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样教育孩子的征文范文
孩子可谓是现在一个年轻家庭的核心,而关于孩子教育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如何教育孩子的征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怎样教育孩子的征文篇1
最近经常有爸爸妈妈们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发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他们叛逆期的一个个出现,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有越来越多你看不懂想不明白的事,其实,我们小时候不是也是如此吗?这是每个人成长所必经的阶段,只不过它还因为遗传、教育、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而有所不同罢了。那么,面对孩子的成长您都是怎么对待的呢?是否沉下心来认真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是否为了孩子的真正健康而努力?当然,前提是这个努力必须是与孩子一起的,否则,你最多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给爸爸妈妈们转载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示,让我们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共同努力吧!
有位父母天天冲孩子喊:“你瞧人家考100分,你才考80分;人家当大队长,你才当小队长,人家比赛得第一名,你才得第10名,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
儿子生气了,也冲父亲喊:“爸,你瞧人家李叔叔当局长,你怎么才当小科长?人家张叔叔每月挣5千,你怎么才挣2千?人家隔壁王大哥家有个‘大屏幕’,咱家怎么才是21寸的电视?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爸爸?”爸爸一听急眼了:“小子,别跟人家比,人比人气死人!”儿子说:“那您怎么老拿我和别人比呀?”爸爸哑口无言,聪明的孩子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仔细想想,生活中不就是这样:自己过自己的日子,用不着和别人家比!他家有什么和你家没关系,中国老百姓都懂得这点,所以大家心平气和地享受着各自的生活。对孩子也是同样!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不同”的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不必总让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竞争,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你真棒!”这句话,正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一把金钥匙。你生下来就是最棒的,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就是把你“棒”的地方奉献给这个社会,让世界因为有了你而更美丽!你没有理由瞧不起自己,即使大家都瞧不起你,你也要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要很自豪地玄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儿子写得并不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附合:“不错,不错,真是不错!”
儿子受到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于是,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成长为一个杰出人物。所以,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恒心及爱心,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只要满足就好。
关于怎样教育孩子的征文篇2
成长。孕育是自然赋予地球的特殊魅力?在地球上每天都有着新生命的到来。而这些新生命的成长不就至关重要吗?如果说地球的责任是将新生命送入这个世间。那么我们的责任就是让那些新生命学会如何生存!
人类并不会为下一代的生存而担忧,但人类真真所追求的只是生存吗?不,人类不应该只停留在物质的追求上,精神的追求才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想要从小就养成道德精神上至高的追求。那么从小的成长就至关重要。
如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就成了每一个父母的心事。其实孩子的成长更多的关乎与“环境”,也就是由父母家庭朋友亲人所围绕孩子组成的一个社会。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社会。在孩子的成长中他会学,会看,会理解,会认识。但最缺少的就是认知事物。他没有成人的经验,更没有去判断是非的能力,他所能做的仅仅只是跟着外界所学习。所以这个时候将关乎生命的未来。而父母此时就成为孩子最信任的导师了。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将成为孩子的未来。当然这是教导孩子的最好时期,但是这恰恰也成为了孩子思想最薄弱的时期。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去监狱里转了一圈,问他的爷爷说“为什么监狱里会有那么多坏人?”爷爷想了想说“因为他们心中有团罪恶之火”“是谁点燃他们的罪恶之火那?”男孩追问。爷爷说“其实,每个人得心中都有这样的一颗火种,而让他点燃的却是那些添柴火的人。”接着,男孩又问“那添柴人是谁?”爷爷说“他的老师,他的父母,他的同学,朋友等等,所有他认识的人多有可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错并不在孩子。我曾经听过一个父亲因为他的儿子在学校骂脏话,结果大怒道说“他妈的,老子平时就这样教你的”?听完这句话大家一定想笑。但有时大人并不会意识到。虽然你平时教他以礼待人,语言文明。这些话反复的说,一遍遍的过,但你知道吗?孩子理解了,但他不会做!而你随口的一个“老子”就以然教会了他。
