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奥斯卡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观看绿皮书的心得体会素材

华燕2分享

  《绿皮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才华横溢的黑人,构造出一场尊严的、种族的捍卫战。关于《绿皮书》观后感如何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绿皮书》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绿皮书》观后感

  电影中优雅的钢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机,一个感觉高高在上,一个太接地气,一个收入丰厚,一个为生计忙碌,一个经常是手捧一本书,一个经常是手抓一鸡块,一个处事得体,一个简单直接......

  太多差异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都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敬业,都穿着非常得体,一路走来,互相影响、互相帮助,电影传递了友情的暖,还是轻松的笑,讨论了很多关于人性,孤独,偏见的话题,但没有说教,而是用趣味传达温情,暖化了人的内心。

  电影让人领略了美国不同洲的风景和酒店,也让人感触深刻,有内涵,相对国内大部分肥皂剧来说,质量确实较高,有中心、有主线,有清晰的传递路线。

  家庭的纽带:家庭很重要,为了家庭男主人公愿意通过各样的方式赚钱,养活家人,家庭是第一位的,为了赚钱愿意离开家两个月,电影传递了离开家这么久是多少不好的事,家庭聚会很重要,再怎么样也要在平安夜前回到家里,否则就“没有他的床了”。 让人不得不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传情的纸信:为了省长途电话费,托尼一路给家里的妻子写了好多信,从一开始的流水帐到后面的诗情画意,从开始的照写到后面的自成一套,写得已经让音乐大师都觉得满意了,妻子看得感动不已,也加深了夫妻的感情,说明交流很重要,表达很重要。

  然而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谁还会写信呢?我们或许已经失去了这个方式。

  快乐是什么:是点燃一个烟,是喝一杯酒,是看一会书,是写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鸡块,是在大众的酒吧里弹一曲音乐,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间一次简单的聊天,是在无垠的公路行驶.......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是自然随性、简单纯粹的一个小举动。

  而我们如今的快乐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忙着追求物质和一些不可及的东西,或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么:包容举止的随意粗俗,包括有点难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捡块石头那样的小便宜,从扔掉别人喝过的杯子到同桌吃饭、共睡一间......

  而生活中的我们或许太计较一些事情,太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

  电影还告诉我们什么:

  要有改变的勇气,要学着尝试。

  要听爸爸的话“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象最后一顿" 。

  孤独是什么?不要总是一个人呆着,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么?拳头有时候解决不了什么,有时也能解决点问题,面对别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态度和方式。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

  影片中看似有两个主角,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托尼·利普。因为并没有正面详细介绍唐纳德·谢利,而是从他和利普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侧面描写了谢利的家庭,身世和生活。托尼·利普,美籍意大利人,举止粗鲁的大吃货。有黑道背景,在歌舞厅当过服务员兼打手。由于经常打人,换过很多工作,住在纽约治安最差的布朗克斯区。对黑人有偏见,黑人工人喝过的水杯都直接扔垃圾桶。唐纳德·谢利,文化高且有操守的黑人钢琴家,只弹奏施坦威钢琴,住在卡内基音乐厅楼上,室内装饰豪华,各种奢华摆件和玩物,有仆人打理生活。

  谢利即将到歧视黑人风气严重的美国南方进行巡回演出,所以需要雇佣司机,仆人以及保镖。谢利给出的要求很高,而且待遇也不低。他一开始就相中利普,可利普也不是能屈身做下人的角,尤其是替黑人打工,以工资太低拒绝了。利普没了工作,只能靠抵押财物生活,甚至直接和别人打赌,一个小时内吃掉了26个热狗,就为了50美元。谢利最后还是接受了利普的要求,还礼貌地打电话给利普太太征求同意。在临行前,唱片公司给了利普一本黑人安全出行指南,书里面列举了愿意接待黑人的酒店,绿色封面的册子恰好对应了电影名《绿皮书》,而且书上使用了冒犯性的"NEGRO"一词。

