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手脚麻木是什么原因
半身手脚麻木是颈椎病的症状之一,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椎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本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项筋急”、“项肩痛”、“眩晕”等范畴。
半身手脚麻木的病因病机:
一、落枕型颈推病
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之气渐失亢盛,如兼有气血亏虚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可导致关节囊松弛,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颈背疼痛反复发作。症状发作时颈项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个别并有眩晕或偏头痛者,每次发作三五天后,可有一段时间的缓解。
二、痹症型颈推病
颈项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风寒及劳累可加重症状。症状以一侧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缩为多,间有两臂麻痛者。从主诉及症状的轻重不同,又可分为疼痛、麻木和萎缩三型。
1. 疼痛型
发病较急,颈、肩、臂、手均觉疼痛、酸胀,肌力和肌张力也有所减弱,大多系一侧发病,患者头部可微向患侧偏,以减轻症状。咳嗽可有震动痛,夜间症状加重,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如侧卧时患侧在上等。
2. 麻木型
发病较慢,肩臂和上胸背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度疼痛,麻木或以前臂及手为主,夜间症状较为明显,白天可无症状,皮肤痛,温觉减退,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
3. 萎缩型
患侧上肢肌力减弱,大小鱼际肌肉萎缩松弛,肌力明显减退时影响劳动,造成残废,但无疼痛、酸麻感觉。
三、痿证型颈椎病
肝肾久虚、筋骨萎弱、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萎细,如兼气血不足、经脉空虚、筋骨失养、宗筋弛纵、则症状逐步加重,肢体萎废、步履蹒跚易跌倒,最后无力行走,形成瘫痪重证,可兼有二便失控。
四、眩晕昏厥型颈推病
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眩晕为特点,还可见头痛、急躁易怒、偶有肾气亏损、气血俱弱突然晕厥、跌倒者,但较为少见。比较多见的是眩晕时发作,头重脚轻,走路欠稳,或同时有偏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五、五官型颈推病
较少见,症状多不典型,或以眼睑无力、眼胀痛、易流泪;或耳鸣、听力下降;或感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易恶心;或皮肤多汗或少汗,血压忽高忽低、心跳加速等。
半身手脚麻木的中医治疗:
一、治疗原则
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
二、取穴与部位
风池、缺盆、肩井、天宗、曲池、小海、合谷等穴,颈肩背及患肢。
三、主要手法
㨰、拿捏、点揉、拔伸、屈伸旋转、搓、牵抖、拍打法等。
四、操作方法
1. 准备手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其后。先用振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 3 分钟左右;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 10 遍。
2. 治疗手法
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穴 1 分钟,以酸胀感向头顶放散为佳,再点揉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约 3 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以手指有触电样感为宜;医者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肩部并向下用力,双手拇指顶按在风池穴上方,其余四指及手掌托住下领部,嘱患者身体下沉,术者双手向上用力,前臂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把颈牵开,持续 20 秒;接上势,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其动度由小逐渐加大,当达到最大限度结束,反复 5 次。
3. 结束手法
拍打肩背部和上肢,约 2 分钟;搓揉患肢肌肉,往返 4 次;牵抖上肢 20 次。
以上手法治疗用于颈椎病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性等三型,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