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学习心得>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

HT分享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1

为提高全县各级党政干部技术水平,促进全县信息化发展,县委组织全县党政干部进行信息化和智能城市建设学习,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掌握信息化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机关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各级机关信息化建设,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工作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工作老套套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能。

三、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

四、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基层机关工作人员,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就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要认清形势,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2

随着暑假的来临,老师身上的教学重担终于可以松懈了。不用面对繁重的教学压力,不要解决学生的矛盾纠纷……暑假的来临,真是我们老师充电的好时机,趁着这个机会,我积极参加了教育信息化2.0素养提升20xx兴成长计划的学习。虽然,到现在还只经历了短短的学习过程,但是收获多多,感悟多多,现总结如下

一、改变思想,加强学习适应新时代

我是一个40多岁的女教师,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个小白,上课的课件基本上是下载别人的,有时为了自己的教学,确实需要改变制作的,也是把自己的意图告诉身边的好朋友,请他们帮忙制作,对于信息化的应用与制作基础为零,每次遇到现代应用技术方面的问题,我都是望而却步,不敢攀登,从自己内心上来讲也觉得是自己教学当中的一大困惑,特别是在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时代,更体现了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严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内心上来讲存在着非常的不安与危机感。于是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听了何其刚,梁勇老师等老师的精彩讲座与分享,把我带入了教育信息化的世界和与领域,每次学习都让我耳目一新,跃跃欲试,让我懂得了更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解决了自己教学当中很多的困惑,每次的学习,我都是如饥如渴的感觉,感觉这短短的一个小时,过的特别快,总是希望老师能够给我们多分享一点。这次的学习深刻的感觉到从思想上接受新事物是多么的重要,是跨入学习的关键一步。只要走出了第一步,就一定会走的更远。

二,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多问多请教

前面提到,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我非常欠缺。对于老师分享的理论,要应用到实践,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就像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直接读一年级一样,困难重重,恐慌焦虑。就比如说一开始的登入,改昵称,打卡,分享,点赞等方面的事,我都摸索了很久,可惜的是结果没有成功,在三考虑,鼓起勇气登门拜访学校同事才弄懂了如何进入课程,如何改昵称。

慢慢地,通过老师的理论介绍,加上同事的指点才进入习状态。刚开始学习时,我每天都在摸索,怎么样做才能学习好并集分,尽管这样积分还是为零,针对这种状态,心里非常焦急,但每天都在注意学习群中的动态,在第一周的打卡优秀名单中,看到我们学校的罗世琦老师得到了表扬,我马上积极的向我们的罗老师请教,在罗老师的指点下,我也知道了,每天可以分享点赞,打卡进行积分。那以后我的排行榜里的积分就越来越高了……

当然,像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通过老师的分享与同事的帮助,问题一一解决。我感觉在这次学习中自己在不断进步,虽然没想像其他老师一样如鱼得水,捏来顺手,对于每次的新学习内容都能够马上应用时间,但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自己的进步,感觉很满足,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我勤学好问断,对于学习中的困惑请教名师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三,学习中一定要善于做笔记

在第一次的学习中,因为没有足够的经验,笔记做的比较少不够详细,只是简略的写了一点点,自己温习的时候觉得光看笔记还不是非常的清楚详细,结果又要重新看一遍视频,看一遍老师的教学。比如说,对于如何应用小年糕制作片图片小视频,用小彩蛋里做奖状,由于笔记写的不够详细,所以听下来还不会操作,回顾笔记也由于不是做的特别详细,于是只好再去回顾视频教学。

在我第二次听课的时候,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借鉴,我就把笔记写得详细多了,尽量把老师说的每一个环节都写详细写清楚,自己想看的时候拿起笔记就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3

今天,相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马克思看来,划分一个时代,不在于生产什么,而要看用什么来生产,是工具的变化引发了时代的变革。但时代交替并不是简单的工具性改变,更为重要的是使用工具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更发生了质的改变。就像人们曾经用斧头砍树,后来又用锯来锯树,不仅锯代替了斧头,而且使用方式也由砍变成了锯。同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机构编制管理的模式,也应该做出调整和创新,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机构编制管理的成效。结合对信息化和机构编制管理的认识与理解,笔者认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要以实现 五化为目标。

