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大全>

小学四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梦荧分享

四年级作为小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家长同学一定不能放松。那么关于四年级语文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小学四年级语文知识点,仅供参考。

小学四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语文知识点

1、观潮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3、鸟的天堂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4、火烧云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文章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语文园地一

(二)第二单元

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5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1.题西林壁。

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游山西村。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6、爬山虎的脚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7、蟋蟀的住宅

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语文园地二

这次口语交际趣味性较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这次"我的发现",通过三个例句和一组对话,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正是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正是因为经历了长期的观察,本组课文的几位作者才有可能把文章写得那么具体,那么准确。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这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一首花名歌谣,按一年12个月的顺序排列,易读易记。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试读,提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给予帮助。

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胸有成竹"的典故,文字浅显易懂,理解的重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成语内涵的部分。

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一) 第三单元

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引领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还要围绕童话展开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课文有《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9、《巨人的花园》讲的是巨人回家,不让孩子去他家的花园玩耍,结果,连春天都不光顾他的花园。后来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了对孩子的偏见,春天和孩子一起来到了他的花园。这篇童话是告诉人们,孩子是未来,是春天,是快乐的源泉,快乐要与人分享,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才能找到快乐、健康和幸福。

10、《幸福是什么》一课告诉我们劳动就能创造幸福,为他人带来好处,就是幸福。

11、《去年的树》是一篇沉重的话题,保护森林人人有责,这是关乎千秋大业之事,连小鸟都看出人类的错误,何况人类自己。通过小鸟的视角,我们了解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和承诺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的需求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留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12、《小木偶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光有笑的表情是远远不够的道理。笑非常重要,但是笑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寻求人家的帮助。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可以认识到社会上是有不讲道理的人存在的,这个时候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战胜困难也很重要。

第四单元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作家的笔下分别描写了鹅、猫、母鸡等儿童常见的动物,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此外本单元还包含了一篇《词语盘点》,一篇《语文园地》。

13、《白鹅》、

在这篇文章之中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整篇课文用生动诙谐的语言通过对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的具体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高傲的白鹅形象。

14、《白公鹅》

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

15、《猫》

老舍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特点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6、《母鸡》

本文是老舍先生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后半部分写了母鸡 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第五单元

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17、《长城》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图文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学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8、《颐和园》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

19、《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

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21、《搭石》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24、《给予是快乐的》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

第七组

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鞥有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本单元"修改自己的作文"的单元主题,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27、《乌塔》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

第八组:科技成就

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30、《电脑住宅》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全文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的。

31__、《飞向蓝天的恐龙》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32__、《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的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经选育之后果实的实用、药用及他用。

二、知识点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

本册教材共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累计认识2400个字,会写1800个字。

1.目标: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附本册生字表。

生字表(一)

1、 罩 屹 鼎 沸 贯 崩 恢

2、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3、茫 桨 律 榕 隙 耀 暇 抛

4、檀 盈 凶 庙 惚

5、腊 浑 豚

6、均 匀 茎 柄 蛟

7、宅 蔽 弃 慎 择 穴 搜

8、谧 振 枉 浩 资 召 源

9、溢 允 喧 添 训 酷 颊 拆

10、彼 锹 杈 诧 麦 务

11、伐

12、拽 茸 副 怜 魔 杖

13、颈 厉 吭 吠 苟 倘 脾 供

14、腔 掂 涟 漪 虑 属 宰

15、乖 凭 职 痒 淘 辟 勃

16、怨 抗 侮 绩 凄 慈 辛

17、崇 峻 嘉 峪 瞭 屯 垒 魄

18、颐 耸 阁 舫 眺 堤 态

19、誉 瞰 统 率 征 靡 魁 搏

20、鹤 孟 陵 辞 唯

21、谴 惰 俗 协 序 绰 伏

22、凋 苞 袭 怀 旷 暂 躯 胞

23、遭 悯 咛 咐 啕

25、崛 帝 范 巡 嚷 惩 铿 锵

26、荐 删 词 洽 昏 晖 楷

27、漱 惬 码 驳 逻 辑

28、昧 寞 睦 析 患 匪 逾

29、赖 耕 潜 舶 哲

30、仓 储 烹 盗 综 判

31、钝 凌 仅 绘 吨 敏 捷

32、例 筛 辐 汰 肴 尿 碱

(共200个字)

四年级语文练习题

一、积累展示。(42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2分)

差不多(chà  chā)  鸟瞰(ɡǎn kàn)

山崩地裂(bēnɡ bēn) 静谧(mì   bì)

大模大样(mú   mó) 暖和(hé  huo)

2.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

(1)《昆虫记》的作者是(  )。

①法布尔 ②魏格纳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尽”的意思是(  )。

①饮完  ②全部用出

3.连一连。(8分)

书写得   很漂亮

相处得   很工整

照顾得   很融洽

打扮得   很周到

颐和园    安徽

兵马俑    西藏

黄山     北京

布达拉宫   西安

4.按《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故事发展排列下面的词组。(6分)

因病住院 发表演讲 认真请教发现大陆块吻合

艰难考证 大胆猜想w

5.根据括号里的话写四字词语。(6分)

汽车缓缓地驶出车站,开始加速。就在这时,猛地窜出一个男孩,面对这(形容来得非常突然)的危险,司机 (态度镇定,不慌不忙)地踩住了刹车。车上的人长嘘了一口气,纷纷说:“还好,还好,(安全,没有事故发生)。”

6.填空。(6分)

(1)盛年不重来,一日 。及时当勉励,岁月。

(2)唐朝杜光庭为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写了一副对联:树红树碧高低影 。

二、阅读天地。(28分)

1.课内阅读。(9分)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男孩的愿望是什么?(3分)

(2)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2.课外阅读。(19分)

父亲的期望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自此就不再让我做家务,只叮嘱我要好好儿读书。空闲的时候,他便给我讲一些有关伟人的故事……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父亲停住了,他看着我脚上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不愿买。但父亲还是执意要为我买。

我呆呆地立着,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一片浓重的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1)受到别人的歧视,父亲为什么不自卑? (8分)

(2)简要写出父亲对“我”的关心。(6分)

(3)画“  ”的句子中的“深切期望”指的`是。(5分)

三、习作乐园。(30分)

请你选择一次最难忘的外出活动或者班级活动、游览活动等,写下来。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第一:是兴趣,多读充满情趣,浅显易懂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到文字的乐趣。

第二:要提高学习效率,学好课本知识。现在的课本每一篇课文都非常的精美,所以老师上课的细节千万不要漏掉,许多考试都在这些细节上会难倒你的,而这些细节往往是老师兴致所致,上课处于极好状态时,将大脑中的那些知识点下意识地说出来,且常常不书写在黑板上的。

捕捉这些细节,往往会提高你上课的注意力及效率和知识面。利用好了课堂上45分钟,下去后无需过多时间就能熟练掌握,事半功倍,做题复习效率也极高;反之只能事倍功半,花去大量时间,还容易丢三落四,知识掌握不完全,不熟练,对做题和今后复习造成隐患,这是每一个科目都应该用到的学习方法。

第三: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学习的时侯就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手和脑与课本交流。学习语文,应该进入文章的角色,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精髓。

第四: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应该给自己订一个读书计划,很多书,都是化了作者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写出来的。当然读的`书,除了满足自己对一方面的兴趣以外,更重要的是,选好书,选名著。

第五: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224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