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泥沙俱下引发监管热,“影子教育”高烧何时退去
看似能说会道的语文“名师”,却可能连二十四史都不知道;有机构面试新老师,要求竟是“会做PPT”……近年来,校外线下培训行业正在不断发展。然而,在监管难、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下,这些利用校外时间对学校科目私人补充的“影子教育”,也出现了野蛮生长、管理混乱、师资参差不齐等问题。
“影子教育”如何健康地走向远方,持续引发多方思考。
野蛮生长致校外培训泥沙俱下
24岁的刘染(化名)已在培训行业工作了两年。“工作的第一个培训机构是某教育巨头,应聘时我还没有教师资格证,但通过相关考试后顺利成为了辅导老师。”刘染补充说,当时他所在的机构招聘考试并不严格,两小时的考试无人看管,有人就拿出手机直接搜答案。
刘染后来发现,培训机构中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不在少数,大多数机构对这个资质讳莫如深。“遇上相关部门的检查,公司会让那些没有资格证明的老师‘躲一躲’。”除了对老师资格证明没有硬性规定,一些老师也不是相关专业出身。“语文教研组长是理工科毕业,语文知识功底并不扎实,连二十四史也不知道。但他‘能说会道’、续班率高,一度被认为是资深的老师。”
“我们机构对老师有岗前培训,但基本不是针对教学专业知识,而是如何应对家长等话术和师资教态的培训。”刘染说,有一次被家长问起年龄,只有23岁的他谎称26岁,但家长仍觉得他太年轻、资历浅,并向机构所在反应。最后,他不仅被退课还被公司点名通报。“一定程度上,培训机构的过度包装,也和家长一味追求所谓的‘资深老师’有关。”
在某985高校读研的小玲已在另一家知名线上辅导机构兼职地理老师两年多。在她看来,现在线上培训机构盲目追求扩张,特别是一些一对一的辅导机构,对老师的需求更为旺盛,一些培训机构在招聘时会降低门槛以吸纳更多培训教员;另一方面,在教师的资历水平都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机构会虚假宣传师资力量以招揽生源。“现在校外培训普遍收费不低,部分机构的无序让消费者的付出和收获的教学质量并不对等。”小玲说。
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校外培训人均花费在6500元左右,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另有研究称,从家庭背景来看,不管是学科补习还是兴趣拓展类培训,随着家庭经济实力的增强、父母学历的提高,校外培训参与率也随之上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校外培训市场巨大,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控与管理,找准供需间的平衡点,让校外培训市场更加有序。
线下到线上,“靶向治理”培训市场
去年8月,《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出台,对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的具体标准、审批登记、培训行为、监督管理等多方面作出专门规定,这也是第一个国家层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系统性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0日,全国共摸排40.11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存在问题机构27.28万所,已整改26.99万所。
然而,随着问题暴露增多,规范校外线上培训机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政府治理与监管不得不及时跟上。今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重点从过程监管方面,对校外线上培训活动进行规范。有业内人士称,《实施意见》是国家层面颁布的第一个专门针对校外线上培训活动的规范文件,也是自去年以来国家规范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系列动作之一。
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张薇看来,线上培训活动具备比线下更加分散隐蔽、变化更快等特点,因此,出台专门针对线上培训的政策十分有必要。她认为,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校外培训监管有两个方面需要足够重视:培训老师的无犯罪记录和个人信息保护。“比起线下,线上教育的学习过程数据更容易获取和利用。这次规范线上培训的政策专门提到了信息安全,这就需要对消费者和培训老师进行知情权、隐私权等教育,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实施意见》对校外线上培训的监管包括三大块:备案审查、排查整改、长期监管。阶段性目标分为: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对全国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案排查;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立全国统一、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有专家认为,此次《实施意见》的亮点及落实关键,都在于实施备案审查制度,就是要改变只重视前置审批,而不重视过程监管的问题。
另一个现象是,在线教育公司大打营销战,于线下机场、公交站、高铁、楼宇广告,线上微信朋友圈、电视剧冠名等媒介渠道,开启全方位广告轰炸。而无可争议的是,教育行业本质上是品控的竞争,围绕用户的需要面对K12用户人群推出优质和规模化的符合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实施意见》提出,要健全监管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校外线上培训机构要实事求是地制订招生简章、制作招生广告,不得过度营销、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姚继军认为,培训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会带来以次充好,虚假宣传,从而使市场定价发生偏差。“机构愿意花钱跑流量,原因即在于此。这需要建立企业诚信机制,努力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政府在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还可考虑建立培训机构声誉度评级、定期向社会公布‘黑白名单’的做法,来规范企业行为。”
姚继军进一步指出,当企业的培训产品质量和效果信息,能够被消费者全面、准确的获取时,刷流量做法可能就很难蒙混过关了。那企业剩下的事情除了正常的广告宣传外,就是下大力气按教育教学规律,按法律法规,去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
线上管理平台作用有待加强
有声音提出,在平台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在线上课,拿什么保护供需双方利益?张薇看来,在线管理平台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不仅可以优化审批程序,减轻执法部门行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利用它实现市场信息透明,对消费者进行引导、教育的同时,也培养消费者的监管能力。”
《实施意见》也提到,要强化综合治理,探索“互联网+监管”机制,建设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杨非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管理平台目前已上线使用,将根据对校外线上培训监管工作的开展逐步完善平台功能,为线上培训的备案、管理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平台将具备以下功能:培训机构可通过平台自行登记获得账号,录入备案信息,上传备案资料,提交审查申请;各省级有关部门可在线审查备案材料,进行过程管理,同时可在平台上开展审查工作;平台提供的技术监测手段可以提高长效监管质量。
张薇还提到,目前国内缺乏关于校外培训市场整体情况的官方数据,给治理和监督也带来了一些不便,这方面可借鉴国外做法,比如,韩国每年国家层面都要做校外培训的全国调查,日本每年也有学习塾和家庭教师的全国数据。“国内也有很多基于数据和政策调整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应该重点针对市场本身,充分利用培训的灵活性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才能长久发展。”张薇说。
姚继军也认为,规范的同时还应当正视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着力培育一个专业、多样、有序、健康的培训市场,通过培育市场、增加供给,来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