一、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联动化

机构编制管理处于行政管理的源头位置,但其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随后拿起管理的接力棒,才能有效完成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就当前现状而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行政部门,在事实上经常处于相对分离的割据状态,虽有业务联系,但联动效果不能有效实现。其主要原因是数出多门,本该在人事、财政等管理环节作为工作依据的编制信息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同时也没有相应保障措施来维护编制的法规性尊严。因此,亟需在部门之间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联动管理机制,而不是相互争权、彼此冲突的耗散机制;同时,就机构编制部门本身来讲,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递进的管理流程,让管理无处不在,才能真正管住、管好并用活有限的执政资源。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的介入,把行政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联结到了一起,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效应,随着制度的健全,正在逐渐形成,至少已经从技术角度为机构编制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提供了平台。目前,中央编办研发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吉林省编办正在建设并应用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都是为达到联动管理效果,实现管理的协调、配合和制约而开发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吉林省编办独立设置后才出台了审办分离的管理措施,以及空编使用的管理规定。从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效果:过去虽然也规定空编进人必须符合相应的结构标准和职数要求,但是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很难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现在,有了《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则可轻松实现这一目标了。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功能的健全和配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凡与机构编制相关的信息都将逐渐统一由系统来管理,以彻底解决数出多门的问题。凡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业务内容也将统一通过系统来办理,以达到数据共享、根除底数不清的问题。届时,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局面自然也就形成了。

二、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趋向质量化

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核心内容。每一名机构编制工作者都知道,要依据职能设定机构,依据机构核定编制,但依据什么来确定职能呢?从编制管理学角度讲:职能的产生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应该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确定职能。但要掌握始终处于变化中的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仅靠数量有限的机构编制工作者,无论在人力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工作中的机构编制管理,只能相对偏重于事前审批,而审批之后的效能管理以及审批之前的职能确定等工作环节必然会受到弱化,导致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造成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今天,电脑代替了人脑可以无限存储并处理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互联网可以随时提供我们需要的各种信息。联网后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和《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让管理触角伸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基于这样的信息化背景,机构编制工作完全可以由阶段式管理走向全程控制。吉林省编办已经提出,今后不仅要管数量,更要管质量。今年,独立设置后的吉林省编办非常忙,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工作多了,而是因为新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中,目前已经完成的机关基本制度建设、基础资料政策法规的收集整理、机构改革成果的检查验收、机构编制信息的核查以及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都是为实现质量化的管理目标而做的基础性工作和积极的努力。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调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快捷,机构编制管理也越来越客观和科学,单纯的数量审批式管理正在逐步趋向包含职能研究和效果评估的质量化管理。

三、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同步化

统计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业务,也是检查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过去,人工的统计方式不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有时还会出现为了掩盖管理问题而人为修改统计结果的情况,更为不可避免的是,等到统计结果作为管理者决策依据时候,实际工作中数据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决策依据的只能是相对准确的统计结果。决策的滞后必然会带来管理的滞后。可在今天,网络时间处于一种无始无终的状态。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完善,政府专网的联通,尤其是随着机构编制业务办理与中心数据库的联通,机构编制信息会随着业务的办理,自动同步更新到中心数据库中。目前,吉林省编办正在将各类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机构编制网络数据库健全以后,同步动态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自然也就形成了。那时,统计将不再是一项基本业务,更不用由专人来管理了,因为机构编制工作基础信息健全后,相关的管理信息时时都会自动更新。可见,在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信息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把信息的建立与完善做为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编制人事财政经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扩大,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管理的效果,体现机构编制的法规性。因此这套涉及编制、人事和财政等部门的综合管理系统仅限于编制部门使用还不足以达到同步的管理效果。通俗地讲,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使用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机构编制相关信息的全面与准确,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号入座,依据机构编制情况来配备人员,只有在此基础上,财政管理部门才能在相关的管理环节上有所依据,并体现出编制的法规性,实现同步化的管理目标。

