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巅峰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影评以及观后感【五篇】

景清分享

  幸福蓝海湾的空调真的凉爽,影厅内人还是蛮多,三伏的酷暑把不堪忍受其热的人们都赶进了电影院。新上映的暑期档电影《哪吒–魔童降世》正在银幕上透过光怪陆离的电光身影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和心灵。关于2019热映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影评以及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评观后感【1】

  哪吒,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一个本领高强、嫉恶如仇、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是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中,哪吒却变成了一个到处搞破坏,父亲劝告都不听的“魔童”。这乍一听是一个乱篡改神话,利用观众好奇心来“骗钱”的电影,但如果你能仔细了解一下,你就会发现这部电影没那么简单。

  先简单说一下故事梗概。威力强大的混元珠被元始天尊炼成两颗珠子,分别是化胎为人能成为英雄的灵珠和化胎为人能成为混世魔王的魔丸。他本想让灵珠到李靖家投胎,并在三年后设下天雷毁灭魔丸。但半路灵珠和魔丸被掉包,哪吒由英雄变成了魔王。他天天忍受着人们恐惧、厌恶的眼神,想要成为英雄却无法实现。

  这部电影绝不单纯的像《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流,是一部让儿童看的动画片,恰恰相反,这是一部成人也能看的动画,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看到这里,也许很多成年人会一笑置之:“动画片是小屁孩儿看的东西,我们大人看这些东西岂不是幼稚?”没错,无论成人怎样否认,大人心中最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动画片都很幼稚,都是让小孩看的,没啥意义。事实却恰恰相反,最近很多动画电影都很有内涵,比如说《白蛇:缘起》可决不是有着幼稚话语的电影,这一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所以,无论大家怎样看待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是一定要看的。同时,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放下偏见,正确的看待事物。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评观后感【2】

  昨天去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上一篇说了白蛇缘起今天来说说哪吒。昨天我强制的带我姐和我弟去家门口的电影院去看,他们还说宅在家里就好了,对于我执着的想去看这部电影,所以拖着他们去看电影。看完之后,说不来才后悔。

  天地灵气孕育出了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太乙真人和申公豹都打不过混元珠,元始天尊就登场了。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出来,其中仙气化作灵珠,魔气化作魔丸,天尊将它们都封存于宝莲之中。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三年后天雷降临摧毁魔丸。元始天尊将宝莲交给太乙真人,若灵珠出生,就叫他哪吒。奈何太乙真人的师弟——申公豹捣乱,将灵珠盗走交给龙族。哪吒j就是那颗魔丸,而灵珠就是敖丙。陈塘关内的百姓惧怕哪吒,哪吒偏要做出一番。在一次除妖时,哪吒与敖丙交了朋友,都是自己唯一的朋友。三岁生辰时,哪吒迎来了人生最大考验——天雷。申公豹要敖丙在这场天雷中杀死哪吒,敖丙念哪吒的救命之恩,在灭陈塘关时,想保太乙真人和哪吒父母。在天雷中,哪吒和敖丙一同抵御天雷,利用混元珠的力量,最后二人虽失去了肉体,但魂魄被太乙真人救下,封存于宝莲之中。

  喜欢其中的一些话,如“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搬动他”,还有宣传片中的一句“你问我命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这部电影真的触动了我的心,哪吒本是魔丸,但心中希望得到百姓的认可,跟随太乙真人学习斩妖除魔,却没有改变人心中的成见。敖丙的心中有哪吒对她的救命之恩,他虽是龙族,但对错分明。电影表达的人物情感真实,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其中一个原因。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评观后感【3】

  今年的暑假档可谓是变幻莫测。截至发稿前,已有五部国产片宣布从暑假档撤档,其中既有《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愿望》(原名《伟大的愿望》)这样的票房有力竞争者,也有《刀背藏身》《旺扎的雨靴》这种在电影节已经亮相却暂别大众院线的电影。虽说观众在暑假档理论上也能看到引进片,但大家都约定俗成地认为,这个档期就是国产片制霸的。观众总归还是想要看到优质的电影的,那这个暑假档,我们还能看什么呢?

