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群体的故事:心理群体的特征
心理群体的特征通常是怎么表现的呢?那么那些特征的内容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心理群体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群体的特征
——《乌合之众》第一卷第一章
G218 张懿
人是群体动物吗?小到一个家,一个社区,大到社会,国家,不都是由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群体吗?这是平常的定义,在这样的定义中,我们着重于他们“聚集”的这个行为,忽视了他们各自的身份特征、信仰文化,也没有探究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在勒庞的《乌合之众》一书中,他研究的是心理群体,即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所认同的群体,是在某种既定条件下,因感情和思想全都往一个共同方向而聚集成群的人形成的暂时性团体。
变成心理群体的人表现出来的首要特征,是自觉的个性的消失,原先的感情和思想也会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他们形成了一种新的集体心理,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群体中,他们会获得相同的特征,受群体精神统一支配。这样的特征,打破了平常群体的局限性,心理群体中的人不一定是“先聚集后产生群体”,他们可能在不同地区,却因有着相同的思想和情感,而逐渐形成一个心理群体,这种现象在国家出现重大变革时最为常见。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文人,他们在此之前可能素不相识,可能这一生都只会是萍水相逢的他乡之客,甚至可能有不同的文学立场,但在家国危难关头,他们的思想都转向了一个方向,他们原先所谓的个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想保护文物,守护文学的共性心理,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个研究所的成立,那时候,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他们进入戒备状态。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情,学校里一个新社团的成立是因为很多同学心里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有一个人发出了召唤后,他们便聚集在一起。
当集体的感情和思想都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后,这个群体会产生出新的特点,完全不同于孤立的个体的特点,这是个惊人又有趣的现象。首先是当人身处群体时,会感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使他敢于发泄,这意味着对自我的约束在消失,就像打群架的人说出“放学别走”展现出来的硬气。第二个原因是群体间的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所以我们能看到在游行示威队伍中,总是几个“主力军”开始,随后不断有人加入他们的队伍。这种相互传染的结果是使群体的人易于接受暗示,这正是决定群体特点的最重要原因,此时的个体将进入失去人格意识的状态,会对使自己失去人格意识的暗示者唯命是从,结果便是在冲动下采取行动。在某些血腥的暴行中,体现的正是这个“暗示现象”,世界大战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常说那都是一群毫无人性的恶魔,实际是大部分人控制自我的能力的消退,他们有意识人格的消失,使得他不再是他自己,受到暗示者的暗示后展现出完全无法想象的残忍。
总结来说,群体在智力上常会低于孤立的个人,但从感情上看,好与坏取决于环境。爱国运动中群体所表现的团结一心自然比个人要强烈得多,但如果环境是负面消极的,群体所表现出的残酷和消颓将远远超过孤立的个体。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从犯罪角度看待心理群体,而选择性地忽视了英雄主义群体,正是英雄主义群体以满腔热血干大事,使得历史中有“群体”光辉灿烂的一笔。
公众号:深圳波波语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