四、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走向机制化

机制与体制同属制度范畴,但机制不同于体制,体制是形之于外的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制度体系,它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其特定目标。例如,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政府的组织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体制,这次的大部制改革以及省管县的设想都属于体制层面的调整。而机制是形之于内的由不同要素组成的制度系统,它通过要素间的相互协调来实现其特有的功能。例如,交通路口的摄像头,表面看就是一个摄像装置,但其实是一套交通管理机制,它是由摄像头、网络以及影像处理程序和配套的交通管理规定等要素组成的。在这一机制面前,首先是不敢违反,其次是如果不小心违反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这是机制不同于一般制度规定的约束功能。吉林省编办正在逐步完善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是为解决超编、混编、吃空饷、数出多门、底数不清等问题,而建立的包括编制、人事、财政信息的综合管理机制。从理论上讲,人事调整一定要用到编制,财政拨款必须要依据编制,这是编制的法规性体现,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仅有规定是不行的,因此在启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同时,除了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外,还要在管理实施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管理环节,让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系统处理才能正常运行,就像车辆必须通过装有监控装置的路口一样,管理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由于这类机制只有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程序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所以完全有理由说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必然选择,它让人力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做到了,让人力不能控制的事情变得可以控制了。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并不仅限于横向的部门之间,纵向的、甚至是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在网络面前都将不是难事。通过网络,上级可以随时对下级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下级也可以及时掌握上级的管理动态。甚至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机构之间,只要存在着共享信息,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障管理效果的实现。但是信息化手段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支撑下,才能真正起到机制的制约与保障作用。

五、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转向服务化

今天,我们正在创建服务型政府。但是,信息不对称意味着的是地位的不平等,地位不平等,服务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政府垄断并控制着各种管理资源的条件下,尤其是机构与编制管理信息被做为一种秘密资源进行管理的背景下,服务是无从体现的。目前,吉林省政府一方面将带有管理性质的审批职能从相关部门逐一剥离,成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政务大厅,从体制上在转向服务化;另一方面,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也正在由政府垄断并控制的封闭状态转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的开放状态,从客观上正在形成地位平等的服务局面。在大家都掌握信息、了解政策的情况下,我们拥有的不再是管理的权力,而是肩负着服务的职责,因此工作实质就是服务,服务意味着要走出去,而不是过去的等着人家找上门来。

从实际工作中应该看到,无论是政务大厅的成立,还是管理信息的公开,都没有离开信息化工具的支撑,管理信息的共享需要网络,服务信息的公开更离不开网络。网络正在让今天的社会以一种虚拟的状态存在于人们面前,人们的身份也在逐渐网民化,维系网民关系的网上活动规则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它是通过平等协商产生的一种契约,这些变化让人们的关系越来越趋向平等。随着网络的健全以及管理系 统的完善,在不远的将来,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相应的管理目标并满足人们的服务需求,甚至随着信息化机制的健全,不按规定进行审批的政府行为随时会被管理系统自动曝光。那时,服务将不再是政府的一种目标追求,而将会在事实上成为政府的一种普遍行为。可见,信息化正在逐步让我们走近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

今天,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信息化都已经变成社会存在的一个大背景。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如果桌上摆的是计算机,连接的是网络,脑袋里装的却是手工时代的管理观念,是很难实现机构编制的管理目标的。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就像一片茂密的森林,机构编制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去掉那些不该长出来的树干和树叉,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就像手中的电锯,我们的工作方式既不能是手工时代砍,也不能是机械时代的锯,而应该是信息化时代的推进,但前提是必须能够找到启动电锯的按钮,推进才能是有效的。目前,我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与理解还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正在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可能还需要打破现有状态,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因此利用信息化工具创新机构编制管理,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相信随着管理观念的调整创新,制度的健全完善和以及系统的不断成熟,机构编制管理的成效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4

通过“信息化支持的学习方式变革思考”五个板块的学习,我有以下认识和困惑:

一、当前我们传统教育方式的诸多弊端:

1、班级授课制的大背景还停留在工业革命时代,打磨出的只能是没有棱角、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统一标准的学生,培养出的只能是流水作业上的工人,适应不了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

2、教育方式过于传统:只关注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二、“翻转课堂”的特色:

首先,关注点先解决学生怎样“学”(即学习方式),再解决教师怎样“教”。

其次,教学结构:学生先借助微视频预学(课下),学生小组交流预学情况,教师课堂答疑、助学(课堂)。真正实现了传统课堂的翻转。

三、微视频的制作原则:

教师不出镜、内容为核心、讲解像兄长、视频短而精,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四、普陀区教育局给我带来的震撼:

