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书评:《巨婴国》的质疑和积极意义
《巨婴国》的质疑和积极意义
《巨婴国》被禁,淘宝一搜还能买,下单一本。
上礼拜咳嗽,编码缓了缓,看了起来。
1
这本书为什么被禁?
看前几章,我的内心是极不舒服的。
从国人好吃,什么事都经过嘴来体验,就断言:国人停留在口欲期(印度还在中阴身)
中国文化的实质都在找妈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妈
批判集体主义
批判中国式好人
批判孝道
批判我们冷淡疏离的家庭关系
……
正巧和在美国读临床心理学的朋友一起晚餐,聊到这本书。
朋友听我转述,提出一连串的质疑:
弗洛伊德的学说是旧的精神分析理论,容易误导大众。
口欲期推论至整个民族,会不会太以偏概全?
武老师的各种理论,经过大量临床验证了吗?
武老师引证了那么多的病人事例,得到病人同意了吗?改编过了吗?会不会导致病人不适?
文中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武老师和病人远程治疗时,感觉自己幻化成大黑虫。神乎其神。
朋友解释说:好的心理咨询师是极其敏感的,可以先于病人,感受到他 | 她的情绪起伏变化。
所以:
武老师感觉自己变化成大黑虫,然后病人看到大黑虫 的顺序不完整。
正确顺序,应该是:
病人内心恐惧→武老师感知到→武老师先于病人感受到大黑虫→病人看到大黑虫。
书中先后关系混淆。朋友的观点,代表了部分学术界的看法。
后来到知乎一搜,很多心理学专业人士,都对《巨婴国》提出了质疑。
是因为这些原因下架了吗?不得而知。
继续看还是不看,这是个问题。
因为强迫症,同时也想看看武志红老师10多年来,心理咨询的案例。带着质疑,继续看了下去。
2
这本书讲了什么?
武志红老师说:国人还停留在口欲期,不仅是口欲期,而且是0~6个月前的共生期。
心理特征如下:
共生
觉得自己和妈妈构成一个共同体,觉得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
全能自恋
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转。
否则,我就会变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毁了世界,或者毁了我自己。
偏执分裂
偏执,即我的判断、我的意愿必须坚持下去。
分裂,即事情一分为二,且两者不能并存。
共生心理,催生了集体主义。集体主义要大家共生在一起,统一思想,反对独立,没有界限。
集体主义,催生了中国好人,牺牲小家为大家,牺牲小我为大我。所以,个人就被忽略了,被压抑。
中国式好人,掩盖了一个大真相——婴儿都想做为所欲为的龙。
当这条龙做自己时,就想全能自恋。
转而想管别人时,就变成了绝对禁止。
孝道的根本,是成年巨婴得找人共生,同时因为全能自恋,希望有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运转。
法家儒家,其实都是为了压制个人全能神自恋,转而压抑人,弱化人。
全能自恋,是国人各种问题的核心。
最后,武老师建议:
我们应该拥抱我们内心的这条中国龙,将它的活力,展现在这个世界上。
同时也要驯服它,驯服的力量来自爱与链接。
只要一条龙,能真切地与另外一条龙,建立真实而饱满的链接,它就被驯服了,变成了活生生的、真实的人。
禁闭了这条龙的中国式好人,是一个假人。
一环扣一环。
3
社会文化中巨婴的影子
这本书还是震撼了我。有些观点,之前没想过没接触过,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比如:
中国人的感情模式都是在找妈
恋爱,是对童年早期经验的修正。
童年早期的创伤和渴望,在恋爱中都会呈现出来。既然婴儿期没有得到好妈妈,这会导致在恋爱中,大家都会找妈。并且越是匮乏,找妈的欲望就越强,所以相对更匮乏的女人们,即便在感觉上被更雄性的男人吸引,但真到了要抉择的时候,还是选择更母性的男人。
所以萝莉找大叔这种事情,在西方是偶尔出现,在东方则成了常见现象。
紫禁城和大母神
中国家庭中父亲普遍缺席,那么,父亲去哪儿了?我想了想回答,或者高高在上如皇帝,或者被阉了。
