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明史·陈献章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惠敏分享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空城计》原文练习题阅读附答案解释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斑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老师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日:“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阅读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笑容可掬:②骇然:

  2.这篇课文的情节发展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4分)

  A.开端(第①段):B.发展(第②段):

  C.高潮(第③④段):D.结局(第⑤⑥段):

  3.阅读课文第①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4.诸葛老师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敢使“空城计”?请摘取原文句子回答。(2分)

  ①为什么不弃城逃走:否

  ②为什么敢使“空城计”:

  5.课文中三次写到诸葛老师的笑,请分析第⑤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3分)

  参考答案:

  1.①形容满脸笑容。②惊讶的样子。2分,一个词语1分。

  2.A.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B.发展:诸葛老师临危施计。C.高潮:司马懿中计。

  D.结局:诸葛老师释计。4分,一空1分。文字不拘,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3.对比手法。烘托严峻的形势,突出西城之险。4分,一问2分。

  4.①“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②“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2分,一空1分。

  5.是一种脱险之后的欢笑,其心理是:司马懿果然中吾计矣。3分。

  《明史·陈献章传》原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注]不如也。”扬言于朝,□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知府张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曰:“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

  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曰:“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卸勒也。”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

  献章仪于修伟,右颊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注] 龟山:指杨时,字中立,因晚年隐居龟山,世称龟山先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正统十二年乡试举:被推荐 B. 久之,复游太学游: 学习

  C.殊戾先生意戾:违背D.比归白沙比:等到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扬言于朝,□为真儒复出

  ②献章听选国子生,□敢伪辞钓虚誉

  ③始从吴聘君学,□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

  A.①以 ②则 ③而 B.①以 ②何 ③于 C.①所 ②则 ③于D.①所 ②和 ③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B.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C.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D.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献章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跟随吴与弼讲学授课,过了半年他回到家里,刻苦读书, 后又到太学学习,受到祭酒邢让的推崇。

  B.由于彭韶、朱英的极力推荐,陈献章被征召至京城,欣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

  C.陈献章教学时,只让学生静心端坐,潜心体悟。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他不予答复。

  D.陈献章的母亲二十四岁就守寡,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只要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有感应。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3分)

  ②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4分)

  (2)本文最后谈及门人李承箕的情况,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

  5. A(举:中举)翻译 (陈献章参加了)正统十二年的乡试中举,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

  6. B(①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应填“以”跟“为”搭配,动词,译为“认为”,据此可排除C、D两项;②空格后有“敢”字,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应填“何”,译为“怎么”,据此可排除A项;③应填“于”,译为“对于”)

  7. C(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或“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8. B 选项 由于彭韶、朱英的极力推荐,陈献章被征召至京城,欣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 解说:对应信息在第1段:“欣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 错误,文中说的是“陈献章多次称病不

  去,上奏请求回乡奉养母亲,以终其天年” 原文 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

  9.(1)①采分点:“辍”,停,停止;“其中”,(在)阳春台中(省略、倒装句);“无户外迹”,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户外没有足迹。各1分。

  翻译 读书日夜不停。(陈献章)建造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

  ②采分点:“日”,每日,每天;“与”后省略宾语“他”代“李承箕”; “纵”,广泛;“道”,学术,学说。各1分。

  翻译 陈献章每日跟(他)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 只是没有一句话涉及学术。

  (2)① 用李承箕的具体事例来突显陈献章的教学特点及其对当时求学的人的巨大影响;② 从侧面烘托(衬托)塑造和突出陈献章的教学形象。(①属内容2分,②属形式【手法】1分)

  参考翻译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陈献章)参加了正统十二年的乡试中举,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跟随吴与弼讲学授课。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陈献章)建造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心)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过了很久,又到太学学习,(国子监)祭酒邢让让(他)试着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成诗之后)(祭酒邢让)惊叹地说:“龟山也不如你的。”然后就(在朝廷中)大力宣扬,认为陈献章是真儒复出,因为这件事陈献章名震京城。给事中贺钦听了有关陈献章的议论,当天就向皇帝上奏章直言请求解除官职,用弟子礼侍奉陈献章。陈献章回乡后,四面八方来向他求学的人日益增多。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共同(向朝廷)举荐(他),他被征召到了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参加就职考试,他多次称病不去,上奏请求回乡奉养母亲,以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了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乡了。到了南安的时候,知府张弼怀疑他被授予官职,和吴与弼不一样。(陈献章)就对他说:“吴与弼先生凭借布衣百姓的身份被石亨举荐,仍旧不接受官职而只求能看一看那些珍贵的藏书,是希望使皇上明白事理。当时的宰相却不明白,先命令(他)接受官职然后才能看书,大大违背了先生的本意,于是(先生)坚决地走了。我凭借国子生的身份等候选用,怎么敢说谎话来沽名钓誉呢?”从此他又屡次被举荐,但(他)最终不肯出来做官。

  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以静修为主。他教学的时候,只是让学习者安稳地坐着,使内心安静下来,从静中悟出个中道理来。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他)不予答复。曾自言自语道:“我二十七岁才跟随吴聘君学习,对于古代圣贤的书没有不讲解分析的,可是收效甚微,未得满意。等到回到家乡白沙,专心致力于(研究)学习方法,最终也一无所获。于是舍去繁琐的,寻求简约的,长时间静坐,这之后我的本心才从隐蔽状态显露出来,日常应用交际往来随心所欲,就好像马匹被卸下嚼子一般自由随意。”他的学说洒脱独到,评论的人说陈献章的学问中有万物各得其所之乐,而且兰溪姜麟甚至认为陈献章为“活孟子”这一说法。

  陈献章仪表堂堂,身材魁梧,右脸颊有七个黑痣。母亲二十四岁就守节,陈献章侍奉母亲很孝顺。每当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于是立刻回家。弘治十三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万历初年,被供于孔庙,受人祭祀。(他)死后被追加谥号“文恭”。

  门人中有一个叫李承箕的,字世卿,是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乡试考中举人。他前去拜陈献章为师,(陈献章)每日跟(他)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只是没有一句涉及学术。时间长了,李承箕有所领悟,告辞回家,隐居(在)黄公山,不再做官,与哥哥进士李承芳都喜欢学术研究,时人称之为“嘉鱼二李”。李承箕死时五十四岁。

    451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