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的随笔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有关朋友,大家的想法是什么样的?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关于朋友的随笔,希望你喜欢。
关于朋友的随笔篇一
壹
朋友S是个精力旺盛的人,他的朋友圈里几乎没有单人照,每天都是与互不相同的密友自拍。S确实像是生来就具有调动气氛的天赋,无论是一起唱歌还是聚餐,他总能迅速暖场,中途还能救冷场于无形。
前段时间,福州办青运会。他去做了志愿者,认识了一帮新朋友,穿着小青果的衣服在赛场边上蹿下跳。
在这个并不能算是一线的城市,凡是有大型活动,必活跃着S的身影。他的朋友圈俨然已经成为某个都市报的活动版块,实时播报着这个城市的各种动态。
每每将他的朋友圈一一扫过,我都会产生一种“不配和他在同在一个城市”的自惭形愧。
贰
朋友L截然不同。L少言寡语,不爱热闹,不议是非,平日里一副形单影只的孤独模样。上学的时候,人人都在竞争班长、团支书过过官瘾,唯独他挑了个“劳动委员”的苦差。
我们交情不深,因为同选了一门选修课,才一周一会。课间无聊,也会时常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点私事。
毕业后我们鲜少联系,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他的电话,他让我猜猜他在哪儿。
还没等我开口,他就一声坏笑着抢白了我的话:“啊哈,就知道到你猜不到,我在贝加尔湖畔!”
然后他就自顾自地说起,大学的时候,网络上有个帖子流传很广,说人一辈子一定要坐一次通往俄罗斯的铁路。那时选修老师正唾沫横飞地讲着糖代谢,我一脸兴奋地拿给他看,结果老师写满黑板的糖代谢示意图他没记住,反倒记住了这一路山峦、草原、白桦林、贝加尔湖,就心心念念地想来一趟。
老掉牙的少年往事,他连各种细节都记得比我清楚。
他说,俄罗斯的女人比你还要壮硕,哈哈哈。
我说,滚。
嘴上不饶,却心里一暖。
叁
有段时间,朋友圈流行集赞的活动,S君一连发了许多个,然后恭恭敬敬地群发给好友,要大家帮忙点赞。
那阵子,我工作并不忙,稿子也写得不多,可就连手一滑点进他朋友圈的欲望都没有。
有一天,去了个大饭局,S君正巧也在,忙不迭地向我抱怨,怎么朋友圈的集赞人数总是不够。
我大吃一惊:“以你的人脉,我以为你早在第一天就攒齐了呢。”
他苦笑道:“哪儿啊,每次集赞我都群发了两三遍,最后都不好意思再发了,可还是没攒够。”
我心虚地没回应,生怕他提起几次点赞我都没有参与的事,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旁敲侧击地来影射我。
倒是L偶尔发来的“求点赞、求转发”,等我点开的时候,下面都早已有了他的留言:谢谢各位朋友帮忙,我的赞已经够啦!
肆
从关系的亲疏来说,我无疑是和S君更熟悉一些。大学时代,我们共同策划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社团活动,一起通宵夜战,写策划,拉赞助,熬得双眼通红。一起在散场后,喝着大酒,分享成功的喜悦。
但S君似乎与整个世界都熟稔,他的世界并不缺我一个。和他挑灯夜战过的,不止我一个;和他喝过大酒的,也不止我一个。
他发的状态里,永远都是我不认识的人,我没见过的风景。他跟新朋友出去玩,拍出来的照片里那一张张笑脸,也全都是我不认识的人。他的喜怒哀乐多么丰富,却没有一丝一毫关于我的痕迹。
S君让我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哪怕只是非常微弱与渺小的存在。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对爱与关注的占有欲就是这样偏激自私。也不得不承认,除了爱情,友情也同样具有排他性。
这不值得大肆宣扬,成为任何一种抢占或犯罪的原因。却也不应被口诛笔伐,顶多算是上帝造人时,不小心做下的恶作剧。
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the only one,如果不能,就希望自己至少要比别人特别一点。
就像L对我:当我看到贝加尔湖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你。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在L心中,比起别人,多了一弯月牙形的湖泊。
笼络人心有时候很简单:甜言蜜语不用多,就一句微弱的在乎,就是最笃定的友谊见证。
伍
我也犯过S的错误,误以为经营好朋友圈、频频获得他人的点赞就是社交皇后。其实那些点赞的意义不过是“你的生活过得很不错”或者“朕已阅”,而不是“你过得好吗”“我好想你”。
多用心给朋友一点在乎、贴心地送去问候,两个人拥有的独家记忆,远比一方摇曳生姿的朋友圈来得珍贵。
关于朋友的随笔篇二
我一个朋友,有一个保持了多年的习惯,不管多忙,每个月一定要跟两个最好的朋友吃顿饭。菜品怎么简单都好,哪怕只是一碗杂酱面。
其实,要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约着见一面,吃顿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跟几个朋友约吃饭,每次微信上都说,什么时候约着一起去啊。对方回,好啊好啊。可“什么时候”真的就成了一个未知数。有那么一天,订好了桌子,信誓旦旦地要去赴约了,碰巧领导临时让你加班,说好的聚餐就又耽搁了下来。
我问那个朋友,你是怎么坚持那个习惯的?或者,时间久了,这种习惯会不会就变成了一个形式?
