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教育心得:高考作文题,应该长啥样?

家志分享

  学习啦:一篇好的文章应当是贴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这是作文的基础,文章的底色。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高考作文题,应该长啥样?》。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一直在关心着作文教学改革动向,因而也一直在关注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原本以为,恢复高考40多年来,高考作文经历了“革命化”、“泛意化”、“鸡汤化”以后,应该会朝着生本化、生活化、理性化方向回归,像去年浙江的考题“读人生三本书”便是很好的一例。然而今年的考题似乎并未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是出现了大量无厘头的题目,甚是令人失望!

  许多年来,每每看到那些看似内涵丰富,实则莫名其妙;看似深思熟虑,实则主观臆想,譬如“梯子不用横着放”、“提篮春光看妈妈”、“行走在消逝中”、“搭配诗句写作文”之类花样不断翻新的作文题,心里总会有一种担心:这些作文题有多少考生是有话想写的?又有多少考生是有话能写的?更令人怀疑的是,这些作文题真能测量得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吗?

  当然,因为面临的是高考,是谁都不敢“不想写”的,并且,谁也不该“不能写”的!于是,问题就来了,当考生一不小心遇到不想写或者不能的考题时,会出现怎样的“应激反应”?唯有硬写和瞎写!幸亏大多数考生的认知水平是相似的,并且在高考面前的机会也是均等的,因而结果如何也几乎可以忽略的。除了几个“考霸”能够证明考题的“出彩”,和少数完全蒙圈的成了倒霉蛋外,其余考生凭着多年练就的套路,即便是硬写和瞎写出来的文章多多少少也能捞到点不至于很离谱的考分!

  就以今年的考题为例,估计大多数考题对于考生而言都会不同程度存在不是被蒙圈,就是被套路的问题。这样的感受几乎可以让人们对整个基础教育的作文教学产生怀疑。试想,当写作成为编程,当考试成为押宝,当一道关乎数十万考生命运的考题被无厘头地确定的时候,真正的学习价值又在哪里?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撇开高考命题的机制、程序等因素不谈,必须厘清的一个很直接的问题是:怎样才算是好的高考作文题?换句话说,高考作文到底应该“长成什么样”?

  毫无疑问,“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为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而参加的选拔性考试。这就意味着,高考作文题是为遴选适合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而专门设定的。因此,它需要尽可能清晰地测量出考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以作考生是否符合进入高等教育学习条件的依据。那么,这样的考题至少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或者说至少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征:

  ——它应该以能考察考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为要,以作选拔考生进入高校深造的基本条件。近年来,不少考题已经在朝这个方面努力,譬如2017年浙江卷“人生三本大书”和今年上海卷的“被需要”,都可以检测考生不同层次的思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它的内容应该具有尽可能强的普适性,以保障全体考生机会的基本均等一致。今年的浙江考题貌似对浙江考生是公平的,但也忽略了户籍意义上的“浙江考生”未必都是在浙江长大的青年这一事实。要让这些对浙江文化并不熟知的考生做这道作文题,就会显得勉为其难。

  ——它的语言应该清爽明了,无须考生揣摩其“微言大义”。自上世纪末时兴“话题作文”以后,越来越多故弄玄虚的考题常常把考生弄得一头雾水。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逼迫学生在所谓的“审题能力”训练上下功夫,却又事倍而功半。这些年来,此类考题不胜枚举。今年江苏卷的“语言”和天津卷的“器”同样令人捉摸不透。此类考题沿袭科举遗风,误导学生,实该叫停。

  ——它应该以考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为依据,以免产生认知错位及心理代沟。譬如“行走在消逝中”这样的题目,貌似底蕴深厚,却与正处于“八九点钟的太阳”的考生心理差异太大,很难让考生产生思维共振。

  ——它应该摒弃“主题定调”,以让考生彰显自己的思想观点。譬如多年前的“心灵的选择”,以及今年的部分考题,由于主题完全确定,给考生自由表达的余地极小,考生的思维也由此被严重局限,作文雷同化不可避免,由此必然降低考题对考生水平检测的区分度。

  ——它应该避免大是大非的敏感主题,以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写作心理环境。由于高考具有淘汰考生的特殊作用,如若考题涉及相对敏感的范畴,当考生一不小心出现某种认识偏差,便有可能带给学生断崖式的考试损失,因而会导致考生写作心理的过度紧张。因此,所选考题当以贴近考生实际生活内容为要。今年上海卷的考题便是很好的一例。

  以上罗列的几点,是否言之有理?

  不妨引用一下1936年北大招生考试的作文题,看看是否暗合以上所述?

  (1)叙述你平日作文所感到的困难,并推寻其困难的由来。

  (2)你从读书以来,对于学问的兴趣经过几次转变?试说明其经过及原因。

  注意:两题选作一题;作白话文,不限字数;自己分段,每段第一行低两格写;自己加标点符号。

  读者诸君看了北大此考题后又有何评论或感想?

  日前,清华大学邱勇校长宣布,将在清华开设定位为非文学写作的必修课《写作与沟通》,课程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样的理念是否可以借用到高考作文中来?

  公众号:原创生活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5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