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工匠精神的美文欣赏:木椅情,工匠魂
学习啦:本文选取了生活中爷爷制作的木椅,字里行间传达出了与爷爷的真情,既写出了爷爷的工匠精神又表达了自己对爷爷的感恩,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木椅情,工匠魂》。
历史所经之处,总是会投下一剪寂寞的影子,就像那些城市的繁华地段中已失去原有特色面貌的建筑,空留一层寂寞的壳子。似乎只有远去古朴的乡村,才能回望那一份匠心的坚守,表达一番怀念与敬意。大概正是因为此,我爱去乡下奶奶家,静静地坐在木椅上,细数过往。
说到木椅,就得说一说我的爷爷。爷爷是一位木匠,家里的木制家具都是爷爷亲力亲为、一手打造的,因此也格外亲切,具有温度。每当坐在我最爱的那把小椅子上,就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小小的我总是跟着爷爷东奔西走,爷爷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在树木间穿行,只为能寻到合适的木材。
那天,爷爷在一棵暗黄色的树木前停下了脚步,一边抚摸着树皮,一边告诉我:“这是榆树,强度和硬度都适中,且木性坚韧,是块做家具的好材料……”而我哪有耐心耐心听爷爷细说,眼光早被一只活蹦乱跳的小松鼠给吸引了,挣脱爷爷的手便追了上去。追得太急,硬生生撞上了一棵大树,痛得我嚎啕大哭。爷爷闻声而来,见我狼狈地坐在地上,额头撞红了,手臂擦伤了,身上也沾染了些许泥土。爷爷心疼地把我拉了起来,我哭着对爷爷说:“都怪这棵树,长得这么结实干什么!害我撞得好痛啊!”说完还狠狠地踢了一脚。
爷爷转过头一看这树,却欣喜地说:“好孙女,你可了不得!替爷爷找了一棵好树啊!这正是爷爷想要的松木!你看它的质感,它的纹理,做成家具,一定经久又耐用!爷爷就用它为你打一把小椅子吧,好不好?”我也忘了痛,重重地点点头。爷爷拿出他那把用了十几年的斧头,一刀一刀向松树砍去。看着那棵“欺负”我的松树缓缓倒在地上,我却忽然有些不忍,于是心中默念:“大松树,等你成了我的小椅子,我一定会珍惜你的!”
我最喜欢看爷爷做木工活,一到家,我就奔进屋里去拿爷爷的工具箱。爷爷的工具箱里,各类工具应有尽有,光是看他把需要的工具一件一件挑选出来、摆放好,就是一种享受。爷爷拿出小锉刀、修光刀、粗砂纸、还有木锤,便开始了工作。首先把松木材削出一块大小适中的木板,用粗砂纸在木板的表面打磨,接着拿出一把修光刀将板面修光平整,于是小椅子的板面便完成了。接着便是同样的步骤,做小椅子的四个脚。
为了能够进行组装,还要在板面上打眼和开槽,再进行最后的组装。我迫不及待地等爷爷拿起小木锤,在新椅子上轻巧地敲了两下,仿佛一个隆重的仪式宣告礼成,我欣喜地望着爷爷,爷爷轻轻地点点头,我迫不及待地坐上了属于我自己的小椅子。我深深体会到了手工的魅力,但渐渐长大,我才慢慢体会到,那是一种精神的凝聚,给予物以灵魂的升华。因此每当我坐在这把椅子上,我的嘴角总会泛起温暖的笑意。
小时候,我曾拉着爷爷的裤腿,仰着头微笑地问:“爷爷,爷爷,这木椅好神奇,每次奶奶凶我,您把我抱在这椅子上,不高兴就全都飞走了,您是不是施了魔法呀?”逗得爷爷哈哈大笑。
回忆渐渐散去,如今这木椅带给我的依然是一份安然的温暖,每当我的心灵在忙碌、挣扎、烦扰中变得浮躁,坐在这把木椅上,我就能感受到它传递的温度和给我的鼓励,使我本单调错乱的生活恢复了最初的美好,最初的真。我喜欢这种温暖,我喜欢奶奶家的一切,我对木制家具有着深深的爱。
如果不是看纪录片《大国工匠》,因学业繁忙而有些时日没去奶奶家的我,已经渐渐淡忘了那把小椅子。直到我看到马荣,一位屹立于刀剑的舞者,35年坚持伏案雕琢,用手中的刻刀雕刻着属于她自己不一样的人生,在同行们纷纷选择辞职、转行时,依然选择坚守。我又想到了我的爷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就是“工匠”。对他们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便是对技艺和工匠精神的传承,他们都是有匠心的手工艺人,对大大小小的作品都有着完美的追求,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享受工作的过程和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确把握,他们始终不妥协地、专注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做一个称职的“工匠”。
如今,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人或许不多,但一定存在。他们不喧哗,不造作,用自己的双手,做真正对得起自己生活的事。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的是专注做一点东西。何谓匠心?匠心,即抱着不妥协、坚持进步的信念,以这种旁若无人的坚持,来诠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在高科技的溺爱下,人类已逐渐失去了专注之心。是时候该重拾初心,回归本真了吧。有匠心的人,想必也是一个温暖的人,独立于冰冷的工业化流水线中,让我们感受生命张力。是工匠的用心赋予了作品灵魂,这不仅仅是对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态度。
生活需要匠心,而匠心也离不开生活。匠心是坚持,更是坚守。我会对我的生活,乃至生命,保持一颗专注的心。世界变化很快,而我,要在世界的快与我的慢之间,为生活留下一方最舒适的位置。
我也相信,每个人的匠心终究会归来,归来时刻依旧如泉般清澈。工匠精神将会不断发扬,也会愈加深刻。
我静静凝视我的小木椅,看到的,是工匠之魂。
公众号:浙江校园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