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美文欣赏>

经典美文:村里有个王老师

家志分享

  学习啦:村里的王老师辛勤向上,仿佛一个不知疲倦的园丁,令人佩服,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村里有个王老师》。

  前些日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几篇《咱们村》发表的文章,感觉写的都很好,文字朴实语言真切,令我颇受感动。后来,我关注了《咱们村》文学平台,尝试着第一次向“村长果丰”投了稿,并加入了作家交流群。说实在话,能成为村子的一员倍感荣幸。

  我的第一篇拙文《中国人的情与趣》发表在了《咱们村》的第1114期,多少有一点儿小兴奋。而这也坚定了我,再次投稿的信心。在此由衷的感谢《咱们村》搭建的写作平台,让我们畅游在文学的海洋。

  村子不咋大,里边有熟人。

  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以后,得到了广大村民们的好评与支持。然而,还有一件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事:在《咱们村》看到了王艳辉老师发表的文章,原来我和王老师同在一个村子里。王艳辉老师是我初三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是零七年初中毕业的,我们师生至少有十年没有见过面了。我记得那时候王老师很瘦,乌黑的长头发,带着一副浅红色镜框的眼镜。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穿着一件淡绿色唐装上衣,非常的干练。感慨,时间都去哪了?感叹,新友原是故交。

  师生亲和睦,老少都合群。

  王老师治学严谨,品德高尚。当年我属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总是在引导激励着我前行。忘不了,王老师的课堂上经常有我在黑板上默写古诗词的场景;忘不了,王老师深情地给我们朗诵毕淑敏的文章;忘不了,王老师在我们作文后边留下的一段段评语。那时候王老师带的是毕业班十分辛苦,为了陪着我们上晚自习,自己上小学的孩子放学后都没时间去接。

  初中毕业以后,我去看望过王老师,可惜当时老师去城里办事了,很遗憾她没在学校里。之后,我又求学于鞍山、唐海,工作于保定、唐山,遂不能常见而终失去联系,但不变的是浓浓的师生情。这一次在[咱们村]能够拜读到老师的文章不能不说这是缘分。谁料想,村子里我又多了王老师这一家亲戚,已然不再是外来户。

  桃李满屯香,阅读有滋味。

  人的一生有很多让自己难以忘怀的人,在我的人生里王老师就是其中一个。工作以后,我很受单位领导重视,不得不说我很幸运。我觉得这与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我爱文学,爱读也爱写。我的兴趣也是初中的时候培养起来的,遥想当年您多次督促我们阅读古今名著,使我受益匪浅。现在公司里只要跟文字沾边的材料,都会让我参与和评定。兴趣,其实是需要引领的。

  单位每年都会订购大批的报刊,感觉每次新的送到了,就是为了给上一期遮挡尘土。除了我以外,并没有其他人再去看了,就更不要说阅读书籍了。我感觉文字是有生命的,虽然现在是读图时代,文学本该受到重视。会书写,不容易;会阅读,更难。纷乱嘈杂背后,静心阅读才是最有趣的事。对于当下的文学,我有不少疑问,真心期待着能够和王老师以及咱们村的村民们多多交流。

  咱们村……

  王老师……

  正是: 文坛名流齐争艳,乡野处处放光辉……

  公众号:咱们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5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