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工作美文摘抄
在这个追梦的时代,梦变成了一个口号,多少人只有梦没有计划。有梦就要付出行动,再多豪言壮语,再美丽的人生憧憬,都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撑。年轻人会不以为然,怎么又是这些老调常谈?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小编收集整理了励志工作美文摘抄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
励志工作美文摘抄(精选篇1)
努力不是用感动“绑架”对方
《新喜剧之王》里有一段如梦送快递的戏,如梦苦苦哀求导演给她一个戏份,可导演从开始的婉拒到后来的决绝——“你不用等,从现在直到宇宙毁灭,你都没有机会”。依然没有浇灭她演戏的火种,最后不得不把她赶走。我敢说这个情节一定感动了一些人,也有人指责导演的冷血,一个这么努力、不怕挫折的年轻人,给她一个机会怎么了?!是啊,给她一个机会能怎样?只有经历过这些人的人才最有资格说吧。
人事部的王姐和我一起看完电影后,对我讲了一件事。她是和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主管,在我没来之前她面试过很多求职的年轻人。其中有这样的一个女孩,面试的时候她信心慢慢地说:“如果能给我一个机会,我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和如梦的话何其相似。她被打动了,于是留下了她。
此后三个月的试用期,王姐不断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并不停为她做的事擦屁股。每周的人事会议她都特别认真的记笔记、提问题。本来开会最大的阻碍是人人不乐意提问题当出头鸟,遇到一个爱提问的员工上司挺开心,可她提的都是那些要花很长时间解释,却对推进工作没有任何作用的问题。
王姐心想每个人都是从新人过来的,一开始都会提出幼稚的问题,常常会浪费团队的时间精力,付出努力没有回报也是家常便饭。要允许信任犯错,多给她们一些时间。所以王姐在会议上没有批评她,委婉地说希望实习生们别怕他人的笑话,最好多提好建议。实习生就觉得王姐是在肯定她,精神振奋。
在做会议辅导时,王姐把过程步骤告诉她,并让她看了自己做的会议PPT。没想到她竟修饰她做好的PPT,名曰这样更生动。加了很多极其幼稚的文字翻滚特效和重点部分烟花效果,声音效果。幸好她有会前检查的习惯,当她看着乱七八糟的PPT时,没有时间去生气。但她下定决心实习期一到就请这个努力的年轻人了走人。会议前连夜修改,才不至于在全公司月末会议中太丢脸。
她说:想起《喜剧之王》中的陈导演当着剧组大骂尹天仇: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这种人,又不行,又没有自知之明,还不死心,整天出来搞事情。他突然发这么大的脾气,我猜他以前肯定因为相信他们而吃过亏。人家都说了“死都不要你”,你还要推销自己,你的所谓努力,不过是想用感动“绑架”对方——你看看我,那么努力,你难道没有责任给我回报吗?
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感觉到,只是求个机会,混饱饭吃。可他们忘了结果要一同承担的。一个“只在乎自己是不是努力,能不能成功”的人,周围的人常常要跟着倒霉。推销自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死缠烂打绝对是推销自己最烂的办法。大家都是出来混饭吃的,谁都不容易,何必呢!