孩子的从小所学都只能从生活的环境中获取,老师的讲解,父母的一举一动,朋友的传输讨论,这些都是我们所意识到的,不过你只有树立好自己才可以教好孩子。如果靠你自己已意识到的方面防止孩子学坏,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所学地方永远要比你想象中的多。“不吸烟,不喝酒,不说脏话,等等”都是父母需要做的。如果说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大了,自己说的话孩子也不爱听了。那不如给孩子找一个适当的朋友,或许你有时不能改变他,不过你却可以布置他的环境
环境并非像大家眼里所理解的,将孩子围起来。其实不需要。有一个秘诀是我父亲曾经对我所用的。那就是“有时你可以放松对他的管束,不要去强硬做他的导师,父亲,你更应该做他的朋友。前提是在他小的时候为他做一个人生思想的框架。这个很重要,但不是你每天对他念。而应该让他不时地去学会。思想框架“并不是所有的好习惯,所有的好素养都给他灌输,这样有个能适得其反。或许只是简单的正直,涵养。就可以教导他一生,当他离开后,这也将成为他永久的原则框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个素养人物。或许你的魅力不够,不过你可以塑造一个很有魅力的人啊!比如说“孔子”你可以将孔子说其夸大,将他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为一个导师。你越是说他越会对此人感兴趣,比如像孩子的内心世界他追求什么,你就应该如何去找一个像他理想中的人,并把其夸大。从电视等多个渠道下手,刚凭借说,难以在孩子心中树立形象。当他真正找到了信仰的人。那么他就会自觉去学习,去做。你所要做的就是为他取之精华去其糟粕。不时的与他沟通与他辩论,引发他的兴趣,并成为他的知心人。有了这样的父子关系。那么你就达到目的了,但要切记,到了一定时候,他的心将适当的让他走自己的路,切勿掩盖了一种一生下来就具有的东西“敢闯,敢式,敢拼,敢质疑等等”这才是人类特有的探索精神。
有时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进入孩子的心灵,让我这个孩子来导入大人的心灵。来让你们真正了解孩子,“作为一个孩子的想法”。
关于怎样教育孩子的征文篇3
孩子可谓是现在一个年轻家庭的核心,而关于孩子教育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不只是因为自己先前从事过教育工作,或者自己已成为学生家长才这样谈论这一话题。近来,我在观察孩子学业时,发现了许多问题,思考良久,认为自己真的应该尽量多的抽出时间和精力关注、照顾、教育一下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小学生的任性差,常常伴随时间推移,将先前自己认可的事情或者规则忘记,这不免会延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儿子个性还算比较稳重,喜欢独立思考,有点动脑、动手设计小制作的简单本领。刚上一年级时,一些事情做的不够好,常常将一些该记的东西忘掉,将老师安排的作业或任务简单化。这也是六、七岁孩子,常有的现象。我常常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自己对待儿子的态度。我有时认为自己做的确实不够好,特别的不够耐心。儿子的母亲时间又不那么方便,因此自己做起事情来,时常虎头蛇尾,浅尝辄止。这些不良现象影响到儿子开朗、活泼性格的形成,也影响到儿子大胆泼辣个性的养成。对此,我深有自责,也不知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有时归咎于自己脾性直板,方法上缺少变通,结果才造成事与愿违,可想起来这也很牵强。近来,我常要求自己,要做到尽量多同儿子交往的时间或空间,多同儿子对知识进行复习、预习。想到了,做了一些,虽然短短的几天,我发现还是有成效的。儿子对一些习惯看法有所改变,对一些问题也有更深的认识。特别是背诵古诗,准备常规,课后作业,都有良好的起色。
关于孩子是个社会永恒的谈论主题。我想,孩子虽然已经上学了,我们的责任不是比幼儿园小,而是更重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增加家庭的父母爱。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就,认可自己的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我们应该更多的同孩子交朋友。虽然我做的不够好,但我是努力的、进取的,我不想留有遗憾。孩子的成长不会有重复,离去的光阴不会重复。作为父母当看到孩子进步不大,成绩不好,厉声斥责时,先看看自己付出的有多少,看看自己的表现怎样?我们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尽量多的同孩子相处、交流,少些批评、贬低,同孩子一同成长。
孩子大了,父母老了。想想现在,再想想过去。煤油灯青色的烟雾下,自己身披破棉袄苦读的情形常跑到眼前闲逛。我们的童年可能接受父母的教育少,从事家务劳动的过多,父母为了生活忙于自己的事情,我们的学前、学初接受家庭教育少。但我们不能以过去的眼光来看现在孩子的教育,至少我们不能有那样的想法,这一点爱人曾多次提醒我。现在,我觉得想法有了些改变,但在做法上过于简单化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的,我应该更好的改正才对。
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就一个什么大家,我只是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明天,自己将来不要留有遗憾。因此,谈起孩子,更多的还是应该从现在做起,为人父母者多做些实在的工作,多付出些实际的行动,让家庭充满爱,充满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氛围。
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我坚信这一点。
关于怎样教育孩子的征文篇4
不要找任何理由打骂孩子.不少父母都有打骂孩子的习惯,而且在打完孩子之后还要为自己找一些理由:比如,孩子不听话;孩子太淘气;孩子不好好学习;孩子太懒;孩子爱说谎……有的父母还不错,打完孩子之后也做一点自我批评:比如,脾气不好;让孩子气得没了办法;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哪有时间跟他讲道理……也有的父母对打孩子始终持一种赞同和支持的态度,而且还有点理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才是害;棍棒下面出孝子;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属核桃的,非砸着吃不可……