  八十年代的美国南部美景,徜徉着八十年代歌曲,这样美丽的动态画面下,却隐藏着黑暗的一面。利普说他老婆买过谢利关于孤儿的唱片,封面是一群孩子围坐在篝火旁边。谢利告诉他,那是俄尔甫斯,希腊神话中的传奇音乐家,那些小孩是地狱恶魔。这段对话就好像隐喻着黑人天才钢琴家谢利,生活在一群歧视黑人的人群中,而这些带偏见的人只不过像小孩子一样,拥有幼稚的想法。巡演中种.种事情也可以看出这个社会对有色人种的歧视,比如,黑人不能进屋,外出喝酒被无理暴揍,不能试穿没买下的衣服,奇葩的城市规定,莫须有的拘捕,以及狭小堆满杂物的更衣室。特别是休息时间,只能使用屋外的茅厕,不能与白人共用洗手间和餐厅。当谢利生气地提出需要到半个小时车程的旅店方便时,宴会主人居然同意了。谢利本可以不受这种气,拿着三倍工资在北方安安静静演出,可他却幻想着用自己的巡回演出,让大家去掉偏见。其实不论他怎么努力,种族歧视环境已经根深蒂固了,不管是酒吧混混,名人名流,商店老板,国家警察,俱乐部餐厅,甚至是某些城市,都带着偏见和歧视。

  谢利在音乐方面得到了极高成就,接受过高等教育,行为举止文雅,语言谦逊,过着衣食无忧的上等生活。偏偏对黑人音乐家抱有成见,不吃代表黑人的肯德基食品。每日晚上靠酒精麻痹自己。利普歧视黑人,可却听黑人歌曲,开车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说话粗鲁,性格暴躁。肤色,阶级,性格完全相反的两个人坐进了同一辆车,经过旅途中的几个事件,两人渐渐达到和解。利普从丢掉黑人用过的杯子,变成和谢利共住一间房间。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谢利打抱不平。谢利也放下身段,主动承认错误,教授礼节,指导措辞练习和写煽情的书信。

  影片的结尾部分,谢利拒绝了最后一场演出。因为那个侮辱规定,利普也没有收受贿赂而要求谢利表演。在有色人种聚集的酒吧,谢利突破自我,手抓鸡腿用餐后,在没有施坦威钢琴的情况下演奏一曲,惊艳全场。随后在大雪纷飞的回家路上,警察也没有因为车里有黑人而为难他们,反而帮他们疏导车辆。最后谢利主动来到利普家,两人像老朋友见面一样相互拥抱,利普家族也接受的这位谢利,一起共进晚餐。

  这部典型的美国公路片,用一段巡回演出的旅程为背景,讲述两个角色在旅途中一系列矛盾冲突,完成了思想转变,性格塑造和自我突破。如果一部电影没有炸裂的特效撑场面的话,真实的剧情和扎实的演技也能让人眼前一亮,显然《绿皮书》做到了。大到美国总统的特批电话,小到利普的态度转变,影片中营造的温馨画面,虽有些牵强,也算给出一个美好结局,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慢慢去改变,去接纳,包容和保护有色人种,加上阿里传神的表演,拿下最佳影片奖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绿皮书》观后感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1962年,次年马丁·路德·金做出了那个著名的演讲“I have a dream”。不太了解美国历史的观众,也能了解到当时黑人被白人隔离、歧视的情况。作为黑人,要依靠旅游指南《绿皮书》,才能在旅程中准确地找到接纳黑人的餐馆和旅店。

  电影的主角,一个是著名黑人钢琴家唐·雪利,他需要往南部巡演,而越到南部人们对黑人的歧视就越严重,为了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他需要一个活泛的人做他的司机;另一个主角是白人混混托尼·利普,失业在家的他需要一份工作养家糊口,于是他来应聘这个司机的职位。在一番纠结后,托尼·利普接受了这个工作,于是这段向南巡演的“冒险”开始了。

  唐·雪利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被当时白种人不耻的黑人身份,一个是被当时上流阶层引以为贵宾的艺术家钢琴家身份。这两个身份,使得他的遭遇是分裂开来的,一方面他能在演出台上获得热烈的掌声与恭维,另一方面在台下,他又是被歧视、被隔离、被侮辱,甚至是被殴打的对象。黑人身份,使得他被白人隔离,这也使得他对黑人身份下意识地排斥,拒绝听黑人音乐,拒绝吃黑人喜欢的食物炸鸡,拒绝玩黑人喜欢玩的游戏,这导致了黑人群体也把他当成异类。这使得唐·雪利非常孤独,既不属于白人,也不属于黑人,同时造成他对自我认知的偏离。