上海普陀区教育局在“翻转课堂”已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实验,并形成了三环节、五循环的模式。这种“勇与担当”“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令人敬佩。这其中所要承受的艰辛也可以想到,其具备的超人坚忍令人佩服。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都需要这种精神,都需要这种勇气,都需要这种探索。

五、一点困惑:

语文学科内容的多元性,知识点的多面性,如何抓一个核心点录制微视频,实现课堂翻转,只能做专题讲座吗?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5

信息化教学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优化和提升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思维,促进教学内容、形式、方式和评价等方面的全面升级,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个性化和创新化。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纵观全书,在各教师作品中,我看到老师们在对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中,都着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和个体差异性,注重借用信息化手段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能力,适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的布置教学任务。譬如我在《现代简约式家居风格》教学设计中,原先设计的教学重点是辨别现代简约式,后在网络学习的平台布置的任务反馈中发现,相较于建筑施工班的同学,建筑表现班的同学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后已经能准确分辨出现代简约式风格,但是在区别现代简约式家居风格与其他家居风格的特征时显得手足无措,因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重点和教学过程,避免了课堂教学的隐形浪费,实现了精准教学。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阶段,应借用信息化手段使教学内容显得生动,形象,具体,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交互性,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譬如书中《小户型家居的概念设计》教学设计中,教师借用720°全景技术代替现场测量,通过逐帧动画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感知,又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学生对设计项目的人本体验,帮助同学们感受了岗位工作的流程,也呼应了课程设计中的教学要求。设置的4类客户人群,引导学生从客户需求出发开展概念设计,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突出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了“以人为本,有效创新”设计的教学目标。

信息化的教学评价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将学生从评价的被动者转换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帮助其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譬如书中《空间直线与其方程》教学设计中,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补充的评价方式,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等指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知识目标,教学效果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呈现或展示的内容以定量评价为主,对教学过程,学生互动等客观过程则以定性评价为主。

二、强调教学环境的设计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教学场所。这种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是实体的教室,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络空间,而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支持。在本书中,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充分利用了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幼儿园室内区角游戏环境创设》教学设计,老师通过一个云课堂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借助自主开发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虚拟仿真软件,设计了室内区角游戏环境。通过设定不同的活动性质、幼儿年龄、班级人数、教室空间等参数,引导学生比较、探究,从而掌握幼儿园室内区角游戏环境布置的要点。这种教学设计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还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更高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使教学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

三、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

开发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但是需要注意目的性和科学性,要能围绕教学目标支持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可以从生活生产过程中展开,选择可靠,权威的资源,同时需要注意对资源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使之符合课堂教学。在《计算旋转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无法明确 “微元法”的解题思路,教师设计先将“切黄瓜”生活微视频帮助学生直观体验化整为零的过程,再通过“可乐数学”软件演示微元法求解四部曲,帮助同学们建立动态画面感,帮助学生轻松直观的理解“微元法”的核心思想。全程从生活出发,打造体验式教学课堂,通过问题的不断呈现,逐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书中的案例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作为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者,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信息化,而应该思考如何巧妙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技术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注重信息化手段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6

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局组织的赴内地学习考察组,赴某省某市和某省市、某市等先进地市学习考察基础信息化、政务规范化等方面内容。此次学习考察虽然时间短,但受益匪浅,体会很深,下面我就基础信息化和政务规范化方面学习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信息化建设方面。

1、统筹规划是根本。通过三地市实地参观与交流,发现三地市基础信息化建设工作由市局科信部门统筹建设。服务信息化不能单打独斗,各自独立建设,这样难以整合信息资源。要抓好统筹规划,尤其是在顶层设计上,要从全局出发,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凝聚各方面的智慧,研究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框架体系,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

2、信息采集是基础。信息化的重要支撑点来自于信息采集,包括视频数据、车辆数据、人员数据等数据。以东莞市公安局为例,积极开展社会信息资源采集、高清视频监控建设、智能卡口建设、等一系列基础信息化建设工作,据了解目前全市联网视频监控设备达到若干余个(在线率100%),全市交通卡口若干余套,为某市信息化的深度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3、大数据服务云是核心。谋省厅制定了《某省机关“六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将数据服务建设工程列为首位。目前黑龙江省公安厅已经推出了“龙江云”平台,旨在实现全省公安资源、数据、应用、服务四大共享,打造联动平台,创制公安主战工具箱,实现全省服务工作“一张网”,信息数据“一片云”,实战应用“一键通”,引导数据思维认知,尝试数据思维治理的新型服务工作模式。