  上周末,NGOCN的两位小编参加了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点映场,小编们一致认可此片的质量,给出了三星半的评分。除了那些笑点与泪点,这部电影还有着更多有趣的解读空间,本文便是其中一种解读尝试。

  在我们这个以国、以家为本位,家国一体的文化里,有几个神话显得尤为“叛逆”。这些神话里的主角不仅彰显出鲜活的人性,还反抗上述的这种家国制度,最后ta们无一例外都成了无“家”之人。这几位主角的神话分别是:哪吒闹海、精卫填海和美猴王传奇(西天取经之前的故事),其中由于《西游记》的广泛流传,美猴王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也经历过数度改编。2015年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便是其中一个比较成功的改编。

  哪吒,无疑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了(暴露年龄系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少年英雄小哪吒”,然而哪吒的传说中还有更多相当丰富的“养料”可供挖掘。他是陈塘关总兵李靖之子,然而他没有追随父系家庭的姓名,最后和家庭进一步的决裂,走到莲花重生,成为一个三头六臂,拥有混天绫和风火轮的不灭之身。

  《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魔童》)则讲了一个更反常规,却也更为具有“人性”的哪吒故事。在此片中,哪吒刚出生的时候被魔丸“诅咒”,天生神力,但因这股力量被视为“邪恶”,陈塘关众人希望能立即处决刚出生的哪吒,永绝后患。李靖与殷夫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只能把哪吒禁锢在家里。哪吒不服管束,多次偷偷离家找人玩耍,然而由于长期被禁锢在家(缺乏社会化训练),不懂如何“约束”自己,自身的神力对别人而言意味着破坏,陈塘关民众对哪吒的偏见愈发加深。

  这种偏见固化到一定程度,以至于当他经历了两年修炼,真的打败了一个妖怪,救下小孩的时候,却被村人误会,被认为是拐带小孩的元凶。这样的叙事,内里是暗合西方“酷儿叙事”的脉络的:被禁锢、误解的群体,为无法掌控自己的力量而痛苦,因为ta的真实身份(魔丸转世)一直被隐藏,ta注定只能以一种“非我”的面目生存。

  以这样的视角来理解《魔童》,这个故事就会变得相当有意思。宣传语中有一句哪吒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其父李靖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妖孽,自觉对不起陈塘关的百姓。背负了这个包袱三年后,哪吒“大限”将到之时,他终于对哪吒说:“真正能决定你的人是你自己“。殷夫人更是一直力图接受孩子,努力想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然而即使是殷夫人,她在天雷降临之前也一直视哪吒为某种病理化的存在,希望孩子不要乱跑,乖乖做个“被关起来的有缺陷的孩子”,或者能被好好改造(在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将来能“归顺”进斩妖除魔的主流框架,继承家族事业。

  《魔童》的另一个大胆改编,则是重写了敖丙的叙事。在原有的传说中,敖丙(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扒皮抽筋,而在《魔童》里,他成为了灵珠(魔丸对立面)的转世之身,而这场“转世”实际上是一场阴谋与骗局。在这个故事中,他与哪吒的关系从单纯的仇恨变成了复杂的命运共生体,敖丙与哪吒还相互视对方为“唯一的朋友”。这种“世上唯一知己为我家族仇人“的戏剧张力不算新鲜,而《童魔》把这种原本很紧张、冲突的张力处理得相对轻快,冲淡了此二人的关系的狗血程度,不会让整部电影的分级超过“PG-13”(假如我们的电影行业有分级制度的话)。

  笔者无意将这个关系与同性恋情比附,虽然红蓝颜色的对比,以及灵珠魔丸“合二为一”的太极阴阳图,实在是过于强烈的暗示。与其去猜测双方关系,不如将其放回到上述所提到的“酷儿叙事”框架来理解。能引导个体觉醒、认知自我的,很大程度上是同路人。敖丙的困境在于族人的期待和自身作为异类的矛盾叠加,越是不被接纳,就越强地认同本族,于是越要为族龙(人)争光。而这种“接纳”本身是期待来自权威的认可,“争光”的唯一途径是被天庭封神,这就在因果之间形成了悖论。殊不知,自我的异类处境,正是这个以天庭为尊的秩序序列(等级制)导致的。