  而托尼·利普就比唐·雪利简单多了。他是意大利人,是一个白人混混,身上有不少毛病——聒噪、行为粗鄙、贪小便宜、同时受环境影响与生俱来地歧视黑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温和的丈夫慈爱的父亲,并且他总有一种能力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

  两人刚上路的时候,其实是互相都有些瞧不上对方的。托尼·利普瞧不上黑人,甚至他的亲戚认为他一定干不了一个星期就会跑路的;而唐·雪利也隐隐不喜托尼·利普的市侩和无赖的样子。

  在观看了唐·雪利的第一场演出后,托尼·利普就折服于唐·雪利的才华下的,他赞赏唐·雪利对于音乐的天赋;而唐·雪利在托尼·利普的唠嗑中慢慢打开了自己的心房,让他看到自己的孤独、疑惑与愤懑。

  在南下一路上遇到的各种意外事件,使得两人交心,两人都因为彼此成为了更好的人。

  电影的高潮,在最后一站如约而至的到达了。在最后一站中,唐·雪利被禁止去演出地的餐厅吃饭,被羞辱的唐·雪利决定不进行演出。餐厅的管理员想要贿赂托尼·利普说服唐·雪利,被托尼·利普一拳顶到了墙上。这里体现出托尼·利普成长的完成,如果是从前那个贪财市侩的托尼·利普一定会收下贿赂后劝服唐·雪利,就算没有贿赂,他也应该会拦住唐·雪利的,毕竟若是没有完成所有演出,他是收不到尾款的。

  然后俩人去了提供黑人用餐的橘鸟餐厅,在这里,唐·雪利完成了他的演出,体现了他成长的完成。他不再排斥黑人的食物,不再特立独行地下意识与自己的同胞隔离,不再在意钢琴是不是施坦威,完成了自己对黑人身份的认可。

  电影看到结尾,放了几张老照片,说这段故事源于真实事件,俩人在之后的岁月依然维持着友谊,直到2013年俩人双双离世。看完电影的时候,就在想这份友谊是多么得珍贵与不易啊,两人身份对立,阶级对立,却能相识相知,并将这份友谊维持到死去。

  不过后来看背景资料的时候,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俩人就是普通的雇佣关系,甚至唐·雪利还开除了托尼·利普,俩人之后也没有什么联系。唐·雪利的亲属对这部电影表示了不满,说这部电影的构思主要取决于托尼·利普的叙述,而没有怎么参考唐·雪利的角度,甚至丑化了他。

  看来故事终究是故事,现实还是太真实了一点。

  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在刚刚结束的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绿皮书》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个奖项。

  今天,这部影片已在全国上映了。

  诚挚地推荐给大家,真的很好看。

  你不用管美国媒体的评价,你就从中国观众的角度看,就可以了。

  在超级英雄3D电影满天飞的当下,这样本身就不贵的2D电影,真的是良心之作。

  好电影一年看不了几部,去影院观看吧!跟我在我的破笔记本电脑上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可以用两个词概括:funny & touching. 幽默有趣,感人至深。

  我永远记得大学时的系主任给我们上精读课时,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剧。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个博士学位的钢琴演奏家,白的是连字都认不全的"白丁".反差如此之大,两人三观碰撞出来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个白人受雇于一个黑人当全职司机,现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设在1962年,那时,种族隔离制度还没有被废除……各种反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本着对大家负责的原则,我不能剧透,仅仅举两个反差的例子。

  影片中的黑人钢琴家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坚决不肯降低专业水准,他只演奏古典音乐作品,什么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关心当时流行的黑人音乐,他也不关注流行音乐圈。但照常理来说,黑人最擅长的应该是爵士乐,这就是一种反差。所以,影片最后在那个黑人专属的小酒馆里,黑人钢琴家虽然打破自己的原则演奏了爵士乐,但他却特别开心。他对于自我身份的纠结得到了暂时的释怀。爵士乐最大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大家看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个细节,酒馆里的表演者们先演奏了一个调,然后黑人钢琴家开始跟上,这就是知音,你起个头,给个调,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吃肯德基炸鸡的那场戏,爆笑。时光倒退到上世纪90年代,要是中国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顿肯德基,得高兴一个月,可以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因为很贵!!!曾经一度,中国老百姓觉得肯德基也算是"高端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国,肯德基不是什么高端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认为是黑人常去的店。《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是不吃炸鸡的,黑人不吃炸鸡,这本身就是一种反差。反而男主白人司机狂吃炸鸡,这也是一种反差。