二、政务规范化方面。

1、场所规范。以某市局为例,他们本着“统一、实用、安全、方便”的原则,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场所功能区建设标准和管理运行制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整体布局和细小环节都明确了统一、严格的标准。总的要求是:某区要安全合法,接待区要宽敞便民,办公区要敞开高效,生活区要整洁实用的要求。

2、程序规范。加强机制建设,通过出台规范,针对政务活动中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和基层同志关注的政务难点热点问题,细化流程、严密程序。

3、行为规范。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人手配备现场记录仪、便携式打印机等设备,提高一线同志信息化政务能力;启动了网上政务信息管理系统,不是网上流转项目,相关部门一概不予受理;针对不同岗位,科学设置标准、行为标准、标准,做到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工作流程、明确岗位技能。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深深感到我们与先进地区在信息化、规范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为我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7

经过老师这些天的精心指导,我对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具体来说,我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解到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同时,我也深刻领悟到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这些知识对我今后的教学实践将起到指导作用,让我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明确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

任何一门新学科的研究都应该从定义入手,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从定义来看,使我明白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是面向知识点,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突出“教”;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学”。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不等于教案,也不等于课件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专注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然而,最近几天参加了老师的培训课程,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我意识到教学设计并不仅仅是编写教案或准备课件。教案是为了详细描述教学内容并安排教学步骤,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更加注重课堂的活力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而是更注重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也不再是集体统一的模式,而是更加关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评价也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结果,而更注重学生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点

首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的信息资源,比如网站、多媒体资源库、课件等;同时需要创造具有教学意义的情境,例如在讲解七年级思想品德《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时,可以提前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制作展示大自然美景的视频,并配以音乐,在课堂开始前播放,引出主题:大自然的美丽需要我们去珍惜和热爱;此外,教学设计应当注重由“教”向“学”的转变,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最后,评价方式也至关重要,及时、积极的评价能够激励学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技巧和评价能力。

四、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中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方式单一,主要是通过个人学习完成任务;而信息化教学模式则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注重自主探究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协作学习来完成任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为核心,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培养学习策略和技能。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8

“xxx”时期,农业部计划要在全国80%以上的县级区域建立起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力争整体运行功能接近同期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而今年农业部即将启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农业科技提升行动、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也都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支持。由此可见,尽快建立功能齐全、体系完备、高效共享、反馈灵敏的农业信息体系,以推进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为中心,强化资源共享,健全应用系统,延伸服务网络,实现服务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努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在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一是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据统计,截至20xx年底,全国97%的地(市)和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发展农村信息员22万人;31个省区市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二是农业信息资源总量不断丰富,信息采集体系基本形成。经过多年努力,有关主管部门在全国布设了8000多个信息采集点,在农业各行业和农业服务领域建立了近40条比较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基本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处理。相继建立了生产、市场、进出口等50多个数据库,信息资源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方面,能够客观反映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为信息服务提供了资源保障。三是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农村信息资源。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相应规划、缺乏投资主体;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发布渠道不畅、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信息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农民难以承担农业信息化较高的运行费用和维护成本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我们必须使包括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改善。到20xx年,我们要建立起科学、完备、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一是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软硬件平台,通过对农业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二是要整合农业、农村市场的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大型数据库,加快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三是要促进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的畅通,使信息的双向交流不应仅局限在互联网上,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小册子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一是要确保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创造多元化投入的政策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二是要健全制度,立足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国家信息化导向,在深入总结农业信息化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信息化制度建设。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村信息队伍建设,重点培训基层农业信息工作人员,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和分析应用相结合、精干高效的农业信息化队伍,使农村信息化队伍基本覆盖全部行政村。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9

