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影评:那时青春吐“芳华”
编者按:我们的青春依依难舍,这段美好的芳华,是刻骨铭心的岁月回忆。
青春是一首诗,青涩彷徨,神采飞扬。青春是一首歌,铮铮硬骨,一路芬芳。 青春是一段情,欲罢不能,泪洒天涯。
等不及首映,抢票看了电影《芳华》“点映”专场。走出影院的那一刻,首先跃动出的观感也许有些另类:冯小刚之前拍了那么多部片子好像都是为别人拍,为市场拍的,唯有这部,我觉着才是真正意义上在为自己拍,当然也是为所有从那个年代走过,有过各自“芳华”的人们拍的。拍的那样走心,那样真诚,那样燃情,那样无拘无束,一路芬芳。
冯导这部影片没有过于讲求高深的电影画面,光影色调。从头至尾故意用一种“拙朴”的叙述方式,用那种满满的年代色差和视角,去还原故事的特定背景和背景里的青涩人物,个性角色。
《芳华》不单单是编剧严歌苓和导演冯小刚的一场“青春宣言”和“青春禁忌”,它是一代人,不,应该是两三代人共有,共通的依依难舍,刻骨铭心,热血沸腾的记忆。这几个年代的往事,无需过度煽情,无需多余粉饰,更无需刻意批判。历史已经远去,扭曲已经扶正,愚昧已经褪去。唯有“芳华”经久不衰,永葆艳丽,根植心里。
相信如果与冯导一样的同龄人看过影片之后,会跟随他一同穿越回那个年代。如果还有过部队,或是地方文工团经历的人看过影片,那更会像亲身轮回了一遭,甚至会有全身毛孔统统张开,会有最初的青春期荷尔蒙性冲动,会有像触电一般原始初恋的惊蛰,会有不堪回首的木纳和天真。。。。。。
锣鼓喧天的大街小巷,令人心驰神往的街边照相馆,满墙标语口号的部队文工团大院,再熟悉不过的礼堂,操场,食堂,舞蹈练功房。就连随着故事进程自然流出那几段音乐,几首歌曲,都在记录着那个年代的红色篇章,无不深深触动着同时代人们心中那个最敏感的部位,最脆弱的感应。最柔弱的情怀。
今天的80,90后,00后,恐怕已经很难想象他们父母辈经历的的那个年代,他们会以为是一部虚无缥缈的传说,是一幕荒诞离奇的幻影,是一个滑稽可笑的段子。 他们难以置信故事中那些淳朴到极点,愚昧到底线,善良到可笑的人物,他们更不会把“雷锋”当真,把“邓丽君”当红,把“革命军人”当神。
穿在文工团男孩女孩们身上的那身松松垮垮的绿军装,那些晾在院子里女孩的“胸罩”和内裤,那张着了色的“彩色”相片,那封叠了又叠的热辣“情书”,那几组导演故意在浴室里拍下的女孩洗澡的镜头。不再会撩拨起年轻观众的春情荡漾,他们早已见多识广,超越时代了。可一直到影片的结尾,他们仍然凝固在自己的座位上,跟着片尾闪回的画面和韩红那首主题歌《绒花》,动情着,思索着,沉醉着。几乎断裂和难以启齿的那个年代,被严歌苓和冯小刚,被“刘峰”,“何小萍”,“萧穗子”,“林丁丁”,“郝淑雯”,“陈灿”,这些剧中活生生,水灵灵,暖呼呼的角色和故事“焊接”起来,点燃下去。
更别说从那个年代过来的那辈人,有过文工团哪怕一点点经历的人们,他们根本经不起《草原女民兵》和《洗衣歌》那几段舞蹈的回放,受不了《沂蒙颂》和《英雄赞歌》旋律的震荡,止不住那首《驼铃》让自己老泪纵横,撕心裂肺,被唤起离散的苍凉。
冯导没有去重重的渲染那场战争,然而,战争的惨烈和伤痛却历历在目,深深烙印在历史的纪念碑上。冯导并没有去刻意刺激大众的感官以博去情色的猎奇心态,只是让那个年代特有的“青春禁忌”去启发观众的联想,调节人们的审美情趣。冯导用他的大将风度和这些年来经营“贺岁片”的聪慧才智,用淡入淡出的回避和应对,将一些不得不交代,又不得定格交代的历史背景,战争事件和复转军人的一系列社会隐形话题一一巧妙的浅尝辄止。
冯导为影片选了一批纯天然,纯本色的好演员,让每一位含苞待放的文工团女孩回归素颜,清纯欲滴。让她们在舞蹈排练场,穿起超短的练功服,尽显七十年代文艺女孩的十足性感。让她们在浴室更衣间,“打情骂俏”还原女孩青春期的向往和本真幻想。让她们在女生宿舍亲密无间又勾心斗角,让她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直面人生,领悟生死。
冯导选准了黄轩饰演男一号“刘峰”,一脸正经,一身正气,一腔热血,一根直肠的基调,黄轩演活了那个年代人群中的“雷锋”,文工团里的“标兵”,女孩们心中的“暖男”。没有看出黄轩有一点演的痕迹和马脚,他很快就成了那个人物,他的内敛和张力稳稳地驾驭了影片里的“刘峰”和故事里的“雷锋”。他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楷模”,他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男孩,他的拥抱和手臂,情不自禁触碰了那个时代的性爱“电网”,击中了世俗偏见,也击伤了自己,断送了那只手臂,沉沦了自己的前程。我敢说;黄轩在这部影片播映后会从此大红,大火,窜上一线男星。相信他还会有潜藏的底蕴和潜力,他会是又一位冯导捧出的“刚男郎”。
剧中几位水灵灵的女孩,难分伯仲,各具姿色。“何小萍”的“轴”,“萧穗子”的“灵”,“林丁丁”的“媚”,“郝淑雯”的“辣”,都拿捏到位,个顶个儿的既质朴无华,又娇艳迷人。就连苏岩扮演的舞蹈老师,赵立新扮演的政委都是那样的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光彩照人。
影院出来,又回头盘点了一番冯小刚;自打成了电影界《大腕》之后,冯导一直致力于《甲方乙方》的电影革命。就见他整天握着那部让他《一声叹息》的《手机》,在媒体和大众面前左躲右闪嚷嚷着《天下无贼》,《非诚勿扰》,一再义正言辞地申辩,圈内圈外的那些个无端的《唐山大地震》,绝非他的力所能及。他还一再伸冤《我不是潘金莲》。那些个出自他手的贺岁片和只是他主演的《老炮儿》,也只是为他的《私人订制》。直到今天的这部被停了又播映了的电影,才是他真正自己吹响的《集结号》,这串号声,集结了无数曾经与他共同拥有过《芳华》年代和履历的同辈人,也激励起这辈人的后生们,万万不能忘却“芳华”,也不能错过“芳华”,更应当去珍惜已有的和未来的“芳华”。
我也预感到,冯小刚凭借这部电影,又会追回他自己电影事业巅峰时期的那段“芳华”。
不经意中,电影《芳华》,虽然错过原来预定的档期,却又赶上了冯小刚自己擅长经营的“贺岁档”。加上灵机一动的金点子:首播之前推出周末点映,已经先胜一局。
我觉得;倒不一定要和吴京的《战狼2》去比票房,要比就比今年以来,哪部国产片称得上有“美感”,“质感”,“情感”。这样一比,《芳华》一定会“美不胜收”,兴许还会带给国产电影辞旧迎新“贺岁片”中一个人见人爱的“良辰美景”。。。。。。
作者:张波
公众号:张波纯文学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