  略有结巴的申公豹,可谓是全场的笑点担当之一,搞笑程度仅次于川普(四川普通话)版太乙真人。也正是他的结巴,让敖丙直接冲去解救“入魔”模式的哪吒,从而崩开了这个精心设计的“阴谋”。不论是灵珠敖丙,还是魔丸哪吒,决定他们的只是自己的选择,至于是复兴龙族在天庭序列中升官发财,还是斩妖除魔得到百姓的尊重,都是各自的家庭所赋予他们的文本而已。灵珠和魔丸本身是中性的,并不是一定要成为被强加的角色。

  然而这松快的解包袱法,无意中也将酷儿叙事的内核轻轻地抖开。身为“妖怪”的龙族虽然早就归顺天庭,但一直不受重视,被派去镇压深海的其他妖怪,同时全族也无法离开深海监狱半步。因此,ta们的心愿是能从实质性的禁锢状态里解放,在体制内的序列中谋求上升。龙族的计划是让隐去龙族身份的敖丙成为灵珠的转世,让他去除掉积累诸多民怨的魔丸(哪吒)。然而就在敖丙把乾坤圈给回哪吒、当地人都对他感恩涕零的时候,李靖出于工作经验,识别出了敖丙“不一样”的气息,致使其龙角暴露(被出柜)。身份暴露的敖丙,被申公豹教唆,再加上全族的期待与命运都落到自己一人身上,他为了完成“使命”,将水席卷而上,几欲把陈塘关淹没。

  在现实生活中,和敖丙类似,被社会所远离的群体/人,露出真实身份时遭遇到的往往是恐慌和排斥。也正是由于抓住敖丙身份的人是李靖,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在这场塑造“非我”之人的行动中,起到的恰恰是承认和强化的作用,甚至家庭正是塑造“非我”身份的第一重助力。家庭所灌输的理念,将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不断地重复和强化,以致于成为一种集体信念。这在敖丙从龙族接过万龙甲时表现得尤为强烈。

  《魔童》的结局颇类似于终得和解与认同之后的景象。当然这种“和谐景象”,其实也是基于部分价值观上的相互让步:李家夫妇接受哪吒的神力设定,哪吒则证明了自己善良的内心,愿意接受部分社会化的约束(将乾坤圈戴在了手上,既不会入魔而失去意识,又不会过于禁锢力量),继承父母斩妖除魔的事业,让异类的自己归顺到主流框架之中。至于敖丙,你选择善良就有可能让族人免于惩罚吗?这个体制真有这个勇气,是非分明地辨析自己对龙族的错误吗?到底是谁的妥协与牺牲更大呢?

  陈塘关普通百姓的形象也值得一提。在整部动画中,笔者很难找到一个鲜明且有思想的百姓形象。所有人都过于爱憎分明,主张用“关起来”或者“处死”来处理哪吒这一“问题”,过于二元对立。这些普通百姓更接近于布景板,只能用来交代一些基本背景,提供不了更多讨论空间。或许是现有情节容量已经够多,这个部分做了精简处理吧,但笔者还是希望能看到些不那么脸谱化的普通人。毕竟,这些围观的百姓,也可能是你和我。

  从映前预告与正片后的彩蛋来看,不难发现,《魔童》只是“昆仑动画宇宙”的其中一块拼图而已,想必还有更多的神话故事将被改编。作为女权主义者,笔者其实很期待《精卫填海》能够有更多的改编,虽说这个故事出自《山海经》。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然而一日“东海溺亡”,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精神死亡、肉身重塑乃至人格全面实现转化的隐喻。她每日以石填海,可与西西弗斯类比,或追溯到更早的传说普罗米修斯——无一不是触怒众神的隐喻与象征。作为对旧制度、旧秩序挑战的意指,精卫的女性身份,甚至让人忍不住猜测,在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交替的历史过程中,是否真的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位贵族女性反抗者(谈及出身,纯粹说明拥有抗争资本),因为追求平等而被破灭肉身、被禁锢。然而她不服输,化成异类、不为人所了解,也要向这父权社会不断扔石子,做捣蛋鬼,让父权制休想安眠。这种女性主义的悲剧意识,可能隐藏着长久以来一直被忽略的声音。在“昆仑动画宇宙”里,我们有可能看到更多历史上的“边缘人”,看到ta们的故事吗?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评观后感【4】

