。以画家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与生活,有时候生活可以很简单也富有情趣,做饭时放一曲古典音乐应当是一种享受。中间男主在寻找铃音的过程,我还以为村上要写成一般魔幻小说了都,团长被释放出来,告诉男主理念的存在,又让人觉得合乎情理。看着书中的描述,真想看看《刺杀骑士团长》《白色普鲁斯男人》《树林》《免色肖像》《真理惠肖像》这些画仿佛真实存在,画上的细节清清楚楚,村上应当是懂绘画的。现实中并不存在只有部分人只能看到的形体,但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总是会有他人无法窥见的事物,村上正是把这具象化,这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16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