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育儿知识>

中医育儿知识

肖阳分享

  祖国中医医学有其独特的育儿方法,尤其以古人所倡导的“养子十法”,精辟科学地总结出养育宝贝的实用经典,值得我们借鉴。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育儿的养子十法

  1.背要暖

  俗话说:“要欲宝贝安,三分饥和寒”,一语道破育儿的真谛。宝贝衣着要适宜,既要保暖又不宜穿着过多,不使其忽冷忽热,从而护卫阳气,少生疾病。

  在护理宝贝时,尤其要注意其背部的保暖,因为人体背脊有许多腧穴,都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以肺俞穴若受风寒侵袭,就会损伤肺经,使人毛孔闭合留邪,导致宝贝出现咳嗽、喷嚏、流鼻涕、发热、呕吐等感冒症状。所以,如果宝贝玩耍后出汗多,一定要及时擦去汗液并更换浸湿的内衣,以防受凉,引发感冒。

  2.肚要暖

  俗话说,“肚无热肚”。平时我们摸小宝贝的腹部时,大多是发凉的感觉。人的腹部是胃肠等消化器官所在地,胃肠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胃生性喜热,热才能消化食物,营养吸收宝贝才能不断生长发育。

  3.足要暖

  宝贝穿衣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定要保证宝贝的双脚暖和,因为脚部受凉宝贝就会生病。双足为阳明胃经之所在,所以寒从脚下起。一旦受寒就会出现尿频、尿床、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宝贝脏腑脆弱,元气易虚,通过温暖足底,可以促进手脚等肢体的末端经络运行和气血循环,增进宝贝的抵抗力。

  4.头要凉

  古人历来强调宝贝的额头、心胸等部位宜凉。但中医认为头为六阳之会,所以头易热,也就是容易生病。头若热,则发烧生病或囟颅肿起,所以要注意保持宝贝的头部凉爽。

  5.心胸要凉

  宝贝的前胸内有心脏和双肺,生理代谢旺盛。从中医理论认为,心属内火,若受外部邪热所伤,容易引发不适。轻者则口干舌燥,面红耳赤;重则啼叫惊掣。所以,宝贝的心胸部位凉为宜。

  六要勿令见非常之物:因为小儿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神气未定,易受外界惊吓而引起抽搐。

  七者脾胃要温:因小儿脾胃喜温而恶寒,在患儿用药时要多用温性的药,少用寒凉的药物。

  八者儿啼未定,勿使饮乳:小儿哭闹时,常有空气吸入腹内,此时吃奶常会引起腹胀呕逆等不适。因此最好在小儿安静时吃奶。

  九者勿服轻粉、朱砂:轻粉、朱砂有下痰涎镇静安神的作用,但其性寒冷,易伤身体。

  十者一周之内宜少洗浴:指小儿出生的第一周,不宜多次洗浴,中医认为新生儿如草木之新芽,未经寒暑娇嫩软弱。故不可频频洗浴,恐温热之气郁蒸不散。

  以上就是北宋名医所提出的“养子十法”,实际上民间很多老人家在照顾小孩上都有着一些很好的方法,年轻的父母们可多向他们请教。

  附送中医育儿儿歌

  若要小儿安, 须受三分饥与寒;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一点肉;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少喝饮料多喝水,煎炸熏烤伤脾胃;

  缺锌缺铁儿常见,调料脾胃是优先;

  食宜清淡食速缓,食后稍动保健康。

  天然药,副效少,抗生素,勿滥用;

  有病没病吃小药,正当病时失疗效。

  春捂秋冻应变化,穿衣五法要记牢。

  背暖肚暖足要暖,头和心胸却须凉。
猜你喜欢

1.幼儿园幼儿育儿知识

2.幼儿园秋季育儿知识

3.小班九月份育儿知识

4.2至3岁育儿知识大全

5.春季孩子身体健康饮食

6.幼儿园大班育儿知识大全

7.幼儿园大班育儿知识篇

8.育儿中医将进广州幼儿园授课

    304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