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散文欣赏>优美散文>

描写西藏的优美散文_关于西藏的散文

学良分享

神秘而圣洁的西藏文化早已令无数人心向往之,西藏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也用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人的心。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欢迎阅读。

西藏的优美散文:虔诚的信徒

踏上西藏的土地后,给我感觉最大的倒不是什么高原反应,而是这里几乎人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的令人心灵宁静的淳朴民风民俗。走在拉萨的大街小巷里,看到的是一张张含笑带善的赤黑面庞,那高原红的笑颜是藏族人民特有的标志。年龄稍大一些的老人们则个个右手不停地摇动着金灿灿的转经轮,左手也不停地搓捻着一串佛珠,伴随着嘴里时刻念叨的经言佛语,让人甚至产生了所有神话中的佛祖神仙都投身到人间肉身凡胎了的错觉。

第二天,怀着肃穆庄严而又好奇的心情去参拜闻名世界的佛教圣地布达拉宫。远远望去,布达拉宫就像一位身穿红色袈裟的巨大佛祖巍然打坐在一座半山坡上,对称的两堵白墙就像它双手合十在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善男信女们。布达拉宫的上方是澄澈的蓝天和朵朵漂浮而过的硕大白云,在泛着红光的朝阳映射下,它又像一座浑身闪闪发光的尊贵佛塔,向人世间传递着神秘而又隐晦的佛教密语,昭示着人要有慈悲为怀的人生信条。我在它的正前方不禁呆呆地出了神,好像自己的灵魂已被它给召走,只剩下一个躯壳在人世间穿行而过。

据记载,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公主文成公主而隆重建造的新房,它是两个杰出的男人和女人伟大爱情故事的见证,也是藏汉两个兄弟民族骨肉相亲的象征。从十七世纪五世__喇嘛重建后,成为历代__喇嘛的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主楼十三层,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等经典文物,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参拜那一位位名垂史册的喇嘛高僧的灵塔时,每个游人的脸上都是虔诚敬仰,每个人都不禁打躬作揖或全身跪拜。香客们在供奉钱财时,那些在打坐念经的僧人们丝毫不为外界的喧嚣嘈杂所影响,个个都沉浸在经书里,连头也不抬。更没有其他寺庙让你占卦算卜,其实是想骗你钱财的假佛家之所为。甚至你可以任意地用供钱来换取零钱,也没有任何人来查询监督。在这里真正地感到金钱就像一堆堆五颜六色的废纸在庙宇的各个角落充斥着、畏缩着,而无人问津。可肉身凡胎的我们,也只能用自认为最好的东西金钱的供奉来表达自己对活佛们内心的虔诚和信仰,除此之外又能怎样呢?

来到大昭寺后,我被眼前的景象像雷击一样给惊呆了!只见有几百个衣衫褴褛的佛教信徒,带着全身跪拜的行头,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大昭寺的正前方不停息地在重复着同样的全身跪拜动作。他们个个形容枯槁,须发蓬乱,双目紧闭,嘴里不停地念着经言,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佛教灵魂圣地里。虽然你一靠近,他们身上散发的一股股难闻的酥油茶气息会冲鼻而来,但没有一个人会刻意避开或掩鼻而走。个个都用虔敬的眼神看着他们那虽然滑稽但却让人无法发笑的重复跪拜,甚至不少的游人还默默地放了些钱财和食物在他们的铺盖上。这一切,让没有任何信仰,只信自己的我,迷惘了,动摇了,难道真得有大慈大悲的救世主?我在思绪万千之时,也不禁双腿跪地,双手合十,默默祈祷,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这些一心向佛的信徒们祈福、纳安,愿佛祖保佑他们,赐福他们吧!

在霓虹灯闪烁的八廓街道上,我们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了玛吉阿米,告别了仓央嘉措,告别了让我魂牵梦萦的神秘西藏。

西藏,等着我,我还会再来和你约会的!我一定会再来的!


西藏的优美散文:感受西藏

西藏,一直是心中的圣地,说不上为什么觉得神圣,或者只是因为别人这么说,也就这么想。又或者是那里的雪山让人敬畏,那里的文化感觉神秘,不管怎样,总想着一生总要去那里朝圣一次,才会了无遗憾。终于在7月13日得以成行,而这次的西藏之旅却让我带着一种参与的心情近距离地感受这片净土,体会这里的文化,我相信这是冥冥中的缘分。

西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所以藏传佛教成为其文化的核心。在这里,佛教不仅是佛堂里的朝拜,而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和存在的方式。无论是在寺庙旁,还是在街道边,或者在山路上,都能见到或朝拜,或转着经筒的人。住在大昭寺旁,这种体会尤深。早上6点,天还未亮,已经有了转经的人流。而在晚上12点,还能听见藏民朝拜时两木撞击的声音。无论何时,寺庙旁都不乏磕长头的人群,这样的朝拜方式,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顶礼膜拜。那样的虔诚,让我深受感染,所以自己也做了一回藏民,全身而伏的膜拜一回。那一刻,真正感觉佛就在心中。这时更能体会为什么西藏有那么多的佛龛,壁画,白塔,经番。这些器具毋宁说是神灵,不如说是教科书和教具,时时提醒人们佛主的存在,让人随时随地修心。在一种虔诚简单的膜拜中,佛教深入到每个藏民的骨髓。