  7月13日,看完点映场后,我无比强烈地感受到,小哪吒将是这个由于种.种原因而愁云惨淡、青黄不接的暑期档的拯救者。它不仅呈现了建立在丰富想象力上的先进技术画面,更生动地讲述了一个足以打动全年龄段观众的精彩成长故事。

  哪吒的故事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因此影片主创们所做的绝非一次简单的复刻与翻新,他们让这个古老神话所再度焕发新的生命力,让观众们意识到在更深的精神层面上,我们一直与祖先共享着一些朴素的真理。

  一

  悲剧的内核,是哪吒的故事最牵动人心之处。在对死亡还没有感知的孩童时期,当读/看到哪吒自刎时,不知有多少人如我一般倒吸一大口凉气,同时陷入深深的恐惧。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下简称《哪吒》)也有“必死”的剧情设定:因为哪吒是魔丸转世,因此天生就万劫不复、恶贯满盈,满3岁天雷便会降临令其粉身碎骨,魂飞魄散。于是,当既定结局无法改变时,我们要如何选择过一生?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该为不是因自己的错而造成的后果负责?《哪吒》的故事紧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这也是影片为何是一部观看时很轻松,但回想起来又十分沉重的作品。

  命运,是影片的题眼。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生下来便因为自己的出身遭受唾骂与囚禁,这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是纵然他表现出友善,身边的人们也依然用最大的恶意揣测他,并躲得远远的;是其他孩子可以肆意朝他扔脏东西和臭鸡蛋,并不相信他会做任何好事。这就是属于哪吒的阴暗童年:他在发现所有人都放弃他后,决定自暴自弃。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受尽世人白眼的哪吒,用加倍的堕落去报复那些不怀好意者。此时,他已然认定了自己生而为恶魔的命运。

  哪吒的转变发生在他真正读懂父亲李靖的那一刹那。起初,他因发现父亲和师父让他闭关修炼只是为了拖延他到死去的那一天,从而避免他为祸人间而悲愤交加。后来,他才知道父亲愿意替他承受天雷,爱他胜过自己的生命。于是,他终于能够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修炼,除魔,皆为了让他今后可以作为一个英雄被人们记住,而不是作为怪物。那一刻,他突然认识到了人的命运是由客观条件和主观行动所共同造就的。纵然天性至恶,可他仍然有向善的选择。这是他对自身命运新的认识。

  至此,影片借哪吒从“认命”到“认识命运”的改变,完成了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显然,主创们相信,没有一个孩子是生来就注定被放弃的;即便全世界将你抛弃,也请你不要放弃自己。这是一个稍有不慎就会被讲得很鸡汤很乏味很说教的道理,但《哪吒》却表现得很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影构建的独特的善恶观体系。

  二

  深刻的艺术创作往往能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世界的复杂性。观众已不是当年满足于欣赏脸谱化的正反派斗争的孩子。因此,唯有超越正邪,在更高的维度探讨正邪为何而生,又因何而对立,才能让一个故事变得更加丰满与动人。令人振奋的是,《哪吒》做到了。主创们通过再创作神话故事中因被哪吒抽筋而死的龙太子敖丙,来进一步阐释影片的主旨:人是被天性和成长环境共同决定的,后者在很多时候起到的作用往往更大。

  在新的版本里,敖丙一出场便是自带光环的好学生,心地善良,练功刻苦,乖巧懂事。他幸运地得到了能量强大的混元珠的另一半——象征善的灵珠。可不幸的是,他没能像哪吒一样有一个好父亲。从始至终,他都被当作龙族复兴的一件工具。他要背负起整个家族的荣誉和未来,而父亲从来没有想过这是否是他能够承受的。这是他在做出冰封陈塘关、灭口所有人的疯狂之举时,心中迈不过的一道坎:他应该完成父王、完成师父的嘱托,这是对的;但理智又提醒他,所有的一切从开始就是错的。