朋友说,“我一直觉得,朋友圈再多点赞,也不及和朋友吃碗面条。现代科技是很发达,可是,毕竟不如面对面来得温暖。热气氤氲中,朋友见面聊天,相谈甚欢,还一眼就能看出你胖了,他有黑眼圈了,看你不太开心啊……这些真不是在冷冰冰的电脑或者微信背后能够感知到的。”
那么,你有多久没跟家人朋友一起吃顿热气腾腾、推心置腹的饭?
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觉得跟家人朋友吃饭原来是件如此正式、需要慎重作答的事,是在去年。
那次,我代表公司去外地出差,跟另一家公司商讨合作协议的细节。那天的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五点,依然有许多细节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决定回房间休息三个小时,然后再议。对方项目团队里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立马收拾东西,急匆匆地要往家赶。
“就在旁边的酒店凑合一晚上吧。”他的同事说,“你这路上往返就得两个小时呢。”
他笑着摇摇头,打个出租车走了。
他赶在老婆起床前到了家,轻手轻脚做好了早餐——她最爱吃的三鲜面,外加一片烤面包、一个荷包蛋。两个人迎面对坐,笑意嫣然,边吃边聊些工作、生活上的琐事。等她吃完,他麻利地收拾完碗筷,在八点钟前又回到了会议室。
中午开完会,正好跟他一起下楼去自助餐厅,于是就聊起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这几天老婆身体不太舒服,请假在家休养,而他工作这么忙,晚上回到家,老婆都睡了,所以,陪老婆吃顿早餐,是他们一天惟一能说会儿话的时间。他不想错过。
我问:“你们是刚结婚不久吗?还处在新婚甜腻的阶段。”
“不是,我们认识十多年了,结婚五年,孩子两岁。”
我有些诧异了。这样的状态,按理说,不太会这么在意一顿饭要不要在一起吃的啊。
小伙子说,之前其实也不这样。在那半年前,他得到老板赏识,升了职,从此似乎每天都有写不完的项目计划,见不完的客户,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邮件。早上天不亮就出门,披星戴月回家,早就成了常态,往往连周末都会搭进去。
连轴转了几个月,有一天,突然觉得心慌乏力,站不起来,眼前一黑,就那么倒在了电脑旁。同事赶紧扶他躺下,又打了急救电话,送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心脏累出了毛病,这下不得不休息了。
养病期间,父母过来照顾他,每天换着花样儿做他爱吃的。老婆给他送到病房来,就坐在床边,看着他慢慢吃完。
“我那会儿就在想,假如当时有个好歹,醒不过来了,我最遗憾的是什么。有一个项目没有争取下来?最想要的那辆车终于还是没有攒够钱买?说好的换个三居室,结果还是只能挤在50平的蜗居里?都不是!”他说,“我竟然觉得好久没有跟家人吃一顿像样的饭,怎么那么让人难受呢?”
于是,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如此匆忙的意义。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元,包容性也越来越强,可对于成功的衡量标准怎么还是那么单一?考上名校,有份高收入的工作,开着好车,住着豪宅,的确是人生赢家。但能陪伴在家人身边,能常常跟他们踏踏实实地吃顿饭,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想起另一个朋友,被单位派驻国外两年。任期结束前,领导找他谈话,问他是否愿意再延一个任期。他开始纠结,驻外的好处是,收入比在国内高不少;劣势是,特别忙,并且由于时差的关系,经常会出现他还在睡梦中,国内的电话又打来的情况。但他想着,不如趁自己还年轻,多赚些钱吧。情感的天平就这样倾向于再在国外呆两年。
他回国休假那天,一进家门,就看到饭桌上摆着一大碗山药炖羊肉。爸妈一个劲儿地让他多吃,说有养胃的功效。他这才想起来,有一天,他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状态,说因为加班,生活不规律,胃不好了。父母的电话、老婆的电话,很快就打了过来。他应付了两句,赶紧又投入到工作中。没想到,家人一直惦记着,知道他一个人吃不好饭,就希望他回家时,能帮他好好调理调理身体。
这种久违的温暖,让他回忆起过去——上学那会儿,每天早上出门之前,妈妈都问他今天想吃点什么;刚结婚那会儿,一有空闲就跟老婆手牵着手去菜市场;离开家了,每年春节前,妈妈老早就开始张罗他爱吃的东西,盼着他回来。可是,什么时候,我们忙得忘记了那些温暖,忘记了那些期盼,忘记了那些陪伴。
家人那么爱你,如果你忙得连吃口热饭的时间都没有,他们会心疼的。如果他们准备好一大桌子你喜欢的饭菜,你却忙得没时间回家,他们会失望的。如果你爱的家人一直生活在心疼和失望中,你再努力奔忙,又有多大意义呢?