普通的男人们,被压制性的权力体系吸走,家中就剩下母亲与孩子。而在家的男人们,常常也如皇宫中的阉人们一样,“不存在”地存在着。
皇宫中一直是母因子贵。这也是无数中国普通家庭的集中写照。
男人们构建了社会权力体系,成为体系中的砖瓦。而女人们则需要依附在一个男人身上,才能不被权力体系抛弃。特别是,她得为这个体系做贡献——生儿子。一旦生了儿子,一个女人作为生育机器的价值就被确立了。
可以说,社会体系中,如政府、公司,常是男权体系,由帝王般的大家长掌权;家庭体系中,常是大母神掌权,即由一个过于情绪化、什么时候都要说了算的女人掌权。
女鬼、女妖与无欲男
玩怨恨的,是女鬼(《聊斋志异》中的女鬼);为了爱恨情仇捅破天的,是女妖(譬如《白蛇传》的白娘子)。在小说和神话传说中,中国男人的经典形象,是柔弱书生与和尚,和尚有时也柔弱,如唐僧,有时则是圣僧,具备非凡本领。
在我的理解中,男人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权力体系,而体系的设计是想灭欲,所以男人面目不清,失去了活力。女人被排斥在体系外,她们反而因此留住了生命力,但不够人性化,于是为妖,如被伤害,就有了怨,于是成鬼。
书生和女鬼、和尚与妖女,构成了中国小说中的经典元素。妖女与无欲男,这种搭配比比皆是。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如金庸的郭靖与黄蓉、殷素素和张翠山;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兄弟;如白娘子与许仙。
男人被绝对禁止性的权力体系压制得不能动弹,于是被动,而女人倒可以主动。
哪吒与悟空
哪吒与李靖,孙悟空与佛陀,直接构成了这样一对矛盾:为所欲为的孩童——实为婴儿(本我),和绝对禁止性的父亲(超我)。父亲就是来镇止孩童的全能自恋的,孝道社会也和父亲一起来做这件事。
还有很多,比如:
为什么中国的女人脾气往往比较大?
因为自恋型暴怒。
为什么外面的人觉得他很牛叉,但是家里人都很讨厌他?
因为集体主义,他牺牲小我为大我,自我和家人都被压抑等等。
武老师很善于贴标签,通过这一个个标签,我大脑植入一些弹窗,开始审视、开始觉知父母辈的一些现象,并审视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
找寻我们身上巨婴的影子。
4
巨婴的标签贴不贴?
但是,我的内心还是存在这样的质疑:
我们的问题真的可以归结为:
我是巨婴,或者他/她是巨婴吗?
或者我们都是巨婴吗?
会不会太偏颇?毕竟这些推论是缺乏科学手段检验的。
贴“巨婴”标签,会不会让我们对很多问题粗暴套用?而失去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自己或他人的可能。
”标签效应“:精神科中,与心理疾病相关的名词都会变成患者的标签,令患者更无力对抗,而更依赖医生和药物。
而现代心理治疗推崇”叙事治疗“:把标签从人身上移到问题、情绪本身,帮助患者把人和问题/情绪隔开。比如:从”你是一个xxx患者“变成”这些负面情绪/行为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5
后记: 积极意义
《巨婴国》里面的极端例子、分析、推导让人很开眼界,也让人反思。
武志红老师对很多心理咨询案例、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围绕“巨婴”的观点,进行了思考和探讨,让我意识到了一些问题的存在, 启动了我对这些现象的觉知。
一个朋友,高中时抑郁症,亲朋好友都不理解,“你父母健在,衣食无忧,考上了七中(重点中学),前途无量,还想东想西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朋友如身处人间炼狱。 后来到北京求学,求医,药物干预,方好。
《巨婴国》里面多次提到,建议大家在经常性情绪失控时,积极求助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积极治疗。时至今日,我们对心理治疗,还普遍存在误解;心理治疗也不算发达。武志红老师的建议,有很积极的意义。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 爱莉莎
公众号:爱莉莎的雪月花