  影片有一个很巧妙的设计。敖丙出发前,父王和所有龙族长辈都撕下自己身上最硬的龙鳞,给他做了一件刀枪不入的万龙甲。当哪吒经受天雷惩罚时,敖丙挺身而出,牺牲了万龙甲为他挡住了一部分。于是,这件本应用来完成龙族任务的装备,最终被敖丙用于保护了他内心的善良。因此,尽管险些令全陈塘关人丧命,敖丙还是收获了观众的好感。他与哪吒天性的比照,说明了即便是至善,也可能误入歧途;而即便是至恶,也可能被爱感化。同时,他在最后一刻的醒悟,又体现了人性的善良不曾泯灭,只是会经历考验。

  从《大圣归来》到《白蛇:缘起》,再到《哪吒》,近年不断涌现的优秀国产动漫一直在回应一个期待:中国能否拍出适合全年龄段观赏的院线动画片?如何让动画片摆脱长期以来的“低”、“幼”标签?几部口碑和票房双赢的作品告诉我们,国产动画需要升级的不仅仅是制作的技术,更有制作的理念。就现阶段而言,选取经典IP进行老戏新说,可能是最合适的道路。耳熟能详的动画主角有助于打开更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哪吒》不仅让观众看到有开发续集的伏笔,结尾姜子牙的彩蛋,更让人惊喜地管窥到它打造封神宇宙系列片的蓝图。我想,《哪吒》或许是中国动画发展史上新的重要一页的开启。

  三

  福柯言: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回到影片的主题,在“不认命”和“善与恶”两大主题外,《哪吒》还包含了对家庭的思考。我们看到两位主角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是家庭在推动。就像在面对有限的寿命时,哪吒的母亲提出让哪吒去游山玩水,快乐过完此生就好;而哪吒的父亲却认为,有限的人生要实现自己的意义,才算没有白活。龙王则是另一个极端,他要求儿子完美执行为他规划好的人生。

  同样是爱孩子,每一位父母却有不同的方式。从这个角度而言,《哪吒》像是一部披着神话外衣,意在引发观众对亲子关系思考的作品。如果说,代表美式超级英雄的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使命观,那么对于塑造一个东方英雄来说,如何平衡家庭的期待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的伦理观,或许才是更贴合本土文化语境的议题。

  被父母影响的自我认同,可能会跟随我们的一生。但影片告诉我们,它并不会决定我们的人生。一个人真正的长大,是认识到父母的局限性。正如哪吒不让父亲替自己去遭受天雷,敖丙也放下了父亲强加给他的执念。独立,对事物形成

  自己的判断,遵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父母的安排,才是我们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征程的第一站。

  写到这里,关于本文开头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哪吒是魔丸转世,这不是他的错,要在天雷中灰飞烟灭,他坦然接受了这样的命运,并且选择独自承担;

  哪吒遭受天劫咒,这不是敖丙的错,但他无法袖手旁观,而是选择和哪吒一起承担。

  成长是去独立做出人生选择,成为英雄则是去勇敢地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剧情流畅地完成了“成长”与“英雄”主题的两层交代并递进,在回顾影片的时候,我意识到当时我不仅被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场面震撼,更被影片主旨所包含的充沛而浓烈情感而深深触动。当时情感与画面共同造成的冲击力,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因此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哪吒身上,我看到了国漫的力量。

  四

  如果说,《哪吒》还有一个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最通俗的主题的话,那么就是与偏见对抗。

  哪吒,敖丙,申公豹,无论在剧情中他们站在了正方还是反方,他们的境遇其实是相通的:作为群体中的异类,哪怕他们付出再多的努力,做出再大的贡献,也难以得到充分的认可。人们仍然时刻提防着他们。

  影片中,一个盲人老者是偏见的化身。在每个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他都会出现并慷慨陈词,目的是代表所有民众,用压倒性的人数优势对哪吒实施制裁。而我们也看到,人们冷漠的态度,正是不断激化哪吒邪性的原因。同样地,敖丙也因为龙族身份在人们面前的暴露而遭受了非议。他无奈地看到,比起他做了什么,人们更在意他是什么。

