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美文欣赏>

关于家风的美文:记我的家风故事

家志分享

  学习啦:每个家庭都有着它独特的家风,在家风的熏陶下,我们都会变成不同的人,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记我的家风故事》。

  “阵阵西风吹过东,石栏桥坐简神童……”祖母吟诵的这首歌谣伴随着我整个童年。在轻软悠长的吴语曲调中,我感受到祖母那最温暖的陪伴。

  春天,当家里的那棵老榆树长出“嘟噜噜”的一串串榆钱时,祖母一边看护我一边忙着家务活儿,“石栏桥坐简神童”轻轻响起;夏天,粗布蚊帐里永远不觉的手酸的祖母摇着老蒲扇,“神童啊,你独住窑洞实在苦……”直至我入睡;秋天,忙完农活、坐在灶头烧火的祖母一手打柴把一手用臂弯把我搂在怀里,“小姐你为何嫁神童……”那歌谣伴着灶火一闪一闪,映出了七十年代穷困生活中的光明;冬天,农闲时光没有什么娱乐设施的小镇似乎陷入一种单调冗长的寂寞,吃过晚饭后劳累了一天的祖母坐在床头看着我,当我和妹妹一遍遍央着祖母讲故事时,“石栏桥坐简神童……”的歌谣总会第一时间响起来,祖母那刻满风刀霜剑的脸上便有了一些生动,皱纹也似乎有些舒展开来。

  多年以后,我想祖母之所以会在念歌谣的时候展眉,很可能是因为这首被称为填补汉民族民歌空白的歌谣是祖母的母亲传给她的。

  因为在我周围没有任何一个同学听过类似的歌谣。记得我读小学时曾看见父亲把这首歌谣写下来,那稿纸洋洋洒洒多达六十几页。我的祖母把这些巨量的内容记了一辈子,除了说明祖母的博闻强记外,大概更深切的是对自己母亲的怀念。怀念自己幼年时母亲对自己的口耳相传,怀念母亲在民国动荡年代依然坚持传承民族文化的信念,这种信念就是要把我们中华文化的根记住,哪怕时局动荡,哪怕家无片瓦。这种信念体现在一个个家庭成员身上,一代代传承下来,这就是家风。

  随着祖母的离世,我对这首歌谣的内容逐渐模糊起来,但是寻找歌谣原作出处的信念却越来越坚定。

  我曾在古老的书店里翻找,曾在万能的百度上搜索,甚至还以“阵阵西风吹过冬,石栏桥坐简神童”的网名加入了“中华诗词大会”衍生的“古诗词飞花令”的群中,但是一无所获。

  在撰写“家风故事”征文时,我再次上网搜索,没想到我的坚持让幸运眷顾了我:

  阵阵西风吹过东,

  小桥堍遇见这老渔翁。

  一日三餐常周济,

  (小生是)尽心竭力把书攻。

  忽闻柴门敲三下,

  见那火把灯笼密重重。

  仆妇丫环都散去,

  单单独剩这女姣容。

  (莫不是)同窗好友来嬉谑,

  (莫不是)山中妖魔鬼相逢。

  ……

  原来这是清初戏曲作家朱佐朝写的《渔家乐》。一篇《渔家乐》看似名不见经传,却在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传承了几百年,并鲜活地哺育了几代人成长,这就是民族文化的力量。

  伴随着祖母的歌声,我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坚持把自己习得的诗词歌赋朗诵给孩子们听。希望我的坚持能够为文化的传承助力,当然《渔家乐》永远是我的首选。

  公众号:玉峰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5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