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教师教育随笔文章:面对“少儿不宜”的镜头

莉莎分享

  学习啦: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教师们该怎么写教育随笔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面对“少儿不宜”的镜头》这篇文章吧!

  自主班会时间到了。我走上讲台,还没开口,就发现孩子们有点“不怀好意”地冲我挤眉弄眼,捂嘴偷笑。

  “老师,昨天晚上看电影时,我看到一个细节。”方林舟边说边嘻嘻地笑着。

  “什么细节?”我笑着问,心里已明白他要讲什么。

  “有一段地方,就是男女主人公在桥上那一段‘快跳’了。”

  “我也看到了!”“对,鼠标快速拖动了!”好多男孩子大声嚷着。

  “老师,您解释一下,干吗要跳过去?”方林舟穷追不舍。

  “那还用说,肯定是‘少儿不宜’的镜头呗!”坐在前排的张鹏程胸有成竹地对大家说。

  “就算是少儿不宜的镜头吧!”我笑着说,“潘老师想听听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

  我的话音刚落,武栋泽第一个站了起来。

  “老师,我认为您这样做不对。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接受这些,去年夏天我们去青岛旅游,在爬崂山时看到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在抱着接吻,我三姨一下子把我的头掰了过去。我觉得,接受这些是早早晚晚的事,看了也没什么,真的!”

  武栋泽的话引来大家的一片掌声。

  “我认为看到这些镜头也不用不好意思,反正到了七、八年级我们也要接触相关知识。而且,电视里这样的镜头多着呢,就说《情深深,雨蒙蒙》吧,剧中最后一个镜头在男女主人公长时间的接吻中结束了。看了以后,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平时文静的晓琼说得有板有眼,我有点语塞了。

  “老师,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幅漫画:一家三口在看电视,电视里突然出现了‘少儿不宜’的镜头,爸爸把儿子的眼睛给捂了起来,儿子不屑地说:这有什么?公园里有的是。老师,您不觉得您就是漫画中的那位大惊小怪的家长吗?”

  大春的反问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觉得吧,最好是播出来,同学们好奇心都很强,跳过去,越不让大家看,大家越想看,想象力丰富的同学说不定会想什么呢!”董明晓的话引起了一片笑声。

  “就是,我也觉得不应该跳过去,这样处理,您知道同学们有多着急呀!”家硕笑嘻嘻的说。

  “老师,您不想让我们看到那些镜头,是怕我们模仿吧?”丹楠笑着问我。

  “怎么会呢?潘老师一向相信大家!”

  “老师,现在是什么社会了,大家都不是以前保守的死脑筋了,接触点性知识也未尝不可呀!”一向安静的金源犹如平地一声雷,引起了哄堂大笑。

  “既然大家都这么开放,为什么一提这些字眼就——不怀好意?”我抓住他们的弱点反击。

  “老师,您跑题了,我们是在讨论您该不该这样做?”精灵鬼海舰“将”了我一军。

  “老师,您这样做只能是此地无银,欲盖弥彰呀!”高明扬冲我扮个鬼脸,吐了吐舌头。

  “老师没考虑那么多,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大家!”我为自己寻找着借口。

  孩子们的争论还在继续,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他们都在大胆、大方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孩子们的坦诚感染了我,我想不起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做?如果真的是用这种方式来保护他们,那这种“保护”要到何时?

  学生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下了这次“很经典”的事件。

  丹楠:昨晚看了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感动地稀里哗啦。为什么只有看过电影才能受到启发?生活中的感动无处不在。清晨,是妈妈在耳边轻声唤着我们的名字,让我们从睡梦中醒来;黄昏,是妈妈倚着夕阳,翘首盼望我们放学而归的身影。多少个寒冬冷夜,妈妈千针万线为我们编织毛衣;多少个严寒酷暑,妈妈千次万遍为我们扑蚊打扇……

  我想起我的爸爸妈妈,他们虽然从来都没有说过“我爱你呀”、“你是我的全部”这样的话,但是我知道,我能感受的到,我是他们的全部!

  他们从来都不过问我的学习,也不强迫我去学某种特长,但却做到了“给孩子以责任”这最难得的一点。我知道了,爸妈不过问,是因为信任我,所以我努力地去做好每件事。

  我曾经很幼稚地想,父母永远不会老去,可我发现了,在我长大的同时,他们也渐渐衰老了,于是,我开始正视现实,开始锻炼自己,让自己坚强。

  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给予我的一切,我想我也能撑起一片晴空给您。

  高维:一向很阳光的潘老师昨晚的表现有些“小气”。怎么说呢,大庭广众之下,那些镜头确实让人不太好意思,但是潘老师的做法也似乎不妥。

  我觉得,好多东西你越是去掩饰,越会增加它的神秘感,众人一睹究竟的欲望就会越强烈。昨晚的镜头,潘老师“快跳”了,那么其他影视剧中这样的镜头谁来“快跳”?与其“快跳”,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播放,因为,我们既然有勇气面对这些所谓“少儿不宜”的镜头,我们更有把持自己的能力。

  潘老师,相信你的弟子们,我们不会因为一两个这样的镜头就走上“邪”路的。

  相信我们的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过度的保护,事实上是一种变相的剥夺,我们当老师的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以免落人诟病。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