  因此,《哪吒》中的最大反派,其实是民众,具体而言,是民众无知的恶,来自本能的恶。当孩子们都能坦然地朝哪吒扔石子,随意地骂他的时候,你会感受到那种因自己占据了道德高地的深深优越感。古往今来的人们行恶的时候,往往都会找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太擅长于用合理的动机去掩盖不合理的手段。

  为了照顾儿童观众,影片在处理分派戏份时加入了喜剧化效果。比如申公豹设定为结巴,每次都卡在关键词上;而那个盲人老者,说话时总是对着错的方向。这些笑点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片在揭露人性阴暗面之时生发出的惊悚感。但有心的观众仍可以通过细细品味,觉察到群氓无知、人言可畏的可怕力量。

  而《哪吒》的终极主题,仍是落在如何选择上。片中哪吒脚踩的风火轮,原本是太乙真人的乘坐的猪。这个法宝因主人而变化的有趣细节,多像导演所相信的“命运由你型塑”理念的象征!从一开始,混元珠的善恶就集于一体,正如每个人,全看你去激发它的哪一面。同时,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在时刻影响着我们展现善或恶的一面。回想哪吒的遭遇时,我深深地感受到其实他人如何看待你并不重要,但当你也开始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时,你就真的成为了那个异类。这才是最悲哀的。

  五

  对于电影,我并不持线性史观,认为新作品的水平必将超越旧作品。

  但我的确在《哪吒》身上看到了,中国动画创作者不断完善,不断补足短板的努力。我相信,“现阶段国产动画的集大成者”对《哪吒》而言,不是一个过分的评价。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评观后感【5】

  早先就看到几位朋友推《哪吒之魔童降世》,心里是怀疑的。大约平时总被明星结婚生子,八卦绿帽劈腿,综艺乐队夏天之类的东西刷屏,搞乜嘢啊?!刷得多了,感觉现实世界太无聊。一年到头,压根没几部中国电影可看。放眼望去,水面一片浮尸。

  动画开头,一堆LOGO晃过,跑出来一丢晶状体,还有用一口川普逗人乐的胖子版太乙真人。两个封神榜里的人物,围着一块石头打架,我内心是相当不屑的:什么玩意?!

  看到结尾,才反应过来,这个开头也不是那么露怯。我甚至明白了,有人不喜欢这版哪吒,除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哪吒闹海》,更多还是接受不了哪吒被塑造成痞痞坏坏,口出狂言的小大人角色,包括不讨喜的烟熏钢牙外型,由何而来(叉烧一句:我觉得特别像那个商场里的斜眼熊猫。)

  我到现在,也未必想接受哪吒这个人物的性格设定。整个封神榜的故事,被拆开打乱重组。神仙打架,人间遭殃,最底层苦大怨极、比海更深。片前幕后的动作,发现片方摆明了,要打算制造动画世界的封神宇宙——出彩蛋的方式,尤其尤其明显。

  这个时候,我才有点震惊。哪吒有缺陷,是个被人当做妖怪魔鬼的野孩子,可是,那有什么关系呢。封神榜最不缺这些奇形怪状、天赋异禀的家伙,有人入了魔道,有人辅佐文王,不就是这么个神话奇幻故事嘛。

  总体而言,《封神榜》的故事,也算是我的一个童年情结。毛阿敏和屠洪刚的片头片尾曲一出,那就是暴露年龄的时刻。剧集后面,跑出来各路仙家,牛鬼神蛇太多了点,死的人也接连不断,如今都有点记不上来。

  这版哪吒的意外之处,不仅包括对哪吒形象的重新塑造(严格说来有多个造型),对敖丙的洗白,父爱如山等段落,还是挺意外。拿上美影的版本去批评本次动画改编,我不太同意。依此来想象当年,《大话西游》对《西游记》的改编,真是惊世骇俗。早先少年的我,始终无法接受那个尖着嗓子、胡子开裂、化妆大失败的家伙,会是孙悟空。

  以这个例子做对比,并不是鼓吹《哪吒》有多惊世骇俗,而仅仅是,如果众人总怀念惦记前人的宝藏,而不是在宝藏之中,取之长处,那么这些宝藏,就只能是墓室里的落尘文物。再者,这次的热议,也对《哪吒闹海》有一个话题热度——即便它完全不用靠这个方式来证明其经典。