纵观全书,在各教师作品中,我看到老师们在对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中,都着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强 xx学以学生为中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和个体差异性,注重借用信息化手段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能力,适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的布置教学任务。譬如我在《现代简约式家居风格》教学设计中,原先设计的教学重点是辨别现代简约式,后在网络学 xx台布置的任务反馈中发现,相较于建筑施工班的同学,建筑表现班的同学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后已经能准确分辨出现代简约式风格,但是在区别现代简约式家居风格与其他家居风格的特征时显得手足无措,因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重点和教学过程,避免了课堂教学的隐形浪费,实现了精准教学。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阶段,应借用信息化手段使教学内容显得生动,形象,具体,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交互性,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譬如书中《 xx型家居的概念设计》教学设计中,教师借用720°全景技术代替现场测量,通过逐帧动画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感知,又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学生对设计项目的人本体验,帮助同学们 xx了岗位工作的流程,也呼应了课程设计中的教学要求。设置的4类客户人群,引导学生从客户需求出发开展概念设计,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突出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了“以人为本,有效创新”设计的教学目标。

信息化的教学评价不仅需要 xx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需要 xx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将学生从评价的被动者转换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帮助其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譬如书中《空间直线与其方程》教学设计中,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补充的评价方式,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等指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知识目标,教学效果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呈现或展示的内容以定量评价为主,对教学过程,学生互动等客观过程则以定性评价为主。

二、强 xx学环境的设计

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指的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的教学场所,它既可以是物理的教学场所,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络空间,而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是离不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在书中,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中都有用到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这就是一种教学环境,特别是《幼儿园室内区角游戏环境创设》教学设计中,教师借助一个云课堂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自主 xx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虚拟仿真软件的帮助下,创设幼儿园室内区角游戏环境,设置不同的活动性质,幼儿年龄,班级人数,教室空间等基本状况,引导学生在比较、探究中掌握幼儿园室内区角游戏环境布置的要点,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还能针对不同学生设计提出更高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了教学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象牙塔走向社会现实的紧密 xx。

三、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

xx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但是需要注意目的性和科学性,要能围绕教学目标支持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可以从生活生产过程中展开,选择可靠,权威的资源,同时需要注意对资源进行适当的 xx和处理,使之符合课堂教学。在《计算旋转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无法明确 “微元法”的解题思路,教师设计先将“切黄瓜”生活微视频帮助学生直观体验化整为零的过程,再通过“可乐数学”软件演示微元法求解四部曲,帮助同学们建立动态画面感,帮助学生轻松直观的理解“微元法”的核心思想。全程从生活出发,打造体验式教学课堂,通过问题的不断呈现,逐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书中的很多案例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同时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师不应该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应该去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合理高效地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10

我校一行五人于4月27日至30日赴四川成都参加了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解析及信息化教学设计高级研修班。在这次培训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的相关知识,并参加了两大专题课的学习。通过专家们的讲授,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当今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我校信息技术建设与之间的差距。这次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也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地推动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顾问魏民给我们分析了《参加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优秀选手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与素养》,根据往届职业信息化教学大赛进行了综述、回顾和思考。魏教授对20xx大赛三个赛项进行了解读和思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并用真实的比赛案例进行了各项目比赛的分析。强调了参加大赛的选手要具备十个能力,充分理解新时代、新形态、职业教育变化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要有职业教育创新理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参加大赛要读懂、领会大赛规则的重要性,并教给我们快速阅读的方法:

1、浏览式阅读;

2、逻辑式阅读;

3、特征性结论;

4、拆解式阅读。

并要求我们要思考利用信息技术如何对接新时代的教材,科学选择参赛项目,根据学情、引入“三情”,实施可视化教学提高学习兴趣策略,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建议参加大赛要利用团队,团队不少于三人,比如团队中的同一个专业老师的集体备课,参赛的老师不仅要“备课”,还要“背课”。

学校要构建高效信息化教学环境,首先需要提供稳定的wifi网络,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方便地使用手机进行教学互动。同时,还需要配置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安装课程管理平台如“云端”,方便教师上传教学资源和学生在线学习。另外,学校还应该具备录播设备,用于录制平时上课的真实教学过程,积累微课资源,建立校本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课前学习微课,通过视频了解课程内容;在课堂上,则可以通过微视频进行学习,实时观看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此外,要注重“同步媒体”的应用,即将话语、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有机结合,实现信息的同步传递。

