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清先进事迹观后感写作素材5篇参考范文
这是一个“隐者”的故事,也是一位“勇者”的传记,更是一个“智者”的传奇。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战斗英雄张富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战斗英雄张富清事迹的心得体会,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 不负铮铮誓言
革命年代,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放弃安逸生活,主动来到最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深藏功名64年;耄耋之年,他不计个人得失,活得朴实而纯粹……
他叫张富清,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2018年12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发现,这座宁静安逸的小城里竟“藏着”一位有着卓著功勋的战斗英雄。
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上,记录了这位张富清老人在硝烟战火中的九死一生:
1948年6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打死敌人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获师一等功;
1948年7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带领突击组6人,在东马村消灭外围守敌,占领敌人一个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获团一等功;
1948年9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临皋执行搜索任务,发现敌人后即刻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完成了截击敌人任务,迅速消灭了敌人,获师二等功;
1948年10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
张富清告诉记者,1948年3月他参加了解放军,不分白天黑夜的战火纷飞,早已记不清打过多少仗,受过多少伤,但印象最深的是永丰城那一仗。
“我是夜间跃城,第一个跳下城墙的。很快在脚下刨了个土坑,把捆好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弹环上栓了个绳索,我猛地一拉,炸药和手榴弹同时爆炸,炸毁了敌人的第一个碉堡。”讲述起往事,老人的脸上洋溢着昂扬斗志。张富清说,他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突然感到头顶仿佛被人重重锤了一下,他并没有在意继续战斗,直到血水顺着脸颊滑下,用手一摸头顶,才发现一块头皮被揭了起来……这是一颗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的一道浅沟。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四箱弹药。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富清获得西北野战军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战斗结束,张富清死里逃生,而突击组的另两名战友却从此杳无音信。
“收复永丰以后,和我一起的两名突击组的战士,我到处去找……找不到,他们到底去哪儿了?”张富清喃喃道。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他们很少留下照片,但他们的影子却深深印刻在了老人的心底,六十余载,成为老人最挂念的人。
1950年张富清被授予 “人民功臣”奖章。1955年退役后,他将包括“人民功臣”奖章在内的三枚军功章,和那些证书一起,装进了一只旧皮箱里,被封存、被隐瞒、被遗忘……
对于父亲的往事,小儿子张健全表示,几十年来,他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从未听他说起过这些赫赫战功。
这些战斗功勋,为什么从来不讲?
张富清说:“很多战友,为党为人民献出了生命,他们的功劳都比我高,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炫耀显摆自己?”
瞒得再紧,瞒不过最亲的人,只有妻子孙玉兰最清楚丈夫身上的伤。
“他的牙齿是假牙,我问他牙齿怎么回事,他就说炮弹打过来把他牙齿炸掉了。我经常笑他的脑袋,我说你是个癞脑袋,他说我这脑袋是在战场上受伤的。”孙玉兰笑道。
在张富清右身腋下,是战争中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的一大片;在头顶的伤疤至今依稀可见……
枪林弹雨,视死如归,大义凛然。那些留在身上的伤痕,是张富清戎马一生抹不去的“勋章”!
1955年初,张富清退役转业,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到阔别多年的陕西老家,从武汉一路向西,来到地处偏远、人才匮乏的湖北恩施来凤县,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把余生奉献给了这座小城。
1985年,张富清在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从转业到离休的30年里,这位曾经的战场上“排头兵”,在平凡岗位默默地做着一颗“螺丝钉”。
如今,张富清已经95岁。耄耋之年的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又一次“变故”。
7年前,88岁的张富清因病左腿高位截肢,家人都以为他的余生会在轮椅上度过。但卧室中的轮椅,张富清却很少使用。他装上义肢,想要依靠自己,重新站立起来。
“我当时想的是,我要发扬保持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要站起来!”张富清说,比起失去生命的战友,他的生活是幸福的,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他用双手撑着辅助行走支架,一遍一遍在家中练习行走。练习初期,因为走不稳经常摔倒,受伤流血的意外时有发生。家里的墙壁上,至今还留有他为了重新站起来时流过的血迹。
靠着一股打不倒的执拗,如今的张富清已经可以自由走动,可以下楼买菜,还会亲自下厨给老伴炒几个小菜。
一家四代人,如今有6名共产党员,后辈们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子孝孙贤,是晚年张富清最满足的事。
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告别军旅,初心不改。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信仰;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深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莫道无名,人心是名。和平年代,英雄事迹和精神仍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将英雄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英雄人物、英雄精神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坐标,让不朽功绩永不磨灭,让英雄精神熠熠生辉。
张富清事迹观后感素材
一
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党员的信仰——
“我一直按我入党宣誓的去做……满脑子都是要消灭敌人,要完成任务……所以也就不怕死了。”
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