现实中能遇到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的大脑永远是从“成功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你跟他讲“这个不重要”,他觉得你没有理想;你跟他分析孰轻孰重,他觉得你low;你骂他一顿想把他骂醒,他觉得这是上天对他意志的考验……
例如:地铁里一个纠缠着你扫二维码的人,表面上是努力,其实内心想的是“我不是在求你,我是在求钱,扫一个码十元钱”。
一个不停打电话的二手房中介,表机上是努力,其实内心想的是:“我不是在打电话,我是在砸金蛋,你们的电话都是潜在的金蛋。”
从微表情心理学上讲,他们常常一脸歉意,其实他们内心想的是:“如果我的努力打扰了你,我也没办法,我也得活着,我也有理想,不想平庸一辈子。”
这些人不是坏人,他们是存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甚至还挺友善,有梦想、想发财并不是错。现实中大部分人都会因为努力而达到一般水平,但问题在于,如果你付出了比常人多一倍的代价,你可能只甘心做到一般水平吗?如果你付出的努力,超过了这些努力本身能够得到的回报,你的心态必然会失衡。这才是尹天仇和如梦们如此尴尬的真正原因。
是什么让他们一心想着成功,而从不关心是否影响了他人呢?问题还是出在“努力”这两个字上。
励志片与现实生活有一道屏障,希望年轻人明白不是所有的机会都值得去争取。职场上大部分工作都是“看不见脸”的,你必须用20%的精力干完80%的工作,你才能有80%的精力投入到20%最重要的事情上。做好本职工作,在你的团队中最一个好成员,才是首要的。努力的方向不是强调自我、秀演技、到处抢戏找存在感,而是吃苦。我不是不让你努力,而是希望你意往更脚踏实地的方向努力
励志工作美文摘抄(精选篇2)
成为更好的自己无法速成
做什么都要讲捷径是现代人的惯性思维吧,既然能省点劲儿,为什么不省点劲儿?!速成是每个人对成功的期望,改变自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改变是为了让自己更好。
那又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人说成为更好的自己,从升级思维模式开始;有人说学会断舍离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人说阅读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能让自己变更好;学习报班升级学历能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什么是“更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更高的工资,更高的职位,更多选择的自由。而所有人都承认学习是必需条件。于是就出现考研热、公务员热,各种学历教育提升班,每个人恨不得十八班武艺伴身。
记得我大学第二年,学习方面有些放松,不知是毕业就工作,还是继续考研?妈妈察觉出了我的犹豫,在电话里说我应该为自己而学习,应该为了提升自己的价值而学习。她说一个有价值的人,就是在生活中受到其他人的尊敬的人。具体地说,这个人应该有稳定的收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社交中举止得体谈吐不俗。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人们的尊敬,就说明这个人没有价值。我剥去母亲观点所套上的华丽外衣,得到的结论就是——母亲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让人羡慕。她的观点,应该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观点。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对这个答案有一种抵触情绪。
为了你生活得好点,还错了吗?这是妈妈说我的话,也是多数人的心声,我要是说难道那些没上兴趣班,没上大学,没上研究生,不是公务员的人,就没法生活了?他们不也活得好好的,这就是明显站着不腰疼,能过得好点,有几人愿意维持现在的生活?显然没有嘛。
但学习就是为了过上让人仰慕的“人上人”的生活,那你又该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因为努力也不一定能达成。毕竟真正的人上人就是那么些个。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是报班、考试等,得个好成绩就变成更好的自己了。你还是你,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我们买各种各样的,几天几天就能学到哪些技能的知识手册。以为只要支付了钱,就能立刻拥有了知识。然而,现实是付完钱以后,如果你没有认真地利用它,你拥有的只是一份材料的拷贝。
我有个大学同学,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不错,毕业以后依然保持着坚持学习的习惯。喜欢买书,平时一买就是十几本起跳;工作之余也学习了很多东西,在网上报名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学习班。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想要全方面地提升自己”。
可是渐渐地,她发现自己虽然学了很多,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好,而且很多课程虽然花了钱,但总是坚持不下来。跟我聊到这件事时,她说自己越学越焦虑,工作也没多大提升,感觉很迷茫,不知道该怎样继续下去。《认知》一书中,把这种情况归纳为知识焦虑。
类似于“不看就落后了”“别人都在学,我也要学”。
然而,为什么会有人很努力学习了,依然会感到焦虑呢?那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只要不停地学习,就可以解决自己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却没有看到效果。因此,在学习这件事上,我们要明确一件事:学习知识是一个短期内并不能快速见效的行为,是需要我们花费很多精力和意志去坚持的过程。
无论是买书还是买知识,都是一个道理。买了不等于读了,读了也并不等于懂了。从来都没有什么速成法,给自己定个3到5年的目标,根据自身的不足,来明确自己需要补充哪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获得进步,成就更好的自己这件事上,不能急功近利,更没有捷径。
一万小时定律也告诉我们,刻意地重复性练习,对于成功掌握一门技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大脑理解知识的过程。但如若光知道道理没去实践,那就是零;若是我们坚持实践,就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悟出了那个道理。同理很多道理、感悟,都是需要时间历练的,这就是老话常说的:你到了我这个岁数你就懂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成就更好的自己这件事上,有目的的实践更为重要。我们应该思考这件事情对于3年、5年后的自己有没有帮助,只有从意识层面感知到利益,大脑才有动力支持你做下去。
计划永远赶不变化,生活本来就是不确定的,我们勇敢接纳生活的不确定,处理这些不确定时反而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其实千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是我们曾经幻想的未来。
励志工作美文摘抄(精选篇3)
我承认失败和挫折但不自责
我上半年参加了高级职业资格考试,花了时间认真复习的考试,结果没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也没达到及格线。我变得很懊恼,内心充满痛苦和疑惑。我很认真,是不是认真的时间太短了,所以上帝没有给我回报?我这样求着回报的努力是不是不好?但就像打工图钱一样,谁努力还不图个回报?