  炸鸡被提及两次。第二次在南方庄园,主人用炸鸡招待黑人钢琴家,他脸上的表情非常不自然。

  "炸鸡",在影片中是有特定含义的。

  男演员马赫沙拉-阿里,凭借这部影片刚刚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的最佳男配角。而就在两年前,他凭《月光男孩》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的小金人,也是最佳男配角。厉害啊!演技真的是好!影片中的几段钢琴演奏场景,每一个场景,钢琴家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每到一个州,每到一个城市,遭遇都各不相同,这些遭遇会影响他每次演出的心情。作为一个黑人,面对各种歧视,他一贯选择的是隐忍和接受,但从长期来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最后一次,他终于爆发了……

  影片的节奏把握的非常好,语言也特别好。

  好剧本,好演员。

  总之,各种反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沉重的主题用喜剧的形式呈现,看着不沉重,温暖感人。就像一场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

  好电影,再一次倾情推荐。

  《绿皮书》观后感

  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才华横溢的黑人,构造出一场尊严的、种族的捍卫战。跨越黑白的情谊,叫人倾倒。

  ——题记

  这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看了一场电影,名叫《绿皮书》。

  电影的名字说来便有趣。美国许多酒店对黑人十分不友好,出了一本小册子,封皮写着《THEGREENBOOK》,册子里列出了美国所有黑人能去的酒店。

  维果。莫滕森和马赫沙拉。阿里,用他们最出色的演技,展现了一个白人小混混--托尼与一个高贵、出入上流社会的黑人--唐。雪利之间发生的一段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友谊,演绎出了一本绿皮书,建立起一座坚固的、跨越种族的友谊桥梁。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于1962年的美国。意大利裔、美国籍白人保镖托尼,因生活所迫,阴差阳错成了非裔、美国籍黑人钢琴家唐。雪利的司机。

  两个不同世界的男人、两段原本平行的人生,因此要共度长达几个月的时间。托尼一开始也对唐有着强烈的种族歧视,连帮他提行李箱都唾弃,但后来慢慢被他的才华与上流的气质所折服。高贵古板的唐,也逐渐被不羁、幽默风趣的托尼所影响。刻板沉默的他,也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好动起来。到最后,二人成为了知心的朋友,他们互相依靠,友谊持续了几十年。彼此爱上了,不曾熟悉的另一半世界。

  有一段十分令我动容:当车子损坏时,旁边有一个大农场,里面有许多黑奴正干着活。当他们看见一个白人为一个黑人修车,并扶他上车,帮他关车门,并尊称他为先生时,一个个手中的活儿都停了下来。他们是有多么诧异呀。唐慢慢的摇上了车窗,车子发动了,唐的眼神十分复杂。他的心情一定也十分纠结。他好像说了什么?他在呼唤:“种族平等!平等!平等!”

  当我看到最后托尼家过圣诞节时,开门看到唐,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我也感动的热泪盈眶。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人与人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跨越黑白的美好动人的情谊,令整个影院的观众为之倾倒。那本绿皮书,连着两个知心朋友,连着两个种族,跨越了一切障碍,让世界变得美好。人与人之间本该如此呀!

  这个电影回家后我还细细品味了很久,也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了美国那个时刻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的背景。才能了解,这个唐的举动,是有多么伟大,托尼和他之间的友谊是有多珍贵。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真的打动了我,希望有机会你也能去看一看。


《绿皮书》观后感相关文章:

1.《绿皮书》观后感优秀作文

2.2019最佳音乐/喜剧片《绿皮书》观后感精选范文

3.2019热映喜剧片《绿皮书》观后感怎么写 《绿皮书》影评精选

4.《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观后感

5.2019共圆中国梦,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 奋力开拓新时代话题精选范文

    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