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学习心得:丹心热血入济南,迎来课程艳阳天
2017年9月18日,滑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一行66人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在山东师范大学学习中小学课程建设,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教体局的张荣照局长把这次的学习定位为“望星空行动”,旨在通过本次学习,了解中小学课程建设的方向,寻找滑县中小学课程建设的北斗星。
第一场报告由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徐继存教授开篇,徐教授严谨的学者风范,不拘小节、敢说敢为的工作作风令人折服,他语言犀利,一针见血,指出教师这个行业是最容易混饭吃的行业,懈怠、定位低,没有追求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通病,如质问现在的语文教师,通读《四书》、《五经》和中国名著了吗,能背多少首诗,写出了几篇优秀的文章,语文教师不了解文学史,怎能高站位把握教材中选的课文,只能是教课文,更谈不上进行课程建设与融合,自己都写不出优秀的文章,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数学教师了解数学的发展史吗,知道教材的编写意图吗?
什么是学校课程建设?徐教授给出了形象的解答,学校课程建设就像养在鱼缸里的鱼,其中鱼缸比作是学校外围的各项制度,而鱼缸中含有营养丰富的水比作关于课程建设学校营造的浓厚的文化氛围,其核心鱼缸中茁壮成长的鱼才能形成良好的课程。接下来五天的讲座,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韩登亮教授的《国内外课程整合的基本范式》、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付海伦教授的《初中数学课程与改革透视》、青岛浮山路小学方露校长及班子团队的《基于学校文化课程与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孙宽宁教授《学校课程建设的溯本求源》、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车丽娜教授《学校课程的类型与建设途径》、山东师范大学潘庆玉教授《语文学科发展报告》、山东大学附属中学赵勇校长《课程建设:共享生命成长》等一场场精彩的报告及济南市南部山区西营镇一所中学和两所小学的考察,给我们诠释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含义及学校如何进行课程有效的整合。学校课程建设是指学校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管理下,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需要和校内外资源占有情况,对现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重组,进而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高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的过程。学校课程建设应在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课时范围内留出一部分空间学校自主设计课程,以便学校能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建设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学校和地方的需要。学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只要学校搞的活动或编写了校本教材都是课程,如现在各校如火如荼开展的社团活动不能说是课程,有的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仅仅就是编写了一本书,不能称之为课程。课程建设要有组织实施环节,并应做到枝繁叶茂、有血有肉,而非仅走形式、出框架,必须在外围各项制度的保证下,构建好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土壤”,让学生从课程建设中汲取充足的“营养”并茁壮成长。因此,学校的课程建设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
而学校课程的整合是应对现代学校学科庞杂,课程体系臃肿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要途径。课程整合的历史探索历经了赫尔巴特学派的观念联合整合观、进步主义学派的经验统合整合观、后现代主义的知识建构整合观的不同阶段。课程整合是教育实践探究中一个崭新而又日益重要的领域。
【本文作者:老庙乡 朱国要】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