从小就被灌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虽然后来懂得付出也不一定就有收获,难道这样的结果就是为了告诉我努力了也不会有结果?好吧,我只好认了。还给自己编造出一套理论,告诉别人是因为自己以前太过努力用力过猛,现在厌倦了,不是我得不到,是我不想要。欺骗别人,麻痹自己。
我割裂了付出和得到两者的关系,什么都不想努力,觉得努力没用。可事情过了几个月,有时也幻想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期望的那张纸片,我会怎样?得到了一个结果,获得了信心,去追寻下一个想要的东西。现实是我没有得到,可这不是最终结果,我还能继续追寻。
有人说结果不重要,关键是享受过程。我想说在为一个目标努力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搞懂一个概念,甚至做对一道题都能让我欣喜。这个过程我还能感受到欢喜,这份快乐无关金钱、无关利益,那么纯粹。而那也是生活里积极向上的目标和动力。我只是害怕那个结果,怕再次被印证的努力无用的结论。现实就是现实,不管人愿意承认,而我真不该责备自己,不该责备和控诉这个过程,它已化作你生活里的一部分,与起和解。我想这才是老话常讲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收获的可不一定就是成功、证书,可以是你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世界新的了解。
人遇到事的时候需要反思,而不是一味责备自己,尤其在失落的时候,只会令自己更没有信心,更加觉得四处都是绝路。有本心理学的书上讲,一个人若是知道怎么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怎么满足自己的内心,才会获得真正深刻的价值感,并心灵成熟。
他的文中讲到每个成年人内心都居住着三岁的那个自己,假如我们时常都对内在那个三岁的自己责骂,我们就会做出很多错事,或者瑟缩着什么都不敢放胆去做,于是我们的生命,无论如何都会不妥当。
想一想:当你责怪自己的时候,是否和当年父母责怪你时所用的语言一样?当年他们怎样赞许你?你现在就用同样的语言赞许你自己。
我遇到过这种的朋友,做错事情后不停自责,当初不应那样,应该怎样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了。把自己当作三岁的小孩,不停地责骂。适当的悔悟是好事情,责备自己、憎恨自己就不对了。责备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已不应该,何况你自己并非小孩!大人应该仁慈地对待小孩,你也应该仁慈地对待自己。“你”应该好好待你自己,因为如果“你”不好好待你自己,人家好好待你又有什么用?