我丝毫没有排除父母对孩子的刻骨铭心的爱,我也不否定父母对孩子的高度责任心,我更不能说父母都不懂教育孩子。但是,我应当说,打骂孩子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不应该的,或者说都是没有理由的。
我们先不说打骂孩子符合不符合教育学、行为学和有关法律的要求,我们只说打骂孩子在孩子的心灵上造成的巨大创伤,就可以发现打骂孩子的父母的确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有一天,我从一所小学门口经过,看到一位母亲领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去上学。当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这个小女孩说什么也不进学校的大门,母亲无论怎么说都无济于事。大概母亲急于上班,或急于做生意,她看了看手表,一下子提高了嗓门:“你去不去,再不去我非打你不可!”小女孩还是不动身。母亲急了,弯腰从地上拣起一根一次性筷子,态度十分严厉地威胁道:“你说,到底去不去!”说着,把筷子高高地举了起来。就在这一刹那,我看到了孩子内心深处的伤痛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她双臂紧抱,缩成一团,浑身发抖,弯着腰,并发出了撕心裂肺地尖叫声。母亲在一旁继续咆哮着。大约持续了三分钟,小女孩像发了疯似的跑进了学校。
看到这惊心的一幕,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母亲举起的筷子并没有落在孩子身上,没有给孩子造成任何肉体上的伤害,而且只是一根一次性筷子,即使落在了孩子身上,也不至于损伤孩子半根毫毛。那么,为什么孩子会浑身发抖,并发出撕心裂肺的尖叫呢?通过孩子那一瞬间的表现,我敢肯定地说,这个小女孩心理上的伤害是很深很深的。我猜测,这个小女孩可能经常受到父母的这种威胁和恐吓,甚至经常遭到父母的打骂,以致使她在这种恐吓来临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瑟瑟发抖,声音凄厉。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小女孩的心理是多么脆弱,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她能承受得了什么压力?
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采取惩罚手段,因为它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这种伤害如果太深,很长时间很难愈合,有些甚至是终生都无法治愈的。
父母可能不这样认为,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孩子就吃这一套。是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孩子犯了错误,痛打一顿,孩子认错,父母高兴,既教育了孩子,也证明了自己方法有效。但是,在孩子心理上留下的创伤父母是绝对看不到的。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有时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里哭,有时一个人把自己埋在被子里哭,有时一个人在厕所里哭。
我接触过一个中学生的父亲,他含着热泪向我讲述了他和孩子中间的一段感情纠葛:
晚上,孩子已经睡觉了,他还在那里批评孩子,孩子很不高兴地叮了他几句,一下子点起了他的满腔怒火,他揭开孩子的被子将孩子通打了一顿,并叫孩子“滚”,孩子爬起来只穿着一个小裤头就跑了出去。夫妻俩吓坏了,赶快开车去找,直到凌晨两点多钟才把孩子找回来。
回到家里一句话也不说,似乎变了一个人。父亲发现自己错了,马上向孩子承认错误,可是孩子用被子把自己埋的严严实实,一句话也不说,从孩子的被子抖动的情况看,父母知道孩子在痛哭。第二天,孩子到了学校,从此他就再也不回家了。父母找到学校,也看不到孩子,因为孩子怕父母来找,便不回宿舍睡觉,直到很晚,估计父母不会来找了,才回宿舍睡觉。
晚上,下着蒙蒙细雨,父亲一个人开着车来到学校,他怕孩子会躲着他,便专门从黑暗的树阴里走。晚上十二点多钟,他来到学校的操场上,他发现孩子一个人在操场上漫无边际地溜达。他的心缩紧了,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拉住了孩子的手,但是孩子甩脱了他,很快逃走了。他怕孩子出意外,没有回家,仍然在校园里转悠。凌晨两点多钟,当他来到学校的舞台上的时候,他发现孩子孤零零地一个人躺在舞台上睡着了,冻得缩成了一团。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一下子冲上去跪在了孩子面前,可是孩子还是挣脱了他跑开了。这位父亲一个人在学校的操场上呼天抢地地痛哭了一场才慢慢地回家去了。
可以设想一下,这个孩子在离开父母以后他精神上能很愉快吗?他就不思念他曾经拥有的那个温馨的家吗?他就不想爱他疼他的父母吗?他那孤独郁闷的生活能使他快乐吗?假如你是他的父母,你看到他一个人在雨中漫步的时候,你的心理好受吗?当你看到在凄冷的雨夜,一个人躺在舞台上缩成一团的时候,你的心里感到舒服吗?
知道经常惩罚孩子的父母能不能听到孩子的哭声,如果他们听到了孩子的哭声,他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会不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从孩子的感受去替孩子想一想。
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那些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表情是呆板的,他们的脸上不会有灿烂的笑容,有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咳声叹气,或者暗自神伤。总之,他们缺乏少年儿童应当具有的天真和欢乐。这样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不快乐的孩子精神上总是背着沉重的包袱,而这个包袱是抑制孩子的心灵,扼杀孩子的智慧,扭曲孩子的人格,摧毁孩子的情感的最可怕的“杀手锏”,是一种慢性的高效“毒剂”。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警惕,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痛快而给孩子带来终身的伤痛。
怎样教育孩子的征文相关文章:
4.家长教育孩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