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小时候的美文欣赏:肉香
学习啦: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味道无疑是家里的肉香,一股股的香气在鼻腔里钻动,迷人的香气令人难以抗拒,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肉香》。
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小时候也用一米来长的黄荆条拴了根麻绳,再把掰弯的大头针绕在麻绳那头,挂上一点儿田螺肉,做成了简易的钓竿,趁着春天,傍晚时分,抱着一捆钓竿沿着田坎隔着两三米放上一根,再等上半个小时,便可以打个电筒出来收竿。挨着挨着将竿提起来,验收过去,看到那绳子上的田螺肉纹丝不动的,心里便一阵遗憾,如若是那麻绳上吊了根黄鳝,心里便乐开了花儿。把绳子举得高高的,看那黄鳝像一根细长的油条,在空中扭动着水滑水滑的身子, 满满的收获感便油然而生,哈哈,终于捉住你了!
那时候,不知道那种扭动,是挣扎,是后悔,也是绝望。只知道,钓了黄鳝,是可以卖了钱换买肉的。穷人家的孩子,得用一种食物去换另一种食物,尤其是肉。凑了鸡蛋鸭蛋,卖了买肉;天天割草养大了兔子,卖了割肉;捡了斗鸡菇舍不得吃,卖了买肉;钓了黄鳝吃了不划算,当然也是卖了买肉。有了猪肉,贫寒日子里才算是有了油荤,割上三斤宝肋肉,最好是肥一点的,才够一家人打个牙祭。
煮肉的时候得多放一点水,必须要煮上菜,肉汤是多难得,把菜和肉一起煮,让每一口菜都吸足了肉的油水。
母亲在菜板上切肉,厨房就在房檐下。母亲在哪,厨房便在哪,我们便在哪。循着肉香,我们站在母亲旁边,猫猫狗狗也过来,循着母亲的裤腿焦急地来回走,来回蹭。我们巴巴地望着菜板,那晶莹剔透的肥肉闪着莹莹的光泽,像一块温润的美玉。母亲的手满是老茧,握弯刀,握锄把,握扁担,握镰刀,成日里与这些利器厮磨,母亲用倔强与魄力征服了它们,付出的代价就是那满手的又粗又硬的老茧。母亲的手很巧,刀法不错的,她先是把那肉轻轻一划,把肋骨扯出来,母亲是要多少留点肉在骨头上的,然后我们姐妹,一人一根,就可以美美地啃上了。先啃肉,然后那骨头外包着一层膜,很韧,得好好嚼,但是,我们是得连膜也撕下来一起吃掉的。肉是白味,却就是肉的鲜香。好像蔡澜还是谁大致说过,最好的味道就是鸡是鸡的味道,菜是菜的味道。是的,没有放任何的佐料,肉,就是肉的味道!说不出来,就是香!待我们把骨头啃得干干净净,那猫猫狗狗的口福也就轮到了,啃得光光的骨头是要抛很远的,让它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带着那份鲜香进入下一个完美的旅程。那猫猫狗狗更是转动了眼咕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追寻那骨头,这必然是一次热烈的竞技,奖品就是那啃得光光的骨头。获奖者没有丝毫的时间与心思去骄傲,而是迫不及待地歪着脑袋左右开弓,大快朵颐。败下阵来的那位呢,自愧不如,夹着尾巴又屁颠颠地跑回来,眼巴巴地守着妈妈,妈妈不忍心,切了点儿肉皮皮算是给了个安慰奖。
最解馋的味道莫过于回锅肉了。
不一会儿,切得薄薄的,大片大片的肉已经在搪瓷碗里堆起了小雪山,肥的肉在山巅,油油地招摇。等到那口大铁锅烧得滚烫,母亲用铲子把那肥肉擀下了热锅。刺啦刺啦,噼里啪啦,一阵欢腾,油花四溅。好一阵肉香,牵扯你的耳朵,透过你的鼻翼,仿佛钻进了你的每一个毛孔。沐浴着满含肉香的空气,心里要怎么敞亮就怎么敞亮。母亲把肉摊开,让每一块肉都能体味到锅的激情。
那肉在热辣辣的锅里争先恐后地冒油,一股一股地在锅底聚集了一汪小海洋。母亲撇开肉片,把油铲进一个搪瓷盅里,那就保证今后的三五天,炒菜可以有点油香味儿。那如玉一般的肉片变得晶莹剔透,慢慢地起了卷儿,窝儿,像一个一个的耳朵,在锅里热辣辣地厮磨。我们就在一边着急地喊着:“可以下菜了,要熬干了。”母亲本想多熬一点儿油的,知道我们馋得怕把肉熬干了,也就微微一笑,往锅里放了瘦肉和菜。又是一阵噼里啪啦,锅里的欢腾劲儿混着菜香直挠得我们的耳朵,鼻子,以致心尖尖儿都痒痒的。佐料是没有多少的,盐是当家的,有点儿辣椒,有点儿花椒,已是相当奢华了,后来有了味精,能加上那么一点点,简直有饕餮盛宴的感觉。
一斗碗肉上了桌,肉片上还有油星子在冒泡泡,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伸手提了一个,呼呼吹两口气安慰了自己,丢进嘴里过把瘾,那肉有点烫,于是不停在嘴里腾挪,甚至可能就有了龇牙咧嘴的味道,但又怕母亲责怪我们吃东西吧嗒嘴,只好忍着,闭了嘴巴吃得摇头晃脑。
哇,肉香!
公众号:天府散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