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幼儿体育教师的学习心得感悟

晓晴分享

  编者按:幼儿体育逐渐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但是普遍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来看看体育教师的体会吧!

  周三,照例是幼师一天的课,在给幼师的孩子们上课的间隙,和他们一起参加课间的跑操活动。结束后回教室聊天时,和他们开玩笑的说:你们这个年龄的体能跑成这样子还是不行的,还是要主动加强一下锻炼,否则总有一天你们会发现同龄人之间拼的哪里是能力,最终还是体力。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有些人不是“走着走着就散了,而是走着走着就没了”。

  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已经快20年的时间,从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这个社会,总是感觉有着这样一个很尴尬的情形: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一旦结束学校教育的生涯走向社会之后,便很少成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特别是在20岁到40岁这个年龄区间。而通常过了40岁之后,很多人又开始重视和参与体育锻炼。我总以为,这样的体育锻炼终究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兴趣或者是习惯,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与,更多还是基于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而“被迫”参与。造成这样的社会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很多时候,体育工作者们常会以社会环境,升学压力等等外部原因来埋怨给体育的空间和机会太少了,但我觉得我们的学校体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许还是要更大一些。

  一方面是我们对于体育的理解依然还是过于混沌和狭隘,把竞技、健身、锻炼等等简单的混为一谈,导致从体育师资的培养到体育课程的架构与实施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点我曾经在我的随笔文章中多次表达。另一方面是在各学段学校体育的实施中,成人主导和给予的太多了,并没有真正的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等问题。纵观我们各学段的体育,无一不是教师们挖空心思的架构活动的内容体系,考虑如何传授方法与技巧,花样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巧,因为我们觉得体育很”专业“,必须要进行通过专业的教授学生才能够掌握。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更是被误导,盲目的跟风乱折腾。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学生参与体育的动机和参与的形式。恰恰是因为参与动机并不一致,所以我们的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与,才会导致我们虽然努力的在进行所谓的改革创新,但依然没有改变学生最终兴趣依然不高,习惯依然没有养成的尴尬结果。

  在幼儿体育活动的实施中,“主动参与”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童年的意义还是游戏的精神,都主张孩子们的权益需要被尊重,倡导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事实上,从我们每个人自身的经历来看,只有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才能充分的体验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才会真正的从精神层面形成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作为今天的教师,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现行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孩子们是在主动参与吗?还是依然停留在被安排参与的状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主动的参与呢?

  事实上,并不复杂,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的的指导要点中是这样明确的:“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的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也有这样的策略“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所以,怎样从行为层面去发现和判断孩子们是否是主动参与,怎样从策略层面去思考和实践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是我们还需要不断再努力的一件事。

作者|王彦

公众号|幼儿体育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9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