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学数学差怎么办
孩子小学数学差怎么办?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孩子小学数学差怎么办,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孩子小学数学差怎么办
设计育人情境,培养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知识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情感倾斜,关注学困生: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在情感上多一些倾注,在课堂多一些关注,课后多一些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可能会有所提高,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
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累本的合理使用能促进孩子们及时整理知识,巩固知识,反思不足
本学期我们借鉴了高年级的经验,让孩子们准备了数学积累本。由于刚刚设立,开始阶段我们只是让孩子们把每天的作业卷粘在积累本上,周末每人都把积累本带回家,和家长共同把积累本上做错的练习题重抄一遍,自己再做一遍。由于经常检查监督,大部分学生们渐渐养成了每天自觉粘试卷,自觉改错题,周末自觉重做错题的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孩子总是等着老师督促检查才能粘卷、改错、积累。
积累本不但可以整理错题,反思不足。在一单元学习之后我们又指导学生运用积累本整理一单元的知识网络。课堂上我带领孩子们边讲边把知识点记录在黑板上,梳理知识点之后我就指导孩子们把这些知识点自己整理下来,孩子们在老师启发指导下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设置了小提示,小点评、小例子等,并且这些知识点梳理之后,他们还能自己填画上简单的图案、边线,使构图更加清晰、美观。应用积累本梳理知识网络在整理《千克、克、吨》和《年、月、日》这两单元的知识时,孩子们做得特别出色,我就把两个班级中的出色成果相互交换展览,孩子们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积累本使用得更加自觉。
2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学习数学
运用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控教学方向。
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情况,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课程,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控教学方向。反馈是及时了解学习结果的好方法,也是给予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反馈评价,尤其是学生相互间的评价。
学生在一种融洽的、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反馈评价,参与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教学方法的效果一般是由教师进行评价的,但是,许多主体意识较强学生,他们除了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还会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作出客观的评价,而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改进教学方法,调控教学方向,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儿童有可能去体验的,也就是说,数学学习不应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儿童对数学的体验过程,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各种能力。
例如,在探究“分数基本性质”时,让学生动手折纸,折出一张纸的3/4,并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出来。激发学生:“观察这张纸,你还能用其他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吗?写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得到这些分数的?”全班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几个不同的分数,并引导: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围绕这组相等的分数,小组讨论:观察这组分数,你发现什么?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规律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概括、总结,从而较好地掌握了这个内容。
3营造小学数学教学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加籍华裔江绍伦教授指出:"在课堂情境中,重要的事就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师生关系……与教师的态度和师生关系相比,学校里的一切材料、设备和场地的重要性便居于第二位了。"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
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发挥教学的艺术魅力
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数学教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将数学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用艺术的形式诉诸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使陌生的材料熟悉化,乏味的材料趣味话,抽象的材料具体化,灵活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与进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时而出现疑问,时而得到启迪
时而产生顿悟,时而获得成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困惑、有惊讶、有焦虑、有激情、有欢乐的起伏跌宕的情感变化过程,成为一个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我们见到许多教师都善于利用数学游戏、启发谈话、学具操作、童话故事等方法,在课始就抓住学生的心,诱发学生求知的渴望心理,使学生在感奋的情景下,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学习,从而创造出"愤"和"悱"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4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学概念
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结论,概括了大量的具体材料,代表了一类数学教材的本质属性。要使低年级学生就能有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那只是望梅止渴罢了。我在教学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借助直观和实际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认数4时,教师要利用实物和直观,从而抽象出“4”。再如,给学生建立“同样多”的概念,教师拿出3支笔帽和笔身,让学生给每支笔身配上笔帽,(一对一套起来),让学生观察,有没有多出的笔帽?有没有多出的笔身?告诉学生,像这样我们就说笔帽和笔身“同样多”。接着指导学生“摆一摆”“画一画”,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知识。
通过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原始意向,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动手、动嘴,采用故事、诗歌、对口令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学“长方体”时让学生每人自带模型,通过让学生摸、看、数,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归纳出: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有的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有两个正方向和四个长方形。我在教学“元、角、分”后,设计了一个小百货店,让学生自己去买一块橡皮,一支铅笔,让学生去实践,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能力。
走进生活,兴趣学习
学生往往对数学有距离感,还是因为它的抽象所在,缺少生动形象性。那么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作用是非常大的,他们自然就会重视对数学的学习了。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形成一种时时刻刻、处处事事都能体现着数学的存在,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我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就让学生之间动手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身高是多少?体重是多少?同学之间比较一下,能差多少?通过学生称一称、量一量、测一测、比一比、算一算,就很快出来了一些数字。他们也非常感兴趣,更感动非常有意义。所以,数学进入生活中,学生自然就会生发出学习乐趣了。
孩子小学数学差怎么办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