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阅读推荐>

夏至自然节气的渊源介绍

邱妹分享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的到来就意味着夏天来临了,那你知道夏至自然节气有什么历史渊源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夏至自然节气的渊源介绍_24节气夏至自然节气有什么历史渊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至自然节气的渊源介绍


▼▼目录▼▼

至自然节气的渊源介绍

24节气夏至的介绍

24节气夏至的农事安排

至是不是夏季的节气及特


夏至自然节气的渊源介绍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古人认为十二月为宇宙运转的规律法则,如《文子·自然》:“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 意思是天地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每一岁周期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配数字与十二地支,十二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廿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上古时代确立节气依据“斗转星移”(斗柄指向),现行确立节气依据“太阳周年视运动”(黄经度数);两种确立方法虽然不同,其实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因此两种方法的交节时间基本相符。

返回目录

24节气夏至的介绍

夏至的由来和含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什么是夏至日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日那天,整个地球上除南极点和南极圈内的极夜地区外,所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以北京为例,夏至这一天凌晨2:42天就开始蒙蒙亮了,4:45日出;晚上19:46日落,21:49天才完全黑下来。完全的黑夜只持续了5个小时左右,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的时间为15个小时。如果继续往北旅行,黑夜会进一步缩短,在北欧的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奥斯陆这样的城市,子夜的天空还很明亮,可以在夜空下看书。当到达北纬66.4°以北的地区时就能见到我们认为是奇景的半夜的太阳,那里的人们可以享受24小时的日光浴。

在夏至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慢,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北半球的时间比在南半球长8天,因此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漫长一些。

夏至的特点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返回目录

24节气夏至的农事安排

“过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适时适量施肥,及时播种晚稻,培育好晚稻秧苗。同时做好茶、桔园的治虫铺草,根外施肥等管理工作。

蔬菜

1、做好清沟排水。

遇连续下雨应加强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与田间湿度,尽量减少蔬菜积水时间,促进根系正常生长。

2、采用避雨栽培。

防止土壤湿度过大,可有效减少病害发生,确保蔬菜高产稳产。有条件可结合使用防虫网,在棚四周盖隔离网纱,可做到基本不用杀虫剂。

3、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病果,拔除病株,且及时清除集中处理。增施磷钾肥,追施尿素薄肥,以增强生长势,促进根系生长,延缓落市时间。因长期田间积水而早衰的蔬菜地要抢晴翻耕,松土除草。

4、加强病虫害防治。

及时合理用药,选准药剂、用药时间、浓度和方法,还应注意药剂交替使用,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

果树

1、柑橘

特早温州夏至开始重施壮果肥。

2、杨梅

适时采收。采收原则是分期分批、采红留青、先熟先采。时要轻采、轻放、轻挑,以免果实受伤。下雨或雨后初晴,一般不宜采收;及时施足采后肥。果实采收后,要施足基肥,并将树盘的覆盖物和腐熟的有机质肥料深刨翻入土中。基肥施肥量:一般每株施草木灰10-20kg,或焦泥灰15-30kg,或菜籽饼3-5kg,或土杂肥40—50kg。

畜牧

1、加强家畜梅雨期间饲养管理:生猪栏舍宜保持干燥,栏内粪便清扫外运。牛只下雨期间宜关养,防止被雨淋湿,降低体温而引发感冒;未配上种的牛只,赶快在暑天到来之前配上种。

2、家禽类做好防霉工作。要做好鸡球虫病预防和鸡、鸭饲料防霉工作。一是饲料原料防止被雨打湿;二是饲料分期分批加工,保持配合饲料新鲜;三是畜主进料应少量多次购进。

返回目录

夏至是不是夏季的节气及特点

2021年节气夏至是不是夏季的节气:是的

夏至是属于夏季的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天气有哪些特点

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日变短,黑夜逐日变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返回目录

夏至自然节气的渊源介绍相关文章

夏至自然节气的渊源介绍

夏至自然节气的渊源是怎样的

夏至节气的来历是什么

夏至节气的来历

夏至的起源民间经典传说故事

关于夏至节气的知识和历史由来

夏至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夏至节气的来历

夏至节气的历史是什么

夏至节气的由来及风俗活动

    46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