事情已经发生了,成年人应该用理智想解决的方法。责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想法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只要想想,如果一个小孩子在你的面前,他觉得很害怕,你会怎样待他?你是否对他发怒?还是伸出双手安慰他,使他感到安全?小孩需要爱,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你也如此。只有在得到了爱和肯定以后,你才能发展你的最高潜力。
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要克服的是随意评判自己,我们需要帮助自己,而不是评论自己。如果我们有一个喜欢评论我们自己的妈妈,如果我们做得再好都要批评,那么我们也会喜欢责备自己。请记得,在做错事的时候,去好好的原谅自己。不要过于责备自己,因为自己的努力可以清晰的看见!不要过于责备自己,因为那也是自己曾经综合权衡的结果。有时候我们不但要有胸襟去宽容别人,更要放过自己,给自己一个犯错的机会,让生命照进不一样的阳光。
励志工作美文摘抄(精选篇4)
把生活量化,看见自己的坚毅
改变往往从一个具体计划开始,这个计划目标清晰,有具体的实施数字标准,可行性高。例如最寻常的健身计划,每天锻炼时间,选择几种锻炼方式,锻炼的强度,锻炼周期需要多久,都有具体数字显示。30分钟;跑步、游泳;8000步、1200m(30m×2×20圈);一周三次;三个月做一次健身评估。
当你通过践行达到这些数字,就会产生信心,身心增添活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
用准确的数字来规划、描述我们的目标。即使目标实在不能用具体数字来表示,比如是某种状态,那么这种状态也应该是可以用数字来指标化的。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处处都用得上数字。如果只是把目标定性,很难知道目标的完成情况。使用数字,就能很好地掌握差距,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用数字去量化它,记录与分析能带给你安全感,这是我最近想到的。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要早睡早起,但能做到的人不多。可能一时兴起就要定个早睡早起的目标,昨晚关机早睡了,今天一早起来,哎呀,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以后我就要按这个作息来。一个星期或者几天后的某一晚,朋友约出去玩,身体不适了,或者赶作业、赶项目熬了夜,完了,第二天头昏沉沉起不来,计划失败了。接下来就是破罐子破摔,回归自己随性的生活轨迹。直到身体承受不了不规律的作息,又开始新的一轮尝试。也许有人一辈子都在尝试和失败中度过,等到身体出问题的时候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坚持,这种懊悔的心情让病中的人们加重心理负担。
我反思了一下,遭遇失败不全是个人因素,还有一些外在因素。如果这样的话,失败有啥奇怪的?然而,事实是,每次下的决心越大,失败时愧疚感就会越深,这种深深的愧疚感会瞬间抽走我的所有能量,让我不由自主地朝着相反方向走去。
那么,回到主要问题上,你的计划不能坚持,是不是计划本身并不合理呢?你需要把健身计划再细化,每个细节都用数字量化。因为用量化的方法更能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如果我记下我每次尝试成功的天数,然后每次失败的节点(或者说结束的节点)与上一次的相比较:如果坚持的天数更多了,那就该庆祝一下(庆祝的方式并非放纵,而是采取其他方式,如吃顿好一点的或者买个小礼品给自己);如果坚持的天数少了,思考一下这次是不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把结束你坚持事项的困难记下来,标记遇到这种情况(如考试周,项目due啊,生病了)的坚持天数,给下次提供参考。
相比健身可能减肥更容易达到些,达到一些数字,8块腹肌、一尺九的小蛮腰,就算成功了。可你也要知道其实世上并没有成功的减肥,人的一生都要和脂肪做斗争,就算你达到了预期的减肥效果, 还需要巨大的毅力在今后的时间内将体重控制在一个具体数字上。你并不敢保证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也多次尝试过减肥计划,体重也反复过,每一次失败我会对自己失望,恼恨自己的三分钟热度。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我没有客观的评价自己。把所有的失败简单地归结为自己能力不够,自制力不够。殊不知很多东西都受外在因素影响,且很多东西都是慢慢锻炼出来的。
就像现在盛行的运动教练,健身教练,减脂咨询师,拿一个教你打网球的教练来说吧,当你把球打飞了,他们的最大作用体现在给你一个客观且正确的反馈,“这个球虽然力度太大,但挥拍的姿势是对的。”而不是简单地复述现象“怎么又把球打飞了!”其实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会给自己这种模棱两可却又自我否定的暗示。在霍金斯能量级表中,羞愧是最低等级的,它会瞬息之间抽走你所有的能量。所以每次你要开始自我否定时,先想想有没有必要吧。