信息化教学不是“工具”,不单单是设施设备的投入,在课堂中如何“融入”教学还需要我们老师自己去探索和践行。魏老师说“只要你试验的走过一次,你就成长了!”。

二、遇见更好的课堂,如何用技术解决教学问题

汪xx博士介绍了如何在信息化大赛中设计更好的课堂,他以一名参赛选手应如何应对评委的评价以取得高分为例,通过往年指导参赛教师的经验来逐步解释。首先,他强调了参赛项目的文本如何才能留下评委深刻印象,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文稿的过程展示了如何最终获得大赛第一名的经历。汪博士指出,参赛老师需要遵循四个准则:

第一准则:教学设计的文本形式、结构、内容要丰富,排版要以PPT的模式框架制作更加美观,形式要比内容更具有吸引力。

第二准则:教学界的标准就好比国王,而信息技术则是王室中的智囊团。教学比赛的评判标准应当以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设计,核心在于如何运用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难题。通过在现有教学环境中创新运用常规技术,例如确定教学目标、分析传统教学中的难点,并利用技术优势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准则:抱歉,我无法提供与高于现实的内容。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或需要帮助,请随时告诉我。我会尽力提供支持。

第四准则:在准备答辩PPT时,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要点:首先是对答辩内容的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其次是对比传统信息和作用,突出创新之处;接着是横向拍摄流程图,清晰展示整个过程;同时也要包括效果图,直观展示方案的实际效果;最后要突出创新点,彰显独特之处。在答辩过程中,最好有两个老师配合,一个回答问题,另一个根据需要翻到相应的PPT页面,以便及时展示和说明,提升答辩效果,获得更高评分。

汪博士曾经调侃地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上课玩手机的通常是好学生,上课做笔记的不是好学生。” 这句话让我深思,我们学校规定学生上课时间不能使用手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变得至关重要。另外,智慧教室资源有限,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设备和电子白板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又如何利用简单的手机传递信息,实现实时的信息交互呢?教学设计是理想化的构想,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实践,才能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11

现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无论各行各业都采用信息化管理,财务也不例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关于财务信息化管理与运用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

xx月初,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举办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与运用培训班赴西安财经学院学习。虽然培训时间短暂,但所学所感将给我今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由财务资深专家讲授的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中国经济的动力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等知识。

首先,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预算的作用在于规划与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对接,并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同时,要必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编制预算不只是财会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公司各部门的共同参与,须经过反复推敲、科学论证与法定审批,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执行的权威性。我们应当更加重视以全面预算管理手段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考核、评价各部门经营业绩,提升企业管理的科学水平。

其次,要重点掌握“一报告三报表”。即一篇财务报告,三张报表。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我们只有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公司经营状况的前提下,才能完成一篇准确反映公司实际情况的财务报告,正确理解特定时点状况的词汇,了解和认识会计报表的作用以及利润表是企业交流的一扇窗户,是外部人员接触企业最直接的方法和手段。

再次,合理高效的财务分析思路与方法是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能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量化分析具体的财务数据,并结合企业总体战略,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财务信息支持。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把企业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重要工具。

我通过参加本次培训学习,开扩了眼界,提高了思想认识,更新了工作观念,掌握了新的工作方法。希望在今后的财务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努力工作,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为监狱企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12

通过老师这些天的认真讲解,使我对教学设计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明确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

任何一门新学科的研究都应该从定义入手,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 xx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从定义来看,使我明白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是面向知识点,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突出“教”;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学”。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不等于教案,也不等于课件

在几年的中,我主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讲好一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正因为我追求于这种“现实”的成果使得我一直没能静下心来思考这些理论上的知识,在这几天老师的讲解与自身的学习中,使我意识到:教学设计并不等于教案,也不等于课件。教案是分节课编写,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描述,顺序递近。而信息化教学设计从静态教学设计,转变为动态信息设计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它从传统教学设计,转变为网络教学设计让解读教材变为引导知识学习;从 xx统一设计转变为个性化设计;从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能力评价, xx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综合素质。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点

首先,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点是信息资源的选择,如 xx、多媒体资源库、课件等等;其次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在讲解七年级思想品德《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一课时,我在课前用会声会影软件将多张大自然美丽的风光配上音乐做成一个视频,在课题引出之前播放,创设情境,引出标题:大自然如此之美,请大家热爱自然,将这美丽定格......;再次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由“教”转变为“学”,其实这些年来一直知道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今天再次被老师提出来,我所疑惑的是在现在课堂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不能真正的将课堂的这份“ xx”还给学生,其中的原因也是值得工 xx去思考和努力的;最后是 xx评价方式,及时评价可以有效获得教学成果,鼓励比打击更有成效,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说话艺术。