就因为那碗羊肉,他决定不再延期。他说,年轻人要拼搏要奋斗,这没有错。但我们是不是常常以此为借口,过度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等忙完这个项目再说,等熬到下个月再说,等赚到这笔钱再说……等来等去,你发现,有很多事情,如果今天不去做,可能就再也来不及了。
之前看过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孩子费力地用筷子夹菜,夹不起来,急得大哭,终于吃到嘴里,就破啼为笑;大人还没坐齐,一个孩子就拿着筷子想去夹菜,被爸爸阻止,直到长辈先开动,孩子才能伸筷子;一个年轻人过年回家,跑到厨房看老妈做饭,老妈夹起一块肉就塞到儿子嘴里;一个老汉独自在家过年,邻居叫他一起吃团圆饭,他有些不好意思,邻居热情地说,“就是多双筷子嘛”……
为什么一双筷子能寄托中国人那么多的情愫?这其中,有文化的渊源,有家风的传承,更满含对阖家团圆、彼此陪伴的祈愿。
而现在呢,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交通是越来越方便了,可回家的路,却怎么越走越长了?通信也越来越便捷了,可是,我们见面的时间怎么反而越来越少了?我们一起吃顿饭,怎么就变得越来越难了?
我知道,你很忙,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未来。
只是,不要让忙,成为不好好回家吃饭的理由。
不要让电子产品,冲淡了我们渴望彼此陪伴的温情。
我知道,你真的很忙,你有那么多事需要去处理。
但是,有一件小事,叫陪家人朋友吃顿饭,那么温暖,你一定不要错过。
关于朋友的随笔篇三
再过半个月,就是你的生日了。数了数指头,我们相识差不多快5年了。5年,不长不短!
初三那年,两所中学合并,因此,我们才有了之后的相遇。还记得,是在一个多媒体开会,我急匆匆地跑进教室,胡乱选了个位置坐下来 。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广播稿的“稿”字怎么写?那时的我,对你是轻视,心想,这个字都不会写。就在我准备转过头想告诉你时,你说,不用了。你说这句话的时候,酷酷的。当然,这也是你后来和我说的。
我敢肯定的是,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关注你的。而,之后,你,影,我,开始了三人的友情。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有幸与你们相遇,可以说,你们充当了我人生的转折点之一。因为,你们那么优秀,我无法否认的是,我在你们面前有着自卑感。
我记得,那时的我们,会一起去打乒乓球,会一起出去玩,当然,你爸是不怎么希望你老出去玩,怕你落下学习,印象最深的是,正值一种病疫流行的那年,我叫你出去玩,你爸板着面孔。那个时候,真得很失望。
我记得,你几乎每节课下课都会去上厕所,而,3楼的我跑下来,陪你去WC,而我蹲在路边默默等待你。那个时候,满心都是幸福,暖暖地。
我记得,面临中考的我们,会一起学习,而我每次,差不多打扰你们,那个时候的我,啥科目都差,现在也是,尤其是数学。你们会耐心讲解,可我,总是弄不懂。
我记得,我不喜欢留指甲,可是你们的指甲,总是那么长,便老是说你们,叫你们剪短。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爱牵你们的手,在未认识你们之前,我从来没有牵过别人的手。
我记得,影,在我放假未回去的时候,给我送过饭菜,可我挑剔,更准确地说,是不好意思,没有吃完。
我记得,我总会无故的冲你发脾气,你说,为什么总觉得你说话带火。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对最好的朋友这样。可是,你从不说我。
……
那么多的记得,可是,毕业后的我们,却鲜少见面。你不知道的是我有多想念你,甚至在窗户上无意写下的都是你的名字,一笔一划,都是想念,真希望风带走我的思恋,我就不会如此无神。现在的你们,越来越优秀,我迷茫,不知道该怎样缩短距离?
关于朋友的随笔相关文章:
1.关于朋友叙述散文
2.随笔有关朋友
3.关于朋友随笔
6.关于友情的随笔
7.关于友谊随笔
8.关于写友谊的随笔
9.关于友谊的随笔
10.关于友情的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