在别人的博客里看到一段话,自己终于挨过了今天的千难万险,迎来了明天,骤然发现面对明天还有更多千难万险。也许悲观者会认为她是在抱怨,而她给自己做评说,想到自己扛过的困难,真为自己骄傲。明天没什么大不了。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对自我的肯定。不去想前方有什么,做过的事情才最重要。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每一次微小的尝试,如尝试每天看会书,尝试每天做一顿饭,尝试每天学点感兴趣的东西,都记录下来,那将会是多大的力量。我可以靠这股力量建立我的自信,去走那些以前我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的路。你不需要去列表格,写文档,然后把它存起来,只需要随便找个本子,就像记笔记那样涂涂画画,或者每天走在路上跟自己说一说,就已经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暗示了。
当然,量化也许不是一种最终的方法,却是一种可以锻炼我自我分析能力,客观看待事情能力以及提升自制力的好方法。能够让我们斩断后路,避免用“尽力而为”的说辞来麻痹自己。
有的人会说,学习工作忙得要死,哪有那么多时间关心自己?其实,多花点时间分析一下自己还是很有趣的,做不到吾日三省,也可以试试一省。忙得没有时间分析自己,分析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可能最后追求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励志工作美文摘抄(精选篇5)
赢在不像别人,输在不像自己
我们喜欢和别人不一样,但也害怕和别人不一样。想想我们多数人的生活,按年龄上小学,中学,高中,大学,15年左右的学习,毕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是公务员和老师,26岁左右结婚生子,40岁左右职位升至中层。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上学时要像_X一样上个好大学,毕业后要像_X一样找个稳定福利好的工作,还要时不时“看看_X的孩子都这么大了”。偶尔想要与众不同的时候,就会被责备“你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慌张中,我们都努力看清楚别人是如何在成长,却恰恰自觉或不自觉无视了“自己”的成长,然后我们成为了一样的人。
涅槃乐队有一句歌词:你们觉得我很奇怪,我是如此的不一样;我觉得你们很奇怪,你们怎么能都一样?
意在惊醒那些渴望自知的人,嘲讽那些喜爱告诉别人怎么做人的人。
在生命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于是模仿别人,走别人走过的路。这没有错,也不是对错的问题。当你跟随别人够久的时候,你的内心是平和的还是升起了更多的疑问?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生活适合自己,活得也快乐,也无需改变自己。但当疑问越来越多,内心愈空虚,你羡慕做设计的人特别帅,于是学了设计专业,后来才发现设计远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简单,没了兴趣,最终没在设计上有什么进展。
后来又觉得摄影师特别酷,平平常常的照片都有了神韵和灵魂,于是存钱买了专业单反,也看了不少关于摄影的书籍和攻略,结果也没能达到自己想象中的境界。
看到朋友做手工很有趣,入门也不难,顺便还能提升品位。于是也凑个热闹,也努力了、钻研了,看着自己的作品最后决定还是放弃。
什么都想做,可又什么都做不好。你对自己绝望了,看来自己做什么都一事无成。一味地期待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却从未问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做不下去的真正原因是你对这些事本身不感兴趣。
找到兴趣之所在,才是坚持下去的源动力。你的兴趣就是你擅长的东西,你还能做的更好的事情。
为了寻找你所热爱的事情,一定会走一些弯路,就像文中我讲的那种人,但你不要失掉初心,为了什么而寻找?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让自己的生命更饱满。
年轻人可以换工作,甚至频繁一些,但我希望做这些选择是因为兴趣所致,或者为了寻找自我,真正适合自己的,看似什么也没得到,然而最终发现了自己的兴致所在。
其实谁不是活在世俗的目光里呢。这些经历让你有了独立的见解,每当进入新的领域,都全力以赴,执行不打折扣。而不是越换越做越不开心。
有个朋友两年换了数份工作,都是跨领域,从外企办公室到互联网再到手机测评师,都不是他内心真正的诉求。别人评价他是一个眼高手低,没有持久力的残兵败将。他听了只是笑笑。结果确实是这样,没有工作,收入不温度,生活动荡,但对他这个人他们的评价不够事实,他的学习能力超强,每份工作都全力付出。他是那种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开心,而完全屏蔽外界的评价的人,一旦找到自己的突破口爆发起来,犹如洪水猛兽般势不可挡。
静思数月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做一名律师!通过半年的努力如愿通过司法考试,目前已经步入正轨。别人很羡慕、赞美他以求有用之时。他还是笑笑。我不是为了向谁证明自己,我只为自己。
也许你我不是能力超强的学霸,只有一份不讨厌收入一般的工作,在人才市场上也没什么竞争能力,年过三十还有家庭担当不敢随便换。我说过,你没必要学别人,在你所在的领域深耕细作也是一种选择。必须给生活一个奔头。升官发财出名固然是好生活,值得追求,但我不想这样,不想丢了自己,也有这个能力守得住。这才是我最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