四、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教师主导的讲授型教学,它的学习环境比较贫乏,基本上是一种固定的、复述式的学习,而学生主要通过个体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信息化教学模式,它是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自主、探索、交互式的教学,它有着丰富的学习环境,比较开放,而学生主要通过协同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以上便是我学习这门课的心得与体会,时间虽短,但老师却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许多困惑,也许这就是研究生学习与本科学习的区别吧。愿大家一切安好!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13

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理念上应更新

1、这次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化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积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胜任教育工作,要认清形式,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总之,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受益匪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把所学到的教育信息化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之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14

近日,单位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关于信息化能力建设的远程继续教育课程,我通过学习明确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学习之后有了一些心得,现将心得体会如下:

1、掌握信息化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机关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各级机关信息化建设,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把握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工作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工作老套套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能。

3、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4、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就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要认清形势,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些,但我通过学习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还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15

为贯彻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文件精神,20xx年5月5日至6日,我校组织教务处处长、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10名赴合肥参加20xx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为全面推动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打开新的局面。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培训班上,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眭碧霞介绍了“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成长”;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出版事业部副主任洪国芬介绍了“智慧职教助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小艳介绍了“基于智慧教育的资源建设与应用”;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谷小城分享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经验交流;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服务管理部首席策划周健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资源检索系统使用介绍”;安徽省警官学院刘雪蕾,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获奖者介绍了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并用多个案例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如何体现职业教学的职业性、信息技术运用和课堂教学的三者融合。

此次培训,心得体会如下:

1、提升视野,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2、更新观念,体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

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创新知识教学、创新论坛是以观点为中心的,而传统的建构主义则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网络教学,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因素被网络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4、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必须具备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成为一名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5、不同地域同行的交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这次的培训不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机会,也发现了各地的差异和不足。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充实,参加培训的教师收获颇丰,普遍感到了大数据时代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迫切性。通过学习,教师们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同时,本次培训对提高我院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强化内涵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信息化学习心得体会16

20xx年11月17日至20xx年11月20日,在大港参加了新区教育局组织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聆听了四位专家型校长的专题报告,19日晚参加了以“教师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日常教学需要哪些保障措施”为主题的小组讨论。

四场讲座的主讲是4位校长,更是专家,角色本身就具极强说服力和感召力。所讲的内容是他们前瞻性地科学规划了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引领师生通过信息技术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课程开发和开放交流深度融合,把学校推向全国知名学校的行列。尤其是山东潍坊临朐海尔希望小学的韩相福校长,以学校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引领学校师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把一个面临倒闭的山区学校变成了师生生活和精神的乐园。

专题讨论是25位校长近距离的沟通,相互取长补短,进而就“保障措施”达成了共识,这些措施是贴近校情、可操作的,推进层次是明晰的。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校长要依法依规办学,要认真学习政策文件及前沿性的报告,了解教育发展的走向,捕捉教育发展的机遇,依法依规办学。

二、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更是每一位校长的引领学校发展的必解之题。

三、明确目标:滨海新区将在20xx年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四、坚定信心: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点淡定,不可急功近利;更需要坚持,因为在打下一定基础,形成一定规模时,其高效程度是不可估量的。

五、科学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应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专业人员配置、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实际选好建设的“最近发展区”。我校的重点工作是:

1、建好学校网站。学校网站是对外宣传学校办学情况,对内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是学校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其宗旨是“宣传学校、构架桥梁,服务师生、资源共享”。网站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校园网“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展示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2、做好教师网络资源备课,形成规范的教师电子教案。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能力。

4、建立学生综合成绩的网络管理平台。

5、建立教师教学资源库。

6、建立教师交流展示的平台。

7、建立学生风采展示平台。

六、明确工作原则:坚持科学规划与规范执行相结合,常规管理与专业引领相结合,应用普及与技能提高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展示激励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七、强力保障:于安敏校长提出了:“环境、队伍、机制三大保障措施,这是一个系统的保障体系,我们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的、科学规范的保障措施。

    226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