宗教深入藏民生活还表现在它成为治疗的方式之一。在嘎则寺,我们见到该寺的活佛。这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却有着活佛的威严感。在招待我们时,一个藏民带着孩子来找他治病。孩子脚上长了类似疱疹的疮,活佛看了,念念有词,藏民感谢着走了。我并不相信这样的咒语能克制病魔,但有时心的力量给人带来的潜意识至少能减少对病魔的恐惧,也从侧面反映宗教在藏民心中的力量。

藏民日常的行为方式也体现着宗教的意味。在林芝时,几个人推着板车艰难地爬山。开旅游车的司机扎多停了下来,给他们10元钱,坐在旁边的我好奇地问为什么,扎多说他们是到大昭寺朝拜的人,按方向看是从昌都过来,他们一路的朝拜行走是在积累福报,给他们钱自己也会吸收福气。在大昭寺前我也见到几次路人主动给钱给朝拜的人,送者乐意,受者坦然,这让我暗自惊叹宗教的力量。给钱给路人在我们往往是一种居高临下,带有优越感的单方施舍。但在西藏,在藏民间,施舍是相互的给予,一种平等的互换,这是其他地方难以见到的。

对自然的尊重是藏民宗教信仰的另一个侧影。藏民对自然的顶礼膜拜,使西藏成为最后一块净土。去纳木错的路上,开车的师傅说西藏有15座神山,每座神山藏民都会当作神灵供奉。而也一直听说这些神山蕴含丰富的矿藏,早有内地人想去开采,但在当地人的反对下屡次受挫。或者有人说这是愚昧,但在我看来这是尊重自然的智慧。多布杰告诉我们,藏民每到一定时候都会向河流扔掷宝石,他们认为向自然索取后,必须予以回馈方能保持平衡,这难道不是我们所缺乏的智慧吗?自以为聪明的我们无节制的索取,造成的生态灾难,或者报应就在2012。所以大昭寺的尼玛师傅说,西藏和佛教是有缘的,西藏这个地区有佛教的慧根,因着这样的慧根藏传佛教才能在此扎下如此的根基

渗入骨髓的信仰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在旅游途中,藏民的宗教虔诚不止一次地震撼我的心灵。一个从阿坝过来的小伙子,我们在林芝遇见他时,他和同伴一路已经叩首了300天,他说到达目的地拉萨还要2个月左右,难以想象他们如何熬过一路的艰辛。听扎多说,朝拜的藏民条件好些的会用手扶拖拉机运送衣食等补给品,一般是拖拉机开出20公里,然后在前方等待叩首的人。而一些藏民如果没有充分补给,往往是一路乞讨一路叩首。一些朝圣者甚至没有到达朝圣地就因病故去,如果有人在路上看到朝圣者的遗体,一定要帮他们把牙齿撬下来,带到他们心目中朝拜的圣地,因为牙齿到达代表朝圣者本人到达。

在旅途中,我们还看见一个独腿的朝圣者,我无从知道他来自何处,叩首多少次,但那独腿朝拜的坚毅和坚定的目光震慑着我的心灵,我不能不叹服信仰的力量,但却不由疑惑,这样的信仰是否也是一种执着?如果是,那是否又与佛主教导的放下执着相悖呢?

据尼玛师傅和多布杰介绍,藏传佛教很注重生死观的教育。让人们懂得人自出生开始就面临死亡,而死亡并不是一期的终点,而是另一轮回的开始。前世今生来世是佛教的根基。因着这样的教育,今生的福报是来世为人的起点,所以大多数藏民都很淡定生死。我想藏民也因此大多知道珍惜今生,以求来世。佛教如此的教育不管是否可信,但至少让人懂得惜福,不过度索取。或者藏民对大自然的尊重也源于此吧。因为他们不愿为了今生透支来世。想想我们自己,有几人不是将子孙后代应该享有的透支用到自己身上呢。

宗教的统治力量在布达拉宫感触尤深。布达拉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类似汉族皇帝的宫殿。历代__圆寂后,均在其住所内修建灵塔。这些灵塔堪称奢靡,除六世__仓央嘉措,其余__的灵塔均是黄金铸造,上面镶嵌着绿松石,红宝石等珍贵饰物。从其修建的冬宫布达拉宫和夏宫罗布林卡看,所有__聚集着全西藏的财富,但这些财富不靠搜刮,不靠强行纳税,都是藏民们主动捐赠。贫穷的藏民甘愿倾其所有的财富,仅为心中的神圣,这不能不让人慨叹宗教的力量。

布宫的堂皇和藏民的虔诚与甘愿让我深切感受统治内心的力量,内心的臣服让人无所怨言,做事自觉自愿,所以一直相信,藏族是个外表彪悍,内心慈悲的民族。这样的民族不会“坏”,因为心中有佛,相信转世,所以他们做事有忌,心怀慈悲。这与孔子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异曲同工。感叹的是孔子心中的理想在泱泱中原未能完全如愿,却在西藏以宗教的方式实现了。

西藏,剥去神秘的面纱,展露着佛性的纯净,但愿这样的纯净永存。


看过西藏的散文的人还看了:

1.西藏感悟散文

2.关于拉萨的散文

3.布达拉宫散文

4.布达拉宫游记散文

5.描述拉萨的经典散文作品

    62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