  能看出来有海夜叉,敖丙的武器,李靖王府的家仆……它们都有《哪吒闹海》的影子。《哪吒》是一套商业娱乐取向的动画片,埋了很多影迷可以猜到的梗,尤其是顽童连环设计的独木桥、眼镜蛇、童子尿坑的无敌恶作剧。这个恶作剧,从福娃头套的小屁孩一出来,不少影迷就猜到了之后一系列走向。但从剧作上,它和前面大闹陈塘关市镇的捉迷藏游戏一样,只是一个三岁小孩所需要的娱乐方式,成为小恶魔或熊孩子都不为过。父母忙着斩妖除魔(父亲一年在天上),没人陪他玩游戏——踢毽子好坏另当别论。

  这些看似无关的游戏埋设,是可以深化哪吒这个人物的内心。即便他从一出场,就是看破红尘俗世的惨绿样子——反正我是不祥之物,人之初,也不过一块顽石。

  哪吒的几度挣扎,父母的老泪纵横,火与水、魔珠与灵珠的正反设定,同样力拓了这套封神动画宇宙(如果真有的话)的深度。三界九地的任何一个人物,是否从诞生之时,就被认定是好,或者坏。尽管打破这一切的口号,有点像撸直了金箍棒的《悟空传》,但不可否认,《哪吒》有讲的好上太多。

  变身的哪吒,无法控制自己的能力,完全是暴走状态、打不死的绿巨人。他后来立马找到了驾驭自己能力的方法,实在有点小意外。敖丙身为王子,却是没落破败,替天庭看守大牢的龙族。对龙族的血与火设定,同样不再依据封神西游之类的中国古典神话,而是西方舶来。

  如此摊开的话,封神的宇宙,已经可以展现多个精彩的人物,性格鲜明,感染力惊人。例如《封神榜》里,还有真正的王子们:伯邑考或两位纣王之子。不过,这段话纯属典型的想太多了。

  回到穿插在正片中的三俗屎尿屁笑料,高明与否另说,个人并不反感。尖着嗓子叫“大家快跑,哪吒来了”的如花角色,瞎了眼、啥都没看见又出来总结发言的白头老汉,斗嘴不断的结界兽(比那个天上的“细云龙”好多了),人物设定都更像是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而非许多人所想象的,对人体缺陷的取笑讥讽。就连踢毽子的方式,其实都很容易想起,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对着城中村的墙壁,猛轰大力金刚腿。

  再者,动画片人物的高矮胖瘦,本身顶多只代表创作者和作画师的审美,而非散播歧视偏见。否则,你说宫崎骏《千与千寻》的老太太和巨婴吓不吓人,泥巴怪黏液怪又怎么会被看出来美感?《玩具总动员4》都可以在儿童向的故事里加入了迪士尼的王子与公主,调侃这个地方更像恐怖片的瘆人氛围。观众看待或评价一部动画片,是时候放开一下想象力了,甩掉动画片是给学龄儿童看、会教坏小朋友之类,陈旧迂腐的心理包袱。

  《哪吒》我欣赏的部分,是大战开始后毁天灭地,还有喊台词的方式(比如前面说的想起《悟空传》)。我个人尤其喜欢的,是变身以及三头六臂形象出现的那一瞬间,以及结尾,《哪吒》又神奇地回到了没有肉身的原著故事中,本来以为天雷滚滚无法收场,此时此刻,惊觉一个封神的世界在等待,胃口大开。片中有两组二元对立的人物(哪吒/敖丙、申公豹/太乙真人),以哪吒和敖丙达成互相理解、一损俱损的CP方式,远不同于之前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惨烈故事。

  人如果生活在谎言和欺诈之下,会变得对眼前世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如哪吒以为自己是妖魔,敖丙无视他人性命,百姓听风是雨抱头鼠窜。《哪吒》没有《大护法》那样血淋淋地映射时代,但片中人物尚能做出无畏义举,已是不易。尽管有人物性格转变过快的问题,爸不得爱你之类的包袱,作为娱乐元素浓厚,且不乏硬煽情爆破点的动画片,依然是不错的暑假档选择。

    9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