讲起这些,这位95岁的老人声音颤抖,泪水溢满了眼眶。
英雄事迹传出后,有媒体闻讯而来。张富清拒绝接受采访。记者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张健全只好骗父亲:“这是组织的要求!”张富清这才答应——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张富清最欣慰的,是一家四代有六个党员。
考虑再三,让子女拿着立功证书去登记,出发点也是对党忠诚——
“党和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我不如实向党报告,那就是对党不老实……”
二
时光回溯到2018年3月17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近一个月后,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挂牌。
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军人是最可爱的人”“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随着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有序开展,许多英雄事迹,陆续被发掘出来。
九旬老兵张富清,不想给党、给国家、给军队添任何麻烦。不久前,在给曾经战斗部队的一封答谢信中,他情真意切地写道:
“希望你们坚决听党的话,坚决听从习近平主席指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三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张富清当年战斗的英雄部队。年轻的官兵,正紧紧围绕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学习老前辈张富清英雄事迹,立志做新时代革命军人。
3月2日,部队派员专程到来凤,探望老战士张富清。
是夜,平素内敛沉默的张健全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眼含热泪,他写下深情的记录——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
张富清优秀事迹观后感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甲子跃迁尘与土,半生深藏功与名。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看似寥寥数语的评价实则却是春秋笔法、字字珠玑。爱国主义在任何国家都是备受推崇的“人间正道”,由此不禁想起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讲中最为后世称道的那句“爱国之问”:“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为你的国家做了什么”。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启动之际,总书记亲自做出重要批示,彰显出“不能让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铮铮承诺,张富清同志的典型事迹无疑是最为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干惊天动地事,需要涵养“慎独”的自律。“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慎独”是刻在骨子里的自律,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没有孔夫子韦编三绝、管宁藜床半穿的坐得住“冷板凳”、经得起“冷眼色”韧劲,是难以有所建树的;做学问如此,做事情更如是。张富清同志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与“死神”博弈、同时间“赛跑”,于贫困山区的崎岖小路上与人民“同甘苦”、和群众“共患难”,这一切都离不开虔诚向党、忠诚为民的政治自觉和高度自律。在西方历史虚无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思潮甚嚣尘上,荼毒国民的社会“大熔炉”中,张富清同志俨然是“洁身自好”的“一股清流”,其数十年如一日的“钉钉子”精神“冲刷”着喧嚣浮躁的不良积垢、涤荡着奢靡声色的滋生温床。
做隐姓埋名人,必须锤炼“慎众”的自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慎众”是挂在脸面的自觉,自觉的力度擘画人生的深度。习近平总书记自身就有一种根植于心的“英雄情结”,“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而遗忘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对于真正的民族脊梁、时代楷模而言,“荣极一时”的功与名也许正是“过眼云烟”的尘与土,和耄耋之年仍宵衣旰食的袁隆平老先生一样,张富清同志转业之后没有向政府“摆资历”、“论勋章”而是悄无声息地主动请缨,扎根一线山区,这一去就是壮年热血变成暮年青丝,“发如雪”的催人泪下故事直至现在才曝光在“聚光灯”下戳中国人“泪点”,人生一世,有几个六十年可以重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潮头,大浪淘沙、风起云涌,前尘往事历历在目、音容笑貌言犹在耳,张富清同志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又一位“建国”。
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观后感
“他用英雄壮举赢得了赫赫战功,却用平常心态将其封存了大半辈子……”4月上旬,新疆军区某团开展的教育课上,从该团转业的95岁功勋老兵张富清写给官兵的一封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这个团注重将与团队有关的战斗英雄和军史资料引入课堂,引导官兵学英模当传人、学传统悟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1948年入伍的张富清老人,先后两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3次一等功、1次二等功。1955年转业后,张富清把立功证书和奖章锁在一个小皮箱里打包捆着,60余年从不示人。前不久,张富清老人的英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这个团的官兵在收听收看中发现,张富清老人从军时所在的359旅718团,正是该团前身部队。为此,该团安排官兵前去老人家中登门探望慰问,详细了解整理老人的英雄事迹。看到老部队来人“认亲”,张富清老人很高兴,给该团官兵写了一封回忆峥嵘岁月、激励后人奋进的书信。
英雄事迹彪青史,传承尚须后来人。为引导官兵更好地学习老兵张富清英勇善战立军功、平常心态看军功、深藏功名不居功的英雄事迹,这个团及时发起向英雄老兵张富清学习活动。他们利用营区广播、板报橱窗等广泛宣扬张富清先进事迹,组织官兵观看张富清视频短片,围绕“向张富清学什么”“学张富清怎么干”等话题,组织体会交流和演讲讨论,不断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深学英雄事迹,点燃练兵激情。这个团还注重把学习张富清活动与团队正在开展的群众性练兵比武结合起来,引导大家立足岗位学、围绕实战练,官兵的训练热情被不断激发。在刚刚结束的“创纪录、破纪录、树标兵”比武竞赛中,该团官兵打破多个课目纪录,取得11个单项第一和总评第一的好成绩。
观看张富清事迹的感想
因为信仰,所以伟岸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感动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1.高中生关于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800字 2019感动中国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